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源心閣

    回答您的問答,做一點假設,上中下。一一回答,參考之。

    一 ,上 。作業多。寫完了還有。這個問題解不了。回答做一半,老師不答應。家家如此。等教改吧。(這裡提一點看法,和老師溝通溝通,作業看著做,適可而止,學習成績達到95分以上,有點彈性空間。)如果家長的要求是第一,拿滿分,只能聽老師的話。小孩子想玩一會,隨緣吧。可參考的看法是,不爭第一,就是第二,第三,也可以,告訴孩子,要求低一點,作業快一點。假期旅遊每次不同地,,。要是拖拉,待遇降格。要求每門功課梳理學習要點,方法,思維,拓展眼界,從小勵志,語文學習千萬不能鬆勁。要求進入高年級,即四,五年級後能知道語文的基礎知識沒毛病,寫一句,成一句。文章高度,思想性,是學習的最高境界,這裡沒有指導,只有閱讀,井底蛙的道理,千卷書,千里路的道理自明。思想工作怎麼做,家庭,學校互動。

    二 ,中 。定個規矩,先趕作業。每天要求回報一題好的,存檔,考試的參考;一題懵的,想想,留幾個字,記著。如明白了,記檔;不明白,明天等課堂講解。再將昨天的問題,糾錯,記檔,弄明白,作為考試參考,這樣堅持,二週以後會有好的效果,中等學生,要學會學習。這樣試試。只追學習成績,都可以。達到好成績的地步,參考上。思想工作,和老師溝通。

    三 ,下 。學習有點弱 。這種情況要鼓勵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有潛力,( 個別成績跟不上的,不討論了,讓家長聯絡老師想辦法 )。學習能力弱,家長要辛苦了。是貪玩的,可以不討論了,學生開竅的問題,不容易。(這些孩子可以帶到書畫展,博物館,大學,科學院去看看,讓興趣,真東西來激勵哦)。

    至於男孩子,反過來,語文別急,堅持跟著老師走。在數學上快速突破,建立信心。家長要愛孩子,小學舍得花點時間,管緊點,捂小雞,小苗小,管得了,學習上道了,才能喘口氣。有關學習,參考上面所述。有句話,只要肯抓,盯住了,學習就上來了。要早,不要遲,老師的體會。至於獎勵,就是思想工作加開闊眼界,該走走就走走。德智體美勞,文理不分,文理相通。願您的孩子健康成長,學習進步,天天向上。

  • 2 # 秦隴寒煙

    我是小學語文教師,我來幫你解答這個問題。

    小學生寫作業拖拉的現象比較常見,特別是中低年級學生比較多。這些學生大多數不論幹啥都磨磨嘰嘰,特別是寫起作業來更是令人頭痛。家長催促半天,他們就是回不到主題上,要沒要去吃東西,要沒去喝水,要沒去上廁所,總之不能迅速的進入學習狀態。

    好不容易走到書桌旁,剛開始寫作業不一會,馬上就又坐不住了,又要說玩一會兒再寫,或開始別的活動,不能專心致志地一口氣把作業寫完。結果寫作業佔用了好多時間,玩也玩不盡興。

    孩子有這個寫作業拖拉的習慣是十分不好的,必須引起家長的重視,要引導孩子儘快改掉這種拖拉的毛病,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來談談如何幫助孩子改掉作業拖拉,不專心的壞毛病。首先家長不要急躁,不要發脾氣,要和孩子心平氣和的談這個拖拉的壞處,講一些名人志士惜時守時的故事,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並給以鼓勵和獎勵。有時候做必要的陪伴,看著孩子完成作業。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鼓勵集中精力,專心致志的幹完每一件事。

  • 3 # 張宇鋒

    什麼時候做完,什麼時候吃飯。大家都陪著。

    都別跟他玩。陪著他做作業。把玩具一類都收起來。把做作業的門關好。電視電腦手機都關了,或不碰。

    說話多關愛,多鼓勵,別動不動就訓斥,講講道理,表示關心。

  • 4 # 博學快樂的小魚兒

    1、上課不夠專心聽講或是學習基礎不夠好,感覺作業困難大,缺乏自信心。針對這型別的孩子,是最需要我們家長提供幫助的。我們需要每天幫助孩子一起做好作業規劃,規劃可以分為簡單,中等,較難。也可以按孩子喜歡的學科型別進行規劃。規劃好後家長可以讓孩子先規定時間讓孩子先完成容易的作業,然後循序漸進,孩子在完成比較困難的作業時候拖拉現象再次出現,家長也不要著急,家長可以在完成這部分作業前先陪孩子回顧舊知,回憶課堂內容,然後再進行作業,透過複習鞏固,相信孩子作業寫起來必有助益。

