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理縱橫

    又到了起颱風的季節,我們先看看今年臺風生成情況:

    1號颱風杜鵑,2月18號於菲律賓東部海域生成,之後向西北方向移動,穿過菲律賓群島,進入中國南海,還沒有發展颱風級別,就湮滅在南海中。

    2號颱風舒力基與1號杜鵑同源,4月14號生成,向北移動,沒有登陸中國東南沿海就消失在西太平洋海域,鼎盛時期發展到颱風級,強度還真不小。

    3號颱風與1號、2號同樣的生成源地,5月31號生成,與2號颱風路徑有些相似,只是穿過菲律賓群島,進入中國南海,最後減為熱帶低壓,最後湮滅在臺灣島東部。

    4號颱風小熊,5月31號生於南海,一看就是短命鬼,只存在了三天,但是穿過了海南島,最高也就是熱帶風暴級別,最後登陸越南消失。圖示如下:

    從今年臺風生成來看,總計4個,還算正常,本來1~6月生成颱風就少,只是5月份為2個,相比較前幾年有些偏多,6月份還有10天左右,看看有沒有颱風生成,入夏初期副熱帶高壓正好控制著這片海域,好象有一頂蓋子一樣,颱風自然難以生成,這是少的原因。

    這個階段正是長江流域梅雨期,副高要在這片海域停留一個月左右,6月份空臺的話也算是正常。

    相比去年,2020年臺風夠奇葩的,去年的今天才有2個颱風生成,5月份、6月份各一個,1~4月份空臺,記得去年大家從1月份起,就盼著出現1號颱風,結果到了5月12號才有黃蜂颱風生成,大家可以想像,副熱帶高壓在這裡盤踞了多長時間,眼睛盼紅了也沒來,都是副高惹的禍。

    更為奇葩的是,2020年7月份空臺,這可是幾十年少有的事,菲律賓東部海洋麵上因沒有颱風生成,聚集著很多熱量得不到釋放,因此到8月初便有颱風的集中爆發,8月1號就出現了雙颱風——黑格比和森拉克,特別是黑格比起初生成時大家並不看好,但是向北移動時,接納了“森拉克”的殘餘,逐漸加強,滿血復活,登陸時竟然發展成颱風,超出了人們的預期,移動路徑竟然複製了“利奇馬”走勢。下圖

    生成颱風多少及強度主要與副高有關,而副高的位置及停留時間是颱風生成的關鍵性因素,一般來說7月份副高要北跳,西太平洋海域的蓋子被揭開,颱風醞釀著爆發期,到8月份集中爆發,這是正常執行規律。為此7月份至少也會有颱風生成,空臺的話就非常罕見了。

    今年6、7月份颱風生成情況是怎樣的呢,不妨我們也可預測一下。我們先看下圖:

    這是東部太平洋海洋表層的水溫分佈情況,從圖中看出,從5月份海溫就到了0軸,恢復了正常,拉尼娜現象消失。東西兩岸太平洋海溫相互影響,進一步影響到大氣環流,而大氣環流形成的天氣系統——副熱帶高壓,也會恢復正常,所以今年6月份剩下10天裡也有可能生成颱風,即使空臺,也並不奇怪,往年也有很多,但7月份不能再空臺了,否則的話超出人們的預期。

    颱風雖然給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帶來傷害 ,但也會送來降水。這二年東南沿海地區持續乾旱,颱風少,這意味乾旱會加重,東部沿海地區是中國重要經濟地帶,乾旱會影響那裡的工農業生產,盼望著颱風多一些,輸送更多的水汽產生降水。

    這些年來,氣候有些異常,對中國影響較大,中部和西部地區降水偏多,反而靠近東部沿海地區降水偏少,氣候的波動總體上來看,還在承受範圍之內,與歷史上個別年份相比,並沒有出現罕見的旱情和水情。雨季快要到來,希望大家做好預防工作,防澇防旱。每年中國夏季不是澇就是旱,這是季風氣候的特點,是自然規律,是我們人類無法改變的。

