回覆列表
  • 1 # 大連鋼鏰正能量

    個人感覺都不意外,周亞夫就不說了,差著檔次呢,但衛霍二人沒留下兵法在世,這個也是他倆一直被人不服和各種黑的原因,衛霍二人的功績和能力有目共睹,但很多東西不能一言而蓋之,武廟十哲有幾個功績或者戰績比得上衛霍二人的?真沒有幾個,但是,沒有理論,總有人會說他們是靠國力啊,沒有依據這類的瞎猜。當然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衛霍二人的功績就是實打實的。但很多事情還是要綜合考慮,加上唐朝那情況,李廣都能進武廟,咋的也得壓一壓衛霍吧?而且外戚這東西不提倡啊。進不去冤不冤?肯定冤,但也不能說不合理。但就李靖都推崇掛在嘴邊的韓白衛霍諸葛亮,就能證明很多問題了,只有軍人才懂軍人,而且還是一個戰神!

  • 2 # 不死只宅

    霍去病、衛青都是抗擊外敵的英雄,外戚不假,但是,要知道在唐朝前,想要出仕並不容易,一個是看出身,士大夫階層才有出將入相的機會,普通平民不成奴隸就不錯了,哪有為國效力出人頭地的機會?李廣為何被人吹捧上天,不過是一個是外戚身份的平民,一個是出身顯赫的貴族,在階級差別如同天塹的古代,那就是一生的標誌,功績不如出身,這是士大夫階層貴族階層的共同價值觀,若是老老實實當一個不管事不蹦躂的外戚,頂多就是罵對方兩句廢物,米蟲,若是衛霍二人這樣的千古名將,不好意思,那就是公敵了。皇帝與士大夫階層向來就是權力的遊戲,皇帝弱了士大夫階層就得勢,而外戚是皇帝親近的族群,如果他們掌權的話,那些根紅苗正計程車大夫階層勢必失勢,怎能不恨之入骨?

    至於白起那就是猛的一塌糊塗,讓他們害怕了,范雎就是怕白起打的太猛,直接統一天下讓自己沒戲唱才出餿主意讓秦昭襄王罷兵,結果趙國回過氣秦國再難有所作為。

    少了這三位,中國的軍事歷史失色一半,雖無論文著作卻是實打實的戰績,縱然論文寫的再好,不是生不逢時就是戰績不顯,加上文人故意抹黑評判,使得這些名將淪為屠夫干政外戚之流,絲毫不顧家國安危,社稷穩定的功績,只以自己那點小肚雞腸的狹隘之心定義抹黑,實在憋悶委屈。若是能夠好好挖掘三名將軍成功的原因,後世弱宋不至於一直被動挨打,在屈辱裡亡國。不能正視自己國家的名將,勢必會在軍事上淪為魚肉,後世當警惕。

  • 3 # 純真時光

    李世民認為李廣是他先祖,唐朝詩人美化李廣拍李世民馬屁就不難理解了,司馬遷因為怨恨漢武帝,單獨給不得志的李廣例傳也就情有可原了

  • 4 # zhu談天下

    首先武廟十哲簡單地說就是為祭祀武廟而陪祀的十個人,武廟的全稱是武成王廟,祭祀是第一任武聖姜子牙,光祭祀姜子牙一個人顯然太孤單了,於是在唐朝的時候,尊姜子牙為武成王,以張良為副祭祀,同時陪祀的還有九人,連張良一起共十人,分別是:

    右列: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

    左列: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

    這十人中,春秋戰國時期有5人,西漢有2人,三國有1人,唐朝有2人,囊括了從西周初年到唐朝上元年間在軍事上成就斐然的十個人,唐朝的武廟十哲就是這十個人,但是到了宋朝,武廟十哲的人選發生了改變。

    宋朝的武廟主祀也是姜子牙,副祀也是張良,除了這兩人之外,還有十個人組成的陪祀,分別是:

    東側西向: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勣。

    西側東向: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

    武成王廟前身是李世民立的太公廟,彰顯自己求賢若渴,一開始和武沒有任何關係。

    李隆基升級太公尚父廟,加張良入廟,依然和武無關。

    唐肅宗時期,封武成王廟,再選九人入廟。

    周亞夫、衛青、霍去病為何落選武廟十哲呢?

    武廟是武成王廟,不是武力值廟,入選首重誰能輔佐主公平天下。

    周亞夫最大的功績平定了七國之亂,但是本質上只是平叛,在古人看來和皇甫嵩一個級別,就算比他強也強的有限。

    衛青、霍去病也是一樣,外戰的功績無法和平定天下的內戰相比。李靖也不僅僅是靠平定突厥的功績入選武廟的。

    還有衛青、霍去病的劣勢是沒有流傳下來兵法。諸葛亮的兵法可是影響到了李靖他們的。

    這就是古人的戰爭觀了。古代戰爭觀,逐鹿中原遠遠遠大於對外擴張。

    武廟十哲都必須符合同一個條件,那就:國家處於分裂狀態,這些人的主要功績是對內戰爭。

    衛青,霍去病處於大一統狀態,主要功績對外戰爭,這種在古代是排不上號的。

    誰落選最讓你意外呢?

