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isa140630329

    我對BPD超級沒耐心的。如果是年紀小不懂事那請儘快長大,這世界不是圍著你轉的,nobody gives a F**k of your feelings.如果有創傷史請好好醫治PTSD,therapy有CBT DBT ACT,藥物有各種抗抑鬱,抗焦慮,抗分裂,抗強迫,抗噩夢的藥,再不濟還有TMS ECT這些物理療法,不管是性虐待還是單純的肢體虐待都請好好move on,整天自殘沒有生活質量還是早點死的好,至少對你的家人一種解脫,他們可能會痛一陣,但肯定比整天看著個“作貨”強。還有,如果要自殺,請用致命一點的手段,網上有很多。每次看到那些傻逼說我吃了10顆diazepam10顆panadol10顆quetiapine算是要over dose自殺了,我聽著都覺得尷尬,你竟然還好意思說。還有個傻逼在休假時從視窗往下跳,剛好被爸爸抓住,好完美的timing,你只要早兩秒就能跳成功,怎麼就被爸爸抓住了,這麼折磨你家人好玩嗎?這種遊戲玩一兩次可以,玩久了遲早會眾叛親離。只能對那些久治不好的BPD說 HAVE SOME INSIGHTS。

  • 2 # 夯七婚戀指導

    邊緣性人格障礙是一種常見的人格障礙,在臨床診斷手冊中描述為“極不穩定的、易衝動的人,其人際關係、態度、情感常不可預料地突然發生改變。並具備其他一些特徵性的特點:如自我形象和自我感覺的不穩定,短暫的應激性的精神病性症狀,患者在應激狀態下常可以從似乎完全正常而突然進入十分混亂的狀態,極易爆發衝動、攻擊、自傷、自殺行為,有時涉及法律糾紛”。

    邊緣性人格障礙主要表現為“不穩定”,具體特徵包括:

    1.被拋棄的恐懼

    患者會極力的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來的被遺棄,而這種對想象出來被拋棄的恐懼被認為是稱為一切邊緣性人格障礙症狀的根源。當患者面對被拒絕或失去時,常會出現強烈的應激性反應包括自我意象、情感、認知和行為方面的變化,並有可能採取極端行為如自殺、自殘自傷等來阻止被拋棄。

    2.情緒的不穩定。邊緣性人格障礙患對自我的認識是極端而常常變化的,他們一方面體驗空虛和不安全感,缺乏自信,另一方面又體驗到一種全能感,無所不能感。因此他們平時給人的印象就是冷靜又易於歇斯底里。

    3.強烈的極不穩定的人際關係

    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人際關係也極不穩定,經常在極端親密和極端對立之間快速轉換。他們可能將初次見面的人理想成為他夢寐以求的朋友或照料者,迫切的和他建立親密的關係,關心照顧他,以期得到對方更多的回報。一旦他感覺到對方有意疏遠和拒絕時或只是他感覺如此,他就會極快地轉為貶低、挖苦、攻擊對方,並可能伴有一系列的強烈情緒反應。

    4.衝動及自毀、自殺行為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患者抗壓能力和對情感控制能力都非常差,經常出現魯莽又、不計後果的衝動行為,如酗酒、偷竊、藥物濫用、揮霍、賭博、淫亂等等,甚至會出現自殺行為。患者出現這些衝動行為多數是為了解除內心的緊張苦悶,或者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的一種威脅行為。

    5.自我身份感的紊亂

    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自我統一性由於某種原因長期停留在混亂的階段,其自我意象是不連續一致且互相矛盾的。因此,他們的自我意象常常對自己是不滿意的,對於他人的態度也經常走極端的。

  • 3 # 大話精神

    邊緣型人格障礙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BPD)是精神科常見人格障礙,其特徵主要是情緒、人際關係、自我形象、行為的不穩定,並伴有多種衝動行為,是一種複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BPD的症狀也會與其他疾病有共同的症狀,比如抑鬱症、進食障礙、藥物濫用和躁鬱症。事實上,很多患者除了BPD之外還患有其他精神疾病,所以容易出現誤診、誤治的情況。

    BDP的症狀通常始於青春期或成年早期,經常伴有情緒不穩定的表現,如情緒波動大、突然爆發、衝動易怒、魯莽不顧後果、與人關係不穩定及自殺的想法或自殘。下面是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訊號和症狀:

    1)情緒波動明顯,對自己和世界的認知不斷變化,這也導致他們的興趣和價值觀可能迅速發生改變。

    2)他們往往看事情較為極端,比如認為一切都很美好,或者完全相反,認為所有的一切都很不好。他們對別人的看法也會迅速發生改變,這可以用一句歌詞表達:“愛恨就在一瞬間”。

