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早早早z

    對於不喝茶的人或者偶爾喝茶的人來講確實是故弄玄虛,對於經常喝茶的人來講喝茶確實有門道,泡茶的壺或者蓋碗溫度有講究,時間也有講究,就連我一個喝茶一年的人都可以跟你講很多。

  • 2 # 糾結名字不知道怎麼起

    我也覺得是呢,多喝茶是對身體好,但是整那些個流程真的是故弄玄虛。不過有時候你還不得不弄,大家都這個氛圍,你不弄不行啊

  • 3 # 純鈞RHGL

    深有同感。這個問題,是我在幾年前跟蔡瀾先生聊起過的,就是說所謂的“雅緻文化”,我們得出的一致結論是,茶道,在哪國都是故弄玄虛。

    最開始說的是日本茶道,以及日本的懷石料理。我的意見,當時我就說了,茶道,包括茶的本質,它本來就是脫離群眾的。懷日料理也一樣,都是硬捧起來的。

    為什麼?貴呀。

    在早期,茶是作為藥物的,價格不菲。轉變成日常飲料以後,它還是貴。你比如說,唐代那麼多人誇茶,但是在唐代平民根本喝不起茶,所有誇讚茶的人,包括陸羽,他說茶這麼好那麼好,他自己買得起嗎?他也是靠傍大款才有茶喝。

    陸羽,你去查查陸羽的生平,他還不如某些清客,純粹是靠傍大款混日子。“茶聖”都喝不起茶,說茶道不是上墳燒報紙——糊弄鬼呢嗎?

    茶能夠發展起來,無非就是窮人對富貴奢侈生活的嚮往。真正的富貴奢侈做不到,喝喝茶沾一點邊,聊以慰藉。

    我的原話:

    很多“雅緻”的事兒,都跟錢有關。有錢人做了,窮人學了,就“雅緻”了。

    而一些真的很雅緻的事,如果有錢人不去做,這個風氣就無法形成,也就雅緻不起來。

    南宮适問孔子,雲“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聖人躬稼,雅不雅?

    有錢人不肯躬稼,就算聖人做了,也雅不起來。

    所以我當時就說了,我說如果茶道不叫庸俗,天底下就沒有庸俗的事了。

    這就是我跟蔡瀾先生聊天時的原話。

    說到底,這就是個社會風氣問題,慕富。什麼茶道,那不就是故弄玄虛嗎?

    在古代,沒有茶葉可喝的時候,老百姓也喝其他的東西呀。

    翻翻《詩經》,《詩·邶風·穀風》裡記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豳風·七月》裡記載“採荼薪樗,食我農夫”;

    《豳風·鴟鴞》裡記載“予手拮据,予所捋荼”;

    《大雅·緜》裡記載“周原膴膴,堇荼如飴”。

    從周代到漢代,人們一直不缺日常飲料,只不過由於原料不是茶葉,很便宜,老百姓都喝得起,那就沒人誇這事,也沒形成什麼“道”。

    你說茶道也好什麼道也好,根基是什麼?美食美器,說不好聽的那不就是錢燒的嗎?你說松子香茶不好喝嗎?不跟茶葉一樣健康嗎?為什麼沒人誇?

    不以文化根基論,純搞附庸風雅,其實很容易物失其價,最終兩極分化。

    同樣的茶,放在保溫杯裡泡就是煙火人間;放在紫砂壺裡,哪怕水都沒開,你拿涼水泡,它也是風流萬種。

    又比如下棋,傳統文化吧?

    兩個有錢人下棋,焚上一爐香,旁邊有人撫琴,一邊喝著酒,你甭管實力怎麼樣,哪怕是臭棋簍子,那也叫雅;換兩個農民工,兩個九段實力在那捉對廝殺,卻雅不起來。

    或者美食。

    同樣的紅燒肉,街邊的小館子裡45塊錢一大碗實實惠惠,大家覺得很平常;拿到高檔酒店,同樣的紅燒肉,拳頭這麼大一塊,還綁一根馬蓮草,吃著都麻煩,連紫砂鍋端上來,這一鍋要358,竟然還有人拍手叫好?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誰不是心知肚明?

