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辨是非123
-
2 # 幹史人聃者徐也
2007年《投名狀》上映,電影獲得了八項鉅獎,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這部恢宏的電影片酬是李連杰一億,劉德華一千四百多萬餘元,金城武700多萬,徐靜蕾200多萬,至於在無刪減版《投名狀》的51分37秒,攻下城池,在劫掠的時候發現兩個躲在床下的姑娘,誘騙她們出來實施了強暴……然後被龐青雲殺一儆百砍了頭的狗子扮演者片酬則是一萬多塊,跑龍套扮演死屍或一掃而過的演員片酬幾百到數千不等。。
同一部電影片酬差距巨大,簡單說名氣不同,德雲社的相聲演員收入也是如此,成腕的和在成腕路上的,以及還不知道能不能成腕的,工資差異是天壤之別。你的收入和你所帶來的收益成正比的,你不能替社團賺錢,社團還高薪養你,不是這個社團瘋了就是社團腦袋鏽到了。
岳雲鵬做學徒的時候工資幾百上千塊,但當時他在幹嘛?洗衣燒地做飯,能創造多少價值。現在呢,登臺表演,一首四環五環六環的歌唱的大家耳朵起繭,但只要他唱依舊有很多人去聽,一場觀眾成千上萬,門票收的手軟,上電視了,網路直播有流量,廣告商更是排隊送錢,這些就是他創造的利潤,你說郭大爺呢不給他高薪嗎?不然人跑了,跑到其他社團怎麼辦,二十一世紀什麼最貴,人才啊。於是岳雲鵬的工資從幾千塊變到了一年成百上千萬。
德雲社的工資和一個公司的工資等級分配幾乎無差別,骨幹拿高薪,成百上千萬,普通的則幾十萬,差的一年十來萬。但工資拿多少取決於你自己,而不是公司,公司不養閒人 了,你成不了臺柱成不了腕,自然無法享受高薪,甚至失業。努力,fighting,人不自救,孰能救之。
-
3 # 鹹魚茶館
德雲社演員有工資這件事情,是在2010年大洗牌以後才發生的,之前何雲偉李菁曹雲金劉雲天等,都是演一場拿一場錢,而且路費食宿都得自己承擔,至於社會保險什麼的,就更不用想了。
因為1.0版本的德雲社是徹頭徹尾的草臺班子,跟手下員工都是用封建門戶關係進行管理,比如徒弟輩何雲偉曹雲金,就是師徒父子三年學徒五年效力,偶爾讓師孃給你燉鯽魚湯什麼的小恩小惠對外擴散,並且在師徒一起上節目的時候,也讓這些徒弟必須照詞兒吹師父彩虹屁,營造一種師父恩情比天高的景象。內部是否溫馨不知道,但粉絲和觀眾看到的,就是郭德綱付出了幾噸心血在兒徒身上。
那麼當時德雲社員工收入大概有多少呢?
