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買戶外

    山難的預防和救治,在整個世界登山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在世界登聯,亞洲登聯,都在相關領域裡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特別是登山運動較發達的美國、加拿大、法國、瑞士、日本等國家的登山組織一般都有相應的山難救護委員會,在阿爾卑斯山脈常年活動著專門的登山救援學校。大家都知道談登山就必須談安全,談安全就必須有登山的救護組織,這是一種必然的對應關係,因為登山運動本身就包含了不可預測的危險和遇難的情況,中國的群眾性登山才剛剛起步,這方面比較的欠缺。隨著近年來一些事故的發生,山難的救護和預防越來越顯的重要。可以說,這是保證中國登山尤其是群眾性登山正常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一、山難發生的概況

      登山作為一項向自然挑戰,向自身挑戰的運動,近年來正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和喜歡,登山和與高山探險有關的活動有如科學考察,滑雪,山地越野逐漸在呈擴充套件的趨勢,但是由於登山本身所包含的危險的存在,各種高山事故和山難也明顯得增多,由於登山客觀的危險存在,意外傷害的突發,山難不可能完全避免。   

      早在1985年,我曾做過一個在中國登山遇難的各國登山隊情況的統計。第一次從學術的角度分析了山難這一問題,發表在《中國體育》雜誌上。從有可證實的資料分析,截至1985年底,在中國發生山難死亡的比例是1.9%,今年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共有6人遇難,事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是2.5%。國外的統計劃分的比較詳細,如日本的一家單位統計的材料反映,日本人從1952年到1958年在喜馬拉雅攀登6000米以上登山探險遇難的比例是2.8/%。現在美國有一個北美地區登山事故發生率的年鑑統計,基本在百分之二點幾。

      有一個現象是登山事故發生率和死亡率呈下降的趨勢,這是因為登山者的基數增大,所以遇難的總人數還是增加。中國登山遇難主要集中在珠穆朗馬峰和貢嘎山。珠穆朗瑪地區主要是高海拔,含氧量低,天氣惡劣,氣候變化大,貢嘎山從1957年至1998年底共有20人遇難,包括4名華人,14名日本人,一名法華人,一名瑞士人。貢嘎山主要是因為天氣的變化和路線的陡峭。這個統計不包括梅里雪山,因為梅里雪山登山者的總數不好統計。在山上,隨時都會遇到危險,對危險的預測和應對措施的得當與否直接關係到生命健康。

      二、山難的種類與型別

      引起登山事故的因素很多,主要由於在登山中遇到自然災害或山間危險,或者同時存在著登山者主觀意識和技術運用不當造成傷及人身安全的突發事件,造成身體損害或者死亡。常見的有滑墜,雪崩,高山病,掉入裂縫,冷凍傷缺氧,過渡疲勞造成全身衰竭,滾石,泥石流,雷擊,山洪,野獸咬傷等,輕者造成身體的損害,重者造成殘疾以至死亡,上述的種類是按照事故發生的比率順序從高到低排列的。發生最多的是滑墜,其次是雪冰崩和高山病,經常見到的大部分山難就是由上述三因素引發的,其餘的原因所佔地比例相對較小。因此在登山和高山探險中一定要做好預防。滑墜從各種資料反映,在山難中所佔地比例由於統計的基礎不同,從30%到70%不等。

      滑墜發生的基本原因是山陡路滑,主要是自然的地形和冰雪狀況引發滑墜,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出,滑墜大多數都有人為因素在裡邊。人為的因素主要指技術裝備的不安全、不齊全和登山技術的不過硬,操作失誤所致。最近義大利的一位登山者寫了一篇文章,提到安全的裝備應包含兩個因素,一是裝備符合規格達到安全的要求,二是必須正確的使用,尤其是現代登山,裝備越來越精密化,對於技術裝備的使用逐漸成為一種學問。單從滑墜來講,安全保護裝備使用不當的情況大致有一下幾種可能,一是沒有結組透過應該接組透過的路段,二是結組中個人技術差次不齊,保護操作不正確,有人不能起到保護的作用,還有結組中的保護技術運用不當。貢嘎山有個結組,正是因為接組保護點滑脫而使整個組的人滑墜遇難。結組最為關鍵的是一組中的人是否都具有結組保護的能力,但在雪冰崩頻繁發生的地區,不適應結組保護。所謂保護不是絕對的,應按個人不同情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

