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雲傑老師講公考面試

    很多同學考研,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搞明白了為何要讀研。

    有的同學說:父母要我讀研,有的同學說因為一個宿舍的都讀研了。

    這些都不是讀研的目的和意義。

    第一,為了更好的就業。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870多萬人,比去年增長了40多萬。2020年,考研人數突破300萬人,而在1949年,中國的研究生在學人數僅為629人。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研究生也變得和曾經的本科生一樣普及。有人開玩笑說,在北京的大街上,扔下一個磚頭,就能砸中幾個研究生。全社會對學歷越來越重視,很多工作崗位在招聘的時候,更加趨向於研究生以上的學歷。因此,迴歸來本質,讀研的最重要意義,是為了更好的就業。

    第二,為了在專業上有所成就。眾所周知,要想在專業上有所成就,在學術上取得成績,必須要進一步深造,特別是一些學術性強的專業,要進入大學、科研機構工作,必須要取得更高的學歷。讀研是深造的第一步。而且,越好的大學,越好的專業,才有更多的機會取得好的成績。

    第三,為了更好的發展。很多已經工作的同志,選擇讀研,不是為了就業,也不是為了深造,而是為了個人更好的發展。比如在高校工作,就必須要有博士以上學歷,才有前途,在機關事業單位或者醫院等崗位,讀研、讀博後,都能在職稱、級別上有更好的晉升。

    總之,選擇讀研,一定要弄明白自己為何要讀研。

  • 2 # 豎豎

    作為今年考研黨的一員,我想說:為人生贏得更多的可能性。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老爸也說,事行好,結果再差也差不到哪裡。

    分享一下我的考研的初衷和目的和備考了幾個月來的感受:

    一.考研的重要和目的

    高考失敗,在一所重本率十分高的高中成為少數的二本學生。一開始心裡是挺自卑的,但是上了大學時候,其實沒覺得這個結果有多重要了。所以可以說,我選擇考研跟“一定要上985 211”這樣的原因無關。

    但是,我卻也的確能感受到二本院校和重點大學的差別。大學以前的朋友都上了很好的學校,老弟也是,所以我能很明顯的感受到,二本院校和一本、重點大學的差別。不管是在教育資源、學習氛圍還是各種機會來說,差距都挺大的。

    但是光有這種願望是不足以支撐我走完考研的漫長過程的。

    聽過這麼多老師、學長姐、朋友、網友的分享說法之後,我覺得考研最重要的還是,有一顆“想成為研究生”的心,要有深入研究某個專業領域的興趣和激情,才能不讓自己半途放棄。

    我本科學的是計算機專業,但是後來越來越發現自己不喜歡也不擅長這個領域,雖然這個專業的就業機會和報酬都不錯,但是一直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是很痛苦的,三年都熬不下來能熬十年二十年嗎?

    很幸運的是,在前三年,我逐漸發現了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於是我選擇三跨考研。 而且這幾個月的複習一點都沒有感覺疲憊和厭惡學習。所以說做熱愛的事,真的是很幸福~

    我覺得拋棄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才是真正的“及時止損”。一個我很喜歡的在哈佛讀博士的博主說過,她自己也不知道讀完博之後具體要幹什麼,因為人真的是有無限的可能性。所以不要給自己設限,想做就去做。

    二. 幾個月的備考感受

    如果我們選對了,如果我們很感興趣,(這倆是最重要的前提)那麼這條路在外人看來是孤獨的,但是自己會覺得很幸福,實際上一點都不孤獨。

    考研一般都會報團取暖 相互鼓勵。複習的過程中,有一堆和自己一樣想想實現理想的人,一起分享,一起加油鼓勁,這比高考複習快樂很多。

    深思熟慮報了班,認識了有才識和善良的學長姐,從他們那汲取了很多營養,也獲得了很多各方面的啟發,感覺自己看事物的眼界和心態開闊了很多。(不要說報班是坑啥的,不要一竿子打死,沒有了解就沒有發言權,對我的學長姐不接受反駁~)

    雖然,有時候複習效率不是那麼高,但是隻要在做,在進步就會覺得自己很充實。

    三.最後很想說

    考研只是眾多人生選擇的小小一個,要擺正心態,不要過分看重,但是選擇了去考,就去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準備吧~