其實跟曹雲金在微博上說的數字差不多,一個月四千左右。小劇場普通演員演出是一場150,何雲偉李菁最高是300元。
專場演出挑梁演員是500一場,這個數字現在看來很寒酸,但當時德雲社的商演就是幾百人的小場子,這個價格在相聲行業也不是最低。在B站有個天津的相聲票友在小劇場說過相聲行業的平均收入,全國民間相聲演員收入最高的就是天津相聲演員,但平均一個月靠說相聲也就三四千塊錢,當然大部分相聲演員都有副業(比如廣告或者商業走穴),要麼就有固定工資(比如少馬爺這種有職稱的藝人)。
所以曹雲金說的2010年之前在德雲社的收入,是符合行業實際情況的,估計李菁何雲偉高一點,但也就五六千的樣子。但這幾位都有私活跟副業,混德雲社實際上是在刷人氣而已。曹雲金之所以能在北京買房,實際上靠的就是私活,德雲社那點收入連飯錢都不夠。
而在2010年之後,德雲社正式跟所有演員籤合同,開始有了固定工資跟社保,成了一家正規運營的企業。
但作為演藝行業,德雲社演員的收入還是得看自己的實際能力,也就是人氣和票房收入,基本工資只是象徵性,估計也是踩著國家規定的最低工資線給的。比如去年因為眾籌上熱搜的吳鶴臣,經過街道開具的收入證明,他的月收入也就6000元左右,而吳鶴臣在生病之前是幾乎全勤在小劇場演出的,那麼按照平均一個月演出20天計算,每場150元演出費,那麼吳鶴臣演出收入就是3000元,而基本工資也就是3000元上下。當然德雲社是購買了社會保險的,算進去一個月應該是七千元左右。
不過德雲社是允許員工做副業的,只要嚴格執行演出安排就行了,而且員工離職貌似也沒有外界盛傳的“一百萬解約金”那麼誇張,比如閆雲達跟侯鶴廉都是突然離職,侯鶴廉還有一個禮拜的演出安排,直接就撂挑子了,也沒有被索要一百萬違約金(當然法律上也不可能成立),說明只要你不是頂級流量,走或者留都是隨便,反正也不指著你掙大錢。
也就是說吳鶴臣這種完全沒有副業,全職德雲社演出的人,他的月收入就是代表德雲社普通演員的工資情況。像岳雲鵬張雲雷孟鶴堂那種頂流屬於特例,在四百號員工裡面屬於少之又少。而且他們的基本工資估計比吳鶴臣也高不到哪裡去,因為正規企業對員工基本工資都是按照職級來定的,基層業務員主要收入還是自己的業績,只有管理層會有較高的基本工資,比如欒雲平現在是副總經理,于謙是董事長,那麼他們的基本工資大概能超過10K,但這在他們收入中也是毛毛雨啦~
以上~~~~~~~~~~~~~~~~~~~~~~~~~~~~
-
4 # 歪理瞎說
不管什麼公司收入和同行相比,處於中上水平在這年頭你就燒高香吧!
相聲說白了就是逗大家一樂,至於所謂的有教育意義,有所啟發那全是扯淡的,或者說那是藝術更是有點拔高自己,就是一個謀生手段而已…
和以前路邊耍猴,小紅樓唱歌彈琴一樣,就是個謀生手段,而且還是比較低廉的收入和工作。
比如現在的演員以前叫戲子,唱歌的以前叫藝伎,都是逗達官顯貴樂呵樂呵而已…只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翻身了而已,有些所謂的大牌把自己標榜成藝術家,感覺自己不的了了,真正收受人尊敬的是那些各行各業的科學家,那些保家衛國的可愛的軍人,和犧牲生命解放全中國的革命先烈…
在茶餘飯飽之後找個地方聽聽相聲,消遣消遣,雅俗共賞這才是對相聲真正的定位,也是德雲社這麼多年活下來的根本原因,先把大家都樂了,養活自己了,相聲都不樂,那真是太好搞笑了
-
5 # 劉丙潤
德雲社工資一個月萬八千不成問題,成角成腕得更是高得可怕!
在之前歡樂喜劇人還是哪一個節目來著,岳雲鵬和孫越就有一個關於工資的包袱,孫越在一旁問岳雲鵬:你每個月的工資是多少?
岳雲鵬說:還不到1萬。
孫越說:不到1萬是多少,你能說的具體一點嗎?
岳雲鵬說:3500怎麼了?我驕傲了嗎?
岳雲鵬說完這個段子臺下鬨堂大笑,不少人可能也會留下這樣的印象,德雲社的工資不高但是能出名,事實上在德雲社工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能夠做到名利雙收的。德雲社的相聲演員的基本工資就已經非常不錯了,而像岳雲鵬、孫越或者像燒餅、張鶴倫等這些已經有名氣的相聲藝人,他們的工資演算法可能不同於其他相聲藝人的薪水演算法。
我們先拿出一個普通的相聲藝人在德雲社的工資演算法來做一個簡要敘述,然後再來剖析一下,像岳雲鵬這樣的相聲藝人,每年能夠拿到多少薪水?