    2、針對一些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這些孩子往往挺聰明的,可在做作業的時候也是東拖西拉,沒有效率。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這類孩子我們可以採用激勵政策。只要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可以多出一些自由支配的時間,這些時間家長可以安排孩子一起做一些他感興趣的體育活動,小實驗,或是美食獎勵等等。

    3、有一些孩子好像天生的慢性子,做什麼都不著急,慢條斯理的。針對這類孩子,我們要從本質上幫孩子利索起來,不僅僅是作業,平時在生活習慣上,家長也要多加訓練,如:跟孩子玩玩時間小遊戲,比一比誰穿衣服快,誰收拾房間快。在生活中多加訓練,從本質上改變孩子動作緩慢的壞習慣。

  • 5 # 老白嘚啵嘚

    題主您好,輔導孩子寫作業,是當下家長比較頭疼的事情,孩子的“佛系”與家長的“狂吼”造成的“流星撞地球”式的衝突,成為親子關係最大的“殺手”。最近黑龍江某小區“媽媽暴怒輔導震動全樓”與之前“小嶽嶽無奈招聘家庭輔導老師”都是這種衝突之下的無奈之舉。

    其實,家長既不要著急,也不必焦慮,只要把握住16字箴言,善加利用,就能從“雞飛狗跳”重回“母慈子孝”。

    這16個字是:溯本求源,因勢利導,心平氣順,氛圍促動。

    具體講,就是家長先要後退一步,客觀地分析一下自己的孩子的個體特質、學習風格和興趣偏好;再根據孩子的特點制定“推拉組合”的輔導策略,最後實施“氛圍營造”,逐步固化孩子“專時專用、限時而動”的時間觀念,形成“高效、敏捷”的學習習慣,使孩子的“自我驅動力”越來越強,最終走向“家長逐步放手,孩子自主成長”的家庭教育輔導模式。

    據此,我向家長提4條建議,期望給您一點助力。

    建議一:溯本求源,做真正懂孩子的家長。

    心理學認為,人的外在行為是其內在思想的延伸。要真正瞭解孩子,家長必須要摘掉人為貼在孩子身上的標籤,透過分析孩子當下的外顯行為,來分析孩子的心理特質,這樣才能準確地詮釋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家長的作業輔導有的放矢。

    首先,從題乾的資訊看,這個孩子具有4個特點:

    1.孩子有“寫作業”的意識。

    這說明這個孩子已經具備了作為學生的基本擔當:“按時上課,完成作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品質,有了這個起點和萌芽,後期持續強化,就可以從“主動做作業”到“按時完成作業”,再到“高質量完成作業”。

    2.孩子“玩心”比較重。

    這一點,家長和老師不必焦慮,反而應該放心。小學段的孩子貪玩是成長中的正常現象,如果“不貪玩”才值得警惕。

    孩子的“貪玩”本質上和“上課學習、課後作業”一樣,都能夠給孩子帶來知識的增長和經驗的積累。

    因此,家長對“孩子貪玩”的理解要重新定位,切不可“談玩色變”,把孩子“愛玩”當成洪水猛獸,只要把孩子的玩“正常化”,就可以有效引導,把“玩”變成孩子喜歡的學習方式。

    3.孩子“寫一會作業,玩一會”,不夠專注。

    從這一點看,孩子做事比較隨性,持續性、專注度都不好,缺乏善始善終的自律,“學就學個踏實,玩就玩個痛快”的自控力需要逐步培養。

    4.孩子“寫作業很拖拉”,缺乏“一次就好”的自律。

    從這一點看,孩子的時間觀念、學習習慣還沒有完全建立,要引導孩子把時間按照自己的“最佳生物鐘”固定下來,幫助孩子樹立“專時專用”的意識,把“學與玩”統籌起來,逐步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今後更加繁重的學習任務奠定知識基礎和習慣保障。

    其次,家長在瞭解了孩子的行為特徵後,要注意摘下孩子身上的2個標籤:

    標籤之1:“寫作業”是正事,“玩”是浪費時間。

    前面已經說過,孩子的玩耍與學習一樣重要,兩者都不可偏廢,尤其在小學低學段,要引導孩子做到“作業遊戲化,遊戲作業化”,防止因為家長和老師的過分強制,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這一點尤其要警惕。

