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張簞食瓢飲話教育
-
2 # 外語那點事
這裡我就直接用一問一答的方式來回答題主的問題吧。
題主說:絕大多數華人用不到英語。
這是錯誤的想法,因為學的不好,所以才用不到。學的好了,以後什麼地方都可以用到英語。
比如說你日常購買股票,你只會中文,那就只能聽華人給你的訊息,如果你還會英文的話,會增加你在股票市場盈利的機率,因為你可以迅速的獲得國外的資訊。國外的資訊往往又比國內要早那麼幾個小時。
比如說你購物,現在華人有錢了,也經常要買國外的東西,那麼你買來的國外的東西以後,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應該怎麼用,如果你不會英語的話,你會有很大的問題。因為不會英語,很多人把面霜拿去吃,或者把牙膏拿去塗臉,當護手霜,這種事情很多。
再比如就業問題,涉外的行業的工作數量是無限的。只要你外語好,你作為個人都可以完全依靠外語自謀職業,就是因為很多人外語學得不夠好,所以才沒有辦法接觸到這些又輕鬆又高薪的職業。看看印度就知道了,外語好的那30%的人幾乎都是靠國外的訂單生活的,而且過的特別滋潤。即便是一個小作坊都可以獲得國外的訂單,這就是英語在裡面發揮的作用。
題主說:10~50歲的人大部分都學過英語,但是隻有極少數人學會了。
中老年人中確實學會英語的人是少數。畢竟現在四五十歲的人當年讀大學的時候,只有1%的人能夠考得上。
但是現在二三十歲的人裡面,會說英語會用英語的人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少。並不是只有涉外行業的人才會說英語。
旅遊行業,酒店業,政府部門,企業的生產部門,大量的行業裡面都有會英語的人才,這些人才往往都還是高薪人才。這些目前處於中產階級的人群,大概佔到現在中國總人口的10%~15%。
那些二三十歲在北京上海深圳全款買房的華人,並不一定全部都是靠父母,在涉外領域,三五年全款買房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北上廣深的房子賣的這麼好,你就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會外遇了。
題主說:英語可以大學再學。
這個肯定是大錯特錯的,學語言最有天賦的能力是在幼兒園的時代。然後,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語言的學習能力是逐步下降的,到了大學的時候,語言的學習能力已經是非常弱了。
大學幾乎所有的理科工科到了研究生博士等階段都是有嚴格的外語要求的,因為必須要到國外發表學術論文才有資格畢業,那麼你到大學的時候在學英語,學出個三腳貓,那麼中國大學的學術期刊數量怎麼在世界和別的大學去競爭?
全球大學排名看的是什麼?就是學術期刊的釋出量和引用量。
從小學到高中學了12年,英語都仍然學的非常差的華人,如何能夠在大學4年內把英語學好呢?不要異想天開了。
題主說:中小學課業負擔太重,取消英語可以減負。
中小學課業負擔重,並不是英語這一科造成的,而是因為學校的學位數量和巨大的人口之間的供需矛盾造成的。
不管你學不學英語,十幾萬人考試,就只有1萬人的一本上線人數。沒有英語作為,競爭了自然就會有其它科目,作為競爭,課業負擔一點都不會被減輕,還有可能被加重。
最簡單的例子在英語減負這個事情上,有確實執行過的,就是江蘇150分的卷子降到120,結果分值少了,英語的選拔性降低了,必須要加大難度才能夠增加選拔性,造成某一年的高考有學生因為英語考不好跳樓。很多人想象中所謂的減負實際上就是在增加負擔。
題主說:高中生知識沒有學紮實,到了大學學不會。
這個想法又是完全錯誤的,高中所學的知識對於大學來說是小巫見大巫。所謂的高考選拔,實際上就是把高智商的人群選拔出來去參加大學的教育罷了,大學學的東西和高中所學的東西幾乎沒有什麼瓜葛。
只有少數學基礎學學科的,比如說像學數學物理化學這些專業的同學,可能還需要用到一些高中的知識。否則高中的知識完全不值得一提。
到了大學學不好,那就是一個人的學習能力,不適應大學的教學,一個人的智商沒有達到大學的要求,和高中知識學的扎不紮實沒有什麼關係。
-
3 # 首富廚娘
應該呀現在幼兒園基本都接觸了就算沒條件,家裡人可以教教,再就是英語動畫片也行呀不會說可以創造語境。
更有甚者胎教就開始接觸英語啦!比如英語歌謠什麼的!
