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墨畫家陳莊

    謝謝邀請!作為畫家,我的感受是:“天人合一”是中國畫的最高境界!不僅僅古人有這要求,現代人也如此,為什麼這樣說呢?古人是生活在一個原本就很自然而質普的生活空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當今的工業文明,沒有節奏的追趕,吃的是自家的糧食,穿的是自制的土布,用的是農耕的器具,揮毫的都是真正的手工紙與墨,有這麼多的“自然”,思想也是自然地貼近自然,幻想著人和天的同步,“天人合一”,而隨心所欲,一切都自自然然,所有的事態都是在一種不違背“天”的意志之下,追求人和物的和諧統一,使之昇華達到最高境界。

    當代人既如此,雖然我們的周遭那麼噪雜而擁擠,但我們的精神和古人一樣,追求自然,追求完美!中央美院的老師賈又福先生就經常教導學生,畫畫之餘多讀點哲學方面的書,倡導“天人合一”,賈老師的眼裡看到一塊小石頭會聯想到一座大山,“以石觀化”,“苦行探道”,堅定自己的信仰,以堅強的意志探索中國山水畫的內在精神,終成大器!

    “天人合一”是一種精神的追求,一個畫家要想達到這境界,靠的是個人的知識,靠的是技藝,靠的是苦苦的追尋,靠的是上天賜於的智慧,靠的是自己堅定的信仰!

  • 2 # 路哥帶你品好茶

    不是信仰,而是一種心境,山水畫大師的作品有三個階段,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這是一種世事通達後的一種心境

  • 3 # 東山下

    中國山水畫講究寫意。在潑墨弄彩的背後,體現出作者的追求,展現人生的意境。

    中華文化是內斂而不是擴張的。儒道二家皆講究內斂。中國畫傳承了此種哲學。歷代文人達則在廟堂之上,造福一方水土。失意或隱於野或寄情于山水,一解心中之憂。

    由於大部分文人詩、書、畫並進,在寄情山水之餘,或看到美景,或聽到Teana,或留連於亭臺樓閣,一時興起,揮毫潑墨留下千年經典。

    這種傳統一直流傳到今天。中國畫既然是寫意,那作者必將胸中澎湃思想寄情于山水、花草、蟲魚、飛禽走獸中去。

    除了寫意,藝術同時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藝術家的獨到的觀察,用心的構思,精彩的筆下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即展現在眼前。

    真正有思想的文人會去追求內心的世界,“天人合一"可以說是最高境界了,猶如高山,雖不能去,心嚮往之。

    至於是否成為信仰,我想應該有一部分寄託吧,作品如人,人如作品。

  • 4 # 流灃

    從老子的《道德經》開始,華人就追求一種境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道至簡,國畫畫家追求的意境美,實際上就是道法自然的至高境界,實際上就是一種信仰!國畫、書法、國樂、茶道,這些幾千年傳承的文化,終極追求都是道法自然、大道至簡,就是華人骨子裡的信仰!

  • 5 # Sj51586581987

    山水畫歷代名家作品流傳下來是中華民族文化優秀畫派的的重要傳承之一。

    被稱"三絕"的東晉畫家顧愷之(346–407),是山水畫的祖師爺!三絕者:才絕、畫絕、痴絕也。其傳世的巜洛神賦圖》是根據三國時曹植名著《洛神賦》精心而作的。原著運用的是神化題材,描寫洛神宓妃之容貌、姿態裝束,一直到洛神多情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曹子建初見妃即寢食不安,於是手至痴的Phantom出現: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迴雪"的意境。

    曹植名著到了顧愷之手裡為何把一個內容為人物為題材的情節為主的內容畫成了山水畫長卷?當後世畫家學習窺探當時山水畫發展的藝術水平時,下的準確定義是"三絕"!

    顧愷之之第一節一一才絕,其靈感來源自易學的陰陽統一、相對、互變的三大規律。這是畫家長期的貼近自然生活,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獸、山水畫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俗語說:"良工不示人以樸"!這個樸就是大自然。大自然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和欣賞的東西。然而到了這位開山祖師的手中竟然出現了與世俗觀察的景象別有一番韻味,叫畫絕。這是畫家從自然生活中透過哲學的抽象思維(陰陽理理論)昇華出來的感覺,這叫做源於自然高於自然的"痴絕"。我當然是我自己借山水畫開山祖師的畫來回答這個問題的。

    書畫藝術同源:精彩的作品畫面都呈現出一個共同的創作靈感這就是陰陽律的不同創作方式即作品的不一樣的自然景觀再現。從自然美到自在美的昇華直到再現。

    我不懂畫,但是存有祖上留下來的《芥子園》植物、山水、人物三冊素描本。這是從門山水畫的基礎課教材。無事時常翻看一下,或者是和懂畫的朋友談論起來,覺得中國的山水畫的韻味其實都同出一個源頭:易學思維。

  • 6 # 老朱稱俊462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一種精神境界,不但指畫家,而是泛指人和大自然溶為一體在精神上的昇華。

    "道法自然"道即自然。畫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自我,二者合而為一,即"天人合一"。

    “道法"、“師法“、“敬畏“大自然即可以介釋為信仰大自然, 而"天人合一“是正果,先有信仰而後成正果。所以這個問答的出題本身就是問顛倒了。這又猶如佛教徒先信仰佛教,後而修身成佛是一個道理。

    我認為道家的“天人合一"境界,相同於佛教修身成佛,我心即佛的境界。都是信仰昇華的結果!