    孫臏,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他曾與龐涓為同窗,同為鬼谷子弟子,被龐涓嫉妒而受臏刑;後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孫臏晚年為後世留下一套孫臏拳,又稱“長袖拳”“大架拳”。孫臏拳被列為第三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民間在皮革制靴業、燒炭業。豆腐業、泥塑業等行業都尊孫臏為祖神。

  • 5 # 圓月與清風

    唐玄宗李隆基雖然沒有規定哪些人才有資格可以進入武成王廟,但是從他所選之人就可以看出來一點門道。先看看武成王廟被選上的這十人,他們分別是哪些人。

    再來看看周亞夫,霍去病和衛青有沒有資格進入武成王廟吧。

    武成王廟左列:

    武安君白起(曾被趙匡胤踢出,認為白起坑殺趙國降卒,不配享有武廟,宋微宗時將他加入,但不是十哲),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徐世勣,徐懋公,被李淵賜姓李,避李世民的世字忌諱,改李勣)

    武成王廟右列:

    太子少傅張良(後被放在姜子牙姜太公旁邊)大司馬田穰苴孫武西河郡守吳起昌國君樂毅

    1,白起:

    他是秦國百戰百勝的戰神,伊闕之戰,蕩平韓魏24萬大軍。郢城之戰,一舉攻破楚國都城。長平之戰,徹底摧毀趙國的主力四十萬大軍。根據史書記載,白起一生為秦國攻打下70多座城池,讓其他國家的君王聞之則顫,不敢與秦為敵。

    由此可以看出,白起功勳卓著,是一個為秦國平定他國的兵神。

    2,韓信:

    韓信這位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有關他的傳奇故事實在太多。作為輔佐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的三位功勳之一,韓信的用兵之道向來是兵家的必修課程。平心而論,韓信的功勞要遠遠超過蕭何和張良,還定三秦、滅魏破代、東征齊趙,最後垓下決戰上演“四面楚歌”,幫助劉邦徹底解決最大的對手項羽。

    由此可看出,韓信有開國輔佐之能,平定天下之功。

    3,諸葛亮:

    諸葛亮自跟隨劉備以來,便始終是抱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心,忠心輔佐劉備,雖然沒能幫劉備完成統一大業,但是在劉備死後,他六出祁山,不忘劉備遺志,甚至給劉禪寫了一篇《出師表》,以報先帝劉備的知遇之恩。

    由此可以看出,諸葛亮的忠心可表,對君王忠心,併為國分憂。還留下了我們上學要全通篇背誦的《出師表》鉅著。

    4,李靖:

    李靖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在唐朝建立初期,多次決定性戰役都是李靖的功勞,他消滅了蕭梁、平定輔公祏、遠征東突厥、西征吐谷渾,其他小規模戰役也不在少數。就因為他太厲害,所以被寫入了《封神演義》,大唐陳塘關總兵,托塔天王。

    由此可見,李靖也有開國之功,為大唐掃除障礙,完成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開國功勳同樣很重。

    5,李勣:

    原名徐世勣,字懋公(隋唐英雄傳裡寫的是徐茂公)早年,李勣投靠瓦崗寨,後來歸順李世民,他的功勞貫穿太祖、太宗、高宗三朝。他幫助李靖平定突厥作亂,為李唐江山開疆拓土立下很大的功勞。公元667年,唐朝與高麗關係決裂,年事已高的李勣不辭勞苦,親自率領大軍配合薛仁貴東征高麗。

    由此可見,李勣有開疆擴土之功,且功勳卓越,對大唐足夠忠心。

    6,張良:

    張良和韓信、蕭何並稱漢初三傑。劉邦曾感慨說“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的功勞和計謀不必多說,張良的過人之處是他會做人,劉邦當上皇帝后曾懷疑過很多人,但他從沒有懷疑過張良。因為漢朝一立,他便向劉邦請辭回鄉,他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所以劉邦就打消了把他列為懷疑物件中。

    由此可見,張良也是一位開國功臣,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主要是無異心,居功勞而不邀。

    7,田穰苴:

    他是繼姜子牙之後,最優秀的一位軍事家。可惜的是,田穰苴有姜尚姜子牙的才華,卻沒有他的好運氣。他曾幫助齊國挫敗晉國和燕國的攻伐,卻因為齊景公聽信讒言被罷黜,抑鬱而死。

    由此可見,田穰苴有阻擋他國入侵,忠君護國的功勞,甚至留下鉅著《司馬法》(據司馬穰苴列傳,這部書不是一個人編撰而成)。

    8,孫武:

    孫武擁有“百世兵家之師”和“東方兵學鼻祖”的稱呼,由他撰寫的《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是歷代將領的必讀名著。孫武經過伍子胥的舉薦,帶上自己的兵法十三篇,被吳王闔閭任命為將軍,主導吳楚柏舉之戰,親率吳國士卒大破楚國,一路所向披靡佔領儲都城郢城,楚國因此差點滅亡。

    由此可見,孫武不但軍事才能強大,而且還留下《孫子兵法》鉅著。

    9,吳起:

    吳起不僅是改革家,還是一位軍事家,他曾寫過一本《吳子兵法》,與孫武合稱“兵家二聖”。吳起先後在魯國、魏國、楚國謀職。在魯國幫助魯穆公挫敗齊國的入侵;在魏國又幫助魏文侯主動進攻秦國;在楚國又輔佐楚悼王,大刀闊斧地進行了“吳起變法的改革措施”。他被後世文人軍事大將稱為全才之人。

    由此可見,吳起不光有輔佐之才,還留下了《吳起兵法》鉅著。

    10,樂毅:

    樂毅燕國大將,他的戰績與秦昭王時的戰神白起幾乎持平,屬於攻必克、戰必取的水平。他曾創下一場戰役攻克齊國七十餘座城池的記錄。公元前284年,燕國聯合其他五國討伐齊國,由樂毅擔任主帥。樂毅帶著這隻雜牌軍,給強大的齊國造成沉重打擊,齊國因此一蹶不振,後來因為燕國猜忌,他跑回趙國,齊國大將田單,又率領萬餘人(其實只有7000兵力)收復了齊國所有失地。

