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八說》 第四章 說之實
紅林悟道《韓非子-八說》上一章韓非子為我們列出了邪論八說中的後四說:棄官寵交謂之“有俠”,離世遁上謂之“高傲”,交爭逆令謂之“剛材”,行惠取眾謂之“得民”。八說所列之為都是棄集體而私利於自己,一般分為三種,一種徇私為親,為親屬,一種損公為私,為私民,一種背道顯己,為自己。八說之為的前提是損害國家利益,違反國家律法,置國家安危與聖賢精神於不顧,是典型的自私自利者。
人總根是國家與社會的組成元素,是世間事物的主體,尤其是位高權重者與學識淵博者,其言行社會影響深遠,自然社會責任就大,這就象現在的社會公眾人物,要注意公共形象一樣。作為公眾人物天然的具有社會責任,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管不顧。
如韓非子所列的“棄官寵交”與“離世遁上”看似是自己的自願,是自己的權力,辭職不做官廣交朋友,躲避世事避開君主悠然自得。但,在韓非子那個時代,能學而有成,成為有影響力的人極少,國家需要這樣的人來治理,實現精英治國,所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儒家經典思想,入世思想是聖賢思想的核心。
韓非子所列八說中“棄官寵交”、“離世遁上”、“輕祿重身”都是出世思想,為什麼佛教沒有在中國形成國教或是佛教被儒化,就是這個原因,自古中國聖賢文化都講入世為民,骨子裡就排拆出世為己。中國聖賢文化自古講為公為民,所以“公財分施”、“行惠取眾”的結黨徇私思想不被接受,反而成為批判的物件,再則中國聖賢文化自古講尊道守則,所以對“故人行私”、“枉法曲親”、“交爭逆令”的背道非法的思想無比痛斥。
韓非子講完八說後,對其進行實質的揭露,他認為“不棄者,吏有奸也;仁人者,公財損也;君子者,民難使也;有行者,法制毀也。”意思是:不遺故舊,官吏就會行奸;做仁愛的人,國家財富就有損失;做君子,民眾就不聽使喚;品行好,法制就遭到破壞。
這前四種邪論之說的實質,所謂的君子不棄實質是官吏行奸,為故人行私必會侵害他人權益,否則“私利”從何來?所謂仁愛之人,實質是拿國家財富分施於眾,最終受損的還是國家與民眾;所謂君子之為,實質藐視國家政治,讓民眾不服從現行體制與管理。所謂品行好,實質是徇私枉法,破壞國家律法。
後四說的實質是“有俠者,官職曠也;高傲者,民不事也;剛材者,令不行也;得民者,君上孤也。”意思是:講俠義,官職就會出現空缺;清高傲世,民眾就不侍奉君主;做剛直好漢,法令就不能推行;得民心,君主就會遭到孤立。
所謂講俠義實質就是為了私交而放棄官職,這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毫無憂國憂民的情懷,與中國聖賢文化背道而馳。所謂清高傲世實質是脫離群體背離現行行政體制,不再為國事君,此種思想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如果人人都背國棄君,國將不國,君將不君。所謂的剛直好漢實質是對國家律法對抗,不接受不服從國家律法的約束與限制,同樣此論的蠱惑性與破壞性很強,人人都背法,國家怎麼管?所謂的得民心實質是聚集私力,孤立君主,與君主對抗,擾亂朝綱,破壞政局。
韓非子的八說之實,切中要害,直擊中心,撕掉了八說的虛假面貌,既揭示了八說的實質,也揭穿了八說者的狹隘與無恥,假借所謂的人情世故與自由清高,實則貪圖私利,沽名吊譽,結黨營私,以出世的名義活在世間,損人利己,禍國殃民,大肆斂財。現實中這樣的騙子太多了,各類大師橫行於世,借傳道之名無惡不作。
【不棄者,吏有奸也;仁人者,公財損也;君子者,民難使也;有行者,法制毀也;有俠者,官職曠也;高傲者,民不事也;剛材者,令不行也;得民者,君上孤也。】
我們所有的認知與啟蒙都是從“概念”開始,如果概念錯了,自然以後的認知與思想也就錯了,路走錯了,再努力又有什麼用呢?古代兒童啟蒙從《三字經》《百家姓》開始,先讀再背後理解,正確規範的先賢思想從小就在孩子們的腦子裡紮下了根,這為今後的成長髮展奠定了價值觀基礎。企業文化的價值就在於此。