不要小看現在的小朋友的記憶力可能在哪看的哪個鏡頭哪天從嘴裡冒出來呢!
-
4 # 成蹊媽媽的魔盒
這裡要看是把英語當成是一門課程還是一種技能。
有趣的是,科學研究證明,語言的習得是可以改變大腦結構的。電影《降臨》就形象地解釋了這一點:女主掌握了四維的語言和文字後,可以感知到未來。學英語自不會預測未來,但會讓人擴充套件思考問題的角度。
對於題主的第1、2、3個問題——且只問自己一句話:“我(或我想讓我的孩子)在什麼樣的平臺工作?” 舉個例子,小王同學的理想工作的老師,那麼從幼兒園老師到中小學老師到大學老師,都是老師,但哪種的福利待遇、社會地位是小王同學更想得到的呢? 就普遍來說,對英語的要求是從低到高的。平級而論,甚至英語水平決定幼兒園老師的工資高低——私立雙語幼兒園待遇好、工資高。我們往往喜歡聊“大多數人”怎麼怎麼樣。如果決定像“大多數人”的生活,我們可以以“大多數”為參照,但如果有水平線以上的理想,就應該站在更高的視角去審視和考量。
第4、5個問題,並非是去掉一門科目就可以解決的。一門課沒了,其他課的作業、難度都來了;因為高考制度是選拔制度、大多數工作是選拔制,要的就是學習能力夠強、夠努力的學生。(退一步講,如果說“折磨”學生,那數學應該排在英語前面吧。)並且,一個科目的紮實與不紮實,是學生自身的綜合體現,與其他科目並無關係,英語表示不背這鍋。
要我說,探討中小學學不學英語,不如探討英語是否應該從小就學。語言敏感期,出現時間:3-4歲 止於6歲,從孩子開始能夠發音時他的語言學習就已經開始了。嬰兒一出生,可以學會世界上所有語言,並且能對大人聽不出來的外語中細微的發音區別有反應。所以現在很多家長選擇給孩子“磨耳朵”,就是在孩子還不會說話但能聽懂的時候給其語感,有助於以後的學習。從小學習語言是最省力且高效的,而且有助於語言的發音標準化——長大後在學習(如初中),受普通話和方言的影響,地道的英語發音是很難糾正的。當然這裡說的不僅是英語,是所有語言。
狼孩就是一個有力的反例——狼孩卡瑪拉經過7年的教育,才掌握4、5個詞,勉強地學幾句話,開始朝人的生活習性邁進。她死時估計已有16歲左右,但其智力只相當3、4歲的孩子。
也正是因為如此,到了小學、初中才學習一門全新的語言,難度確實是比較大的。這裡需要釐清概念,難度大、不喜歡學並非不應該學。
有時候我們會產生“習得性無助”,即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佈的行為。有很多學生因為學英語的挫敗太多,便選擇放棄英語,甚至對英語心生反感,認為學英語簡直是浪費時間。其實學習任何一個科目都有其方式方法,學習英語的分享比比皆是,有書也有課程。當我們放平心態願意坐下來認真看第一個單詞的時候,或許就是不再想“該不該學英語”的時候。
-
5 # 英語萬能王
對於你提出中小學生應不應該學英語的問題,給予你一些分析建議供你參考。
在現代21世紀,隨著全球一體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中小學生不僅要學習英語,而且要學好英語。英語的作用在當下和未來會顯得尤為重要。英語不僅是一問
首先,英語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需要長期的學習和積累,才能達到學好英語的目的。從中小學開始學習英語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年齡段。英語畢竟是一門語言,越早接觸,意味著學生學習的內容越多,也越容易掌握這門語言。
同時,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學生需要大量背誦單詞、句子和課文等內容,中小學生的記憶力要高於成年人,很自然他們的學習效率就會高於高年齡段的人。所以,從小學開始學習英語是一個比較科學的時間段。
其次,從中小學生開始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未來打基礎的。不管是為了未來高考英語考一個優異的成績,還是為了大學能夠一次性順利透過英語四六級考試,乃至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所以,從中小學開始學習英語是很有必要的,越早學習英語,掌握的英語知識就越多,學生也就越有優勢。