    由此可見,樂毅的軍事才能不小,有平定他國之功勞。

    透過上述十哲,不難看出,他們要麼有平定他國之功,要麼有開國輔佐之功,要麼有忠心君王輔佐君王,要麼留有鉅著,他們被列為武廟十哲是配得上的。

    而周亞夫只是有平叛國家內亂之功,既沒有輔佐之才,也沒有開國之勞,更沒有留下什麼著作,頂多算一個得力大將,有為將之才,不過宋微宗還是把他添進了武廟中。

    至於霍去病,和衛青,以及李廣,都是為大漢抵擋匈奴,並將匈奴驅趕至更遙遠的北方,李廣多次攔截匈奴入侵,使之不敢輕視漢朝天下,他們也具有平定他國之入侵的卓越功勞,應該配享武廟。

    不過在宋微宗時,宋微宗對武廟進行了重新調整。

    他們是:

    主祀:武成王姜太公。

    配享:留侯張良,陪伴在姜太公旁邊。

    配享於殿上:共十人。

    東側西向: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勣。

    西側東向: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

    從祀於殿外廡間:共六十一人。

    東廡西向: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王晙、李光弼,共計二十九人。

    西廡東向: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復、耿弇、段熲、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濬、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於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亶、郭元振、李晟,共三十二人。

  • 6 # 孤單的雪月

    因為武廟裡猛人太多,而十哲名額有限。

    所以誰落選都不意外,包括唯一有候補資格的關羽。

    衛霍的主要成就是戰功,但要想靠戰功進武廟,功高震主那都是起步價。

    不信你看看,韓信吳起白起諸葛亮哪個不是能一人興一國的狠角色。

    李靖和李勣沒有到震主的境地,是因為他們的皇帝李世民就是最會打仗的皇帝。

    李牧都沒能進去,衛青霍去病當然也不行了。

    有人進去就得有人出來

    你說十哲裡把誰請出來合適?

    柿子挑軟的捏,十個人裡最軟的柿子貌似是司馬穰苴,戰績乏善可陳

    但是這位請不動,人家是十哲裡資格最老的軍事家,在華夏軍事史具有開創意義

    兵家名義上的始祖是姜太公

    但具體到有史可查的怎麼用兵,怎麼整頓軍法,還是從司馬穰苴開始的。

    孫武同理,兵聖是不需要武廟證明自己含金量的。

    相反,如果武廟裡沒有孫武,那武廟的含金量才要大大的打個折扣。

    剩下的,哪個不是赫赫戰績打出來的武廟

    張良,戰略規劃大師,漢初三傑。輔佐劉邦戰勝項羽,建立大漢王朝。

    這個太硬核了。

    韓信,最強戰術大師。戰略上制定漢中策,戰術上破趙、取代、降燕,下齊,漢家三分天下他親手打出來兩分。只論戰績,別說衛霍了,今天武廟裡誰出去,韓信也不能出去。

    兵聖兵仙,分別代表著最高軍事理論水平和最高實戰水平。

    韓信出去了,損失的是武廟的含金量。

    吳起,闢土四面,拓地千里。陰晉之戰五萬魏軍vs五十萬赳赳老秦,打得“諸侯卑秦”。在魯國破齊,在魏國破秦,在楚國使楚國強大。這要是不進武廟,都沒天理了。

    樂毅,以弱燕破強齊,下七十餘城,戰績擺在這兒,諸葛亮都要以管仲樂毅自比,你不服行嗎?

    說到葛相,諸葛亮戰果是沒有衛霍好看,但那是因為人家基本盤差啊。

    諸葛亮戰績怎麼樣呢?

    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

    而他的對手還是老奸巨猾,戰績顯赫的司馬懿

    強大的對手,強大的敵國。諸葛亮一頓微操打得“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

    除了韓信以外,這個戰績恐怕十哲也不敢說我上我行吧?

    李勣和李靖不用說,同樣北上打過少數民族。衛青霍去病幹過的事情他們幹過,衛青霍去病沒幹過的事情他們也幹過,當然沒有讓位置的理由

    最後剩下白起

    和衛青、霍去病同樣是大兵團殲滅戰的高手,同樣是有強大國力做保障的順風局

    但是白起顯然戰功更顯赫

    那就沒什麼說的了

    誰讓中國名將太多了

    僅用趙國一國之力就大破匈奴的李牧都還在後面排隊呢……

    Ps:武廟十哲評選和文人沒什麼關係

    稍微懂點歷史的應該知道,唐高宗時期科舉才剛剛成型,文人還沒能掌握國家話語權,國家仍然是在皇帝、開國武將元勳和世家大族支配之下。

    比如武廟十哲中唯一可以質疑有私貨的李績。

    他就是當朝大佬

    最後,在古代匈奴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可怕。

    平定了匈奴的衛青、霍去病,他們得到的名望和賞賜還不如平定了七國之亂的周亞夫、竇嬰。

    因為在古人眼中,匈奴就是一幫不會造兵器,也沒有軍事戰法的蠻夷。

    所謂一漢當五胡,說的就是匈奴士兵沒有武器鎧甲,不是漢朝士兵的對手。

    歷史上匈奴也是一直被吊打的存在,只能趁中原漢族內亂的時候進來分一杯羹

    戰國七雄只派出一個國家就夠吊打匈奴了。

    都不用齊楚秦這樣的名牌強國

    那個日常被秦國左右換著手花式吊起來打的趙國就可以

    李牧破殺匈奴十萬大軍,亡其國,又收降林胡

    然而大家對他這份功績並不感興趣,打敗匈奴?滅了人家國家?有啥了不起的

    但是後面肥之戰,他大破秦軍,打退了秦軍侵略,人家這才刮目相待

    打破匈奴?不行

    打敗秦國,行!

