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馬的數碼坑
-
2 # Lake說科技
Hello,大家好,我是LakeShen,喜歡分享科技方面的見解。
如果幾年前,這樣說,可能還會有人相信,但是現在來看,百度和阿里,騰訊的差距越來越大,百度的技術並沒有比阿里有優勢,下面是我的一些個人看法:
技術方面目前在開源社群方面,我個人認為阿里在BAT裡面做的最好,無論是影響力方面,還是社群運營方面,阿里都做的最好。比如最近流行的實時計算引擎 Flink,在國內阿里巴巴活躍度最大,同時阿里也對其共享了很多程式碼,國內的 Flink社群方面,也運營的很好。下面是阿里在 Github上面的資料統計,可以看到,其倉庫數為275:
騰訊在Github上的資料統計,其倉庫數為83個:
百度在Github上的資料統計,其倉庫數為75:
可以從Github倉庫數看出,阿里 > 騰訊 > 百度,Github倉庫數你可以理解為其開源的專案數,一般一個倉庫對應一個開源專案。阿里開源專案是其他兩家公司的2 ~ 3倍。所以在技術方面,我認為目前阿里才是有優勢。
運營方面由於之前在阿里工作過,深深的感受阿里是一家重運營的公司。我之前就接觸過很多運營同學,運營同學需要將業務推動,落實到真正落地使用,同時也需要維持好內部開發同學的支援,所以,在阿里,運營同學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某些時候,可能是最重要的。
由於阿里的資料量比較大,業務各種各樣,錯綜複雜,我相信如果沒有足夠的運營同學支撐的話,那麼阿里的業務也不會有這麼廣闊空間。所以當運營同學提出相關的業務需求時,技術同學也總是會盡可能滿足其需求,畢竟技術要為業務使用,驅動業務,使業務實現,運營同學可以看成是阿里內部最上層的業務方。所以在運營方面,我個人認為阿里最有優勢。
營銷方面營銷方面,我個人認為騰訊最有優勢,營銷的目的在於更多人能夠第一時間瞭解到推廣的產品,騰訊目前微信以及QQ兩款社交軟體,可以說幾乎覆蓋了中國絕大數使用者,微信覆蓋的使用者數已經超過10億,在使用者推廣方面,可以藉助這兩款社交軟體,儘可能的覆蓋更多的使用者,從而進行快速營銷。
同時騰訊在其他方面,也做的很好。影片方面,比如騰訊影片,微視,小說網站方面,比如起點,創世。遊戲方面,不用多說,其在國際上,都是數一數二的。騰訊在這三家公司中,社交以及遊戲,文化娛樂方面,可以說做的最好,所接觸到的人,也是最廣的。所以在營銷方面,我認為騰訊做的最好。
總結所以就現在的網際網路來看,我個人認為,阿里的優勢在於技術和運營,騰訊優勢在於營銷,而百度已經慢慢脫離了原來BAT三國鼎立的局面。從市值方面,也可以看出阿里和騰訊已經遠遠超過了百度,同時百度之前所出現的一些負面新聞,還是希望百度能夠慢慢改善自己,做的更好吧。
-
3 # IT小鱷魚
作為在bat,tmd待過的開發可以告訴你
阿里的技術一騎絕塵。
1.成就方面,多的不說了。光是飛天 15年來第一個獲得科學進步特等獎
2.ai方面,不用想了,阿里是國家隊,負責雲智慧城市。舉個例子,實時分析車流量,進行排程與路線分析。同時阿里還有自己的soc晶片平臺,有ai晶片開發團隊
3.前沿科技探索方面,阿里有自己的量子實驗室。還有哪個公司有量子實驗室?