普通相聲藝人的工資計算這裡我們需要先定一個標準:什麼是普通意義的相聲藝人呢?包括但不限於雲鶴九霄這些相聲藝人,但是他們在名氣上並不出名,相聲作品上雖然有可圈可點之處,但也只能說是僅僅可圈可點而已,並不是非常的能夠逗觀眾笑。
觀眾來了聽他們的笑聲,僅僅是一個贈品或者附加價值的相聲,主要的還是聽那些有一定知名度的相聲藝人,這一部分相聲藝人我們只能稱之為普通相聲藝人。他們是被周邊有名氣的相聲藝人帶動起來的,那麼他們的工資怎樣計算呢?
常規情況下來說是按照場次來計算的,也就是說只要你上場的頻率足夠的快,上場的 次數足夠的多,與此同時觀眾的反饋也足夠的好,你的工資就會足夠的高。
普通的相聲藝人上一場一般情況下的工資是在200元左右。在之前的時候也聽過相聲藝人上場的時候會拿本場票房20%的總利潤當做補貼,但這一點是真是假還有待衡量。但整體來說應該也差不多。
不同的相聲藝人,上場的次數和頻率也是不同的,一些相聲藝人每天能夠趕兩場,甚至還會有返場的行為,我們先把返場刨除在外,理論上來說,一個相聲藝人,尤其是不太出名的相聲藝人一週最多能夠出演14場,而最少的話一般是5場左右。
那麼我們按一個最高值或者最低值來做一個衡量預估,一個相聲藝人一週的工資可能就在2800元到1000元左右。
這僅僅是基本工資,除了工資之外應該還會有各種各樣的補貼,把這些補貼計算在內,一個月下來1萬塊錢應該是問題不大。至於那些學徒或者學員本身沒有能力連相聲都說不全,上場的機會都沒有的人,工資可能相對會低一點。
岳雲鵬的收入剖析在德雲社當中,相對而言名氣比較旺盛的除了郭德綱于謙之外,恐怕就應該是岳雲鵬了。自從歡樂喜劇人爆紅之後,岳雲鵬在綜藝領域、在相聲領域甚至在影視領域也都水漲船高,各式各樣的綜藝都開始要求岳雲鵬前來參演。
既然參演了就會有一定的利潤,而這一部分利潤就算是多是少咱們也不好過多揣測,畢竟這屬於行業機密了。類似於大家在職場辦公的時候,你突然拉住一個人的辮子,然後問他:你每個月工資是多少一樣,人家十有八九是不願意跟你說的。即便咱們能知道一點點,恐怕也知道的不全面,所以關於岳雲鵬的具體工資是多少,咱們暫且不說。
而之前的時候有這樣的一則傳言,岳雲鵬拿到了工資之後,按照之前的比例分成三七開分成給公司,七成給自己,可是沒有想到師傅最終決定的是28分成,8成給岳雲鵬,二成給公司,並且師傅還說到不差你這點錢。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說明郭德綱對於自己的這些徒弟們還是很愛惜的,希望他們的日子能過得好,同時也希望他們不要忘了本。( 網路傳言,真假未知)
前段時間有人曝光說岳雲鵬的工資能夠突破8位數,至於這一點是真是假的話,好像也不能做過多的揣測。但整體來看,以岳雲鵬在德雲社的實力和岳雲鵬對於相聲的領悟能力,參透能力,以及這幾年他參與的電影製作綜藝製作,拿這些薪水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簡而言之一句話,在德雲社基本處在多大能耐吃多大碗飯,如果你跳出八隊之後去搞自己的相聲專場,帶著周邊的一些師兄弟們去做綜藝活動,或者就是自己參加綜藝活動所帶來的收益還是非常可觀的,但有一個前提你必須有足夠多的能耐,如果沒有能耐的話,那就差點意思了。
作為一個大型相聲社團,德雲社的工資理論上來說是非常豐厚的德雲社距離現今成立可能已經超過了20年,不,準確地說一定超過了20年,因為德雲社的前身就是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而這個公司曾經成立於1995年。