    3)擔心被人真正遺棄或是想象中的遺棄,因此很容易快速發展親密關係或迅速與他人斷絕來往。

    4)與家人、朋友或愛人的關係激烈但極不穩定,往往容易從極度親密發展為極度厭惡。

    5)對自我認識往往容易扭曲,且不穩定。

    6)有衝動行為和危險行為,比如瘋狂消費,一夜情,藥物濫用,暴飲暴食,以及魯莽駕車。

    以上行為也可能是心境障礙的徵兆。

    7)自傷自殘行為,比如在身體上刻字。

    8)反覆的自殺行為或自殺意圖。

    9)時常有空虛感。

    10)毫無緣由的憤怒,或難以控制憤怒情緒。

    11)多疑,無法信任身邊的人。

    12)出現嚴重的分離感覺,如感覺自己靈魂出竅,或出現不真實的感覺。

    如果有以上特徵,可能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但還需要進一步確診,以避免誤診。

  • 4 # 心理奶爸

    邊緣型人格障礙主要表現為心理上的不穩定,情緒變幻莫測,在亢奮和抑鬱之間徘徊,患者遭受的精神折磨極大。通常有以下五個症狀即可稱為邊緣型人格障礙。

    沒有正常的自我認知。通常他們對自己的存在會產生懷疑,缺乏自我認同,對自己的身份沒有明確的界定,因此,通常會表現出多種人格。

    情緒不穩定。他們不能夠預知自己的情緒,通常情緒變化比較快,而且非常極端。更嚴重的是,他們缺乏對情緒的控制能力,當出現抑鬱、憤怒的時候,只能默默忍受。

    害怕孤獨。因為人格缺陷,對自己的人際交往會造成不良的影響,通常沒有多少人願意接受他們。因為人屬於群居動物,長期獨自生活必定會造成更多的痛苦,他們非常害怕被拋棄。為了緩解這種痛苦,他們往往會選擇酗酒或者吸毒,以此來麻痺自己。矛盾的人格。他們通常會將自己陷入矛盾當中,既期待與人交往,有不敢與人過於親密,久而久之,會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衝突。 自虐傾向。如果精神上的痛苦超過了肉體上的痛苦,就會有自虐甚至自殺的傾向,具有此類人格障礙的人,往往會選擇這種方式來緩解痛苦。

    邊緣型人格障礙,通常是不能夠痊癒的,只能過透過心理輔導和藥物治療,緩解痛苦。但是我們不應該去輕視這些患者,而應該給予必要的幫助,讓他們能夠從痛苦中慢慢走出來。

  • 5 # 十五分鐘心理諮詢

    其實很多專業工作者,對邊緣性人格也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心理學的詞彙都是非常形象的,絕對不會亂起名字。邊緣、邊緣,顧名思義它在邊界處、屬於神經症和精神病的中間地帶。

    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神經症和精神病並不是一回事。心理障礙有嚴重程度的區分,從輕到重分別是:神經症、邊緣性障礙、精神病。

    神經症和精神病之間有一個本質性的區別:是否具有現實檢驗力。說的具體一點:

    精神病患者說“胡話”,他和我們活在平行世界裡,他用自己的方式在另一個世界生活。

    比如有一位來訪者,堅持認為太陽發黑光、並且黑光具有殺傷力。他的親人跟他說太陽沒有黑光,黑色更不會發光。

    但是在他的感知裡、他的世界裡,他就是看到了太陽發黑光,黑光也確實讓他感受到了身體的疼痛!

    再比如中國傳統的“冤魂索命”,大家都知道沒有這件事情。患者的親人跟患者解釋“沒有鬼”、他自然不信。

    於是親人給患者請了“專業人士”驅鬼。患者表示沒有效果、鬼魂還要殺他。親人反問他“如果有法師都不能解決鬼魂殺你,你怎麼活下來的呢?”