  • 7 # 當代詩人李秋忠

    天 人 合 一

    古代山水境界美,

    詩情畫意自然中。

    上善之道天人合,

    天下又出一神通。

  • 8 # ArtTimes

    【一】別隻說信仰,說點人話

    個人最不喜“信仰”什麼的大而空的玄論。我要結合中國宗教文化和山水畫的歷史與知識分析,顛覆並矯正你的認知。說點大眾都能聽懂的話。

    【二】藝術追求 ≠ 宗教信仰

    中國古代山水畫家收到道教哲學文化的影響,會不自覺在藝術上追求一種所謂的“道”的境界,但並不代表藝術家是要去信仰道教,甚至去做道士了。

    中國山水畫的追求有自己的完整審美體系,宗教哲學是其養料土壤之一。如果進一步是信仰,那叫放棄自我,放棄藝術。不可否認宗教哲學對中國繪畫影響巨大,但也正因如此,更不可混淆兩者,甚至泯滅一方的獨立性和存在的價值。

    簡而言之:藝術追求 ≠ 宗教信仰。

    道教題材山水:王蒙《葛稚川移居圖》

    【三】沒有絕對的信仰,只有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

    道教也只是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之一,因為中國文化在儒道佛三教哲學為代表的交織影響下,山水畫家不僅有追求“道”的境界,還有“佛”和“儒”的境界,當然還有更多元的追求,只是我們沒注意過而已。而且,境界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時隨境遷,每個時代有各自獨有的精神境界。

    佛教題材山水:丁雲鵬 《釋迦牟尼圖軸》

    【四】從來就不是簡單“天人合一”,且看畫中的人和山水關係嬗變史。

    中國畫中,山水從來不是簡單的孤立存在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也不是一個終極的探索,信仰更不是。

    受到時代經濟、物質、文化等的影響,中國山水畫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特點,正應了這個詞“時代精神”。

    漢代,只有人物沒有山水。

    晉代,山水畫出現,人物是主角。

    隋唐,山水是人物陪襯,人物變小。

    五代,人物開始作為山水的陪襯

    宋代,人物活動變得豐富。

    元代,點景人物不合比例

    明清,是對前朝點景人物的歸納與總結。

    晉 顧愷之《洛神賦圖》 這一時期的山水畫,技法比較稚嫩,人物仍舊是主角。

    五代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圖》 山水為主體,人物為襯托和點睛的作用。

    所謂的“天人合一”,其實是古人留給後人的一種在創作實踐過程中體驗的途徑和方式,不是目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為這個時代留下點什麼有價值的東西,中國當代畫家更應警醒以此為任。

  • 9 # 紅塵中人14

    人類最原始的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種精神,是種境界,是種修煉。是古代山水畫家孜孜以求的"畫魂",是種道法自然的精神嚮往所在。

    在古畫家的眼中,山是大物,它聳撥軒豁達、盤鋸顧盼、上蓋下據,是有靈魂的神,是有精氣的體魄。山以水為血脈,以草木為毛髮,以煙雲為神彩,故得水而活、得草木而榮、得煙雲而變媚。水以山為面,亭榭為眉目,以漁釣為精神。故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漁釣而明潔。山得水而活,水有山而秀,山與水在畫中相得彌彰,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一種意境。

    道法自然的"道",並非單純是道教的“道理",而是精神領域中的意識形態、是歷史唯物論的存在和認知。畫家把自然界中的山水畫得“活"起來,已是一種信仰的追求與崇拜。

  • 10 # 筆墨瞬間

    中國文化正是這樣一種載體,從這種情態中,可以或穩或顯的透謝出中國古代畫家的靈魂:那是追書“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審美情操,藝術思想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說,“天一合一”是繪畫藝術的最高境界,是一種熱愛生命又超越生命的哲學存在,是一種在大自然意識觀照下的生命形態。它反映了古代畫家對主體生命的重視、反思、和探索,尤其是對天與人的奧秘做出了許多哲學性的思考。

    在中國古代繪畫中,尤其是山水畫創作中,他們更注重“天人合一”的意境,他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注重象外之象,境外之境,如王維論吳道子的畫:“吳生雖妙絕,猶以畫工論。摩潔得於象外,有如仙翮謝籠樊”。北宋畫家郭熙將這種“天人合一”的“得之於象外”的畫境提練成一個“遠”字: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窺山後,謂之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高遠者明瞭,深遠者細碎,平遠者沖淡。

    後來,北宋畫家韓拙又補充了“闊遠”“迷遠”“幽遠”。這種“遠的畫境,就是讓人融入自然之中,將人的心靈牽向遙遠,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冥合境界。這是一種從“技”到“道”的藝術信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在期貨、外匯或股票領域,有沒有天賦極強而且快速成功起來的操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