4.貢獻方面。這就不說了,國內其他公司合起來也不及阿里的零頭,阿里有自己的龍井jdk,有各種Apache頂級專案
5.人才方面,獲得過理論計算機最高獎的馬里奧賽格德,進入工程院院士二輪評審,不好意思你們吹的百度李彥宏已經落選了。以前吹百度的陸奇,知不知道阿里還有facebook的首席ai科學家。亞馬遜頂尖科學家的任小楓,世界知名的量子計算科學家施堯耘
6.培養人才方面,阿里有云谷學校,湖畔大學
-
4 # 機器人大王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僅僅從籠統的角度來回答,容易引起誤解。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出的結論也會有所不同。我這裡簡單分析一下。
從BAT各公司的創始人特質來看創始人是企業的靈魂,創始人的特質直接影響企業的風格和麵貌。我們看看BAT三家公司的創始人特質。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畢業於北京大學資訊管理專業,獲得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歸國創業,親手開發百度搜索引擎,並引領公司成長。對技術有很敏感的嗅覺,以及對技術的愛好與狂熱。
阿里創始人馬雲畢業於杭州師範學院外語系,後來擔任英文以及國際貿易教師,精通英語,擁有良好的溝通和展現能力。對商業有很敏銳的嗅覺,圍繞著商業這一核心,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商業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畢業於深圳大學電子工程系計算機專業。透過聊天軟體QQ快速贏得使用者增長,為騰訊後來的社交帝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產品設計有特別深刻的瞭解,關注產品的實用性(產品圈粉)。
從BAT各公司的願景來看BAT各公司的願景以及基於願景的事業內容等方面差異比較大,各公司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百度的願景是“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基本上是技術驅動。如果在百度自身的諸多要素(比如技術、市場、管理、產品等)中進行比較,百度的側重點更多地傾向於技術(或者說傾向於工程師)。阿里的願景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其落腳點更多地在考慮“生意”本身,更多地考慮怎麼把商業做好(由於阿里側重平臺模式,所以運營就成為商業的關鍵要素)。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阿里更多地傾向於運營(或者說為店家搞好運營服務)。騰訊的願景是“透過網際網路服務提供人類生活品質”,要連線一切,包括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產品本身的成敗決定著企業的存亡,所以很看重產品這個要素(或者說傾向於關注產品經理)。從前沿技術的佈局來看某個公司在某一方面擁有優勢或者特點,並不意味著在比較中一定會佔據絕對優勢地位。畢竟各個公司的體量很不一樣。比如從市值的角度來講,百度只有阿里和騰訊的幾分之一。在這種情況下,硬要說誰比誰強,得出的結論容易出現問題。這裡從技術的角度,以BAT對前沿技術的佈局來分析一下他們的特點。
雲計算方面
雲計算方面,阿里雲顯然走在BAT的最前列。不管是技術還是運營,都非常強。比如在公有云方面,Gartner的研究報告指出,阿里雲是中國雲計算的領導者。
大資料方面
馬雲最早提出“資料技術(Data Technology)”這個概念,並在大資料領域做了很多富有創造性的探索和研究,“數加”平臺、MaxCompute/ DataWorks/ DataV/ Quick BI等在業界非常有影響力。百度的Palo / Jarvis / Echarts/ Habo,騰訊的Dmaster/ Tbase/ TDBank/ Hermes也都有一些建樹,但是和阿里的影響力來講,還是有比較大的差異。
人工智慧方面