    標籤之2:孩子的不自律是“天生的”,只能硬管才行。

    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孩子的成長,是從追求快樂的“本我”階段逐步向自我調節的“自我”階段發展,然後向高道德要求的“超我”階段進化的過程。所謂的“自律”,本質上是要求孩子建立人際交往的規則意識,尊重製度約束和他人的感受,以此達到被社會接納、實現人生目標的過程。因此,家長的“賦能”既要有“硬要求”,也要有“軟影響”,一味強勢只能適得其反。

    小結: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是我生的,我養的,難道我還不瞭解他嗎?”這一點當然不能否認,但是恰恰因為孩子一直生活在身邊,家長對孩子的印象早就形成,不再深度解讀,也就造成了對孩子認知的“燈下黑”現象。這一點需要家長時時自省,才能真正成為懂孩子的家長。

    建議二:因勢利導,為孩子制定“每日作業時間表”和“21天習慣養成計劃”,用行為引導思維,培養孩子自動自發的“生物鐘和自控力”。

    作為一名小學生,孩子當下的主要的行為習慣處於“追求快樂”的“自發”階段。從“自發”進入到“自覺”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制定“行為習慣養成計劃”來逐步實現。這也是為什麼“怒吼式輔導”無法一下子讓孩子改變的主要原因。

    1.按照時間座標,整體規劃孩子的學習時間和自由活動時間,逐步固化行為生物鐘。

    首先,按照“90405”時間理論的要求,每天設定90分鐘為集中寫作業時間,中間每學習40分鐘,休息5分鐘;做作業的時間比照課堂,整塊時間進行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這裡要注意,孩子從學校回到家中後,家長要保證孩子適當休息10鍾後開始進入學習狀態,時間太長容易鬆懈;時間太短不容易塌心。

    其次,在學習之後建立30分鐘自由活動時間,孩子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娛樂方式。這樣安排是兼顧孩子愛玩的特性,建議安排這個時間段就餐,實現張弛有度,一舉兩得。

    再次,以三週共21天的時間,為孩子制定“21天學習習慣養成計劃”。按照孩子目前的情況,初期啟動階段可以按照每學習30分鐘休息10分鐘的要求安排第1周的學習時間,保證孩子順利開好頭起好步。第2周實行每學習35分鐘休息5分鐘;到第3周實行每學習40分鐘,休息5分鐘的目標。這樣安排步步為營,循序漸進,有利於孩子生物鐘的穩定。

    2.為保證“每日生物鐘計劃和21天養成計劃”的順利完成,家長要與孩子協商一個“獎懲-推拉組合”計劃。具體內容如下:

    首先,家長要為孩子配備時間喚醒工具和日常積分揭掛錶。喚醒工具可以是沙漏,也可以是孩子喜歡的小鬧鐘;日常積分揭掛錶只要有日期、時間、獎懲及說明4欄即可,表頭寫明“XXX同學日常獎懲一覽表”,掛在孩子學習房間的顯眼處。

    其次,家長與孩子協商規則:一是明確時間一到立即開始進入相應學習、休息或者玩耍階段;二是,只要按時進入相應環節即給予“小紅旗”獎勵,未按時開始相應環節不獎勵,拖延超過1分鐘則掛一面“白旗”;三是每面紅旗可以在第二天回家路上兌換一份小食品或者小禮物;四是每一面白旗要抵消掉一面紅旗,每主動放棄一次玩耍時間可以多獲得一面紅旗,獲得7面紅旗可以換一個諸如:遊樂票、電影票、海鮮大餐等大禮包等等孩子十分在意的獎品。

    再次,為保證計劃兌現,家長要跟孩子簽訂“軍令狀”,雙方要簽名確認。家長在執行中嚴格執行“軍令狀”的規定,該學習學習,該放鬆放鬆。

    最後,家長要對每天的獎懲及時點評兌現,讓孩子每天感受成長的獲得感、榮譽感以及沒有完成約定的挫敗感。要注意的是:獎勵的“拉”和處罰的“推”對孩子而言都很重要,家長在初期以獎勵為主,後期以處罰為主。每天的點評,家長要著意說明獎勵兌換的時間、方式和獎品,讓孩子對獲獎有足夠的信心和吸引力。

    3.透過設定遊戲競賽的形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如果缺乏專注力,很容易被周圍的東西吸引,造成注意力旁顧。可以採取的方式很多,比如:數豆子、穿釦子、“指哪說哪”、“我說不動就不動”等專項遊戲訓練,可以採取“我和爸媽比一比”的形式進行小競賽。為提高孩子的參與感和成就感,家長可以在初期“故意等一等”,在後期“故意快一點”,提高孩子的獲勝機會和參與的積極性,幫助孩子提高學習、做事的專注力。