    等到了秦漢戰爭期間,漢族自相殘殺,匈奴這才有了可乘之機,加上劉邦瞎指揮,被冒頓單于打的一塌糊塗

    漢朝這才進入了悶聲發展階段

    經過三代人的積累,而匈奴則由盛轉衰,內部發生內亂,於單王位被伊稚斜搶走,大量匈奴人南下投降漢朝

    這時候的匈奴已經不再是漢朝對手

    此後也大致如此,匈奴是中原大將公認的經驗包

    陳湯刷過,留下了雖遠必誅的狠話

    張遼刷過,留下了陣斬單于的高光

    竇憲刷過,留下了燕然勒功的佳話

    ……

    燕然勒功後來和封狼居胥是並提的

    反正漢人是打心眼裡瞧不起匈奴,包括東晉五胡亂華,南方東晉政權依然是全天下各路政權的老大哥。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宋朝

    宋朝是一個創造奇蹟的王朝

    那應該是中原漢族,第一次被蠻夷摁在地上硬錘

    這時候范仲淹就無比渴望恢復漢人當初的榮光了

    所謂“燕然未勒歸無計”

    說的就是竇憲刷匈奴經驗包的時候

    如果這個時期排武廟,讓大宋文人們來排,或許衛青霍去病能有機會。

    但在這之前,大家可以想想,匈奴是什麼貨色

    他們為啥要居住在漢人不屑一顧的苦寒貧瘠北漠?

    是因為喜歡嗎?

    那是因為一路被打過去的。

    衛青霍去病有大功不假,但也是順應時代潮流

    沒有衛青霍去病,匈奴一樣是被強漢吊大的命運。

    只不過有了他們,漢族打的更漂亮了

  • 7 # 山依斜陽

    把謀臣和武將分開,謀臣不要進來。

    應該另外排一個榜單,包括謀臣和軍事戰略家,不直接打仗的那種。

    不是領軍人物,不能當此殊榮。

    不是第一責任人,不能體會領軍會戰的壓力。

    所以張良不應該進來。不是貶低他的能力,而是和孫武排一起不合適,排在這裡不合適。

    其實想把樂毅踢出去,春秋無義戰,所以還要看正統在哪裡。

    比方三國裡蜀漢是正統,三國歸晉後,晉朝是正統,中華民族主旋律。

    一樣都是戰神,為國家大義和民族解放努力奮戰抵抗外族入侵和軍閥混戰,還是不一樣的。

    最後看戰果和戰後影響力。開疆拓土,奠定王朝版圖的,應該排在前面。曇花一現,不影響最後結果的,排在後面。

    白起就應該排在樂毅的前面,他的運氣好,戰功可以歸入中國統一之戰。

    既然名額少,那就增加篩選條件。

  • 8 # 清風撫山1

    除了孫武不可動以外,如果是封建君主國家的武將來投票的話,孫武第一!第二必定是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成就跟榮耀是武將的終極!!

  • 9 # 軍武簡略

    周亞夫,衛青,霍去病未能選入武廟十哲,應該是未有流傳至今的兵書,或者是著名的著作傳世的緣故,還有就是衛青霍去病是外戚,在古代讀書人眼中外戚是不受歡迎的,他們會認為這些靠外戚身份出征的將軍有裙帶關係,諸如,宋代蘇軾說“漢武帝無道,無足觀者,惟踞廁見衛青,不冠不見汲長孺,為可佳耳。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廁見之,正其宜也”。

    衛青 漢武帝時期人,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公元前129年,首次出征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是中國遠征漠北第一人,大破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

    霍去病 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西漢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漠南之戰河西之戰河西受降漠北之戰大破匈奴封狼居胥,與其舅舅衛青被後世稱之為漢帝國之雙臂。

  • 10 # 人世間的蒲公英

    都不意外,都合理。周亞夫所對付的是漢景帝時的內亂,怎麼說呢也就是高層間的角力吧。這塊主要還是看皇帝了,文景二帝還是不錯的,所以下面的人不是全部跟著亂。衛青本來是最接近的了,可惜皇帝把他的功勞硬是分給了霍去病,弄出個雙驕出來,而且霍去病有表現得太完美了,覺得歸他也行,導致衛青光芒少了很多,後期戰功也少了很多,說服力也少了很多。如果劉徹是按照當年秦國使用白起那樣來使用衛青的話,猜測應該會佔領蠻多地盤吧,來個白起2.0也很有可能,畢竟以前的人開疆拓土建功立業執念很深的,但是歷史沒有如果。至於霍去病呢,前面說了,有衛青這個主帥在,和這個主帥打的基礎在,還有他的對手是被衛青削弱版的匈奴,這幾個因素已經夠理由了。說真的封狼居胥首功應該是衛青,只是因為政治因素,全分給了霍去病罷了,而且霍去病還是相當完美的表現讓人沒話說。但是真硬要三個人裡選一個,就是衛青了。

  • 11 # 夢星晨206242951

    武廟十哲?真不知道是幹什麼的。但衛青、霍去病我從歷史書上知道的、說白了、二人是官方認證的、是真正的軍人。雖然比不上廟裡的鬼神,但二人的功德泣鬼神

  • 12 # 再言春秋

    沒有意外的,周亞夫在他的那個年代是強,但他根本不具備進入武廟十哲的任何資格。單就周亞夫的功勞和水平,放到咱們整個中華歷史上,都進不了一流。

    衛青、霍去病,那的確是牛逼。這兩個人都是我很喜歡的年輕軍事將領,可如果讓他們跟武廟十哲裡面的人比,實話實說,綜合能力有一定差距。

    武廟十哲裡的人物都是什麼水平,都是什麼影響力。那都是聽了名字就能讓人抖三抖的狠人。

    左列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右邊的是張良,司馬穰苴、孫武、吳起、樂毅。

    咱們先說什麼樣的人能進入到武廟十哲中,“哲”是什麼意思,簡單來說就是思想的意思,放在這裡就是軍事理論的意思。

    簡單來說,武廟十哲這裡面的十個人,都是在中國軍事理論上有過突出貢獻的人。而且,這十個人中,除了韓信這個在軍事能力上強大逆天的人之外,其餘人都是有“出將入相”的經歷的。