    患者不予解答。但是他就是能看到那個“冤魂”,他的描繪栩栩如生,甚至讓人毛骨悚然。

    感知覺是一切心理的基礎,精神病患者的感知覺和正常人是不同的,他們活在另一個世界裡。那個世界河水倒流、空氣是綠色的、太陽發黑光……

    所以,很少很少有諮詢師可以透過談話治療的方式,治癒一位沒有接受藥物治療的精神病患者。幾乎不存在這麼厲害的諮詢師。

    而神經症患者和心理健康者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裡,他們只是固執的使用某種特殊的生活方式應對所有問題(性格盔甲)。

    就好比小孩子,對於小孩子來說。當他餓了的時候、他哭泣,當他需要玩具的時候、他哭泣,當他需要愛的時候、他哭泣。他用哭泣解決一切問題。

    神經症患者就像孩子一樣,試圖用一種獨特的方式解決生活裡的所有問題。結果當然是失敗的。

    邊緣性人格障礙就處於精神病和神經症之間,或者說處於兩個世界之間、在兩個世界來回跨越。

    和健康者處於同一世界的時候,他們的表現對比而言比較健康、屬於可以理解的範疇,甚至有些邊緣者在這個時期的表現會特別好、甚至是個好人。

    和健康者處於不同世界(即異常世界時),他們的行為會相對怪異,表現出不同型別的精神病型症狀。

    雖然,陶先生只是從一個特殊的角度介紹了邊緣性障礙,但是這個角度比較重要、有助於大家對心理障礙的瞭解。

    國內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諮詢師、心理動力學取向,擅長婚戀情感問題、青少年發展問題、抑鬱、焦慮等。
  • 6 # 鵜鶘心理

    邊緣性人格障礙是精神科常見人格障礙,主要以情緒、人際關係、自我形象、行為的不穩定,並且伴隨多種衝動行為為特徵,是一種複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典型特徵有學者描述便是“穩定的不穩定”,往往表現為治療上的不依從,治療難度很大。(來自360百科)。無論是對於自己還是他人,這種人格障礙都是具有一定破壞性的精神病症。它的主要徵狀表現為4個方面的特徵,即“不穩定的人際關係,不穩定的情緒,不穩定的自我意象和明顯的衝動性”。

    這類患者通常女性居多。他們的成因可從童年經歷、遺傳、生物學四個方面來分析。一般來說不健康的童年經歷是產生這種障礙的重要原因。他們的父母情緒的不穩定,造成他們有部分的人格分裂,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價值觀完整地整合,形成統一的世界觀。之前在上心理學課程時,老師也提到過父母價值觀的分離,造成孩子的精神分裂問題,我想被診斷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好像也有類似的地方。就像他們常常對自己的身份有識別障礙。也時常會扭曲對自己的印象一樣。同樣,他們的幼年是從同樣情緒不穩定的父母那裡的習得,使他們很難調節自己的情緒,並且經常處於一種起伏不定的狀態。即便他們渴望愛,卻會因為憤怒、衝動、起伏不定的情緒將別人阻擋在外。有學者認為這種人格障礙有一定遺傳性,不過在學術上卻也沒有得到權威統一的認定。不過,神經學家卻發現,這類患者存在海馬和杏仁核容積減低,或者僅杏仁核容積減低的情況。

    除了自我身份的識別存在難以整合和情緒極度不穩定現象外,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有比較顯著的分離焦慮感也是一個特徵了。他們害怕孤獨和拋棄,心理的兩個極端性表現使他們的性格缺乏彈性,所以這類患者可能同時也存在著較大的其它型別心理問題的風險,比如說抑鬱症、焦慮症、躁鬱症等。

  • 7 # 心夥伴

    邊緣性人格障礙一種精神障礙,是人格障礙的一種,主要表現為對於自我形象、待人處事、行為方式等方面的不穩定,且常常伴有衝動行為的發生,是治療難度較大的人格障礙。患者會的症狀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陌生感 當別人與我交流的時候,會感覺自己飄在雲端,有不熟悉、隔閡的感覺。

    2.多疑 容易對周圍的事情、環境產生懷疑的想法。

    3.不真實感 覺得即是在打針、流血,都彷彿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沒有切實體驗到的感覺。4.儀式感 由於多疑會造成強烈的不安全感,但仍然一意孤行。

    5.有時自傲有時自卑 不能認識自己是誰,不能對自我給以客觀、穩定的身份定位。

    這種型別的人格障礙患者往往在自我心境,情緒、行為與人際交往中表現的不太穩定。患者認為自己因為在童年時期缺乏足夠的關心與愛護而感到空虛、憤怒,渴望得到關愛。因此在生活中,他們往往會無休止地、過度急切的去尋求關愛,從而變得情緒也更加敏感,沒有太多安全感,擔心自己被忽視。

    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害怕失去別人的關心時,往往會表現出不適當的、強烈的憤怒感。患者常常覺得自己被拋棄、難以融入到環境當中、適應困難。

    當他們感受不到別人對他們的關心時,常常會表現得像一個孤單的棄兒,陷入抑鬱狀態,甚至出現酒精等物質濫用行為。

  • 8 # 倩Sur

    患有強迫型人格障礙的人群中男性居多,且特徵通常為追求“極端的完美主義”。主要表現有:

    (1)做事追求完美,喜歡按部就班,但經常反覆思考,猶豫不定;

    (2)沒有按照預期目標完成任務,會陷入愧疚,缺乏安全感;

    (3)對別人做事不放心,要求別人按自己意願行事。往往過於苛求自我,更易焦慮,不注意就鑽牛角尖了。

    有一點強迫症並不代表就擁有強迫型人格,後者會讓我們被所謂的"完美主義"拖累!