    小結:幫助孩子建立主動做作業和遵守時間的習慣,需要家長精心設計相應套路,讓孩子願意參與、持續參與,這其中需要家長“鬥智鬥勇”,也需要堅守規則,讓孩子在獎懲的“推拉組合”之下,堅持每日進行生物鐘固化和專注力培養計劃,積小勝為大勝,刻意練習,家長和孩子一定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建議三:心平氣順,家長和孩子都要做好情緒管理。

    情緒管理,是指家長和孩子都能認識到自己和對方的情緒,並用適當的方式進行化解的能力。情緒本身沒有問題,處理情緒的方式,如果對別人造成影響就是情緒管理出了問題。

    1.家長作為家庭作業輔導的主導者,必須保持情緒平和。

    一方面,平和的情緒狀態有利於親子交流;另一方面,情緒管理不善,除了影響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還會傷害親子關係。因此,當家長有了情緒波動時,要採取“一離開二平復三溝通”的情緒處理“三步法”,讓自己始終處於理性平和狀態,不能亂了“陣腳”。

    2.家長要引導孩子進行自我情緒管理,避免有了情緒就“哭鬧”的情況的發生。

    首先,家長要允許孩子適當發洩情緒。孩子有了情緒,可以用:哭、笑、跑步等方式宣洩出來,當孩子冷靜了,心裡也就平和了。這樣做有益孩子的身心健康,比憋在心裡難受要好很多。

    其次,家長要教給孩子控制情緒的一些有效的方法。比如:深呼吸法,數數法,運動法等等,讓自己敢於面對問題,面對自己,自主解決。

    再次,家長在孩子情緒排解不暢時,要善於用“轉移注意力法”和“溝通減壓法”幫助化解。比如:引導孩子的話題,多說說孩子感興趣的動畫片、讀過的書籍,用裡面的人物面對壓力時的做法給孩子一些啟發。此外,家長要注意以身作則,不在孩子面前動輒發脾氣,讓孩子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

    小結:家長和孩子之間良好的情緒管理,是孩子主動學習,按時完成作業的情感保障,在這方面,家長要率先垂範,積極引導,讓孩子在心平氣順中,實現積極成長。

    建議四:氛圍促動,排除干擾,為孩子專心學習營造積極的家庭氛圍。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營造適宜的居家環境對孩子的學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家庭硬環境塑造方面,特別是在孩子學習的區域,要儘可能以使人心裡安靜的偏冷色調來裝飾。

    首先,在色彩上多用一點淡藍、淡綠等色彩裝飾。這種顏色與大海、天空、原野和森林的顏色比較接近,既能激發想象,促進創造力,又能夠使人內心平和,富有理性,是孩子學習區域的首選顏色。

    其次,在牆上揭掛上,要多掛一些課本里出現的科學家、文學家的名言、字畫等,在耳濡目染之下,容易形成孩子的榜樣,幫助孩子戰勝心中的懈怠,投入到積極的學習當中去。

    再次,家長要把孩子書桌子上容易吸引注意力的玩具、擺件、多餘的書籍等統統移開,只放孩子的課本、練習冊和必要的文具。能發出聲音的器件也不要放在孩子學習的房間,連計時的鬧鐘也最好用靜音的。這樣孩子在學習時,安靜的房間會促使孩子靜下心來。

    2.在家庭軟環境塑造方面,在孩子學習時,家裡最好關上電視和音響,家長也要放下手機,拿起書,邊讀邊記,給孩子當好榜樣。

    小結:安靜的學習環境對孩子寫作業、複習都會有極大的正向影響。孩子剛上小學,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導致注意力轉移,造成孩子作業拖拉,自控力培養不利,在這方面,家長要積極想辦法,創造條件,促進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總之,孩子作為一名小學生,作業拖拉、做事情不專注、貪玩好動都是正常現象。只要家長能夠正確對待,不給孩子貼標籤,客觀準確地瞭解孩子的學習特點、性格特質,採取針對性的方法,積極做好親子的情緒管理,佈置好孩子的學習環境,孩子就能夠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較強的自我約束能力,也就為今後更加繁重的學習任務奠定紮實的基礎。

    最後,我把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的一段話送給您,我們共勉:

