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野論史

    十)焚書坑儒,這個很多人知道,名氣也很大,但其真實影響還不夠甚遠,《史記》是司馬遷所著,司馬遷從年輕時就開始走訪探查史料,以20歲左右計算,應該在公元前147年前後,這時距離焚書坑儒不足七十年的間隔,如此大事件,司馬遷不可能瞭解的不清楚,可《史記》中描述特別簡單,而且從沒有提及坑儒兩個字,只是記載秦始皇被術士韓生、盧生以煉製長生不老藥以及尋找海外仙人欺騙錢財,二人後又攜款逃跑,秦始皇才發怒要搜尋術士和一些散步不利於秦國言論的書生,並將這四百六十多人坑殺,被坑殺的應該主要是術士。焚書也很有限,而且是在坑術士前一年的事,焚書的影響從前人記載中窺見一斑。王充:秦雖無道,不燔諸子,諸子尺書,文篇具在。鄭樵:陸賈,秦之巨儒也。酈食其,秦之儒生也。叔孫通,秦時以文學召,待詔博士,數歲,陳勝起,二世召博士諸儒生三十餘而問其故,皆引春秋之義以對。是則秦時未嘗不用儒生與經學也。況叔孫通降漢時,自有弟子百餘人,齊魯之風亦未嘗替。朱熹:秦焚書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舊留得;如說“非秦記及博士所掌者,盡焚之”,則六經之類,他依舊留得,但天下人無有。由此可見,焚書坑儒是後世過分誇大,以顯始皇帝之殘暴,所以把他定為文化十大災難之末已經有點牽強了。

    九】程朱理學,從某種意義上說,程朱理學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產物,所以很多人認為程朱理學是中國哲學思想的一大飛躍,程朱理學在促進人們的理論思維、教育人們知書識理、陶冶人們的情操、維護社會穩定、推動歷史進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同時,它對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歷史和文化發展,也有巨大的負面影響。不少人把程朱理學視為獵取功名的敲門磚,他們死抱一字一義的說教,致使理學發展越來越脫離實際,成為於世無補的空言,成為束縛人們手腳的教條,成為“以理殺人”的工具,從而反映出它的階級和時代的侷限性。他違心主義的體系為以後的崩潰埋下伏筆,存天理滅人慾本身是違反自然屬性的東西,從本質上是違反儒家思想本質的,所以有人說“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程朱之道不熄,孔子之道不著”;又批程朱“徒見道於紙,談道於口,考道於筆”。他深感“誤人才,敗天下事者,宋人之學也”,他說:「率天下入故紙中,耗盡身心氣力,做弱人病人無用人,皆晦庵(朱熹)為之也!」。程朱理學發展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但最後集大成者是宋代的朱熹,程朱理學不但曲解孔孟思想,還因為他對儒家思想的影響,致使很多後人把他的思想理解為孔孟思想的本源,從而埋下後來全盤否定儒學的嚴重後果。程朱理學至今也有人奉為聖典,但我認為他是最終導致儒學被全盤否定的罪魁禍首,所以把他列入對文化摧殘的十大事件之一,但因為其對社會發展曾經起到一時間的促進作用,而且是間接影響,後果雖然嚴重,但還是排在了第九位,可以說已經網開一面了。

    朱熹

    八】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罪行和程朱理學同出一轍,貌似弘揚了儒家思想,實際上是經過基因技術的轉基因儒學,他的理論體系基本就是掛羊頭賣狗肉,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就說過這樣一段話。孔家店為什麼會被人打倒?“五四運動”當年,人們要打倒它,這是必然的。但為什麼道理呢?後來才發現,實在打得很冤枉。因為這個店,本來是孔孟兩個老闆開的股份有限公司,下面還加上一些夥計曾子、子思、荀子等等,老闆賣的東西貨真價實。可是幾千年來,被後人加了水賣,變質了。還有些是後人的解釋錯了,尤其是宋儒的理學家為然。這一解釋錯,整個光輝的孔孟思想被蒙上一層非常厚重的陰影,因此後人要推倒孔孟思想。這裡專門提到了宋儒的理學,其時最早的應該是董家店代替了孔家店。董仲舒和朱熹在禍害儒學上難分彼此,但因為董仲舒在禍害儒學的同時還打壓了中華文明史上許多思想體系,特別是墨家和黃老學說,使中國文化多樣性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他的罪過更重一些,排在朱熹前面,名列第八。