  • 9 # 青音約

    強迫型人格障礙的基本特徵是一種沉湎於有秩序、完美以及精神和人際關係上的控制,而不惜犧牲靈活性、開放性和效率的普遍模式。強迫型人格障礙個體試圖透過對規則、細節、程度、條目、日程或形式等的煞費苦心的關注,而維持一種控制感,以至於忽略了活動的主要方面。他們過於謹慎,容易重複,對細節格外注意,並反覆檢查可能出現的錯誤。這種行為帶來的延遲和不便令人惱火,但是他們則不在意。

    完美主義和自我強加的高標準造成這些障礙個體顯著的功能障礙和痛苦,他們可能投身於任務的一個細節力求完美,以至於影響了任務的完成。比如,對於不夠“完美”的報告進行無數次的重新編寫,而延誤了報告的完成。強迫型人格障礙個體還過度獻身於對工作或績效的追求,以至於無法顧及娛樂活動和朋友,常感到沒有時間休息或者去放鬆。

    強迫型人格障礙還對道德、倫理或價值觀過分認真,缺乏彈性。他們也不願意將任務委託他人或與他人一起工作,固執的不合理的堅持所有事情都需要按照他的方式去辦,別人必須遵守他的行為方式。強迫型人格障礙的表現有很多,而且作為人格障礙,在每個人的身上表現也有差異。不過需要提醒一下,以上僅作為科普,不是自我判斷或者判斷他人的依據。如果這種狀態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是需要向專業的心理醫生進行諮詢的。

  • 10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本篇由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單正巧老師回答。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基本特徵是,心理活動不穩定。他們似乎是停留在青春期的成年人,青春期的心理特徵是未成熟和暫時的不穩定,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心理不穩定是持續的。他們容易以“理想化”和“貶低”兩種極端態度對待別人,造成人際關係緊張,一個詞“不穩定”。

    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不穩定,可能提出這樣的問題:“我是誰?我應該相信什麼?”他們的情緒也經常不穩定,容易突然發怒和焦慮緊張,持續時間並不太長。他們容易衝動,做一些危險的事。不穩定是一種動態,把握動態中心理特徵的本質,需要足夠的識別能力。

    具體症狀標準如下:

    一、竭力避免真實的或想象的被別人拋棄;

    二、以“理想化”和“貶低”兩個極端為特徵、不穩定的人際關係;

    三、認同障礙,顯著和長期不穩定的自我意象或自我感;

    四、至少在兩個方面具有可能導致自我損害的衝動行為;

    五、反覆發生的自殺行為,姿態,或威脅或自殘行為;

    六、由於顯著的心境變化,而導致情緒不穩定;

    七、慢性空虛感;

    八、不適當、強烈發怒,或難以控制發怒;

    九、短暫的與應激有關的偏執觀念或嚴重的分離症狀。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諮詢工作和臨床工作中最常見的問題,他們的問題核心是不穩定。

    ☆單正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職稱,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婦專委,懋德中心志願者。20多年的軍旅從醫經歷。擅長精神動力取向,工作方向有喪失,婚姻情感及家庭問題,各種情緒和壓力引起的睡眠問題,抑鬱、焦慮等各種神經症及其講座,團體輔導,擅長團隊合作,團隊溝通等等。

  • 11 # 生活來點心理學

    邊緣性人格障礙簡稱BPD,其主要診斷依據有四部分:

    情感症狀:

    1. 第一個情感症狀診斷標準是“由於情緒的顯著反應而引起的情感不穩定……這種情緒不穩定持續幾個小時到幾天(很少超過)”。這些頻繁的情緒變化可能與雙相情感障礙重疊。但是,它們存在著幾個顯著的區別。

    首先,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情緒波動的持續時間比雙相障礙短。在雙相情感障礙中,情緒變化必須保持一致並持續至少4天以滿足輕度躁狂發作的標準,或者7天以滿足躁狂發作的標準。

    第二個不同之處在於: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情感不穩定性是貫穿一生的,而不是處在一個離散的情緒階段。而且,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症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改善。相反,雙相情感障礙對於躁狂(mania)和抑鬱(depression)都有離散期(平均持續3個月),導致患者的表現和功能與處於基線(baseline)時明顯不同,並且這些抑鬱和躁狂的發作可以出現在雙相障礙患者生命中的任何時間點。