    學長言: 為難以實現的夢想去奮鬥,是一件很浪漫的事~

    希望我們都能清楚自己要什麼。敢想敢做。

  • 3 # 明眸淺笑喵喵喵嗚

    (一)高考欠下的債,考研來還

    部分同學高考沒有發揮好,沒有考到自己心儀的分數,但是有迫於壓力,不想復讀。最後,填報志願的時候,稀裡糊塗亂寫。上了大學才知道,自己所上的大學和自己心儀的學校相比,落差太多。於是,很早就把考研提上了日程,希望通過考研,能夠到自己心儀的學校,還還清高考欠下的債。

    (二)緩解就業壓力,先上學

    近幾年,大學生就業難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校園生活,比較單純,沒有社會那麼大壓力。加上就業壓力比較大,可以考研在學校多待幾年,緩解就業壓力。於是,很多同學選擇考研。

    (三)對自己所學專業感興趣,想要做學術研究

    考研人群中,有一類人比較專注,他們確實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比較感興趣。僅僅是本科的基礎課程學習,覺得還不夠深刻,想要升入學習自己,做學術研究,於是走上了考研路。

    (四)本科選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想學習感興趣的專業

    有部分同學本科學習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又沒有及時申請調換專業。但是,對其他一些學科比較感興趣,於是想到考研,想要通過考研來換換專業,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專業。

  • 4 # 熱點小追蹤

    為什麼要考研,對我來說有以下幾個原因:

    1、對本科不滿意(說這話有點不太好,其實我本科也挺好的,在一個山清水秀的城市,學校還可以),主要是覺得自己高考的時候沒有發揮出正常的水平,有點小失望。

    2、不敢就業吧,畢竟我感覺我的大學過的渾渾噩噩,沒學到啥真正能在社會上用的東西,沒有一技之長。(好吧,讀了研究生感覺也麼有學到啥,羞愧ing)

    3、就業形勢,中國目前存在“本科生一操場,研究生一禮堂,博士生一走廊”的說法,當然這也是目前的現狀。在本科生遍地都是的情況下,覺得自己也沒有啥優勢了。

    4、想在上海工作,上海的就業形式有點嚴峻啊,我在圖書館看到有這樣的一系列的書《逃離北上廣一:北京太勢力》《逃離北上廣二:上海太昂貴》《逃離北上廣三:廣東太競爭》去好一點的公司實習的時候,隨便一個都是985畢業的碩士、博士啊之類的。

  • 5 # 學爸爸

    步入大學生活就意味著進入了一個新的社會環境,於刻苦讀書12年的莘莘學子來說是重要的轉折點,它關乎著你將發展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的職業、你的生活方式。就像一隻闖入另一片叢林中的麋鹿,這裡多姿多彩,到處都是你想象不到的“景象”。儘管如此,你從入學開始就會看到這樣一群人,整日泡在圖書館裡,埋頭苦讀著,他們被接地氣兒的稱為“考研狗”,為什麼那麼多大學生要做“考研狗”呢?

    一種說法:我要“站起來”

    大學生活只有大學生自己清楚,高等院校或者一二線城市的大學生活和平凡普通的大學生活事實上存在很大差別,那麼身在三四線城市大學中的學生來說,更應該看到這種差距。大學生活無非吃喝玩樂,上課已經成為一種任務。有很多大學生畢業後一無是處,問起他們的三年,也無非坐宿舍的椅子上吃飯、刷劇、梳妝,坐在教室的椅子上聽天書,坐在圖書館的椅子上玩手機、突擊末考。有人可能會說,這樣的一個人,就算考上研,也同樣改變不了本質。但考研不同,這是一次跳板上可以彈跳的機會,也是最後一次,在一個人步入社會之前可以改變學校讀書環境的機會。

    第二種說法:我要“走一走”

    站起來後,要走一走。我支援這樣一種說法,考研要到自己理想的城市。一個學生學了20多年的學,無論大學在家裡還是在外地,一定要抓住考研這個跳板,跳的遠一點高一點。因為事實上百分之50-60的人,都會選擇在離家較近的地方選擇工作。那麼讀研就是一個人最後一次在自己喜歡的城市長久地呆上三年。感受那裡的風土人情,真正瞭解除自己家鄉以外的一個你喜歡的城市。何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第三種說法:彌補遺憾

    有許多學生由於高考失利,最終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院校,不喜歡的專業,對與他們來說考研就是重新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一步。通過考研,從普通學校到“985”“211”重點院校,甚至從專到本。重新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只要擁有改變自己的信念,考研就不容錯過的最緊要的一次機會。

    綜上所述,“考研狗”很累,但在這個年紀努力為了理想拼搏的樣子一定是最積極美麗的。如果你下定決心要做“考研狗”,你一定要堅持住。加油哦!