    換句話說,武廟十哲不僅僅是軍事能力夠強悍,而且還要在“文”上也有著相對的貢獻才能列入其中。

    畢竟,武廟十哲是武廟中的十個原始股東,在組建的時候,會考核得非常嚴格。比後來公司誇張後的水分要低太多了。

    武廟在開完擴大會議後,列入的那些人裡,很多根本就不夠格。李廣、楊素、韓擒虎這個水平線的人物都能加入其中,可見武廟的質量了。

    使衛青、霍去病操兵,前後十餘年,於是浮西河、絕大幕,破寘顏,襲王庭,窮極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以臨瀚海,匈奴震怖,益求和親,然而未肯稱臣也。

    雖然匈奴並未在衛、霍的時代對大漢稱臣,但我們必須要承認一點,衛、霍二人為中原所立的開疆擴土之功,是截止到他們為止,中華信史所記載的,最恢宏的功績。

    僅此一條,衛、霍二人就足以彪炳青史,為後世人所紀念。不過,功績歸功績,這倒並不能讓他們進入到武廟十哲。

    兩人之中,霍去病是天妒英才,僅僅在軍事領域露出光芒之後,就英年早逝了。於霍去病的一生,沒有過入相的經歷,也沒有時間讓他在軍事理論上做出貢獻。

    而衛青,雖然有“入相”的機會,可他的性格低調,不喜張揚,就算身居太尉,也並沒有以“入相”自居,反而是閉門謝客。至於說到軍事理論上的著書立說,衛青也是沒有做過。

    我們再來看一下武廟十哲中的人物,就拿十哲中大家爭議較多的司馬穰苴來舉例子。

    司馬穰苴所創作的《司馬法》是歷代軍事理論家著書立說的關鍵證據。其影響之甚遠,司馬遷也早就闡述:

    餘讀司馬兵法,閎廓深遠,雖三代征伐,未能竟其義,如其文也,亦少曪矣。

    一句話說,《司馬法》以及司馬穰苴,就是繼姜太公之後,為中國軍事理論承前啟後的人。於理論方面,除了孫武,無人能撼動司馬穰苴。

    另一個大家可能會存在爭議的人,或許是樂毅。樂毅是否有理論著作傳世,這是一個存在於野史中的爭論。但以樂毅的個性來看,他是那種會著書的人。

    除此之外,樂毅在他的那個年代所起到的作用,莫說是弱燕,就是整個戰國也罕有人及。

    弱燕身為戰國最弱的諸侯國之一,大家能夠接受由樂毅擔任五國聯軍的統帥這就是最好的表現。武廟十哲中,也只有樂毅一個,擔任過聯合作戰軍團的統帥。

    至於後來,雖然樂毅因讒言而不得不奔走他國,可他的結果並不算差:

    而樂毅往來複通燕,燕、趙以為客卿。

    此時節的樂毅自然不再是軍事統帥了,卻同時受到燕、趙兩國的禮遇,他在這段時間裡,應該是做著外交工作,而且還不錯。

  • 13 # 宇宙飛仙666

    正常,華人老是把傳說當真。文人不懂軍事,但記錄是他們寫的,於是對遠古的人物大加吹捧,造成遠古人物實力超群的假象。就當時的生產力,支援幾萬人的戰鬥就是上限,騎兵沒成為主流,戰鬥力可想而知。

  • 14 # 默然漠然驀然

    因為大家容易因為戰績忽略難度。而且因為司馬老兒的私人原因,後世文人都很少提他們。衛霍到唐玄宗,歷經800多年,我想唐玄宗肯定有過考量,實在是沒必要為了個十哲去得罪文人。

  • 15 # 圓覺無礙

    霍去病排第一,且毫無疑問!中華民族能屹立在東方,霍去病功不可沒!而且你不覺得他就是上天送給我中華的禮物嗎?

  • 16 # 愛思考的仇讎

    首先我們要看看,這三位做出哪些彪炳戰績,武廟十哲擁有自己評審標準

    第一位周亞夫,漢朝初年,劉邦為鞏固統治,先後剪除了異姓諸王,大封同姓諸侯王。從鞏固劉家天下來看,大封同姓諸侯王這一政策雖然能收到暫時的效果,但由於分封子弟造成了郡國並立,卻種下了長遠的禍根。

    劉邦之後的皇帝開始採取措施控制諸侯王勢力。漢文帝採用了賈誼分國政策的建議,盡封諸侯王子弟,使大國儘可能分為多個小國,這樣就縮小了諸王封地。漢景帝時,晁錯認為“諸王國太強大,威脅王室,應當繩之以法,抓住他們的過失以削奪國土作為懲罰,逐步減弱其勢力,才能提高王權,安定國家”,因此提出削藩的建議。漢景帝採納了他的建議,力圖將諸王封地收回,增強朝廷的權力。之後,漢景帝先後削奪了趙國的常山郡、楚國的東海郡以及膠西國的六個縣。

    當漢景帝下令削奪吳國的兩個郡時,吳王劉濞帶頭糾合楚、趙、膠西、膠東、濟南、淄川六國,於漢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發動了叛亂。

    漢景帝在諸國氣勢洶洶的進攻面前動搖了,他以為犧牲晁錯、退還削地便可以換來和平,便腰斬了晁錯,還殘暴地殺害了其全家老小。但當派袁盎等去吳國談判時,劉濞卻拒絕和談,還自封為東帝。