在相關的文獻檢索當中,我們不難發現德雲社已經被戴上了一個標籤,這個標籤是大型專業相聲社團。而我們經常說德雲社幾經挫折,歷經坎坷,也說郭德綱這一路走來坎坷不斷,其實最開始的坎坷應該就是95年成立的北京相聲大會。
因為某些原因,讓一些相聲藝人湊在一起,可是又因為某些原因這一部分相聲藝人為了追逐利益也好,還是為了去謀求更好發展也好,離開德雲社而去。相聲大會最終的失敗和慘淡也印證了一句話,同行是冤家,在相聲領域同行可能不單單是冤家,還可能包含著某種赤裸裸的仇恨。
德雲社的三大創始人包括但不限於張文順、李菁和郭德綱,而現階段只留下了郭德綱一人。張文順先生早已故去,李菁也因為與郭德綱有某些矛盾,離開了德雲社。在歷經25年的風雨歷程當中,郭德綱經歷了人生當中的大起大落,這其中包括但不限於自己的愛徒曹雲金,何雲偉等人的離開。
在2003年的時候,整個德雲社的團隊已經達到了十幾人,而這十幾人是屬於演出隊伍的,自此開始德雲社更名,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名字,德雲社。在當時,德雲社的主要演員包括,但不限於郭德綱,張文順,李菁,邢文昭,李文山,于謙,高峰,欒雲平,劉雲天,岳雲鵬,張雲雷和孔雲龍等人。
相聚在一起,一些人是郭德綱的學生,一些人是郭德綱的師兄、師弟,一些人是郭德綱的師叔、師大爺等等,這些人在一起為了相聲能有一個更好的發展。但是08年的時候,風雲突變,徐德亮突然之間釋出宣告,而這個宣告則給德雲社知名一擊,那就是德雲社的徐德亮和王文林退出登雲舍,這也是德雲社的轉折點。因為這兩個人退出德雲社是德雲社首次有退出事件的時間節點。
10年8月份的時候,李菁和何雲偉也分別發表宣告,宣佈退出德雲社。
在之後的幾年裡面,德雲社算是徹底陷入低谷一些頂樑柱和郭德綱最為信任的師兄弟徒弟等人紛紛離開給德雲社帶來了重創。但不久之後,也就是在13年的時候,德雲社在澳洲文化之都墨爾本舉辦酒會宣佈建立德雲社分社。
這是一個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時間節點,在這個時間節點之前,中國相聲社團從來沒有在國外建立分支機構,德雲社創了先例。
伴隨著一些風風雨雨,德雲社走到如今已經有了8支隊伍,外帶著一個青年隊,8隊當中的一隊隊長是欒雲平,二隊隊長是李鶴東,三隊隊長是孔雲龍,四隊隊長閻鶴祥,五隊隊長燒餅,六隊隊長張鶴倫,七隊隊長孟鶴堂,八隊隊長張雲雷。
如果只論工資的話,這幾名隊長的工資應該都排在前面。但相對而言,距離岳雲鵬、孫越和郭德綱、于謙還是有些距離。而德雲社的其他隊員,以及那些相聲藝人們的工資相對而言比隊長的工資應該更低。
歷經風雨,走過繁華,這一切都值得。
-
6 # 我是趙說無誤
德雲社走過了20多個春秋,從開始的門可羅雀,到現在的一片難求。無不體現了德雲社走向了輝煌。現在的體制有了改革,公司化運營。大多數的員工是有一個固定工資的,但不是整齊劃一。隨著個人的業務高低和業務量的大小,決定著德雲社員工的工資待遇和獎金。作為藝人的屬性,工資收入在又演出的基礎上,肯定比一般社會型職工要高。
-
7 # 我就是個碼字的
簡單說:上限岳雲鵬,下限吳鶴臣
德雲社的龍字科招生,據說去了很多人,其中一個是筆者的外甥,一個小鮮肉帥小夥,考電影學院沒考上,結果居然想去說相聲?問題是,大哥你連侯寶林是誰都不知道,怎麼就突然迷上了相聲藝術?
估計啊,這小子是聽了網路上的一種傳聞,德雲社說相聲真的很掙錢,不信你看岳雲鵬,年收入據說過三千萬,那就更別提郭德綱了。
別忙,其實網路上還有一種傳聞,德雲社說相聲掙錢的只是極少數,大部分人都不怎麼掙錢,郭老闆黑著呢,不信你看以前的徐德亮、曹雲金、何雲偉,後來的閆雲達、侯鶴廉為啥退社呢?