      國外比較流行一種FREE CLIMBING,這是建立在個人登山技術成熟以後的一種嘗試。裝備的安全和保護技術同等需要,有如冰爪脫落,冰鎬斷齒,保護繩磨斷,鐵鎖未鎖緊,冰雪錐斷開等都是安全的隱患。說一點題外話,最近兩年攀巖普及和發展地很快,但據國外的統計分析,攀巖石由於繩子的摩擦滑動,有多種可能引起鐵索扣的自然鬆動甚至鬆開,因此我們在進行每一次戶外活動時,應首先檢查裝備的安全。滑墜的發生還有身體疲勞,體力下降,協調性不好,心理鬆懈,麻痺大意發生的可能,在我們統計的44例滑墜遇難中有21例在下山途中發生,有15例是登頂後下撤途中遇難,經分析,這主要有五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在岩石及碎石坡,冰雪坡上向下行走,慣性比較大,速度加快,容易發生滑墜,第二十體力消耗大,疲勞,身體控制能力下降,協調性不好導致滑墜,第三是長時間嚴重缺氧,造成神智恍惚,反映遲鈍,第四是因為情緒波動,失敗的沮喪,成功的興奮,急於返回的急躁,造成注意力不及中,第五是因為裝備損耗,丟失,不能完成正常的操作導致滑墜。因此我們在上升攀登過程中,一定要準備好裝備,心裡上也要高度集中,不能麻痺大意引發不必要的傷亡。  

      三、山難的預防

      按我的觀點,山難和登山事故的發生或多或少都有人為的因素,可能有人為的失誤。從理論上分析,大部分的山難都有可能避免或減輕的。登山不能存在僥倖心裡,不能莽撞行事,要做好大量的安全組織工作,最大的提高安全係數。就像梅里雪山山難這個例子,三號營地的設定就是有些值得考究的地方。有時候是登山者技術的問題,有時候是知識的問題、有時候是個人能力的問題,也有隊伍組織等方面的問題,因而登山必須要有嚴密的組織和科學的戰術安排時保證登山安全的大前提,據報道尼泊爾規定在尼泊爾境內登山,隊伍人數不能超過12人,這主要可能也是考慮了隊伍組織的科學和嚴密。沒有一個科學的戰術安排,亂混混的一堆人登山,相互又都不是很熟悉,這本身就是安全的最大隱患。從登山隊員選拔,資料準備,物資運輸,適應性行軍,安全路線的選擇,營地的設定,天氣的等待,機會的把握,組織接應等這些問題尤其對初學登山者或者提高者我認為相當的重要。這些問題雖然瑣碎,但卻是必須得的,像梅斯納爾那樣的頂尖高手,這些問題也不是沒有,二是他們能對上述問題胸有成竹。無數的經驗也能證明預防山難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嚴密的組織。講這個問題是為了說明突擊頂峰的時候,各個營地都應該有人準備接應,隊員之間缺乏相互信任,各行其是,出了問題又無力組織救援,甚至是漠不關心,這一定不能成功的登山。  

      預防山難還應做好登山的準備工作,這是一個綜合的學習過程,不僅是體力和技術,更包括氣候,地形,當地情況等綜合性的準備,這些訓練直到技術動作成為一種下意識的行為為止,這個時候才是登山中能夠自救和保護的基本能力。有一位著名的美國女子登山好手,登珠峰山從北壁登攀而上,從7300米地攀冰、攀巖至8100米,掛繩休息的時候因為安全帶沒有反穿,結果松開而滑墜遇難。行軍中冰鎬的拿法,保暖裝備的準備,雪鏡的戴法等許多細微的東西都在自然不自然的行為中做好,這才是真正的訓練和準備。