    七】建炎南渡,北宋末年,南宋初期,中原文化受到北方女真民族的侵襲,不得不退出其發源發展的中原地區,成為一種流亡文化。這個事件本事對中國傳統思想的傳承影響看上去貌似不是很大,但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在黃河中下游,所以也有人稱之為中原文化和華夏文明,任何一個文明和其發源地有著很多必然的聯絡,脫離發源地後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是我們沒有特別關注和區分而已,這只是一方面。更嚴重的是對人的心理打擊,一個人因為某種原因背井離鄉都是一件很慘的事情,更何況是一種關乎民族信仰的文化,稱之為浩劫一點都不為過,不過把它排在第七位,好像有點過。南宋和北宋地圖對比,北宋最北端在河北省保定地區的白溝河,而南宋已經退縮到淮水以南,中原文化的發源地河南山東一帶,全部落入女真民族的版圖之中。

    六】五胡內遷從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開始,由於各種原因讓遊牧民族不斷向中原內地遷徙,逐漸盤踞長城內外一帶,勢力不斷壯大。到魏晉時期,胡人已入居關中及涇水、渭水流域,對晉都洛陽形成包圍之勢。“西北諸郡皆為戎居”,關中百萬餘口,“戎狄居半”。在漢族的影響下,這些內遷的外族逐漸由遊牧轉向農業定居,胡漢文化相互影響滲透。但在交融的同時,胡漢亦存在一定的矛盾,例如幷州的匈奴人成了漢人的奴婢,而不少漢人也相繼淪為胡人奴婢。這些奴婢常常被迫服役,當軍作戰,更有甚者被地方官員押往他鄉出賣,因而激起了境內各民族的反抗;而各族上層人物亦往往利用本族人民實行割據。光武帝此舉,原本是為了解決外族犯境問題,本來想同化外族,分散外族力量,但最終結果是引狼入室,導致後來的五胡亂華,可以說是為以後的神州陸沉埋下伏筆。雖然這一舉措表面上對中原文明的影響不大,但沒有因哪來的果,沒有五胡內遷也就沒有五胡亂華,所以五胡內遷是罪魁禍首,把他立為文化毀滅事件之一,是提醒後世者引以為戒。

    五】永嘉之亂說永嘉之亂或許有些人不知道,如果說五胡亂華可能大家就不陌生了,五胡亂華的時間一般從西晉滅亡(316年)開始算起,一直到鮮卑北魏統一北方(439年)。有的學者也稱之為“永嘉之亂”、“神州陸沉”等。這一時期,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是漢民族的一場災難,幾近亡國滅種。 隋文帝楊堅統一併建立隋朝,方使中國結束了300年的動亂和分治。從五胡亂華和神州陸沉這樣的字眼,不用再過多描述,我們就知道這次浩劫的嚴重性。事情的起因見上一樓。

    四】崖山海戰 又稱崖門戰役,是宋朝末年宋朝軍隊與元軍的一次戰役,這場戰爭標誌著南宋的滅亡,宋元雙方投入軍隊50餘萬(其中宋方面20萬,但20萬人中包括了文臣及其眷屬、宮廷人員、普通百姓,實際戰鬥力只有數萬),最終宋軍全軍覆滅告終。此次戰役即標誌著宋朝的滅亡。這場戰爭,直接關係到南宋流亡朝廷的興亡,最終宋軍全軍失敗告終。此次戰役之後,宋朝隨之覆滅,蒙元政權完全控制了中國。這一事件不僅僅是南宋滅亡這麼簡單,他同時也標誌著古典意義中華文明的衰敗與隕落。與五華亂華不同,這次是華夏文明的徹底消亡,所以有人說崖山之後無中華。崖山海戰異常慘烈,宋軍血戰至黃昏,最終戰敗。太傅張世傑護楊太后突出重圍,左丞相陸秀夫攜少帝突圍無望,遂杖劍驅妻子入海,並揹負年僅九歲的少帝趙昺蹈海殉國。大宋後宮及群臣也紛紛投海殉國,七日,“浮屍出於海十餘萬人”。楊太后聞趙昺死,赴海死,張世傑葬之於海濱,亦投海殉國。

