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林語堂說:“有教養的人或受過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個博學的人,而是個知道何所愛何所惡的人。一個人能知道何所愛何所惡,便是嚐到了知識的滋味。”

13
回覆列表
  • 1 # 伊犁大維心理

    知識的滋味應該是快樂的、開心的、自信的、喜悅的、幸福的微笑裡體現出的甜美的感覺。

    我用以下例項來做說明:

    1、20多年前,有一個小夥學習成績很棒,可是因為家裡條件太差,沒有上完高中就輟學了。他回到家鄉一邊務農一邊擺弄小電器。村裡的人們經常拿來一些舊電器讓他維修,不明白的地方就看書研究。他先後幫助鄉親們修好了許多家用電器,後來,他還在縣城租了一個小小的門面房,開始幹起了家電維修營生。現在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已經不再是小家電了,他的門口經常擺著冰箱冰櫃電腦電視等大傢伙。他老婆經常笑話他是“半路出家”“自學成才”,但是,他的兩個孩子都上了大學,還在城裡買了樓房。他姓吳,就在我的斜對面。看到他哼著歌走路的樣子,你就會想到,他一定很開心、很快樂、很幸福。這些都是知識帶給他的美滋滋的甜蜜的感覺。

    2、還記得印尼大海嘯嗎?那是在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域爆發了7.9級地震並引發了巨大的海嘯,直接導致了印度洋周邊14個國家和地區受損嚴重,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和部分非洲國家,來自世界各地的45個國家的近20多萬人喪生。

    而此時,正在泰國的普吉島海灘上玩著沙子的100多遊客,還不知道自己即將面臨滅頂之災。但是很幸運,在他們中間有一個叫蒂莉的美麗女孩,因為這個小女孩,他們才倖免於難。

    據小蒂莉後來回憶說,我在兩週前上地理課的時候,學過海嘯的知識,知道海嘯來臨之前的前兆: “海水泛起了水泡,噝噝作響,就像煎東西一樣。”

    害怕到極致的她,開始變得歇斯底里,她對著自己的母親大喊:“海嘯就要來了,快告訴大家!”她的父親看到小蒂莉如此反常,也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他及時把情況反應給了旅館的工作人員。並使遊客迅速撤離,幾分鐘之後,近10米高的水牆襲擊了海灘。

    挽救了一百多人生命的小女孩, 並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見面。 在被問到你是如何發現危險苗頭的時候,女孩笑著回答說:“我喜歡地理。”小蒂莉的心裡是否有自信的喜悅呢?這就是知識的滋味。

    3、中國的保爾---張海迪是大家非常熟悉又敬佩的女性,她輝煌的業績和頑強不屈的意志被無數人所讚頌。看看她的成長過程,從讀書到學醫、從維修家電到翻譯著作、從獨立寫作到開設熱線,無一不是在追求知識的道路上,為我們做出了楷模和榜樣。當人們欽佩她的時候,其中不也是在讚美知識的力量嗎?知識的滋味是收穫的喜悅、是奮鬥的碩果。

    當你在品嚐自己的勞動果實的時候,難道沒有一種幸福的感覺嗎?

    你看啊,現在的工人、農民、軍人,還有從事第三產業的服務工作者們,不都是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嗎?沒有知識的人,是最可憐的人,而有了知識的人,才是了不起的人。科學技術已經湧入普通百姓家庭,人們在知識的海洋裡幸福地徜徉著。

    知識就了力量,這一點都沒錯啊!當你每次學會了一項新技能的時候,你會是什麼感覺呢?我的感覺是:開心、快樂、喜悅、幸福!

  • 2 # 師道佛心666

    天下所有的學問知識都是為人生的,也就是充滿各種人生況味的。酸甜苦辣鹹,應有盡有。

    所有的學習都是為了營造一個燦爛,多彩,豐滿、充實,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讀文學作品,文學創作也應該時刻把握這個核心。周作人講過,“文學即人學”。只有圍繞“人”展開的文學活動才是最有質量的文學活動。其實說到底,文學活動也就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活動,是一種人生精神層面的高質量的思維活動。

    文學是一種最文雅,最詩意、最浪漫的感悟生活,感受世界的思維方式。一個與文學結緣的人,是一個幸福的人;一個懂得用文學眼光諦視人生的人,是一個睿智的人;一個用會用為學的思維關照生命的人,是一個有品味的人。

    多讀一些文學作品,讓象牙塔中的生活更厚重一點。用文學的靈動去沖刷現實世俗與汙濁。現實流行的文學中有許多急功近利的灰色的,黑色的,甚至的黃色的東西,時刻在侵蝕這青年的心靈和精神。心靈的園地如果不種積極、健康的莊稼,就會滋生汙穢,腐爛的雜草。心靈蒙垢,就會結出一個灰色的人生。這樣的教訓實在是太多太多。

