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中華民國實際上存在了三年(1912-1915),中華民國實際名存實亡,各路軍閥割據混戰從袁世凱稱帝之後就處於分裂狀態。晚清雖然沒落,但是卻是一個獨立統一的整體。

    在各路軍閥混戰當中當時最為著名的幾個兵工廠分別為東北張作霖旗下的瀋陽兵工廠,山西閻錫山旗下的太原兵工廠。以及後來歸屬國民政府的漢陽兵工廠。其中以瀋陽兵工廠實力最大、最為著名,它是當時全國唯一擁有製造飛機、坦克、重炮、軍艦的一個綜合性兵工廠,差一點就製造出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

    但是隨著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張學良將東北拱手讓給日本人,中國喪失了最強和唯一一座綜合性兵工廠。1937年全面抗戰之後,山西的淪陷太原兵工廠也落到日本人手裡,在南京淪陷之前,漢陽兵工廠逐步搬到四川進行著艱難的抵抗。

    所以不是中華民國造不出重炮,而是時間不允許,條件不允許如果當時的中國是統一的話抗戰不會打得那麼艱辛和恥辱,在這可以參照一下,共和國建立之後第二年進行了北韓戰爭,擁有獨立完整統一的國家政府後中國軍人可以將美華人按在地上摩擦。

  • 2 # II白日飛昇II

    清末江南製造總局可以製造從37mm到305mm各種口徑火炮,尤其是仿自英國阿姆斯特朗12吋重炮的305mm要塞炮至今是中國製造過的最大火炮。但江南製造總局的機器裝置都是進口自德國和英國,聘用的鑄炮技師是英華人,連生鐵原料都是自瑞典和英國進口,也只能勉強說是中中國產。

    民國之後內亂不斷,國力凋敝,政客軍閥傾軋不休,無法集中精力和財力發展軍事工業,工業實力實際較清末大為下降。因為一個國家處於統一和平的環境與戰亂分裂的環境相比,即便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的能力遠不是後者能比的。

    例項就是清末工業實力是在穩步上升,重工業體系已經初見成形,不但能製造步機槍等輕武器,甚至小型戰艦和重炮也已經初步中中國產,甚至還有餘暇搞出了獨特的6.8mm口徑步槍和彈藥準備作為制式武器。到了民國則全面倒退,至抗戰時國內只能仿製步機槍及迫擊炮,而質量完全顧不上,中正式步槍各廠產品甚至同一廠產品零件無法互換,鋼材質量也是參差不齊,民24式重機槍罕有能不停頓射擊超過100發者……所以國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可怕,沒有統一和平的環境就什麼都完了!

  • 3 # 周胖胖80212846

    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首先,清政府自鴉片戰爭之後,對西方列強的第一印象,是堅船利炮,也就是軍事工業上的強大。

    毫無疑問,西方軍事工業的強大是西方在萬里之外依舊可以取得勝利的基礎,但這僅僅是最膚淺的認識,因為軍事工業的強大基礎是整體工業體系的強大,但清政府作為一個封建化的政權,是不可能正視資本主義工業國在制度,文化和製造業上的全面先進的,他們只看到了堅船利炮幾個字,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後知後覺,乃至無知無覺的。

    所以清政府對於鴉片戰爭的失敗,採取的措施就是片面的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洋人軍事工業強大,我就買一批軍工廠、鋼鐵廠出來。

    但現實是,工業化是一個非常複雜而嚴肅的社會性問題,不是有了一批工廠就叫工業化的,清朝花巨資培養出來的第一批工廠,實際上是非常缺乏自持能力的,他們連最基礎的東西都沒搞懂,就更別說產業升級了。例如知名的漢陽鋼鐵廠,機器買來以後,很短時間裡就被淘汰了,鋼鐵成本居高不下,最後只能靠出口煤炭和礦砂到日本來維持!我們指責買辦盛懷宣們出賣寶貴的資源最後甚至讓日資實現了控股,但今天我們都可以明白——落後產能必然被淘汰!

    清朝到民國,為什麼工業能力反而削弱了?其實沒有削弱,而且被自然而然地淘汰了——一個培養不出工程師的國家,工業是必然被淘汰的!例如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聯軍打進天津之後,發展清朝的兵工廠裡,各種機械並不落後,但生產的產品卻是落後的抬槍……沒有足夠工程師的指導,第一批產業工人們只能按部就班地生產,做不出任何改進,自然只能被日新月異的西方列強輕鬆淘汰!

    到了民國,雖然還遺留一些軍工廠,但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只能生產出價高質次的產品,而軍閥們可沒有清朝作為中央政府的財力,能夠堅持採購中中國產裝備,他們為了勝利,只能搜刮民間財富,然後去進口外國軍火,到最後,清朝建立起來的不成體系的軍事工業,也只能慢慢死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牛吃嫩草下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