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鄂東小汪醫生讀中醫

    可以好的,平時注意保暖,最好穿高幫的鞋子,每天用熱水泡腳,必要的時候可以吃滋補肝腎的中藥

    慢性傷筋

    慢性筋肉損傷,又可稱陳傷或久傷。凡受傷時間超過2到3周,不論經過治療與否,均屬此類。勞損亦屬於慢性傷筋的範疇。

    1、陳傷 由於急性損傷未能得到及時的正確治療,受傷組織未能及時重新生長修復,或修復不良,致體內遺留病灶,常反覆發病,引起疼痛不適等症狀。此種損傷從病理上看,是撕裂的筋肉出血,血腫未能徹底吸收消散。久之,血腫機化形成瘢痕,使筋肉組織發生粘連改變。運動時,牽扯粘連組織,而引起疼痛。由於損傷區域性血運不良,筋失濡養,每遇氣候寒冷,傷處則出現疼痛。故病程日久,症狀反覆發作,遇寒冷則痛重,遇熱則痛減,是陳傷在臨床上的表現特點。

    2、勞損 長期在單一姿勢下勞動,反覆或過多使用某些筋肉組織,或先天畸形與筋位不合等,均可導致筋肉組織的積累性損傷。《素問.宣明五氣篇》曰:“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也。”這是祖國醫學對勞損病因的認識。

    陳傷與勞損在臨床表現方面大體相同,病史都比較大,可有反覆發作中,區域性變化多不典型,但均可找到壓痛點。其不同的陳傷可發生於機體任何部位,勞損則常發生於關節附近筋肉附著於骨的部位。如肱二頭肌長頭腱透過肱骨結節間溝,就極易引起該肌腱的勞損等。

    古代文獻將傷筋斷裂傷與筋不斷裂傷兩大類。筋不斷裂傷又可分為數種,其中筋歪、筋翻、筋轉屬於筋失其位,又稱筋出槽;筋的形態改變者,有筋粗、筋攣、筋結等。根據筋的性質改變,又可分為筋萎、筋弛、筋軟、筋縮、筋強、筋硬。把傷筋進行這樣的分類,有利於認識傷筋的病理發展過程。

    第三節 臨床表現

    急性傷筋的主要臨床症狀是區域性疼痛、瘀腫和肢體功能(活動與負重)障礙。筋斷裂時可發生關節的異常活動(如關節的一側副韌帶斷裂,則關節遠端的肢體向健側活動度增大)或畸形。急性損傷,疼痛較劇烈;慢性損傷,則疼痛多與活動牽扯有關,或僅有輕微疼痛。筋肉損傷的壓痛點往往就是病灶的所在部位,所以,準確尋找壓痛點在診斷上具有特殊意義。臨症時除用手認真觸控尋找痛點以外,還可用百分之零點五普魯卡因作區域性浸潤麻醉,若注藥後疼痛消失,各種活動也不引起疼痛者,即可確定病變部位。

    第四節 治療原則

    1、治病求本 “治病必求其本”是中醫辯證施治的基本原則,也是按摩治療傷科疾病的基本原則。求本,是指治病要了解疾病的本質,瞭解疾病的主要矛盾。就按摩臨床具體而言,疾病病理變化過程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本;病變部位與症狀表現部位,拜會變部則是本。如腰椎間盤纖維破裂髓核膨出症,是椎間盤纖維環破裂後膨出的髓核組織及纖維環壓迫神經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下肢放射痛,腰部神經根或脊髓受壓則是本,治本就要首先解除神經根或脊髓的受壓,不解除其受壓,只在下肢使用按摩手法,捨本求末,徒勞無益。對有些疾病,雖然按摩的作用不能及本,只能治標,但不瞭解本,治標亦是盲目的。如骨折產生的疼痛、腫脹,在整復固定以後,動靜結合,適當的施以按摩手法,可幫助消腫止痛,促進骨折癒合及其功能恢復。可是在未明確疼痛、腫脹是骨折造成的情況下,草率施術按摩手法,就會貽誤病情,加重損傷。所以,儘管按摩作為一種治療方法,有其侷限性,但治病中也還必須遵循“治病必求其本”的基本原則。

    2、選取穴位、手法和部位 傷科疾病的取穴,一般是以痛為俞,區域性取穴。因為,肌肉及韌帶、關節的病變,其症狀表現部位大多即是病變部位的區域。但如果是急性損傷,則區域性疼痛劇烈,腫脹明顯,早期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患部休息,保護傷處;治療可選取鄰近的穴位,以及在病變區鄰近部位進行輕柔的手法操作;待病情稍有緩解,再在區域性運用中等刺激手法,以達活氣血,舒筋脈,恢復關節功能之目的。慢性損傷,可直接在病變部位施術手法,其目的是舒筋活血,軟堅散結,鬆解粘連,溫經通絡,祛瘀止痛,促進損傷組織的功能恢復。

    3、刺激量 手法刺激量(壓力、時間)的大小,應根據病人年齡、性別及體質的強弱、不同的操作部位、損傷部位的深淺與疾病性質而決定。一般情況下,病人體質弱、病變部位淺,急性損傷,手法刺激量較小。

    4、其它療法的配合 在臨床工作中,有些疾病除按摩手法治療外,尚須注意其它療法的配合,如適當休息、功能鍛鍊、封閉療法、中藥內服、中藥燻洗和其它物理療法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杜德利發推:大愛莫雷,永不滿足!Respect!莫雷在火箭隊的表現是否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