    文學可以呵護心靈。文學可以借鑑,可以宣洩,可以舒緩療救心理的疾病。在文學的海洋中,許多人生的困惑和苦悶都可以慢慢消解。

    一個民族如果有三分之二的人讀文學,那麼這個民族一定是可以強大的。

    鑑賞文學作品必須換一種思維。這種思維一定是面向人生的思維。撇開傳統的只抓主題,只關注主人公的思維習慣。其實,細節才是生活的真實。

    反思我們過去的“定論”。幾乎所有的定論都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和侷限性。在新的時代洪流中,大多數作品完全可以有新的解讀。文學鑑賞呼喚個性,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我們期待更貼近人生的文學思維習慣,期待更有價值的只屬於你自己的鑑賞結論。

    從哲學意義上講,人生的終極目的在於追求“自由”。在通往“自由萬國”的路途上,有一段漫長的“取經”歷程。

  • 3 # 哈哈英語課堂

    知識是有滋味的。它像雨露像甘泉,使人清醒、自信,使人渾身上下散發出迷人的魅力和耀眼的光輝。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敬仰那些偉大的學者和科學家,他們的每一個發明和創造,都能給人類帶來巨大進步,使人類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滿足與美好。

    知識包括理論知識和生活知識。要嚐到知識的甘甜,也並不一定需要有多高的文化多炫的文憑多深的文字功底。就像林語堂先生說那樣,“有教養的人或受過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個博學的人。” 我的母親是個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認得的鄉下婦人,但是她的家庭教育卻非常成功。任何時候她的臉上都掛著和藹可親的笑容,對任何人,都是那麼友善。她的育兒名言很多,而對我來說,最深刻的是那句“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與人為善,要勤勞好學,不惜時間不惜力氣。遇到需要幫忙的事情就要伸出援手。年輕人力去力回,累了的話休息休息就好了。”生活中,我一直按母親的教誨去做人,收穫的是尊敬友善,幸福快樂和甜美的生活。

    從書中,從生活中,從朋友中,我們都可以學到知識,而一旦知識被應用,它的美味就能填滿你的生活,讓你渾身上下,滿滿的都是奮進的能量。

  • 4 # 智鵬論禮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我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如飢餓地吸取著知識”,“書中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使得不同的人對知識的理解不一樣,自然對知識滋味的感覺也不一樣。

    知識的滋味如蜂蜜一樣甘甜,知識是快樂的天堂,是陪伴我們成長,解決生活問題的好夥伴。

    對知識的學習我們可以知道我們先前不知道的事情,可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嚐到豁然開朗的痛快滋味。可以使我們明辨是非,防止我們少走彎路,活得更加快樂,並且能把自己的快樂傳遞給每一個人,使自己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可以使我們嚐到快樂自豪的滋味。

    對知識的學習,使我們明辨是非防止誤入歧途,什麼事是該做的,什麼事是堅決不能觸碰的。心中有一根紅線,使我們活 得更加瀟灑自如,使我們在處理事情上簡單明瞭不拖泥帶水,使我們嚐到被別人佩服的滋味。

    夫妻恩愛,家庭和睦是萬事興的基礎,多學些相處之道的知識,多學些孝道的知識,使你嚐到幸福甜蜜的味道。

    學習朋友相處之道,使你嚐到除了親情之外另一種感情的味道。你會佩服和感動。

    知識百味,有酸,甜,苦,辣,鹹攪動著你的味蕾,有時沁人心脾,有時淚流滿面,有時雙瞳盈淚,有時笑顏如花,有時五味雜陳。到底知識是什麼滋味,百味人生,百味知識。

  • 5 # 魯松青

    人生有酸甜苦辣鹹的滋味,怎麼知識還有滋味嗎?真讓我無法回答,我的觀點認為這是一個比喻句,我毫不含糊的回答這裡的滋味指的是知識的價值和意義,不知對不對

    人們常說最貧窮的是無知而不是金錢,列寧曾經說過在一個文盲眾多的國家是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的,毛主席曾經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我通過學習自覺地認識到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生產生力。知識能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知識能教你怎樣做人怎樣做事。知識能教你認識美與醜善與惡是與非,知識能讓你提高你的素質,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古語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知識能曉知世界各國的人情風俗。尤其是當今科教興國。沒有知識哪樣現在的電器化。機械化,哪有這樣的先進生產力

    知識是個寶,人的生活離不了

    如果說知識有滋味,那就是甜蜜蜜的滋味

  • 6 # 包羅氏

    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鹹。不過在生活中我們更多的體會了酸苦辣鹹,甜的滋味不是那麼輕易品嚐到的。如果你通過知識,改變了你原來的生活軌跡,方式。你應該體會更多的是甜蜜。

    酸甜苦辣鹹,本是生活的味道,不必刻意追求一味。

  • 7 # 禮樂集

    謝謝邀請,我來胡謅一回。知識有滋味,五味雜呈,心悅時所學知識是甜的,潤喉暢肚鑽腦。心煩時所習的知識是酸的,似老年的陳醋絞動你的味蕾,欣翻,沁人心脾的。心悶時所瀏筧的知識是辛的,是苦的,激醒自己的淚,雙瞳盈轉。心燥時所閱的知識是辣的,帶有衝味,嗆咽的,鯁喉的

    林語堂的京華煙雲,不同時期去讀,去習,才嚼出人生的酸,甜,苦,辣的。同一時期去研學,入世俗,巧妙用後,才知人生百味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十歲的90後的你,現在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