      另一個預防山難的環節就是要有科學求實的態度,正確把握冒險和拼搏的關係,能上則上,該下則下。對自己的體力技術有一個科學求實的態度,登山本是一種冒險運動,但不能不計後果,但我認為至少要有六成的把握才去登山,同時要有應急的方案,一旦發生危險,要有足以應付危險的人員和措施。突擊頂峰一定要有人接應,前進要做路標,高山反映嚴重時強忍也是非常危險的。當然也有人冒極大的風險登山,有點賭博性質的攀登,“不成功,則成任”但我不提倡這樣的登山觀念。現代登山是一種興趣,愛好,是對自我的挑戰,是一種追求而不是功利……  

      四、山難的救援

      包括自救,呼救和救援。山難一旦發生,自救是保證人身安全的最關鍵因素,大部分的山難倖存者一方面有幸運的因素,但更多的還是自救技術優秀,意志堅強的登山者。自救能力的培養要求登山前對登山者進行系統的培訓,技術、體力、山峰知識等有充分的瞭解。掌握登山中所可能會發生的事故和應對的措施,自救的方法。需要明白的是發生事故了,不一定返回就是理智的。必須判斷停留還是行軍,會自我保護,掌握登山中常用藥品用法和急救的方法。在困於險境中,有較長時間的自我保護和堅持生存的能力。互救指夥伴之間的自救,比如包紮,人工呼吸,拖拉等。有時候對嚴重的高山病患者,下轍幾十米,上百米就可以挽救一個人的性命。另外當自己無力救援時就必須想方設法向外發求救訊號,電話,火,SOS 簡單將就是要讓救援者知道遇到事故的隊員在什麼地方。曾經有個登山者掉入裂縫,在掉下的瞬間,他將一塊紅布條仍上,使得救援者很快的發現並救援。  

      五、中國發生的較大的高山事故和救援情況

      1982年秋天,一日本登山隊,突擊貢嘎山頂峰時,兩名隊員一名滑墜死亡,一名嚴重凍傷,嚴重受傷者無法傳達任何訊息,另外兩名接應隊員,未等回來後就上山尋找,但上去並沒有發現這兩名失蹤者,反覆尋找了好幾天未果。於是轍營,轍營後四天,此冰傷者爬到了2900米的地方,被當地人發現並救護,死而復生。當年這次救援,中方做了很大的努力。

      1985年,中日合登納本那尼峰,在7420米的地方,有一人突然發生高山病,另三名中方隊員放棄登頂,和準備接應的隊員一起參與救援,因地制宜,將受傷者捆綁,選擇較平緩地雪坡脫下來,下降了500米,受傷隊員就恢復神智,轉危為安。這是在高山救援上較經典的一例,當時發生的很多事情都體現了山難遇援的技術的運用。

      1990年,在新疆托木爾峰,三名隊員突然失去聯絡,第二天志願隊員上山救援,發現出事地點發生了在大規模雪崩,他們連續尋找了5天,仍未找到三名失蹤隊員,但他們志願隊員也被風雪圍困在山上,在大本營的隊員向外求救,後來調來直升飛機,救了兩名志願隊員,但沒有找到三名失蹤隊員,這也是中國第一次用直升飛機參與登山事故的救援。  

      1994年,有熱氣球飛越珠峰的活動,熱氣球撞到山上六、七千米的地方起火。大本營隊員發現此情況,迅速組織救援,發現一個骨折,一個人輕傷。但在那種山路不可能將傷員拖下來,後來求援印度,尼泊爾直升飛機救援,將傷員直接送到加德滿都。