    漢景帝無奈,只好準備討伐叛軍。他任命周亞夫為太尉,率領36名將軍迎擊吳楚聯軍,命鄢寄攻趙軍,欒布擊齊地諸叛王,竇嬰屯兵滎陽接應。周亞夫避開吳楚聯軍的鋒芒,率軍繞道武關,經洛陽、淮陽抵達戰略要地昌邑(今山東鉅野南),依靠昌邑的深溝高壘以逸待勞。

    叛軍向西進攻,首先遇到了堅決擁護漢王朝的梁國。在吳楚聯軍的猛攻下,梁王死守都城睢陽,叛軍始終不能取勝。吳楚聯軍見攻梁不下,轉攻周亞夫,雙方對陣於下邑(今安徽碭山)。周亞夫採取拖延戰術,任憑吳楚聯軍多次挑戰都堅守不出。吳楚聯軍久戰乏糧,又被周亞夫斷了糧道,飢疲不堪,無計可施,被迫撤退。周亞夫乘勝追擊,大敗吳楚聯軍,楚王自殺,吳王劉鼻逃至丹徒(今江蘇鎮江東)後被東越人殺害。

    欒布在齊地大敗四王兵,解除了臨淄之圍,膠西王自殺,膠東王、淄川王、濟南王被殺。欒布大勝四王后還師與酈寄合兵一處,水淹趙都邯鄲,趙王劉遂自殺。七王之亂終被平息了。

    綜上所述,周亞夫確實治軍有道,戰功卓著,但是這些戰功除外沒有什麼特別顯著的閃光點。

    第二位衛青,龍城飛將,官拜大將軍,這位不能評選上武廟十哲我有點意外,老樣子先看戰功,衛青,漢武帝時期從一個外戚到威震朝野的大將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功高震主。

    龍城之戰,是自漢初以來對戰匈奴的首次勝利,為以後漢朝的進一步反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衛青為車騎將軍出雁門,領三萬騎兵,長驅而進斬首虜數千人。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大舉入侵上谷、漁陽, 衛青率大軍進攻匈奴盤踞的河南地(黃河河套地區),再次大破匈奴騎兵;此戰,漢軍全甲兵而還,衛青立有大功,被封為長平侯,食邑3800戶。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春、夏,衛青為大將軍兩次領十萬騎兵出擊匈奴。殲滅匈奴軍過萬。二月,以公孫敖為中將軍,公孫賀為左將軍,趙信為前將軍,蘇建為右將軍,李廣為後將軍,李沮為強弩將軍,分領六路大軍,統歸大將軍衛青指揮,浩浩蕩蕩,從定襄出發,北進數百里。戰後全軍返回定襄休整,一個月後再次出塞,斬獲匈奴軍一萬多人。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以十四萬匹戰馬及五十萬步卒作為後勤補給兵團,授與衛青與霍去病各率領五萬騎兵,步兵和運輸物資的軍隊十萬餘,兵分兩路,跨漠長征出擊匈奴。

    衛青大軍出塞一千多里,與匈奴單于主力遭遇。擊潰匈奴。

    漠北之戰擊潰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逐漸向西北遷徙,十幾年內再無南下之力。

    漢武帝為表彰衛青、霍去病的戰功,特加封他們為大司馬,得以管理日常的軍事行政事務,以代太尉之職 。

    衛青受封長平侯,後又經兩次益封,按《史記》記載其所得封邑總共有一萬六千七百戶,《漢書》則有為二萬二百戶和三萬戶的不同記載。

    自此,衛青的政治生涯達到頂峰。

    衛青家族是漢武帝時代最有權勢的家族,皇后、太子、大將軍、驃騎將軍、丞相等都出自其家。但衛氏家族卻下場悽慘,在衛青死後,漢武帝開始清理衛家,衛家九族被誅。

    綜上所述呢,衛青是一個帥才,但是永遠在封建王朝中,皇帝才是有發言權,免不了聽信讒言,可惜了。

    這第三位,我本人的偶像,冠軍侯霍去病,馬踏祁連,飲馬瀚海,封狼居胥,這樣一位不進武廟十哲是非常可惜,

    霍去病的一生同樣充滿了傳奇色彩。其實他是一個私生子,是平陽縣的一個小吏與公主府的一個女奴所生,但是由於這名叫做霍仲孺的小吏不敢承認自己的所作所為,霍去病也因此就成了一個私生子了。

    建元二年(前139年),衛少兒的妹妹衛子夫得幸漢武帝劉徹。元朔元年(前128年),衛子夫被立為皇后。霍去病因此在年幼時成為當時最重要的外戚家族的一員,過上上流社會的生活。霍去病在少年時代就“善騎射”。武帝很喜歡他,讓他做了自己的近臣侍中。

    元朔六年(前123年),年僅十八歲的霍去病被武帝任命為剽姚校尉,命其隨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參與定襄北之戰,獨自率領八百騎兵一路狂追匈奴兵數百里,並且俘虜了匈奴兵數千人,包括一些王公大臣,還包括單于的叔父羅姑比,這樣的戰績可謂是勇冠全軍,霍去病因此一戰成名,被封為冠軍侯。

    元狩二年(前121年),武帝任命十九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進行河西之戰,在春季攻勢中,殺死匈奴折蘭王、盧侯王,殲滅其精銳,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等全部被俘。夏季攻勢中,俘獲得單于單桓、酋塗王,收降其相國、都尉以下的降者二千五百人。隨後,霍去病先將渾邪王單獨送往長安,再統領其部眾四萬餘人歸漢。