  • 6 # 嘿嘿你們好

    為什麼考研?好像已經有很多這樣的問答了。其實往往大多數現在的考研都是跟隨著時代的發展,因為本科生太多了,競爭太激烈了,往往什麼工作崗位對職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就比如我縣城的高中都必須要求研究生畢業生的師範生。而那些稍微好點的市級高中都要求直屬教育部的幾所師範院校的研究生。從這麼一個小小的點都可以看出現在找工作巨大的壓力。

    說真的,大學畢業,其實考研還是找工作,或者是去當兵都是你自己選擇的一條出路,沒什麼好與不好。不管你是否能夠考上心儀的大學,或者是能否找到一份很棒的工作。但是這都是你自己的選擇,哪怕你是陪朋友考研,不小心考上了,哪怕是你家裡給你安排的工作,你按部就班的就此工作。這一切都是可以的。

    所以呀,為什麼考研,那裡那麼多的為什麼,就僅僅是一種當時適宜適地的一種選擇而已。但是我相信其實肯定有一部分人是喜歡學習,是喜歡研究一些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更甚至還想攻讀博士,這都是可以的。所以考研沒有為什麼,僅僅是我願意。

    就比如現在的我,馬上面臨大三,我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是自己出去找工作,還是試著努力一次去一個更好的大學得到一個更優秀的文聘,我也很迷茫啊,我也很絕望啊,但是你問我為什麼最後選擇考研,我真的說不出有什麼為什麼,可能僅僅會因為後來某一天看到川大美麗的一面就想去了,可能因為朋友的一句話,我們一起吧也去考研了,也可能因為學長的一句一個月工資幾千塊也決定去考研了。

  • 7 # 醫考專升本於老師

    鼓勵以下三種考生考研:

    第一種是有志於深化本專業學習的考生。他們熱愛自己的專業,希望在本專業的科研和學術方面有所成就。

    第二種是為了興趣決定放棄本專業的跨專業的考生。他們一心追求自己人生的樂趣,實在無可厚非。

    第三種是希望通過學習提高或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層次的考生。他們可能已經參加工作,在工作中發現知識的欠缺和視野的狹隘,決定通過考研提高自己。

    他們經過堅持不懈和方法得當的學習會實現他們的夢想的。

    當然,還有幾種型別的考生我是不十分鼓勵的。

    一是想通過研究生考試來向朋友、家人等證明自己實力的人。因為我認為研究生考試的成功和自身實力沒有直接的關係,如果要證明自己,完全可以採取其它更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是害怕找不到合適工作的人。這種人參加考研完全是對自己的不自信,害怕找不到好工作,以至於不敢去找工作,所以才選擇了這種逃避的方法。其實,他應該明白,研究生畢業後還是要去找工作的,那時候就業形勢是什麼樣的我們現在完全不可預知。其實找工作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勇敢面對就是了。

    三是沒有目的、隨波逐流的人。還有一些人看到這麼多人蔘加研究生考試,就像是時代潮流,不參加好像顯得沒有實力或者跟不上時代一樣。這其實都是一種誤解,如果對你沒有什麼用,又何必參加這種耗費大量物力財力精力的事情呢。

    如果你覺得自己好像和這三種人有一點相似,我還是勸你好好思考一下再做決定。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 8 # 我在考深大研究生

    為了工作考研?