    三】剃髮易服與文字獄什麼事華夏文明?自古以來是否中華不是以國界來區分的,而是以文化認同來區分的,所以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紛紛稱王稱霸,但只要有相同的文化認同,都會被認為是中華文明,而古人又以什麼為顯性的直觀標準來區分華夏與戎狄呢?先秦·孔子《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譯成白話就是“要不是有管仲,我們可能就散著頭髮,衣襟向左開了”。中國古代中原漢文化習俗是束髮,衣服的前襟向右,向左是少數民族的裝束。1644年清軍入關後,以多爾袞為首的滿洲貴族為鞏固滿洲人對中國的統治,為了摧毀漢族的民族意識和民族自尊頒佈“剃髮令”,因引起漢人的不滿和反抗,於是公開廢除此令。1645年清兵進軍江南後,多爾袞下令再次頒發“剃髮令”,規定:“全國官民,京城內外限十日,直隸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髮。”其執行口號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在釋出剃髮令的同時,還頒佈了“易服令”, 1645年7月9日,清廷頒佈“易服令”規定“官民既已剃髮,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表面上只是衣服和髮飾的小問題,為何引起嘉定三屠和揚州十日這樣的軒然大波?其時剃髮易服的表象之下是文化毀滅,所以才引起如此巨大的反應。嘉定三屠死亡人數沒有具體記載,據稱傷亡十萬人,也有人認為將近二十萬。揚州十日更為慘烈,除了守城陣亡的官民,更多的是城破以後屠城被殺,殺戮整整持續十天才結束,故有揚州十日之稱,當時負責收屍的和尚記載,死亡人數八十萬。自此,被視為文化消亡的被髮左袵厄運降臨華夏大地。文字獄是指統治者迫害知識分子的一種冤獄,歷朝歷代都有文字獄的記錄。清朝時期的文字獄是空前絕後的,而且隨著統治的穩固而加深,越是統治穩定的時期,文字獄就越是登峰造極,至乾隆時期,以是無以附加的強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因此而扭曲變形。按照魯迅的說法,“文苑中實在沒有不被蹂躪的處所了”。順治帝施文字獄7次,康熙帝施文字獄20多次,雍正帝施文字獄20多次,乾隆帝施文字獄130多次。與元朝相比,清代對文化的毀滅影響更為深遠,元朝雖然徹底,但維持時間短,只有幾十年的時間,文化還沒有真正從人們的意識裡消除,所以元朝滅亡後,華夏文明出現復甦,而清朝統治時間長,已經較為徹底的改變了傳統文化的認知,幾乎難以挽回。甚至到民國初期剪辮子時,很多漢人竟然誓死要留辮子,想想真有幾分辛酸。

    二】四庫全書編纂很多人把清代的四庫全書視為文華盛典,如果知道其編纂過程,恐怕落下的只有扼腕嘆息。《四庫全書》收錄全文的圖書一共有3461種,成書79000卷,近7.7億字。編修中明令禁焚的書籍就有3000多種(估計禁燬6766部,93556卷),禁燬數超出收入的總數,這還不算上因當時詔令上繳違禁書籍在民間造成的恐怖氛圍,百姓偷偷焚燬的書籍,合計起來被毀掉的書籍恐怕不止萬部,這實在是空前絕後一場文化大浩劫。吳晗說過“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文字獄如此之徹底,一篇吳三桂的“反滿檄文”,一本《揚州十日記》,一本《嘉定屠城記略》,竟在中華本土湮滅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後才從日本找出來!能找出來的還算僥倖,不知還有多少永遠也難以找回的珍貴資料,把它放在第二位實至名歸。

    一】不解釋,太敏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己交社保和公司交社保的待遇一樣嗎?有何區別?哪種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