    所以,最終我們得出的結論,不論中國茶道還是日本茶道,就是胡來,故弄玄虛。喝茶就喝茶,幹嘛裝腔作勢。

    蔡瀾先生也喝茶,通常只喝紅茶,普洱,還寫過《普洱頌》。他的茶是在香港九龍茗香莊買的,基本上屬於中低端貨,一斤三百多塊錢而已。他喝紅茶主要是立頓,我喝的是手標,就更是便宜貨了。我們倆人各拿出一包茶來,兩大包茶還不抵人家一個杯子值錢。他用的建盞20塊錢一個,我用的是景德鎮的大號白瓷茶杯,我倆對茶道的理解,就停留在這個水平。

    蔡瀾先生不是不懂茶道,他很懂傳統茶道的。他說他小時候,有一位叫統道叔的父輩大佬教過他茶道。只不過,越懂,才越能理解玩那些花活多麼無聊。

    最後是蔡瀾先生的原話:茶是平民的飲品,我是平民,這一點,我一直沒有忘記。

  • 4 # 灑脫清風z

    其實這都是屬於中國的文化豐富多彩,文字的運用太過強大,只要認為這幾個字用在這個裡合適,看起來又給人有學問的感覺,就安這裡好了。其實吧,對我們普通人,除了現實,也沒有什麼別的想法。

  • 5 # 靜水行

    我一直害怕自己因為閱歷和見識淺薄、亦或囊中羞澀而妄議自以為了解,實則只知曉皮毛的事物。

    過去討厭後來發現並接受,生活沒有儀式感,很多所謂的品味和快樂以及享受原來是那麼的粗製濫造,因為畢竟精神與食物物質都是享受,就像一次去修電磁爐,華麗錚亮的金屬外殼拆下來,竟是如此的粗糙幾根線盤成回字,而平時烹飪的事食物也吃得津津有味

    如果說那是故弄玄虛,我更願意稱其為儀式感,且不論茶道,你就是用高腳杯和大茶缸子喝紅酒,那也是絕不會是同樣的感受

    說得極端一點,誰讓人這種動物就是需要物質和精神雙重享受的呢?!

  • 6 # 小馬哥被註冊了

    蔡生祖籍是潮汕人,而潮汕工夫茶是一種生活習慣,泡的方法好壞有一定講究和習慣技巧,但與所謂的茶道是所謂禮儀的方式,從這角度,我支援這種說法。

  • 7 # 揭陽國際機場SWA

    注意:

    一.潮州不是城市名稱。

    二.潮汕也不是城市名稱。

    三.潮州不是“潮州市”。

    四.潮州市是一個城市法定名字。

    五.潮州即是潮汕的相同區域在不同時期的稱謂。

    五.潮州和潮汕都是涵蓋三個地級市的區域範圍。

    六.潮州市只是涵蓋饒平縣和潮安縣及潮州市區的行政區域範圍。

    “潮州”是古揭陽郡也稱“義安郡”統轄區域範圍內的整體別稱。即取自於有潮有水返復之偶意而得,而不是城市政權建制的名字。

    “潮州市”是1991年12月7日國務院劃出潮安縣縣城作為設立地級“潮州市”政府駐地的一個新城市法定名字。

    請不要混淆潮州和潮州市的稱謂。

    潮州文化和潮汕文化是一樣的。

    現在三個地級市的文化就是:揭陽市文化,汕頭市文化,潮州市文化。三市文化綜合一起就是過去叫“潮州文化”而現在叫“潮汕文化”。

    自古及今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管轄區域廣大,人口眾多的地方依然是現在的最大。歷史短淺管轄區域小,人口少的地方現在依然還是小,這就是歷史註定的必然。

    潮汕地區在1991年被國務院重新設立三個互不隸屬的法定地級城市分別是:

    一.潮州市一府轄2縣,戶籍總人口200多萬人民。

    二.汕頭市一府轄3縣,戶籍總人口500多萬人民。

    三.揭陽市一府轄4縣,戶籍總人口700多萬人民。

    三十年來,三市各自發展的成就有目共睹。相信在末來三年後,三市的輝煌成就將會展現在全體廣東人民面前!