    請問你是做什麼工作?這份工作一定要研究生學歷嗎?恐怕社會上真正需要研究生工作的還真的不多,除非一些好門檻的行業,比如法律有研究生學歷確實是比沒有的強,現在醫療系統的醫生如果不是博士未來的日子也是很難混的了。如果你是這些行業的,那其實在這些行業工作的過程中,和同事的交談中,環境的薰陶中,你慢慢就知道自己要考研了,不需要來問為什麼要考研的問題。過來問並且看這個問題答案的,我建議你不用考研,因為想清楚考研的早就開始行動了。

    我認為考研,是給自己一個目標挑戰,挑戰自己上一個臺階。通過一定時間的付出筆試取得高於別人的分數,在一個需要嚴格要求自己的平臺吸取特定領域的知識並且在運用到實踐中(專碩)或者更加深入的研究(學碩),讓自己的眼界超過原來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用NBA球員的話來說,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加強。

    那些為了錢為了工作或者其他原因考研的理由,我認為原來的工作生活都是散漫的,如果你工作足夠優秀,本科學歷甚至大專學歷已經足夠讓你賺到足夠的錢,不需要再要一個學歷為自己添磚加瓦,這個研究生是一個錦上添花的事,並不是雪中送炭。

    共勉

  • 9 # 大鵝有話說

    不請自來~因為這個問題太貼近我的經歷了。我這幾年的生活------考研。

    15年9月從安徽到浙江,開始我的本科生涯,大學的我成績一般,到了大三才開始思考人生路要怎麼走。本科讀的工科專業在全國內也能排到前幾名,但是我不喜歡!我實在沒法接受:努力讀了十幾年書,除了大學進到工廠給人家剝削剩餘價值!

    於是我在大三暑假(18年6月)開始,準備跨考心理學研究生,這不是個容易事兒!但是我定了目標就拼了命幹,但最終花了180天左右進考場,心理學專業課考了158分(滿分300)。然後,我順其自然地開始準備“二戰”,並且在19年12月的心理學考研發揮穩定,大概率能拿到滿意成績。

    我這兩年花在考研上的時間,零零散散可能一年多吧,畢竟還有課程,大四也有畢業論文要做。我考研的原因就是簡單的,不想出了校門當一個工人,在一個崗位混生活。

    考研的意義

    有其現實意義,能幫你發表文章,能給你一個碩士學歷,出了校門有更高的起步工資。

    考研還是給本科懵懵懂懂,沒有找準方向的同學,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

    我更看重的是意義在:我能學到更深刻的知識,能學到探索新知識的方法。未來的生活是能靠自己去探索未知,而不是簡單地用已有的知識養活自己。

  • 10 # 考研77

    只說就業方面昂~~~~

    1、如果你畢業去了政府,那差別也是有的。(1)大多數情況下,碩士畢業就直接是副科待遇,請注意是待遇,而本科畢業科員想升副科,五年、十年太正常(非關係戶,關係戶現在也不是那麼容易了)。(2)據觀察,最近幾年有這樣一個趨勢,越來越多的省級以上公務單位,好點的崗位,基本都要求碩士起了(很容易就能在各種公考資訊網上查詢到相關)。

    2、如果你去了央企、國企,不好意思,碩士生、本科生進去還是有差距。(1)主辦和助辦的區別,崗級的差別,導致到手待遇會有差異,一般本科生想升到研究生的崗級,三年還是要的。(2)本科生進入大型央企、國企,基本都是在市級及區(縣)級公司,其中特別優秀的本科生有機會留在市公司,絕大部分本科生,很有可能會被分配到區縣公司工作。而這些大型央企、國企的省級公司及總公司,不好意思,還是隻招收碩士研究生及以上(有一些傲嬌的省公司、總公司,基本都是從公司內部競聘上去的)。

    3、如果你打算去私企,那確實是一個很靠能力吃飯的地方。(1)但,文憑是塊敲門。要找工作的時候,你就一小毛孩子,有啥本事讓HR在招聘的短時間內看出你異於常人的?是天生三瞳,還是寫輪眼加持?(2)另外,還是不好意思,很多頂尖企業,或者重要崗位,要求也都是碩士學歷起。(Ps:其實,說碩士已經是說輕了,很多頂尖企業都是需要雙一流碩士,是211/985起)。就18、19年這兩年的觀察,發現絕大多數獨角獸/頂尖企業的OFFER還是由985/211碩士、博士收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知識有滋味嗎?如果有,又是怎樣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