然而,英語是國際性語言,世界普通話,是通往世界的金鑰匙。隨著全球一體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當下及未來需要懂英語的國際化人才也越來越多,從小培養學生學習英語也顯得越來越重要。中小學生學習英語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年齡段,有助於他們快速的學習和熟練的掌握,為未來學習更難的英語知識奠定紮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中小學生是應該學習英語的,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學習英語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階段,為未來學習更多更難的知識打好基礎。
-
6 # 郝老師微影片
個人觀點,中小學生應該學英語,但不應該佔用特別長的時間,把英語作為種興趣愛好,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即可。另外,缺乏英語環境,導致孩子的自信心受挫,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
目前來說,中小學英語課時佔用了學生比較長的時間,英語課業負擔較重,拖累了其他學科的深入學習。
統計數字表明,學習英語只對1%的少數人有用,對絕大多數人是沒有用的的。95%以上的人在以後的工作中用不到英語,造成了普及英語的資源浪費。
-
7 # 使用者說一說8741
應該學,而且努力學,有誰敢叫自己的兒子女兒或孫子孫女在學校不要學英語呢?沒有誰敢叫,因為他/她深知英語的重要牲。
-
8 # 濟南虎子哥
中小學生真沒必要學英語,起碼是沒必要像現在這樣作為最重要的課程之一來學!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絕大部分人雖然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學英語,卻終生用不著!再說,隨著科技的發展,同聲傳譯、翻譯軟體等已經非常成熟,即使不會英語也可以交流。華人,應該多學點中國文化!
-
9 # 爛秀才1
把國門開啟,讓老外進來。使華人在世界的舞臺上活躍起來。因此中小學生應該學英語。因為英語是國際上流通的語言。要學英語首先要學好口語,學口語學發音最好的年齡段是在小學裡。所以在中小學裡是不能丟掉英語課的。在不久的將來將會用中國智慧,中國才能,中國辦法引領全世界。在世界的各大舞臺上越來越多的會看到幾萬個,幾千萬個馬雲的形象展顯。華人與世界人民交流溝通,傳播中國文化,與各國做生意,貿易往來等等都需要英語基礎。我們都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中小學生一定要有英語課。關於學生的負擔我想主要是家長給孩子上補習班,請家庭老師造成的,弄的孩子休息時間也很少了。
-
10 # 老太爺者
小學不應該學。
中學可以學。不要作主科。考考試。
高考時,在總成績裡佔個十數八分就可以了。
回覆列表
個人覺得,絕大部分中小學生不應該學英語。
無所謂,其實本來即便是很多人學也沒學明白,當然,這部分人中絕大多數人不承認是自己的問題,他們會說是老師教的不好、是課本本身脫離實際不適用、是英語本身就沒用……
這都不重要,因為客觀上的確是有很多人學了那點英語在生活中幾乎是用不到的……
但是你可能忽略了另外一個問題:英語學習本質上它就是個語言學習,過於依賴於記憶的學習只要不懶怎麼會學不好呢?
原因有很多,這裡列舉幾個。
一,絕大部分華人用不到英語。你說的有道理,所以是不是應該這樣——上學前問問某個孩子,你以後能不能用到英語?如果不能,你就別學了。
但是我們不能“歧視”英語,這會讓數學、語文以及後面的其他科目很尷尬。
本著一視同仁的態度是不是得讓所有人進行一下選擇呢?