BAT都很重視人工智慧,但是在戰略上各有重心。百度提出“All in AI”,要夯實基礎,決戰AI時代,推出的重磅開源產品自動駕駛平臺Apollo和語音平臺DuerOS在業界擁有很強的影響力,自動駕駛成為國家級專案。阿里倡導產業AI(AI for Industries),透過ET大腦在各個產業遍地開發,特別是ET城市大腦成為國家級專案。騰訊關注“AI in All”,為使用者提供智慧助手。在醫療領域推出了覓影平臺,也是國家級專案。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實力和影響力,這是BAT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特點。
另外,BAT本身處於變動之中,我們在考察這三家公司的特點的時候,儘量在分析的維度或者領域上作出細分,這樣得出的結論會更具體也更客觀。
-
5 # 家居海邊
如果單純的從產品的角度出發,我想這樣分析是對的,但是經過了這麼多年的迭代更新,如果站在一個普通戶的理解上,BAT這麼定位, 我都不認同。
百度:當初李彥宏從華爾街帶來了讓全體華人都耳目一新的搜尋引擎,方便.快捷.高效.那時候人們都親切的稱之為“度娘”。面對長期霸佔搜尋引擎第一位的同時,百度做了什麼?是不是誰給的錢多,誰就可以上第一位,不管你是幹什麼的,甚至你搜索一個問題,頭幾位置出來的並不是問題的答案,而是各種應用類APP下載,好不容易往下翻到了答案,一開啟可能又是一番景象。面對使用者,百度到底是站在了什麼角度,APP需要變現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沒有底線的變現就是有毒產品,早晚被使用者遺棄。
阿里:阿里最初的想法就是搭建一個為賣方和買方提供一個可以交流的平臺,讓有產品的企業賣貨不在難,讓消費者買到價效比更高的產品,但是做著做著我們發現,阿里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迭代了很多產品,所有產品都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最大化的提升使用者的體驗度,我曾經多次講過,阿里即是一個公司,更是一個時代的創新者和改革者。
請問,國內有幾個這樣的公司,可以實實在在的為使用者帶來真正的變革。
騰訊:騰訊的優勢在於網際網路創業初期,靠著社交軟體快捷和方便積累的大量的使用者群體,應該說是絕對的技術大牛,隨後又在支付領域打破了支付寶的一家獨大。但是對於使用者而言,除了兩款社交軟體,騰訊可能就剩遊戲了,遊戲這個東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騰訊的產品優勢依然很好,迭代的速度也快,,如果單純的從一個技術公司的角度出發,騰訊很優秀。但是作為使用者我們仔細想想騰訊給我們這個社會到底帶來了什麼樣的效益,一個公司之所以能成為大公司,我想絕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公司能賺多少錢,而是為這個社會帶來多少正確的價值觀。
希望。騰訊在做好技術的同時,更多的應該從社會的價值來考量。
-
6 # 邊亞南
在BAT走過工作經驗。有很多同事都在不同部門也分別溝透過。分享下自己的看法。
在兩年前,圈子裡的說法是,百度的技術,騰訊的產品,阿里的運營。因為他們成為網際網路巨頭神話都是靠各自優勢發家。
百度靠搜尋技術迅速佔領國內市場,迅速發展壯大;騰訊產品靠對人的洞察,設計出符合人情感的產品,透過細微的產品設計差異性迅速成長,阿里靠對B端商家運營連帶起對C端運營,也創造出獨特優勢。所以有這樣的說法,大家也很認可。
現在網際網路發展已經很成熟,對基礎技術,產品設計能力和運營模式,都在不斷創新增長中,很多創業公司不乏有優秀人才透過創新達到不錯的效果。後面5G時代,再拼搏的不再是技術產品或運營,這些必須成為標配,而決定公司發展速度的,必須是老闆的認知,快速的學習能力,對市場的敏感反應和行動能力。
-
7 # 貓科動物寫程式碼
某種程度上說是,但不是絕對,而是相對。其實要拆細了看,比如技術,分個人技術能力的平均水平,以及公司的技術上層基礎和影響力。
百度百度技術是自下而上的。下盤技術還可以,上盤技術影響力不行,技術整體佈局也一般。百度做專案一向是技術主導產品,所以做著做著就會跑偏,甚至剛開始架構的時候就已經偏離產品方向。運營也跟不太上。給人的感覺就是這些團隊各自為政。
阿里技術整體佈局好,BAT中唯一是自上而下的。無論是技術影響力還是企業的技術基礎都是三家中最好的。當然個人技術能力其實跟BA差不多。產品核心的幾款都很強,運營整體也不錯,特別是電商側的運營。阿里產品和運營主要強在B端。當然規模在這裡,最近好幾年運營也並沒有突出亮點。
騰訊騰訊的技術情況和百度類似,但是騰訊是產品主導的,所以個人技術能力並不是總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對外輸出也一般,整體技術影響力較弱。產品和運營明顯優於百度,感覺和阿里差不多吧,但是騰訊強在C端。