紅林悟道《韓非子-八說》 第四章 說之實
紅林悟道《韓非子-八說》上一章韓非子為我們列出了邪論八說中的後四說:棄官寵交謂之“有俠”,離世遁上謂之“高傲”,交爭逆令謂之“剛材”,行惠取眾謂之“得民”。八說所列之為都是棄集體而私利於自己,一般分為三種,一種徇私為親,為親屬,一種損公為私,為私民,一種背道顯己,為自己。八說之為的前提是損害國家利益,違反國家律法,置國家安危與聖賢精神於不顧,是典型的自私自利者。
人總根是國家與社會的組成元素,是世間事物的主體,尤其是位高權重者與學識淵博者,其言行社會影響深遠,自然社會責任就大,這就象現在的社會公眾人物,要注意公共形象一樣。作為公眾人物天然的具有社會責任,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管不顧。
如韓非子所列的“棄官寵交”與“離世遁上”看似是自己的自願,是自己的權力,辭職不做官廣交朋友,躲避世事避開君主悠然自得。但,在韓非子那個時代,能學而有成,成為有影響力的人極少,國家需要這樣的人來治理,實現精英治國,所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儒家經典思想,入世思想是聖賢思想的核心。
韓非子所列八說中“棄官寵交”、“離世遁上”、“輕祿重身”都是出世思想,為什麼佛教沒有在中國形成國教或是佛教被儒化,就是這個原因,自古中國聖賢文化都講入世為民,骨子裡就排拆出世為己。中國聖賢文化自古講為公為民,所以“公財分施”、“行惠取眾”的結黨徇私思想不被接受,反而成為批判的物件,再則中國聖賢文化自古講尊道守則,所以對“故人行私”、“枉法曲親”、“交爭逆令”的背道非法的思想無比痛斥。
韓非子講完八說後,對其進行實質的揭露,他認為“不棄者,吏有奸也;仁人者,公財損也;君子者,民難使也;有行者,法制毀也。”意思是:不遺故舊,官吏就會行奸;做仁愛的人,國家財富就有損失;做君子,民眾就不聽使喚;品行好,法制就遭到破壞。
這前四種邪論之說的實質,所謂的君子不棄實質是官吏行奸,為故人行私必會侵害他人權益,否則“私利”從何來?所謂仁愛之人,實質是拿國家財富分施於眾,最終受損的還是國家與民眾;所謂君子之為,實質藐視國家政治,讓民眾不服從現行體制與管理。所謂品行好,實質是徇私枉法,破壞國家律法。
後四說的實質是“有俠者,官職曠也;高傲者,民不事也;剛材者,令不行也;得民者,君上孤也。”意思是:講俠義,官職就會出現空缺;清高傲世,民眾就不侍奉君主;做剛直好漢,法令就不能推行;得民心,君主就會遭到孤立。
所謂講俠義實質就是為了私交而放棄官職,這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毫無憂國憂民的情懷,與中國聖賢文化背道而馳。所謂清高傲世實質是脫離群體背離現行行政體制,不再為國事君,此種思想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如果人人都背國棄君,國將不國,君將不君。所謂的剛直好漢實質是對國家律法對抗,不接受不服從國家律法的約束與限制,同樣此論的蠱惑性與破壞性很強,人人都背法,國家怎麼管?所謂的得民心實質是聚集私力,孤立君主,與君主對抗,擾亂朝綱,破壞政局。
韓非子的八說之實,切中要害,直擊中心,撕掉了八說的虛假面貌,既揭示了八說的實質,也揭穿了八說者的狹隘與無恥,假借所謂的人情世故與自由清高,實則貪圖私利,沽名吊譽,結黨營私,以出世的名義活在世間,損人利己,禍國殃民,大肆斂財。現實中這樣的騙子太多了,各類大師橫行於世,借傳道之名無惡不作。
【不棄者,吏有奸也;仁人者,公財損也;君子者,民難使也;有行者,法制毀也;有俠者,官職曠也;高傲者,民不事也;剛材者,令不行也;得民者,君上孤也。】
我們所有的認知與啟蒙都是從“概念”開始,如果概念錯了,自然以後的認知與思想也就錯了,路走錯了,再努力又有什麼用呢?古代兒童啟蒙從《三字經》《百家姓》開始,先讀再背後理解,正確規範的先賢思想從小就在孩子們的腦子裡紮下了根,這為今後的成長髮展奠定了價值觀基礎。企業文化的價值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