還有,患病的吳鶴臣曾經被曝光過月收入只有六千塊左右,在北京這收入可不怎麼樣。
那麼,到底哪種傳聞準確呢?
筆者認為,都準確也都不準確。
一、演藝公司收入懸殊很正常
吳鶴臣一個月基本收入6000元屬於正常,因為在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如果僅僅靠在小劇場說相聲,每個月能達到一萬左右收入已經相當不錯的了,畢竟一場兩三百元屬於常態,其他相聲團體也多數是這樣。
不過,別看說小劇場說相聲看起來不怎麼賺錢,可那工作不怎麼佔時間,原則上來講你甚至可以白天上班晚上說相聲,把說相聲當一種外快,這樣的兼職相聲演員在相聲界有很多。
同時,岳雲鵬的年收入超過幾千萬也屬於正常,甚至還不算多。畢竟他演電影、上綜藝、開商演這些都是佔大頭的收入,按照他這個級別流量明星的身價推算,岳雲鵬年收入過3000萬也許是德雲社抽成之後的錢。
在同一個單位裡存在月收入幾百萬的和幾千的同事,並不是啥新鮮事,哪怕他們是師兄弟關係。
舉兩個例子,當年健力寶足球隊去巴西集訓,去的時候都是千里挑一,回來後多數也是各個球隊爭奪的香餑餑,但等他們十年聚會時收入早已經兩極分化,有的球星比如李金羽年薪幾百萬,也有的球員只有幾十萬,甚至還有早早退役當體育老師的,年收入不過幾萬。
張小斐上電影學院的時候和袁姍姍以及楊冪是同學,當楊冪成為一線明星時,張小斐還是個演小品的普通演員,收入差距巨大,這在娛樂圈肯定沒人說三道四。
因此,在德雲社這個演藝公司裡,收入差距懸殊屬於再正常不過的現象,而且必須這麼整才行。
之前曹雲金、何雲偉他們為什麼退社?原因不就是收入差距不大嘛,他們說相聲掙的錢和當時的小演員如岳雲鵬他們差不太多,他們當然不能願意。如果當時曹雲金和岳雲鵬的收入差距和現在岳雲鵬和吳鶴臣的收入差距差不多,估計曹雲金他們也不能走。
換句話說,為啥現在岳雲鵬對德雲社忠心耿耿?如果現在吳鶴臣一個月掙六千,岳雲鵬這麼忙一個月才掙一萬二或兩萬四,你試試他走不走?
當然,據說德雲社內部現在也存在一些問題,那就是有些相聲本事不怎麼樣的演員透過其他方式走紅了,對於那些沉下心來紮根相聲藝術的演員可能會有些衝擊。這個吧,也屬於正常現象,就像現在影視行業老戲骨給沒演技的小鮮肉當配角一樣,也許,這就是生活,不服不行。
二、德雲社還屬於中等公司
筆者認為,在社會上的公司一般情況下可以分為三等:
上等公司,所有員工都挺賺錢。
比如網際網路龍頭企業,雖然內部收入差距也比較大,但薪資起點很高,普通員工也比社會同行收入高一大截。這樣的公司內部福利也好,氣氛也是相當好,員工哪怕堅持996也在所不惜。
中等公司,一部分員工賺大錢,一部分員工賺小錢,一部分員工餬口。
這樣的公司在社會上也有很多,比如一些大中型企業就比較典型,員工收入分三六九等,一部分跟崗位職稱有關,一部分跟業務能力有關,企業內部競爭比較激烈。
下等公司,大部分員工都只是餬口狀態。
很多小公司或者初創公司都是這樣,一個公司可能只有老闆賺錢,其他人都是打工人掙一份餬口的錢,業務不好的時候甚至老闆都賺不到錢,弄不好還會拖欠工資。這種公司內部氣氛就比較沉悶甚至抑鬱。
相對來說,別看德雲社挺紅火的樣子,但實際上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還屬於一家中等公司,那就是一部分演員或職員先賺到大錢了,比如岳雲鵬、王海這樣的明星和元老。一部分演員賺到了不錯的收入,比如李根、侯震、李鶴彪這些來得早演出多的人,還有一部分演員處於餬口階段,比如像吳鶴臣這樣的沒出名的演員和一些小演員。