-
8 # 互金圈
百度、騰訊和阿里,三家有個閃亮的稱號BAT,BAT可能已經成為過去式,因為百度已經掉隊,對三家公司的評價正確的說法是百度重技術,阿里重運營,騰訊重產品,3家公司側重點不同,這個是由各自的商業模式決定的。
百度重技術百度乾的是搜尋的生意,從大量資訊中找到有用的資訊,這個是需要很強的技術實力,全世界這麼多國家,搜尋引擎做的好的只有兩個國家,中國之百度、美國之谷歌。從百度創立到現在,百度成功的產品大多數是科技產品,比如說搜尋引擎、智慧駕駛、百度大腦等。
阿里重運營阿里是電商發家,電商講的是如何把流量轉化為交易,如何把使用者口袋的錢變成商品交易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事情,而這個需要做好運營,包括使用者運營、商品運營等,所以雙11,阿里巴巴的產品經理給消費者出來很大的難題,各種算不清楚,這些都是運營的手段。
騰訊重產品騰訊講的是如何把產品最好,如何吸引使用者,讓使用者離不開產品,讓使用者用得爽,然後做大流量,然後把流量透過廣告、賣給合作商,如京東、拼多多等實現流量變現。
-
9 # LeoGo科技
從技術上,阿里巴巴目前應該是絕對的強者;百度還是能夠保持老牌的優勢,位居第二;騰訊應該算第三的那個了!你可能和我提到,騰訊的騰訊雲發展那麼強,你怎麼能說騰訊的技術不強呢?
不是不厲害,而是在阿里和百度下,它顯得有點“衣襟見肘”了。
瞭解阿里巴巴的技術
今年,應該是阿里巴巴在晶片領域頗為重要的一年,平頭哥推出了(2019年9月25日)首顆晶片含光800,是國際AI晶片排名第一的存在。
然而,之前阿里巴巴還發布了玄鐵910以及一站式設計平臺無劍SoC,就拿玄鐵910來說,它支援16核,單核效能達到7.1 Coremark/MHz,主頻達到2.5GHz,比目前業界最好的RISC-V處理器效能高40%以上。
我們同樣應該知道,阿里巴巴最厲害的阿里雲!即使騰訊雲在不斷追趕,可是阿里雲的優勢太過明顯,在2018年阿里雲在亞太區域市場份額為19.6%,亞馬遜為11%、微軟為8%。
阿里雲主要是提供安全、可靠的計算和資料處理能力,讓計算和人工智慧能夠成為未來的趨勢,特別是今年天貓雙十一,就是阿里雲胖伺服器沒有絲毫壓力。
如果說阿里巴巴已經走在了前頭,如今致力於人工AI的百度,依然具有優勢。比如百度大腦3.0,可以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開放了110多項AI能力,讓AI能更自然,更深層次。
未來的百度,會不會憑藉AI,重新挺直腰板,我覺得大有可能。至於騰訊,雖然我們不想忽略,可是它在百度和阿里面前,確實還有點稚嫩。
-
10 # 極客談科技
對於這三個網際網路巨頭,現實口碑並不是很好。有人說阿里幹倒了實體店、騰訊遊戲坑害了不少兒童,百度搜索盈利性太強。那麼,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三家公司吧!
曾經風光一時的BAT發展特色簡析一、百度的發展模式
2005年的時候,百度的市值為40億美元,阿里巴巴市值才25億美元,騰訊市值僅為10億美元。這也是BAT將百度放在首位的原因,但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百度沒能夠把握住相關的機會已經開始掉隊。各種負面訊息滿天飛,包括百度醫療廣告以及降價排名等問題。
這是百度當前的發展現狀,為何說百度安身立命的是技術呢?主要是因為百度依靠搜尋引擎起家,搜尋引擎裡面涉及到的演算法以及技術要遠遠高於阿里巴巴的淘寶,騰訊的社交軟體,甚至還會有人工智慧的技術。
二、阿里巴巴的發展模式
再來說說阿里巴巴,目前阿里巴巴是三家公司市值最高的一家公司,馬雲可以說是功成身退。阿里巴巴的核心業務就是淘寶,成功的將人們線下購物遷移至了線上,甚至是很多實體店因為阿里的關係所倒閉。
馬雲大家比較清楚,並非是技術出身,淘寶一路走來也並非完全是依賴技術,更加傾向的是運營。阿里可以說是將營銷玩到極致的公司,淘寶甚至為了廣大的購物買家量身定做了一個節日,那就是“雙十一”。
三、騰訊的發展模式
騰訊這幾年似乎也遇到了發展瓶頸,與阿里之間已經出現了千億美金以上的差距。騰訊依靠的是QQ起家,QQ的繼承者就是微信,這是一家以社交軟體為主的公司。騰訊的發展有一大特色,看好哪個業務不是收購就是模仿,並且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直在模仿,從未被超越。
對於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這三家網際網路公司,您怎麼評價?
