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假如有來世
-
2 # 一畝花田肉肉君
剛上學 孩子也需要有個適應的過程。不需要過度擔心!因為比別的孩子晚上了半個月學,上學第一天晚上就接到老師電話,說孩子什麼也不會。我也很著急,想給他報輔導班,可是到了門口他死活不去,說上了一天太累了,不想去。我說那媽媽教你,但你要聽媽媽的話!就這樣我陪著孩子學,到了期中考試,就雙百了。剛開始寫字不好很正常,畢竟剛學,這個時候家長很重要,每天放學帶他練習寫字就好。我兒子一年級寫字的時候,我就看著他練,寫不好就擦掉,一個字可能擦十幾次。也不能讓他養成將就的習慣。看了兩個月吧,他就自己獨立做作業了。寫字也還湊合。就沒管他了,結果今年發現寫字姿勢差勁,字也寫的敷衍了,又開始跟著他練字了…
-
3 # 老開77
家長可以回答:
親愛的老師,你考取《教師資格證》時,實操那部分,不正是也有這道題嗎?你當時是咋得的分兒呀??!
如果你當時知道怎麼去做,而現在又把這推給我家長來做,那你那《教師證》,能不能也寫上我的名字,
你那份工資,能不能也分給我一半兒!?我保證視你為甲方,我安心給你做乙方!
-
4 # 山人218
教學工作應該回歸教育的屬性,這些年教育最大的失敗其中就是課堂教學不認真,把批改作業的任務透過手機通訊交給家長,同時滋生大量校外輔導班,學生壓力大,社會及家長意見大。這些問題已成為社會強烈需要糾正,當然在一些學校教師觀念仍沒轉變,動不動就打電話把學校及課堂上出現的問題交給家長,作為教師這是一種失敗和無能的表現,一年級的學生,在一個好的學校,好的老師教育下,教好第一節課就是遵守學校課堂紀律,第二節課內容就是學好寫好中國字,這是一個教師的基本職責,也是花朵成長的第一課,這一點都做不到就不要誤人子弟了。
-
5 # 泥鰍裡的香草
在與人溝通中,我們需要做的是試圖理解對方的言下之意。
首先,你要想一下,老師為什麼會給你打這個電話;
我孩子一年級的時候,老師給我打過幾次電話,也有幾次是讓孩子傳達,要求家長給老師打電話的。原因是一年級的內容比較簡單,當時的班主任要求95分以下的孩子都必須家長打電話。偏偏我家孩子就是個馬大哈,題目看不懂就默默地空在那裡不做了,所以我曾經有連續三次給老師打電話的經歷。
老師為什麼會電話家長,家長應該自己去領悟。
雖然很多人都說一年級的分數不算什麼,一次沒考到95分就打電話也太那啥了吧。可是我和老師通電話後還是覺得收穫頗豐的。老師會和我分析每次考試孩子的問題,班級答對這道題目的比例,改進的空間,都是希望家長能夠引起重視,在校外之餘可以鞭策和鼓勵孩子。
相反到了二年級,三年級,老師再也沒有電話過,因為不同年級要求不同。比如期末考試家長都希望孩子可以100分。到了分數出來的那天,老師在群裡發的一段話我至今還能記得:對於滿分的孩子予以表揚,畢竟三年級語文可以拿到滿分非常不容易;對於沒有拿到滿分的孩子,如果分數在97分以上,建議家長不要隨意責備孩子,這個分數也不錯了,可以引導孩子下次把試卷做的更完美!97分以下的孩子,平心靜氣地分析下失分點,再接再厲,爭取下次有個完美的表現。
所以說,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我們要弄清楚老師打電話給你是為了什麼,是因為孩子不好管理擾亂了課堂紀律,希望家長也能管教一下呢?還是希望家長可以重視孩子的書寫,比如給孩子報給寫字班,或者買本字帖有計劃性地給孩子練練呢?
其次,針對孩子的這些問題,其實老師能夠反饋給你,說明他對孩子比較負責;
老師願意反饋問題給家長,是好事。不要一下子就覺得老師推脫責任,把事情推給家長,因為那是你的孩子,你是想從老師口中聽到他的在校真實情況呢?還是選擇默默不管,任由他在學校這樣的狀態?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通常在我看來,老師都是很忙碌的,每天中能夠電話家長的都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比如:今天有幾個男生打架了,有同學受了點小傷的;有學生身體不適需要家長接回家看病或休息的;有同學捅了比較大的簍子,比如破壞了教室公用物品等等;比如有同學最近表現反常需要和家長做了解的等等。
老師能夠和家長溝通孩子的問題,說明他還在意這個學生,希望家長能夠針對問題重視一下,幫助孩子改正缺點。
再次,如果問題家長無從下手的話,可以與老師一起溝通可行的辦法,或者借鑑老師的意見;
畢竟老師是教育專家,有多年一線教學和管理經驗,各種各樣的學生都接觸過,所以如果自己沒有好的辦法,我們不妨藉著這個電話請教下老師,看看他認為有什麼好的辦法。
比如上課經常講話,無視任課老師的指責,是不是進行座位調換和家長教育批評結合的方式?
比如寫字的問題,畢竟孩子還小,可以給孩子一段時間,慢慢去練習,如果是態度馬虎的問題,就糾正態度,如果確實手法不熟練,那就慢慢練習,相信一定有有所改觀的。
最後,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從尊重老師的一面出發,家長願意和老師配合,才有可能帶好一個孩子。
乍一看你這標題,相信不少人都對老師有所反感,一個才上9天學的孩子,老師較勁兒什麼呢?但是我想說的是,無論何時,我們要儘量選擇相信老師,尊重老師。一個孩子的培養,完全丟給學校也是不可能的。家長作為父母對孩子日常的行為,學習態度的認真程度都是有必要監管的。家校配合,才有可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回覆列表
很正常呀,才九天正確的上課紀律必須嚴格遵守的概念還不明確或不習慣,在持續的學習過程中,在老師的教育和家長的督促下會逐漸改變,至於字寫得怎麼樣,我送到學校來不就是來學習的嗎?才九天時間,老師是否想看到書法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