    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率五萬騎兵,大破匈奴軍,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三人。並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兵鋒一直逼至北海。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盪滌,匈奴單于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匈奴勢力大為衰退。

    元狩六年(前117年),因為匈奴伊稚斜單于拒絕對漢稱臣,漢武帝再一次進行戰爭動員,決心殲滅單于主力。然而在準備過程中,或許是多次領兵出征的勞累,長時間處於艱苦的環境,霍去病卻因病早逝,年僅二十四歲。

    上述,千古以來第一位封狼居胥的一位猛將,可能是因為英年早逝所以看不到後面的成長髮展,所以可惜落選被封武廟十哲。

  • 17 # 桂江哥

    決泱大華夏,

    疊加武萬家。

    歷史文墨授,

    妙筆就生花。

    誰可登皇榜,

    自有帝碧霞。

    歲月皆醉客,

    常勝侯哥華。

  • 18 # 德厚致遠

    武廟十哲,是指唐玄宗為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所設定的廟宇,它以周朝開國太師,“韜略鼻祖、百代宗師”的武聖人姜尚(姜子牙)為主祭,以歷代名將十人為配享。武廟十哲分別是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張良、司馬穰苴、孫武、吳起、樂毅等,名將能夠進入“武廟十哲”,均有自己獨到之一面。

    周亞夫、衛青、霍去病落選進入武廟,我估計入選武廟十哲的主要標準側重於“哲”。“哲”有“智慧賢明”的意思,哲是指聰明睿智、見識超常、才智卓越的人,古人評價哲人講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不僅在乎軍功和戰力,而且更側重的是軍事思想和軍事理論。不過衛青與霍去病作為華夏農耕民族大規模反攻草原遊牧民族的傑出將領,取得開拓疆土、保境安民的偉大功勳卻被落選也感到意外。

    姜子牙是後世廣為尊崇和追捧的德高望重的傳奇人物,姜尚姜子牙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韜略家,也是周王朝開國奠基的元勳,姜子牙是周文王的首席智囊,輔佐周文王姬昌建立霸業,諸侯歸附。接著輔佐周武王,被尊為“師尚父”,成為周國軍事統帥,輔佐武王弔民伐罪,消滅商紂,開疆拓土,開國建周。後又輔佐外孫(姜尚女兒邑姜為周武王賢后)周成王平定內亂,建立成康之治,奠定了周王朝八百年江山基業。

    姜子牙在興周滅商中功勳卓著,因功封為齊候,定都於營丘(即今淄博市臨淄區)建立齊國,成為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姜子牙在齊地因地制宜,注重發展生產,利用境內礦藏豐富、魚鹽資源豐富的特點,大力開展手工業,發展經濟,使齊國一度成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

    姜子牙還著作有《六韜》,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系統闡述軍事作戰思想的理論著作,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其中的兵論、兵法、兵書、戰策、戰術等一整套的軍事理論學說是中國兵家的最早發端,其形成體系和構成學說都源自姜太公,所以說姜子牙為兵家宗師,他創立韜略理論為兵學鼻祖,他的文治武功被後世推崇,尊奉為中華民族的武聖人。

    白起是戰國時期名將,傑出的軍事家,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千字文》: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

    白起熟知兵法,善於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很善於打殲滅戰的軍事統帥,輔佐秦昭王,屢立戰功。伊闕之戰,大破魏韓聯軍。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白起擔任秦軍主將攻城七十餘座,南定鄢、郢、漢中,北擒“紙上談兵”的趙括,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後來受到離間,得罪應侯範睢,遭到接連貶官,賜死於杜郵。

    韓信世人評價他:“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韓信封壇拜將作為統帥,自言用兵多多益善,定秦,擒魏、取代、滅趙、降燕、伐齊,破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沉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經典戰例,被後人奉為“兵仙”。

    作為軍事理論家,韓信聯合張良整理兵書、序次兵法,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韓信功高震主,受到劉邦猜忌,呂后聯合蕭何設計將他害死,歷史上留下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社會典故,又是“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的人生悲劇。

    張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為劉邦“用師者王”的帝王師,傳世的有黃石公的《素書》《黃石公三略》。

    諸葛亮的兵書戰策有《將苑》《便宜十六策》。

    李靖一生征戰數十年,為唐王朝平定王世充和竇建德,南平蕭銑和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為唐王朝的建立及發展立下赫赫戰功,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著有《六軍鏡》《衛公兵法》等多部兵書,以及唐太宗李世民與李衛公李靖的《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李勣是大唐三朝元老,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深得朝廷信任。他協助李世民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後又大破東突厥、高麗,成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他出將入相,功勳卓著,被朝廷倚為干城,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孫武是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著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又稱“兵家至聖”。

    吳起是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先是殺妻求將,得到魏文侯重用。他指揮魏軍屢次擊敗秦國,佔領河西之地,為首任西河郡守,同時改革兵制,建立魏武卒,“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後因魏武侯猜疑而轉投楚國,被楚悼王任命為令尹,在楚國經過變法,使楚國出現“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的強盛局面。楚悼王逝世後,吳起因變法而得罪守舊貴族,慘遭殺害。吳起著有兵書《吳子》,與孫武並稱“孫吳”,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司馬穰苴,春秋末期齊華人,是“竊國者候”田氏代齊田完(陳完)的後代,司馬穰苴也是一位著名軍事家,曾率齊軍擊退晉、燕入侵之軍,因功被封為大司馬,子孫後代以此為姓稱司馬氏,著作兵書《司馬法》。

    樂毅是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曾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齊國七十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後來一向寵信樂毅的燕昭王病逝,新立的燕惠王與樂毅不合,樂毅因受齊國離間和燕惠王的猜忌,無奈投奔趙國。