-
11 # 有空就來坐坐唄
胡扯吧,你那朋友說的是十五年前的BAT。現在這三家在自主技術研發投入阿里巴巴最大,騰訊可以說沒有研發,只有開發,是應用層面的。但透過不斷資本運作投資,也涉獵了科技屆很多前沿的企業。百度主營業務比較單一,但資金積累很雄厚,更多還是在李彥宏感興趣的領域加大研發投入,必如他的人工智慧應用領域的無人駕駛。
再者,阿里巴巴對網際網路生態佈局最早,他的生態圍繞著他們家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而展開的。從他們最早的TC淘寶網到支付領域,再到菜鳥物流,再到雲計算,高德地圖等等。生態佈局的演化過程邏輯非常清晰。最近十年又開始圍繞更大的生態圈佈局,那就是類似達摩院這樣的研究部門,晶片,量子計算,底層計算機系統等等。
騰訊,被迫生態佈局是從3Q大戰之後開始的,以投資佈局為主。科技創新方面幾戶沒有的,只有應用層面的開發。可以說就是一個網際網路泛娛樂公司。
百度曾經嘗試過生態佈局,最後發現幾乎沒有什麼突破,收購過的企業幾乎全賣了或被合併了。
最後結論,核心創始人賦予企業的使命決定了企業高度。馬雲一夥,一開始創業就帶理想主義色彩多些,使命觀確立早且堅定不移。馬化騰一夥是社交起家,沒有想過那麼遠的規劃,只是覺得這個產品有價值,產品思維造成的。屬於邊走邊看,一切改變幾乎都是被動的。因為社交起家,積累了大量基礎使用者,躺在使用者身上掙錢相對簡單多了,他只需要不斷挖掘使用者人性,滿足人性產品即可獲得受益。李彥宏一個技術海歸派,學習能力很強大,但始終擯棄不掉一個好學生的毛病,不是好的管理者,是個好的技術帶頭人。所以他的企業除了早起模仿雅虎谷歌在中文環境下獲得成功後,商業創造能力明顯不足。他的路就剩下專注某個領域,下苦功。突破後再戰輝煌。
-
12 # 遠方167427784
位元組跳動(現在叫“抖音集團”)“是”什麼呢?
你說的三個“是”,都是外行話!沒有說到點子上!
網際網路科技,是現在世界高科技的前沿,大資料,推算等技術是非常複雜,先進的,不能簡單用“是”與“不是”來概述……
如果是年輕人,先努力去把“計算機軟體專業”學好,再說吧!
回覆列表
這樣的說法可能放在前幾年還合適,現在這種說法儼然就是過時的,你說阿里優勢是運營,但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大資料計算叢集——飛天大資料平臺,可就出自阿里雲!現在時代,BAT的優勢已經發生了變化。
如果你總是在新聞上看到各種百度與人工智慧AI的相關資訊,那麼我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您的朋友會這樣認為。誠然 ,百度研發的自動駕駛Apollo系統確實很有技術含量,但這並不能算獨家優勢,因為並不只有它的技術最厲害。
阿里擁有淘寶這個強大的網購平臺,自然有人想到阿里的優勢在於運營,但是近幾年來看,阿里雲的技術通常也是很強勁的,除了飛天大資料平臺,阿里後臺的防禦系統也是可以非常厲害的,而且每年雙十一淘寶能處理上億個訂單,也足以證明阿里的技術不容小覷。
因此,我認為百度的優勢是搜尋引擎技術,阿里的優勢既有運營又有技術,而騰訊的優勢肯定有營銷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