因此,德雲社所處的發展階段決定了,現在想進入德雲社學說相聲,你得做好多手準備,不要以為那裡遍地是黃金,說到底,那就是一家中等規模、發展階段的演出公司,現在也算是娛樂圈的一分子。
在娛樂圈,不僅需要拼文化、拼能力,有時候還要拼心態,還有時候還要拼機遇和運氣,德雲社同理。
-
8 # 夏木電影
可以這樣說,德雲社頭部年薪千萬,底層只夠自己溫飽。
德雲社劇場收入是比較固定的,保底工資一場200元攢底演員300元,額外劇場收益的20%由每隊隊長再按等級貢獻等給予分配(每場約200元至500元之間)。
而商演則是主辦方以及演出方對半的分賬的,並且在總票房上的收入德雲社佔了一半,之後德雲社在扣除掉百分之二十的提成,剩下的百分之八十都是歸於演員的。
德雲社的演員是分等級的,一般分為五個等級,每個等級細分為甲、乙、丙三個等級。每個等級工資是不同的。
5級演員:實習生而目前德雲社分為9個演出隊伍,其中9隊是德雲社青年隊,所謂青年隊很好理解,就是雛隊,也就是後備力量,他們基本都是5級演員。
這幫人有個特點,就跟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收入非常少,沒啥票房收入,基本是按保底拿固定工資。工作時間也基本也都是工作日的下午場,因為那時候人少啊,他們的表演主要是強調的以積攢舞臺經驗為主。
一般工資的演算法是:平均每場約200-500元,一週9-12場,5級演員是200*12*4最低保守工資是9600元,最高的話能有24000元,當然那都是極少數情況。
4級演員:普通職員4級演員其實也就是公司的普通職員。
他們的基數是比較大的,也承擔了德雲社的大部分業務。因為到了這個級別,就跟實習生不一樣了,他們是可以參加商演助演的,也就是可以拿提成。
因為4級就開始就加劇場提成,保底工資自然是10000+,再拿提成,普遍是20000元左右。
3級演員:主管3級演員基本都是副隊長和部分攢底演員,換句話說也就是業務骨幹。
攢底,指最後的一場或一個節目,演出的最後一個階段或最後一個節目的演出。
要想同時應付多場演出,就要求每個演出隊伍裡面都要準備幾對有能力的演員留作攢底之用。德雲七隊也是如此,雖然這些年被拆散得很厲害,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隊伍的整體實力。所以說他們基本是團隊的骨幹和支架。
這一級工資自然是比普通職員要高,最主要的差異還是每場的底薪不同,再就是提成較多。
2級演員:科長3級演員就很厲害了,基本都是各隊隊長,可以開個人專場,看小劇場的可不就是他們。
他們的基本特徵都是有一定的業務能力,組織力和人氣值都比較高,可以說是這個team的靈魂人物,有他們在組織就在。
工資提成較多,就不太好說了。
1級演員:部門經理1級演員那都是德雲社的頂流了,也就是經理級別了。舉個例子,那就是岳雲鵬就是1級演員。在2016年岳雲鵬的商演每場120萬,其中收益是二八分賬,20%給助演,80%岳雲鵬和孫越兩個人平分,這就是非常厲害了。
所以你發現沒,這就跟公司職場的晉升制度是一樣的。從職員升職到主管再到科長,一步步按部就班地往上爬,所以說天下打工人的境遇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老闆能買上瑪莎拉蒂。
你感覺他們掙得工資可以嗎,再看看自己有啥要說的嗎?