      1991年梅里山難救援,由於天氣惡劣救援隊員沒有上到出事地點。1998年7月18日,當地老百姓發現了這17名隊員的遺骸,遺物經確認是當年遇難的中日隊員,他們被冰雪覆蓋,經冰川運動從5100米下至3800米的地方。1999年,又發現一些遺物,證實了當時突然發生雪崩而遇難。

      近年來,隨著戶外運動的發展,在低山活動中,如野營,跨越,穿越,也出現了滑墜,迷路,凍傷等情況的發生。因此,山難和登山事故不一定在高山中才會發生。所以山難的救援是一個較大的課題。

      六、山難救援的前景

      第一我們呼籲向專業化,組織化方向發展。中國尚未有一家登山戶外救援組織,這很不適應中國登山運動的發展。應逐步建立和健全山難救援的條例和專業化的組織。

      第二向現代化發展,諸如建立廣泛的網路,能夠及時受到求救的資訊,配備先進儀器、裝置、交通工具,掌握現代化的救援技術。

      第三向國際化發展,中國的山峰大多都在邊界地區,因此建立良好的國際交流和合作,保持暢通的聯絡。參與高山救援中來。

     

  • 2 # 旅行中國

    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人類是渺小的。大自然的威力體現在很多方面,有的是動態的災難,比如地震、火山、海嘯、颶風……有的是靜態但不可逾越的界限,比如深海、高山、極寒、荒漠。雖然面對地球的無窮威力,人類憑藉科技的發展,不斷去挑戰這些極限或者降低災害的影響,但是人類的能力依然無法在地球表面隨時隨地的與大自然抗衡,註定要永遠走在不斷挑戰與提高的路上。

    登山運動是在器械和裝備的輔助下,以登上絕頂高峰為目標而進行的攀登活動。它是人類對惡劣自然環境的抗爭,是人的生命力和嚴酷的生存條件之間的較量。在這種挑戰中,登山者面對的是缺氧、強風、低溫、陡峭地形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困難和危險。現在除了一部分以科考為目的的登山活動,登山運動的參與者很多都是個人行為,有些人一旦對珠峰產生攀登的慾望,就會著魔一樣不可自拔,直到瘋狂的將其作為人生必須嘗試的挑戰去嘗試。然後這些人便會懷著各種自我安慰而編造的崇高理由,或許就是為了高唱“我們不一樣……”,也或許是為了感受克服千難萬險到達山頂時成功的喜悅。一旦成功就代表著從某種程度上實現了人生價值,而失敗了就會帶著不甘來年繼續。所以有很多登山者會不斷挑戰珠峰,直到成功或者死亡。

    登山是一個燒錢的運動。珠峰的攀登週期在50-60天之間,海拔變化從3000-8844米,除了各種衣食住行的裝備,還需要各式各樣的技術裝備。所有這些裝備價值不菲,此外還要僱傭夏爾巴人嚮導。圍繞珠峰登頂,已經形成一種成熟的商業化運營模式,涵蓋裝備提供到各種服務。

    一般來說,隨氣象條件的好壞程度,珠峰每年會有十幾人到幾百人能夠成功登頂。無論技術保障如何完備,每年珠峰登山季總會有人倒在珠峰上,再也上不去或者下不來。近十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死亡比例已經大大降低。但在2015年尼泊爾地震並引發珠峰雪崩,一支探險隊22人無一人生還,當年無人登頂。

    高海拔不是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登山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失溫、缺氧、疲勞、滑墜、暴風雪與雪崩等。穿一件微型太空艙去登山也不能保證安全。宇航服是在失重條件下使用的,它無所謂重量,而登山裝備不僅要抗寒保暖,還要保證登山者能夠靈活運動。即使將來功能跟宇航服一樣且輕量靈活的登山裝備出現,也抵禦不了冰裂縫、滑墜、暴風雪、雪崩這些威脅,充其量能避免肺氣腫或者腦水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於ps和影片後期的電腦是買windows系統的好還是蘋果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