  • 2 # 這麼近那麼遠F4

    颱風是永遠錯不過的話題。有人說今年較往年臺風偏少。但本人認為颱風只是來遲,絕不會缺場。

    早在中國氣象局舉行2021年6月新聞釋出會上,氣象學家賈小龍介紹,預計6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2~3個颱風生成,可能有1個颱風登陸或者直接影響中國東南沿海地區,且初次登陸颱風日期較常年偏早。但是事實並沒有像預想的方向發展,六月份還有兩三天時間,出行颱風的可能性不大,可能即去年七月份“空臺”後,今年六月份又會出現“空臺”現象。

    氣象學家賈小龍還表示,今年1至5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4個颱風生成,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多,無登陸颱風影響中國。1980年以來5月份,僅有1989年和2006年出現登陸中國颱風,屬於小機率事件,因此,中國今年至今未有登陸颱風實屬正常。

    此外,氣象學家預計2021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颱風數量為27~29個,去年全年只生成了23個颱風,多出了4~6個。而今年登陸中國的颱風個數預計為8~10個,這與往年7個左右的數量相比,今年的颱風數量偏多。而且這些颱風活動路徑以西行和西北行為主,對華東和華南沿海影響較大。

    但是預計畢竟是預計,到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影響中國的夏季颱風,而八月份是颱風高發期,九月份次之,七月份第三。當然,無獨有偶想,像去年的“七月份空臺”現象也可能是有發生。

    什麼是颱風?

    颱風一般發源于海洋之上,低緯度地區,颱風實際就是一種熱帶氣旋,受溫度、氣流上升下降等對流而形成。根據生產的地點不同,叫法也不同,比如颱風、颶風、旋風等。發源地主要有八個地方,即北太平洋西部和東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東部等。颱風分為三個階段:生成、成熟、消亡。由於生成時間長短不一,在發展過程中根據地面最大風速分為六種形式:熱帶低氣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超強颱風。成熟的颱風分為外圈、中圈、內圈。內圈就是我們看見的颱風眼,中圈破壞力量最大。颱風預警級別分為:藍色,黃色、橙色、紅色,紅色級別最高。

    今年臺風少的原因?

    今年6月份極大可能是“空臺”,也反映了今年目前為止颱風不夠活躍的特徵。常年來看,隨著副熱帶高壓的北上和季風活動的增加,通常7月份颱風活動會有明顯增加。但是今年情況特殊,拉尼娜現象的存在和持續影響,也是導致中國目前臺風少的原因之一。

    從2020年秋季開始的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現象仍在持續,到2021年春季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海溫異常持續衰減,預計拉尼娜事件將於春季後期結束,夏季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將維持中性狀態。未來幾個月(既非厄爾尼諾也非拉尼娜)可能會主導熱帶太平洋。

    今年東亞中高緯以緯向型環流為主,烏拉爾山阻高階段性活躍,西太平洋副高面積偏小、強度偏弱、脊點偏西、脊線位置偏北;西伯利亞高壓前期偏弱,後期偏強,之前缺乏颱風生成的必要條件。這些正好與去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形成鮮明對比,但也是形成颱風少的原因之一。

    一般來說,颱風的災害主要是伴隨的狂風暴雨,以及引發的次生災害;颱風的潛在收益是緩解旱情,緩解酷暑和電力需求,增加漁業產量,調節氣候和淡化海水等。事實上,颱風的多少並不是作為衡量災害多少的標準,也與具體颱風的影響程度和當年的氣候背景相關。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天氣氣候異常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均增加,需做好防禦極端事件準備工作才是王道。

    該來的終將要來,只是遲到而已,但並不會“缺席”。2021年下半年,估計颱風將連續不斷的“接踵而來”,可能我們會應接不暇,降雨天氣不斷,估計三伏天我們的日子會好過一些,氣溫會涼快一點點。事態具體如何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古以來,中國畫畫家的人文素養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