-
9 # 職場敬心說
近幾年,相聲可謂是在文藝行業做得風生水起,有姿有色。很多人喜歡聽相聲是因為相聲能夠讓人快樂。80、90這一代人,家家基本上就有一個孩子,自然孩子成長後需要承擔的就會比較多,也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說的“上有老,下有小”,這就導致80、90後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上壓力就比較大,聽相聲是一個可以很好讓人放鬆的方式,不用去想工作生活中那些不開心的瑣事。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會聽相聲入眠。尤其是相聲經過不斷更新之後,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幽默感和口味,而在整個相聲行業中,最出名的就屬於德雲社了。不光是喜歡說相聲的,現在很多明星也都想要拜郭德綱為師。那麼可能大家就會感到好奇,在德雲社說相聲的演員,是否掙錢?工資待遇究竟是怎麼樣的?
事實上,在德雲社工作的相聲演員,其收入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單純在小劇場演出應得的收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工資”,還有一部分是自己副業所得到的收入。因為在德雲社,是允許相聲演員出去做副業的,只要在不影響德雲社正常演出,並且與德雲社沒有競爭關係就可以了。所以很多在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副業,只不過副業形式不一。
一、從德雲社相聲演員的劇場收入來看德雲社關於相聲演員的薪酬調整主要有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完全按照場次計算,演出一場按200元/場進行結算,一個演員基本上每星期大概會有4-8場,這樣一個月下來大概就有20-40場,那麼一個月的薪資就差不多能到4000元-8000元左右;
第二個階段也就是在薪酬調整之後,德雲社演員的工資由基本工資+補貼獎勵+職務費三個方面構成。其中基本工資仍然按照場次結算,每場200元不做調整;補貼獎勵主要指的是除了場次費,德雲社還會額外拿出每場票房總收益的20%給予補貼獎勵。如果某隊演出可以獲得觀眾的認可,那麼下次該小隊的上座率就會特別高,自然演出人員拿到的補貼獎勵也會很多。有的小隊在票房收益好時,甚至可能拿到300元-500元/場;最後如果在德雲社裡面有職務的,還會給予一定的職務費。每個月的綜合薪資大概能達到5000元-1000元左右。
當然,前面所說的薪資大多指的在小劇場裡沉澱過一段時間,多少有一點名氣有自己一部分觀眾群體的。相聲其實和歌手、演員一樣,前期也需要很多時間去積累自己的觀眾、積累自己的經驗還需要一定的機遇。尤其是在相聲這個講究“規矩”的行當,很多相聲演員也不是一開始就能夠拿到這麼高的收入的。德雲社的工資等級一般分為五級,每一個等級又被分為甲、乙、丙是三個層級。第五級主要指的是青年隊,也就是德雲社的後備力量。從五級-一級,職位越來越高,自然工資也會越來越高。
二、從德雲社相聲演員的副業來看在德雲社工作的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相聲演員是可以有自己的副業的。當然既然允許我們做副業了,就意味著我們是需要給公司一定的分成的。與很多經紀公司的模式有相似的地方。
一些名氣一般的相聲演員主要靠小型的商演助演來增加收入;而一些名氣比較大的相聲演員也可以獨立承接大型的商演,甚至還可以往影視、綜藝等方面多棲發展。關於副業的收入就不太好概括了,畢竟是屬於商業機密。
在德雲社,除了郭德綱和于謙之外,目前最成功的應該就算是岳雲鵬了。自從參加完歡樂喜劇人“出圈”之後,其在相聲領域、綜藝領域、影視領域的商業價值也都在水漲船高,很多綜藝都競相找岳雲鵬來參演。只要是參演,就會支付一定的報酬。記得之前有網上傳言說岳雲鵬的工資能夠突破8位數,當然是真是假我們無從驗證,但是依他目前的曝光度來看,收入應該也不會太低。
寫在最後:事實上,不管是在相聲行業還是在其他行業都奉行著一個標準:“有多大能耐就吃多大碗飯”,我們最終的收入情況還是要看我們自己有多大本事。岳雲鵬的火也絕非偶然,從以前餐館的服務員到現在成為的”德雲一哥“,也是憑藉著自己在相聲行業的專業積累加上找到符合自己的性格定位最終才能走到大家面前的。能耐只要是自己的,就誰也拿不走。當然,如果按照德雲社裡一般的相聲演員來說,薪資基本上就與區域的平均工資持平,養活自己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如果未來發展好了,做了自己的相聲專場,或者自己去接一些商演、參加綜藝活動等,那麼收益還是非常可觀的。
大家有自己喜歡的相聲演員嗎?你們開始聽相聲的原因是什麼呢?