    陳鶴琴先生說:“人類的動作十分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在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成。但是習慣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壞;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得不好。則終身受其累。”

    以上是我的一點思考,希望可以給您一點啟示。

  • 6 # 副業技能自媒體

    上小學三年級女兒平時很聽話,可就是喜歡學習,讓她學作業就跟上刑一樣。坐在書桌前一下就是兩三個小時,在那左顧右盼,目光呆滯、直達哈欠,或者在那摳手指,玩鉛筆盒橡皮。不在旁邊督促她寫,她能把作業給你寫到二半夜去。

    許多家長總是煩惱自家孩子寫作業磨蹭,不愛寫,其實不光是孩子的問題,還有家長沒有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寫作業環境。

    1.孩子寫作業環境一定要安靜減少干擾,不要孩子寫作業,家長在旁邊大聲的看電視,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2.規定好孩子做作業的時間,約定多少時間內要完成,完不成就沒收他的作業本,讓她自己跟老師解釋。

    3.家長在監督孩子寫作業時,不要對過程和對錯過多幹預,首先保證孩子可以按時完成,再去輔導對錯。

  • 7 # 眾樂眾開心

    這幾乎是每個孩子的通病,當然一些特別聽話的孩子也有例外。但是每一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出現寫作業拖拉的情況,本該十幾分鍾完成的作業,恨不得一個小時還寫不完,寫個作業把整個家弄得雞飛狗跳的。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一個是和平時做事情的習慣有很大關係。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處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狀態,本身就沒有一個很嚴格的時間,唯一的就是覺得把作業寫完就行了,而不是說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造成。

    再一個就是本身不是太會做,因為不會所以討厭學習,進而討厭寫作業,這就是一個惡性迴圈。這就是父母再打再罵,孩子依然是那個德性的根源。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父母監督力度不夠。也許有的父母比較忙,沒有時間去監管孩子,本身孩子的自制力就比較差,當沒有有效的外界監管時,要想讓孩子穩穩當當的坐在那裡寫作業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父母要摸清孩子的底細,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引起孩子拖拉的情況。另外我覺得,孩子都是好孩子,都是聰明的孩子,關鍵是看家長怎樣引導了。

  • 8 # 一筆飄紅

    小學生寫作業拖拉確實是一件令家長頭痛的事情。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家長一定從小培養孩子好習慣。

    1、從孩子會活動開始,讓他學會收拾自己的玩具。

    別小看這些小事兒,這可以培養孩子做事有規矩。培養不責任感。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這是個觀念的基本確立。

    2、家長作家務事兒別拖拉,這是身教。身教永遠都重於言教。小孩子模仿能力是很強的,誰家的防除像誰。一張白紙似的孩子,給他畫上第一筆的永遠是家長。可是很多家長不知道自己無意識的已經影響了孩子。

    3、孩子從上學開始,就要培養他按時完成作業。作業要天天清。並且要有意識的告訴孩子每一節課上的作業要按時玩成,如果沒有按時完成,自己就得擠時間完成,儘量不能讓他拖拉。

    一旦拖拉,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一開始家長就要態度強硬的不允許孩子作事拖拉,至到養成習慣。

    4、孩子有時作業拖拉,可能是作業過難不會做。家長要善於觀察,如果是做業難,家長要做到細心輔導,不要埋怨孩子,更不要批評孩子。不會做作業太正常了。

    如果老批評埋怨孩子,孩子一但不會做作家,就會怕批評或埋怨,不主動請教,也不會做,他就會把注意力放在別處,作業就一拖再拖做不了。

    ]9

    比如有的孩子,做作業時,一會吃東西,一會兒玩筆或橡皮,一會上廁所。總之磨磨蹭蹭,就是做不了,家長看著也火冒三丈。

    總之,孩子做作業拖拉,一定是有問題的。至於問題在那個地方,家長一定要細心觀察,多與孩子勾通,找到原因,針對性的解決。

    切記:不要總是批評,總是指責,總是絮叨。尤其是母親,常犯這種絮絮叨叨的毛病。

  • 9 # 看娃老爹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沒有養成自律習慣的孩子,他們不能專注於一件事做完再去做另一件事。

    如何養成孩子自律的習慣呢?就兩點:承擔責任和推遲滿足感。

    首先學會承擔責任,對自己負責。很多孩子總是抱怨老師沒說清楚;自己犯錯誤的時候就說老師是這樣教的;自己起晚了是父母叫得晚了,完全不認為是自己昨天玩的太晚,睡的晚了;衣服髒了,學習的東西找不到了,都會埋怨別人。所以我們應該從小讓孩子認識到哪些是自己的責任,哪些是自己的事情,並教會孩子如何去做,比如:讓孩子學會自己整理學習用品,學會分類放置,學會自己的東西自己保管,學會對自己的健康負責。這樣就會減少孩子的依賴的心理,養成自律的習慣。