    明清兩朝時期設定法定的“潮州府”轄八邑分別是:

    揭陽,海陽,潮陽,葵陽,新陽,茶陽,饒陽,蓮陽。

    “潮州府”沒有自己的地域,只是借用海陽縣縣城的一小塊地皮建設一座府署而已。清末撤銷“潮州府”後,這個府署的地皮依原歸還海陽縣縣城,之後海陽縣消失時潮安縣出現承接海陽縣的一切直至1991年被國務院劃出縣城作為設立地級“潮州市”政府駐地,潮安縣縣城遷移“庵埠鎮”至2013年改為潮安區。

    一.歷史自古及今,凡是歷史古老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管轄區域範圍廣大,人口眾多的地方,現在依然還是最大。

    二.凡是歷史短淺,沒有什麼文化底蘊,管轄區域範圍小,人口極少的地方,現在依然還是最小。

    這就是歷史造就的必然!

    《歷史就是從原始誕生至今而來的》

    自昔揭陽郡,刺史推韓候。

    高低簇畫屏,深映揭陽城。

    更尋賢侯跡,書上揭陽樓。

    〈二〉.揭陽韓文公祠遺址石刻韓愈詩詞。

    作者唐:韓愈(別趙子)

    我遷於揭陽,君先揭陽居。揭陽去京華,其裡萬有餘。不謂小郭中,有子可與娛。心平而行高,兩通詩與書。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及我遷宜春,意欲攜以俱。擺頭笑且言,我豈不足歟。又奚為於北,往來以紛如。

    〈三〉.[北宋] 王安石 《贈呂使君》

    《海邊鄒魯》粵東首邑揭陽是廣東省歷史最悠久的四大古邑之一。

    廣東揭陽是嶺南粵東地區歷史文化發源地!

    揭陽“潮州八賢紀念館”位於山清水秀的揭陽市區黃岐山南麓鳳內水庫北面自然風景區,是為紀念唐宋時期揭陽郡(也稱義安郡)所統轄區域範圍內的今天潮汕地區出現的8位先賢:吳復古、趙德、許申、林巽、盧侗、劉允、張夔、王大寶(史稱“前八賢”,“後八賢”為明代的:翁萬達、林大欽、肖端蒙、黃奇遇、郭之奇、許國佐、羅萬傑、林大春)而建的。

    揭陽“潮州八賢紀念館”是世界所有潮人和本土潮汕人最信仰的一個紀念先賢和遊覽勝地!

    當時韓愈所建的“揭陽樓”地點是揭陽治所“揭陽城”外的筆架山,“揭陽城”內的南門還建有一個“三陽門”。揭陽移治榕城時,“揭陽城”由海陽縣承接作為海陽縣治,並把“揭陽城”改名叫“鳳城”。

    公元1904年海陽縣消失,潮安縣出現承接海陽縣並把海陽縣城“鳳城”改名叫“城關鎮”直至公元70年代又將“城關鎮”改稱叫“潮州鎮”。1991年“潮州鎮”又改名叫“湘橋區”至今。

    中國四大名樓之韓愈所建“揭陽樓”

    中國四大名樓分別位於:

    一.武昌“黃鶴樓”

    二.南昌“籐王閣”

    三.岳陽“岳陽樓”

    四.揭陽“揭陽樓”

    這中國四大名樓全部都位於長江以南的四個省份分別是:

    一.湖北省武漢市

    二.江西省南昌市

    三.湖南省岳陽市

    四.廣東省揭陽市

    《揭陽樓記》

    揭陽,名早秦宮漢室,地踞嶺東要塞,應織女座星辰,鎮閩粵贛三邊。倚青山,御碧野,攜榕江韓江九龍水,面東海南海匯大洋。山野莽莽而物產豐饒,江海泱泱而資源無竭;乃工業之基地,商貿之通埠,農業之莊園,漁業之良港,赫赫乎其地利廣要矣!自早發肇人文,溥施教化;統率嶺東,和衷共濟;閩潮客家,一體共榮;有海水處,有揭陽人;仁德基業,俱臻勝境;海濱鄒魯,精英人傑,燦若星河,耿耿乎其人文炳尉矣!

  • 8 # 廣西楊加持

    人家的原話是說中國臺灣省,這個標題表達不清晰,早點菜老來嘗過我的廚藝,在廚房就問過我,有沒有一道菜用茶葉來做的?茶葉蛋嗎,很明顯不是,用啥茶葉呀?菜老說是用綠茶…我搖著頭,這麼敗家的菜我不會,當年好點的上層綠茶2千8左右,5百克,小本經營不起,一道這樣敗家菜,大傢伙評評道理算不算故弄玄虛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生在高一、高二時不愛學習只想玩,假如他高三知道要學習了,還有希望考上985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