    第三個區別是情緒反應。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情緒症狀是由外部事件觸發的,對感知到的排斥、失敗和遺棄特別敏感。Ta們的情緒通常在抑鬱和憤怒之間轉換,而歡快感只是短暫的。在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中,抑鬱和歡快感之間的轉換更為常見。

    2. 不恰當和強烈的憤怒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另一個情感症狀,與其患者的情感的不穩定性有關。

    3. 長期的空虛感。

    衝動症狀

    雖然臨床工作者可能更容易識別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衝動症狀,但它們仍可能對診斷造成挑戰。反覆出現具有自殺企圖、威脅或自殘的患者在急診科和精神科評估中很常見。有60%到78%的患者有自殺行為,超過90%的患者有自殘行為。作為調節情緒的一種方式,持續性切割(persistent cutting)被視為該障礙的一個特徵。與壓力事件相關的經常性過量使用藥物(包括酒精)(overdose)是該障礙的另一個特徵。藥物濫用也很常見:酒精和藥物濫用在超過50%的患者中出現。藥物濫用和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結合與自殺風險的增加有所關聯。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衝動性和自毀性包括許多其Ta行為,例如賭博、消費、暴飲暴食和濫交。

    人際關係的症狀

    1. 以極端的理想化和貶低(idealization and devaluation)為特徵的不穩定關係模式(a pattern of unstable relationships)是準確診斷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最重要症狀之一。由於這種人際關係的不穩定性,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女性只有不到一半結婚,甚至更少擁有孩子。患者也會瘋狂地避免自己被Ta人遺棄。臨床經驗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患者對這種恐懼的反應是孤立自我以避免任何被遺棄的可能性。

    2. 認同/身份紊亂(Identity disturbance)。這一症狀還沒有明確的定義,但它通常指的是目標、信仰、職業抱負和性別認同的頻繁和突然的改變,以及一種痛苦的不連貫感。患者可能還會覺得,Ta們是在用自己親近之人的身份行事,而不是Ta們自己。

    邊緣性人格障礙中的認同紊亂應該與青少年中常見的正常認同問題區分開來。與典型的青少年認同問題相比,因為無法自己定義自己的身份而依賴於人際關係來定義,以及身份的頻繁波動或不連貫感,與邊緣性人格障礙的關係更為密切。

    認知症狀

    1. 大約40%-50%的患者有短暫的精神病症狀或解離症狀。典型的症狀包括偏執想法和幻聽。

    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症經歷相比,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精神病症經歷更有可能是短暫的、侷限的、基於現實的或完全幻想的。

    2. 人格解體。人格解體指個人感受到身體/自我是不真實的,或身體/自我以一種奇怪的方式改變。

    3. 幻覺。一種對現有刺激的錯誤感知。

    因為BPD的鑑定非常複雜,所以自檢是非常不可取的,建議還是去專業的醫療機構。而且,你自述感覺各種心理疾病都有,我不想給您妄下定論,更不想您自己給自己貼標籤,如果心理狀態非常不好,建議尋求心理諮詢師或者心理、精神科醫師的幫助。

  • 12 # 琅覃

    邊緣型人格障礙被稱為“穩定中的不穩定”,它無法對自身身份持有穩定的認同,有時熱情似火,有時冷若冰霜,而當他對待別人時呈現出這種狀況,就會出現被拋棄感和孤獨感,這種情緒的翻騰會致使邊緣性人格障礙產生自殺和他殺傾向。

  • 13 # 我就是我地球上只有一

    前兩年我也有精神分裂症,我知道精神分裂症真的痛苦,整天都不開心,做事也沒積極性,朋友也不想搭理,鬱鬱寡歡,有時候很想哭。不自覺的,就莫名的想哭,難受。試過很多方法,還是沒什麼改善,越發嚴重。也去過醫院,現在的庸醫,我更不想說咋了,反正錢出去了,精神分裂還是一樣,沒半點減輕。別人介紹說有個張老師是專門解決處理精神分裂症的。於是我就去加了張老師微信,張老師人很好,也比較有耐心,張老師給我分析了精神分裂的原因,他說的很多情況我都有。同時我也瞭解到精神分裂症是可以康復的,現在精神分裂症的人群很多,張老師配方幫助過不下上千人。我就是後來用這個張老師的方法,不到3個月就痊癒了。,我能理解精神分裂症的痛苦,祝你健康好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的鴻蒙系統你覺得好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