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雖然是森林之王,但是它主要捕獵的方式靠的是偷襲,因此隱藏對於老虎的生存來說至關重要。不過,在我們眼中老虎橘黃色的體色非常的顯眼,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救生衣通常都是橘黃色的原因。那麼,依靠隱藏自己捕獵的老虎為何會有如此顯眼的體色呢?我們一起來聊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老虎是現存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它們有6個現存的亞種分化,除去華南虎已經野外滅絕外,其他的5個虎亞種均在野生環境下有分佈。雖然老虎亞種的分佈互相不重合,但是它們有兩個共同的習性:獨居以及喜歡棲息在森林之中。
作為獨居動物,老虎的獵物主要以有蹄類動物為主,比如野豬、野牛、野鹿、羚羊等等。由於這些獵物屬於中大型的獵物再加上森林的地形比較複雜,所以為了提高捕獵成功率、降低捕獵風險,老虎選擇了偷襲的捕獵方式。
此時,老虎除了要借用森林中的岩石和樹木外,最關鍵的就是它的體色了。雖然在我們眼中,黑色的條紋、橘黃色的毛髮非常的扎眼,而且數量的環境多以綠色和暗色為主。但是根據科學家模擬了鹿的視覺效果後發現,在鹿的眼睛中,它們只能看到綠色和藍色,也就是說老虎的獵物其實是“二色覺”的“色盲”。這使得在鹿的眼中,老虎身上橘黃色的毛髮變成了綠色,而綠色恰好與老虎所在環境中植物葉片的顏色吻合,這就使得在我們眼中顯然的老虎體色,在獵物眼中成為了老虎的保護色。
下圖為我們眼中的老虎和鹿眼中老虎的差異(前鹿後人):
除了鹿外,其他的動物像野豬、牛科動物等等,它們的世界中只有“黑白灰”三種顏色,所以在它們眼中的場景就變成了一副黑白的圖片,在場景中的老虎也是如此:
再加上森林中,Sunny都是斑駁的,有明有暗,所以老虎身上的黑色斑紋恰好能夠融入其中,這也是從來沒有一頭老虎身上是沒有條紋的原因。在遠處,它的獵物眼中,老虎只要不移動,它整個身體會與環境融為一體。因此,老虎獵物大都是“色盲”,這是它們眼中的世界與我們眼中的世界不同的主要原因,也是老虎如此顯眼的顏色在它們看來卻很難分辨的原因。
不過,說到這裡,又延伸出了兩個問題:第一,老虎為什麼不演化出綠色的毛髮?這樣對其他動物沒有影響的情況下,對主要獵物之一的鹿就能完全迷惑了;第二,為什麼同樣是哺乳動物,人就能夠看到各種顏色?
在整個的哺乳綱下,唯一與綠色的毛髮沾點邊的就是樹懶了,但是它身上的綠色並不是毛髮的顏色,而是身上寄生的綠藻的顏色。這一方面是因為樹懶棲息在熱帶雨林中,身上不打理容易滋生綠藻,一方面是因為綠藻在樹懶粗毛的夾縫中,能夠形成保護色,有利於它們躲避天敵角雕(鷹類大都有三色視覺,與我們眼中的世界差不多)。
除了樹懶外,身上綠色的哺乳動物就沒有了,更不用說什麼毛髮顏色是綠色的。這就證明了哺乳動物的基因中就沒有綠色毛髮的基因,所以,想要成為“綠毛”老虎,老虎得經歷一次大的基因突變,而且這種突變還能夠被自然選擇保留下來才可以。但事實上,在森林中,對於老虎來說,什麼顏色的毛髮對於鹿來說都是一樣的,關鍵還是在於黑色的條紋(白色除外)。
其實在哺乳動物中,除了人類,猩猩、猿猴也可以看到五彩斑斕的世界。不過,所有哺乳動物都有著共同的祖先,為什麼有的動物丟掉了“色彩的眼睛”,有的動物卻保留了呢?我認為與兩個因素有關。
第一:習性。大多數的哺乳動物有有晝伏夜出的習性,既然在漆黑的夜裡活動,顯然是感光能力要比分辨色彩的能力更重要,而且對於這一類動物,它們晚上即便能夠分清顏色,也沒有什麼用,這一點我們只需要假設一個場景即可,在漆黑的夜裡,我們走在路上,遠處有個人正在慢慢靠近,除非離得很近,不然我們只能看到模糊的黑影,對於他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是完全看不到的。因此,在漫長的演化中,這類動物對色彩的分辨能力逐漸消失,反而它們對於光線的接受能力變強,這也是為什麼貓在晚上也能抓住老鼠的原因。
第二:食性。人類、猩猩、猿猴,這些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雜食性動物,尤其是在人類演化之處,這些動物食物的主要佔比就是水果了。但是,水果的未成熟和成熟後的顏色往往有很大的差異,吃了不熟的水果,除了口感會很差外,還會對腸胃產生刺激(大多數不熟的水果是酸澀的),而吃熟透的水果不但口感好,其中含有的能量(維生素以及糖分等等)也會比較多,所以,如何高效的分辨食物的成熟度就尤為重要了,而想要分辨,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果實的色彩,所以,這些動物對色彩的辨識就一直被保留了下來。
老虎身上橘黃色的毛髮在我們看來顯眼,是因為我們有三色視覺,而且橘黃色的波長更有利於刺激我們的視覺神經。但是,對於自由二色視覺的老虎的獵物來說,它們看到的老虎就是與環境融為一體的,所以,老虎看似顯然的毛髮顏色其實是保護色。