要知道別說是英語了,其他科目很多人也可能用不到啊。
最可能的也就是等孩子上學的時候去輔導孩子時才知道自己當初學得到底有多差,或者自己忘得有多徹底……
二,目前10歲到50歲的華人大都學過英語,但是隻有極小一部分人學會了。只有極少一部分人學會了是正常的。
那麼多輔導孩子時連小學內容都輔導不了的父母們顯然不只是英語學得不好。
那麼是不是所有科目都應該成為“選修”或者不需要學呢?
那上學乾脆就玩好了,你說是不是?
三,英語最大的價值外語在於學術交流和外貿外交,完全可以從大學開始學。有興趣的人可以辦興趣班學習,就像從小學舞蹈和繪畫。“最大價值”的定義我認為你有點過於片面了。
“英語”本質上就是一個工具,從小學習的優勢是小時候語言接受能力更強,記憶力更好,從學習的效果上來看是更好的。
四,青少年的學業負擔過重,減掉英語必修課,對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非常有利。英語折磨了太多中國孩子。其實決定不學英語的人或者認為英語不重要的人我個人認為也沒啥負擔可言的。
因為英語再難也難不過語文、數學、物理等到這些科目。
一個僅僅只需要透過多讀、多背、多練就能夠解決的科目根本談不上多少“理解”、“思維”、“素養”等等。
連這個都能夠上升到“影響身心發展”高度的人,恕我直言,我覺得這人也不會有多高可以攀登的……
五,大部分大學生並沒有把初高中知識學紮實,到了大學有些知識甚至學不通。初高中階段時間不充足是重要原因之一,減掉英語必修課,有利於把其它課程學紮實。第一句話就太想當然了!
不知道你在什麼地方上的學或者你看到的都是什麼樣的學生。
如果說我們的高中生都是你說的“大部分”都沒學好,那麼就更要加強我們的教育了——還減負什麼?
事實上在全國大部分地方,能夠考上高中的學生至少都是他們那一屆中在學習上排名前60%的,有的甚至是前50%的。
如果他們都“瘸了”,那麼這代人得“瘸”成什麼樣?大家都是混子嗎?
英語這種科目是最容易在早期就學好的,當下你看到的是很多孩子學不好,可是你卻沒有注意到越來越多的孩子他們早早就具備了非常優秀的英語掌握能力,而且是聽說讀寫方方面面的能力。
越是發達的地方這種比例就越大……
漢語這麼難學的語言隨著國家的強大也慢慢走出國門在很多國家落地生根,按照題主的邏輯,那些人為何要學漢語呢?
你說的沒錯,很多人註定會成為非常平凡、普通的人,知識貌似沒有改變他們的命運,語數英等等科目貌似沒有在他們的生活中得到充分的應用。
但是學習過程中所培養的能力、見聞卻無時無刻不再影響著他們。
英語肯定是要學的,不過我卻比較認同沒必要把英語學習的高度提的這麼高,尤其是我們的英語考試導向的問題——學、考、應用脫離的問題不是現在才有的矛盾。
考試完全是在玩文字遊戲,而且人為設定很多就連母語是英語的國家學生都會覺得莫名其妙的題目,這又何必呢?
我個人覺得學生學英語最重要的其實還是運用而不是考試。
換句話說,對普通學生的教育例如義務教育階段,我們更加側重的還是往“聽”和“說”兩者靠攏會更好一些,如此很多人即便未來不再繼續上學,但是聽說能力依舊能夠讓他們在生活中有機會得到運用。
而“語法”這種東西就跟我們漢語一樣——生活中如果我們按照語法交流,會真的很難受的!
而事實上,即便是絕大多數人說的漢語沒有什麼語法講究我們依舊能夠聽得懂……
等到了高中階段,倒是可以為大學階段進行基礎準備而加強英語的基本語法、詞彙量甚至是專業詞彙的積累。
不要說什麼大學別業也用不到之類的話,“大學”的培養目標應該是高標準的,達不到是學生的問題,但是培養的目標應該是往高了走的,而不是為了妥協那些能力不夠的——什麼時候到了寬進嚴出,大學生的質量就全面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