    樂毅投奔趙國後,齊國田單設計誑騙燕軍,並用火牛陣大破燕軍,收復了齊國所失去的全部城邑,這就是有名的田單復國的故事,燕國成為“趙黜廉頗而亡,燕疑樂毅而僨”,有良將而不用的笑話。

  • 19 # 行者

    唐玄宗時期,為了表彰歷代名將,設定了祭祀歷代名將的武成王廟。這座武將廟宇以姜尚為主祭,張良配享廟宇,並且配有歷代名將十人。這十個人分別為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這十個人放在一起合稱之為“武廟十哲”。唐玄宗配備武廟十哲的時候,還祭祀歷代名將六十四人。這六十四人就包括周亞夫、衛青、霍去病等人。此三人都是西漢名將,衛青和霍去病更是武將的典範。三人都是赫赫有名的武將,卻沒有入選“武廟十哲”。

    如果僅從功績上看,衛青、霍去病、周亞夫等人並不弱諸葛亮、張良、司馬穰苴等人。我個人覺得衛青和霍去病無論是戰功還是勝率都要好於諸葛亮、張良、樂毅等人。僅從功績和勝率來看的話,這三個人都有入選資格入選武廟十哲。

    從武廟十哲的時間分佈來看,春秋時代兩人、戰國時代(秦)三人、漢代兩人、三國一人、唐朝兩人。春秋戰國時期入選的五人中,孫武是吳國將軍、司馬穰苴為齊國將軍、白起為秦國將軍、樂毅為燕國將軍、吳起為魏國將軍。

    從武廟十哲的年代分佈來看,除了兩晉和南北朝之外,各個時期基本上都有所涉及。這個評選實際上也是顧及了各個時代,跟目前的一些排名或者評選有點類似。比如,211大學和雙一流大學評選,儘量讓每個省至少有一到兩所高校。有些學校僅憑實力,肯定無法入選,但是考慮到地域問題也能選上雙一流。

    唐朝人評選武廟十哲,自然會考慮本朝的利益,無論如何唐朝都會有人入選。最終唐朝的李靖和李勣入選。每個時代入選的人物基本上在兩個以內。白起被歸入到秦朝,所以戰國也是兩個人。漢代有兩人入選已經算是定格入選。即使漢代名將眾多,也要顧及一下其他時代。

    透過分析武廟十哲,我們可能會發現入選十哲的硬標準並不一定是軍功和戰力。如果從戰力和戰功上來看,張良完全不足以入選武廟十哲。張良幾乎沒有任何戰場軍功,也沒有什麼領兵作戰的經驗。

    沒有軍功、作戰經驗的張良竟然成為武廟十哲之首,由此可見入選的標準不是武功和戰力,而是其他因素。武成王廟中不僅有武將十哲,還是六十四名將。入選六十四名將的重要標準是軍功和戰力,入選者個個都戰功赫赫。當然也有個別例外,比如李廣。

    李廣的軍功和戰力可能不足以入選六十四將,但他是李唐的祖先。無論是李唐統治者還是唐代文人,都非常推崇李廣。綜合考慮起來,李廣入選六十四將也沒有什麼問題。六十四將基本上都名副其實。

    六十四將入選的最主要標準是“將”,武廟十哲入選的最主要標準則是“哲”。“哲”有“智慧”的意思,不側重於武功,更側重思想。入選武廟十哲側重的不是軍功和戰力,而是軍事思想或者軍事哲學。

    軍事思想或者軍事哲學可以包括戰略思想、戰術思想、治軍理念、軍事謀略等。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武廟十哲都有自己的軍事思想。張良號稱是“謀聖”,軍事謀略思想自然非常了得。劉邦用“運籌帷幄”四個字形容張良,可見張良扮演了大腦的角色。

    孫武自然不用多說,不僅軍功赫赫,還留下傳世的《孫子兵法》。《孫子兵法》的影響力自然不用多說。僅憑《孫子兵法》,孫武便可以入選武廟十哲。司馬穰苴留下了傳世的兵法《司馬法》。吳起不僅軍功赫赫,還留下了《吳起兵法》。

    白起和韓信的軍功和戰力堪稱是頂級。據傳白起留下《白起兵法》,白起還創造了大兵團和殲滅戰思想。韓信創造了大量經典戰術,而且曾經和張良一起撰寫兵書。據說韓信將自己的兵法思想,融合到了象棋之中。

    諸葛亮雖然北伐失敗,但是治軍思想卻非常了得,諸葛亮曾經留下《便宜十六策》。《便宜十六策》中包含了大量治軍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李靖和李勣也都一定軍事思想,即使沒有,也可以入選。

    周亞夫、衛青、霍去病三人的軍功和戰力足夠入選六十四將,軍事思想卻未必能夠入選武廟十哲。三個人落選武廟十哲並不遺憾,他們的落選都不意外。如果非要說誰的落選更加意外,我覺得應該是霍去病。

    霍去病的軍事生涯時間較短,也沒有留下什麼傳世的兵法。我覺得霍去病是一位戰術大師,古代閃擊戰的創立者。霍去病依靠“閃擊戰術”打垮了匈奴,獲得了極高的功績和地位。

    不過如果讓唐朝人從三人中選擇一個入選武廟十哲,最有可能入選的人應該是衛青。霍去病太過年輕,資歷尚有欠缺。衛青為人穩重,有一定戰術思想,是古人眼中的良將代表。考慮到樂毅可以入選武廟十哲,衛青也可以入選。

  • 20 # 樂觀的宇宙Ii

    排前十的應該有定鼎的實力或有流傳千古的思想,應該是姜太公,白起、韓信,李靖、左宗棠,右邊的是司馬穰苴、孫武、諸葛亮,岳飛,戚繼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提高我的I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