    其次學會推遲滿足感,不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後甜,比如:孩子寫作業,很多孩子都喜歡先玩遊戲看電視再寫作業,或者邊寫邊玩,這就是典型的先甜而後苦,如果沒有後面這個甜去督促孩子去克服前面的苦,孩子就永遠也不可能養成推遲滿足感系的習慣。所以,家長必須要有堅定的原則性,從小就要求孩子只有寫完作業,並全部做對之後,才能看電視,玩遊戲。沒有原則性的愛,就是溺愛。

    孩子只有養成自律的好習慣,才能認識到為什麼學習,才能學習好,好學習。

  • 10 # 文泰創作

    我覺得這種情況,在很多孩子們身上,都有可能發生,包括我那現在要上五年級的兒子。他在上三年級、老師開始留家庭作業的時候,就出現過這種現象。不過現在已經徹底改掉了這個毛病。

    我一開始也是覺得不理解,他在那磨磨蹭蹭地做作業,看上去讓人心裡就不舒服。

    做作業拖拉的原因是什麼呢

    想解決問題,我認為首先要找到問題的原因。

    到底是什麼原因,致使他做作業拖拖拉拉的呢?我想是不是家庭作業量很大?是不是有不會做的難題?

    抱著這兩個想法,我就開始行動。兒子做作業的時候,我就在他旁邊。

    做作業之前呢,我先看一看,老師當天佈置的作業都是什麼?作業量大不大?

    多數時間裡發現,作業其實也並不是很多。若認真用心去做,大概一小時基本上就能完成。

    在一旁督促兒子去做,告訴他,有問題可以隨時問我。他呢?只是基本上都能獨自完成,有時也有數學上的一些問題,有的題一時想不出思路。

    感覺主要還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有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掌握透。

    那就開始想辦法幫他整改吧。

    完成作業後,再讓他去做一些自己喜歡想做的事

    我對兒子講,做完作業,咱吃完飯,我就帶你出去玩。

    然後帶他去一些孩子們比較多的地方,或帶兒子去找他的幾個小夥伴……

    或者呢,就給他找些喜歡的動畫片,告訴他,你做完作業,你就可以去看動畫片。

    就是給他設定一些想要去做的“吸引力”。

    總之,孩子放學回到家後,先要吃點東西、喝點水,就讓他抓緊先去完成作業,然後才可以去做自己喜歡想做的事情。

    家長要有當一位小學老師的思想和準備。孩子的習慣,可以慢慢地養成

    他的課本,我有空也是先進行預覽。數學有的題,自己也要用心思考一會兒,才能想出答案,有些題呢,能有幾種解決方法。感覺現在的小學課本,要比我們小時候學的知識面——深寬得多。

    兒子做作業之前,我都是先問一問他,今天學的功課有不明白的地方嗎?有的話我可以再講一講。平時都是叮囑他,在校要用心聽老師講課,聽懂課才可以作業做得更快。

    這樣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問題就慢慢減少了,再遇到難題,我也能給他好好地講解一下。有的題,也能引導他用不同的思路,去找到共同的答案。

    這也算是對孩子又多增加了一點輔導,而且避免孩子不會做,而影響到做作業的速度。

    也許時間一長,養成了這種習慣:孩子意識到只有抓緊完成完作業,才能出去玩,才能去打遊戲,才能看動畫片,才能得到家長的喜歡。

    後來,他的家庭作業,在學校自習課上,都時常做了一部分。回到家,做作業用的時間更少了。而且他也能認真聽課,知道只有聽好課,聽懂課,然後做作業的速度才能更快。

    感言

    我覺得孩子做作業拖拉,也許有幾種可能,首先呢,大部分孩子對學習還不是那麼感興趣,有點被動、有點無奈地去應付完成。有的也可能是因為作業多,這種情況隨著國家教育部門要求老師給孩子減負,會越來越少。有的呢,可能因為有難題,不會也不好意思問父母。久而久之,往往就養成一種做作業——拖拖拉拉的習慣。我們做父母的還是要首先去找到原因,幫著孩子共同解決,而不要一味地煩惱或訓斥他們。【文泰日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智慧電視軟屏和硬屏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