老虎雖然是森林之王,但是它主要捕獵的方式靠的是偷襲,因此隱藏對於老虎的生存來說至關重要。不過,在我們眼中老虎橘黃色的體色非常的顯眼,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救生衣通常都是橘黃色的原因。那麼,依靠隱藏自己捕獵的老虎為何會有如此顯眼的體色呢?我們一起來聊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老虎的毛髮其實是保護色老虎是現存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它們有6個現存的亞種分化,除去華南虎已經野外滅絕外,其他的5個虎亞種均在野生環境下有分佈。雖然老虎亞種的分佈互相不重合,但是它們有兩個共同的習性:獨居以及喜歡棲息在森林之中。
作為獨居動物,老虎的獵物主要以有蹄類動物為主,比如野豬、野牛、野鹿、羚羊等等。由於這些獵物屬於中大型的獵物再加上森林的地形比較複雜,所以為了提高捕獵成功率、降低捕獵風險,老虎選擇了偷襲的捕獵方式。
此時,老虎除了要借用森林中的岩石和樹木外,最關鍵的就是它的體色了。雖然在我們眼中,黑色的條紋、橘黃色的毛髮非常的扎眼,而且數量的環境多以綠色和暗色為主。但是根據科學家模擬了鹿的視覺效果後發現,在鹿的眼睛中,它們只能看到綠色和藍色,也就是說老虎的獵物其實是“二色覺”的“色盲”。這使得在鹿的眼中,老虎身上橘黃色的毛髮變成了綠色,而綠色恰好與老虎所在環境中植物葉片的顏色吻合,這就使得在我們眼中顯然的老虎體色,在獵物眼中成為了老虎的保護色。
下圖為我們眼中的老虎和鹿眼中老虎的差異(前鹿後人):
除了鹿外,其他的動物像野豬、牛科動物等等,它們的世界中只有“黑白灰”三種顏色,所以在它們眼中的場景就變成了一副黑白的圖片,在場景中的老虎也是如此:
再加上森林中,Sunny都是斑駁的,有明有暗,所以老虎身上的黑色斑紋恰好能夠融入其中,這也是從來沒有一頭老虎身上是沒有條紋的原因。在遠處,它的獵物眼中,老虎只要不移動,它整個身體會與環境融為一體。因此,老虎獵物大都是“色盲”,這是它們眼中的世界與我們眼中的世界不同的主要原因,也是老虎如此顯眼的顏色在它們看來卻很難分辨的原因。
不過,說到這裡,又延伸出了兩個問題:第一,老虎為什麼不演化出綠色的毛髮?這樣對其他動物沒有影響的情況下,對主要獵物之一的鹿就能完全迷惑了;第二,為什麼同樣是哺乳動物,人就能夠看到各種顏色?
老虎為什麼沒有演化出綠色的毛髮?在整個的哺乳綱下,唯一與綠色的毛髮沾點邊的就是樹懶了,但是它身上的綠色並不是毛髮的顏色,而是身上寄生的綠藻的顏色。這一方面是因為樹懶棲息在熱帶雨林中,身上不打理容易滋生綠藻,一方面是因為綠藻在樹懶粗毛的夾縫中,能夠形成保護色,有利於它們躲避天敵角雕(鷹類大都有三色視覺,與我們眼中的世界差不多)。
除了樹懶外,身上綠色的哺乳動物就沒有了,更不用說什麼毛髮顏色是綠色的。這就證明了哺乳動物的基因中就沒有綠色毛髮的基因,所以,想要成為“綠毛”老虎,老虎得經歷一次大的基因突變,而且這種突變還能夠被自然選擇保留下來才可以。但事實上,在森林中,對於老虎來說,什麼顏色的毛髮對於鹿來說都是一樣的,關鍵還是在於黑色的條紋(白色除外)。
同樣是哺乳動物,為什麼人類能看到各種不同的顏色?其實在哺乳動物中,除了人類,猩猩、猿猴也可以看到五彩斑斕的世界。不過,所有哺乳動物都有著共同的祖先,為什麼有的動物丟掉了“色彩的眼睛”,有的動物卻保留了呢?我認為與兩個因素有關。
第一:習性。大多數的哺乳動物有有晝伏夜出的習性,既然在漆黑的夜裡活動,顯然是感光能力要比分辨色彩的能力更重要,而且對於這一類動物,它們晚上即便能夠分清顏色,也沒有什麼用,這一點我們只需要假設一個場景即可,在漆黑的夜裡,我們走在路上,遠處有個人正在慢慢靠近,除非離得很近,不然我們只能看到模糊的黑影,對於他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是完全看不到的。因此,在漫長的演化中,這類動物對色彩的分辨能力逐漸消失,反而它們對於光線的接受能力變強,這也是為什麼貓在晚上也能抓住老鼠的原因。
第二:食性。人類、猩猩、猿猴,這些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雜食性動物,尤其是在人類演化之處,這些動物食物的主要佔比就是水果了。但是,水果的未成熟和成熟後的顏色往往有很大的差異,吃了不熟的水果,除了口感會很差外,還會對腸胃產生刺激(大多數不熟的水果是酸澀的),而吃熟透的水果不但口感好,其中含有的能量(維生素以及糖分等等)也會比較多,所以,如何高效的分辨食物的成熟度就尤為重要了,而想要分辨,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果實的色彩,所以,這些動物對色彩的辨識就一直被保留了下來。
總結老虎身上橘黃色的毛髮在我們看來顯眼,是因為我們有三色視覺,而且橘黃色的波長更有利於刺激我們的視覺神經。但是,對於自由二色視覺的老虎的獵物來說,它們看到的老虎就是與環境融為一體的,所以,老虎看似顯然的毛髮顏色其實是保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