回覆列表
德雲社的工資待遇,相對高於其他相聲團隊。之前德雲社是按照場次計算,一場200元。改革後保底工資一場依然200元,但額外會拿出票房收益的20%給予補貼獎勵,票房收益好時可拿到三五百元,相聲攢底演員會多拿100元,有職務的另加職務費,這樣運作可激勵演員的創作熱情。小劇場每個星期的演出場次不同,有的小隊每星期10場以上,有的七八場,有的小隊週五至週日才有下午場的(一天2場),有的每天都趕場2次。多的一週趕16場,少的6場,所以收入不一樣。按著保底工資計算,一個月下來萬八千應該是都沒什麼問題的,商演與參加綜藝另算。下圖是德雲5隊,10月中某個星期的演出資訊表。
不要看有的小隊每週6場,但如果票房收益好,依然可以收入萬元。那麼商演收入會高一些,郭德綱的出場費網爆80萬一場,岳雲鵬50萬一場(不夠準確)。德雲社能夠商演的人越來越多,名氣小的1萬至10萬之間,雲鶴九霄差不多都可以商演。在2016年據《騰訊娛樂》報道:岳雲鵬每場商演已經是120萬,2015年是65萬,一年時間翻了一倍(與德雲社二八分賬)。2017年福布斯公佈岳雲鵬年收入已達到3190萬元(排名87),郭德綱年收入7930萬比2016年翻了一倍(排名29)。之前2016年福布斯公佈的德雲社前十名的收入,還是很可觀的。下圖是福布斯公佈的郭德綱歷年收入,與2016年德雲社部分成員收入圖:
說實在的,看德雲社的收入還真是很不錯。但其他不知名的相聲團體就不那麼樂觀了,相聲社運營最好的是德雲社。其他相聲團體收入一般分兩種,第一種與德雲社以前一樣,按著演出場次給錢,第二種按著盈利除去開銷大夥分。例如:李菁何雲偉打造的“星夜相聲會館”(成員基本都是德雲社前員工),每場演出大家所得都一樣均分。嘻哈包袱鋪基本按著場次給錢,一場200元。 這兩種運營模式都有弊端,均分盈利的話,對於培養新人來說幾乎不可能。新人拿的錢和知名演員一樣多會導致不平衡,所以星夜相聲會館基本都是水平相差不多的,例如:王玥波、應寧、徐德亮、張德武、王文林、李菁、何雲偉等等。按場次給錢又會出現德雲社之前的問題。現在這些有點名氣的相聲社運營還可以,不過對一些不知名的相聲社來說不賠錢已經很不錯了。在《相聲有新人》中最多的賠400多萬(相聲演員姜涵翰),11月份,他和師傅陳寒柏商演特價票只有11元,這樣的商演即使很成功,都賺不到什麼錢,何況售票網站顯示還有大量空位。 《相聲有新人》節目中,部分相聲演員的現狀不容樂觀。《北京晚報》今年7月也採訪了一些業內人士,一名姓劉的相聲演員對記者表示:以前(2012年至2005年)每月萬八千很輕鬆,今天自己只賺到了80元。嘻哈包袱鋪相聲演員崔曙光表示:每場200元,一個月也就幾千元。以前(2012年之前)一天就可以趕10多場,一個月幾萬元不成問題,現在一月拿2000多元的相聲演員大有人在。這就是除了德雲社其他不知名相聲演員的現狀,難怪郭德綱在多個公共場合對相聲的未來表示堪憂。
郭德綱表示:德雲社一家繁榮不叫繁榮,必須相聲界都繁榮才叫繁榮。郭德綱在天津電視臺《歡樂時光》節目的段子中他分析並表示:天下說相聲的是一家。看得出來郭德綱也非常希望相聲界團結,筆者也希望相聲界團結,民間相聲與主流共同發展才是硬道理。筆者認為:當下相聲生存下去才是第一位的,在這個基礎之上再去討論其他問題,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不知大家是如何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