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延遲滿足,意思是當0~3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需要,無論合理與不合理,都適度延遲滿足他,以此達成他對不如意生活經驗的適應。

9
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師海德

    你好,首先按發展心理學以及埃裡克森人生階段理論的視角,0-1歲的孩子需要及時滿足,這樣才可能使得孩子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感和對人的基本信任態度。

    我們可以回溯許多成年後缺乏安全感、對人很難產生信任感的人群,有一部分的人群便是在生命早期(0-1歲)未被及時滿足的對待。

    同時,1-3歲的孩子,從生理上更加成熟,開始可以自行行走探索這個外在世界。同時心理世界也在蓬勃發展,開始形成”自我”,開始學會”我要”和”我不”,並開始學習掌控大小便,自主感的需要與日俱增。

    對於1-3歲,我們應該”更自然”的讓孩子成長,不用刻意的通過”人為強制性的延遲滿足”去”人造”一個對今後不如意生活的適應能力。

    首先我們要看到,我們當下可能對於生活的理解並不如意,並且可能有時候無法面對,因此我們便將自己的恐懼和焦慮轉化為”希望孩子可以更早的擁有適應這份不如意”的能力,這是我們無法面對的情緒,讓孩子在替我們承擔。

    其次,處於1-3歲的孩子由於身心發展還不平衡,在需求上必然存在合理和不合理,孩子需要通過養育者對其需要的反應,做出合適的應對。因此對於孩子不合理的需要,我們可以拒絕,但需要照顧好孩子的情緒,不要用帶有指責或者否定的話語去評價孩子不合理的需要。

    最後,對於孩子合理的需求,作為養育者我們可以給出延遲滿足的選項,至於如何選擇那便是養育者在培養孩子自主能力的一種方式。

    我們總在吐槽陪寫作業如何如何,導致家長心梗等段子,卻往往忽略了培養孩子的自主感。

    強行延遲滿足,其實是單方面的一種”恃強凌弱”的行為,因為養育者比1-3歲的孩子強大的太多,因此這樣的延遲滿足其實是增強孩子內在的無助和無力感,抹殺其自主選擇的能力。對於孩子發展出自主和主動感並無益處,甚至有害。

    延遲滿足是給孩子的一個選項,並無錯。

    但強制延遲滿足實為不妥。

  • 2 # 陳老師聊育兒

    0~3歲幼兒成長過程中延遲滿足重要嗎?我的回答是非常重要。

    延遲滿足的重要性

    現在的家長都有些溺愛孩子,生怕自己的寶貝受一點點委屈,只要是孩子提出要求,就會無條件的立即答應並滿足他。如果孩子每一次的要求家長都很快滿足,長期以往孩子就只會一味的索取,膨脹他的慾望,不懂付出和感恩,不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對他以後面對挫折和社交也非常不利。

    延遲滿足可以讓孩子學會等待,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慾望。一個會控制自己情緒的孩子一定會事一個高情商的孩子。試想一下,就算孩子長大了智商非常高,可是他不會控制的情緒,在與人交往中就會經常發生矛盾,不利於社交和更好的發展。所以對孩子的延遲滿足感是非常重要的。

    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感要因孩子的年齡和事情輕重來定。

    如果幼兒年齡越小,那麼延遲滿足感是時間就要越短,比如說孩子想要吃一顆巧克力,那我們可以讓寶貝先去洗手,然後等待兩分鐘在給他,如果是年齡大一點的孩子,我們可以讓他等待五分鐘或者十分鐘後再給他。就像幼兒園的活動課,3左右的孩子上課活動時間是10~15分鐘,4歲左右是15~20分鐘,而大班5~6歲就是20~30分鐘。

    如果孩子上超市看中了一個特別喜歡的玩具,家長不要馬上就滿足他,可以和他商量我們再去玩具店先看看,說不定有更好,或者直接告訴他等你過生日再來買。孩子就會在這過程中學會等待和控制自己的慾望。

    在幼兒說想喝水或者想吃東西時,我們應該先滿足他喝水,過一會再滿足他吃東西。因事情的輕重來決定延後滿足時間。

  • 3 # rou和遠方

    這麼小,還是乖乖的立刻滿足嬰兒階段的寶寶吧,這時的孩子就是個小動物一樣,如果哭鬧,不舒服了肯定是生理上的本能反應,應急時觀察,並最快做出反應,給與滿足,更不能所謂做出“延遲滿足”的么兒子,這樣才會給孩子安全,信任,和親密感,減少長大後無緣無故的焦慮,恐慌,和不確定感。

    所謂“延遲滿足”訓練也要等到孩子稍大些,怎麼也要上了幼兒園以後,沒有具體年齡規定的標準,以每個孩子自身的氣質,脾氣秉性不同做調整,而且開始時間不宜過長,頻次不宜過多,家長也不能過於刻意訓練,失去訓練的本意,反而容易讓孩子撒謊,做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人女,不是電力行業的子弟,如果報考華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專業有前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