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心暖暖心理小屋

    女性同胞,不論什麼時候都不要放棄自己的職業,一旦放棄,就會失掉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雙重認可。在這種情況下,既使你自己的丈夫如何有錢,會因你自己放棄的這些,漸漸失去對你的耐心和尊重,當你伸手跟他要錢隨著次數的增加,會很不耐煩的扔給你!夫妻婚後不論是面對家中的老人、孩子等,都要本著互相尊重的基礎,一起溝通協商,共同承擔解決!這樣,一個平等的夫妻關係,婚姻質量才有可能穩固和諧!

  • 2 # 心町

    如果條件允許,還是自己帶孩子。大部分老人只會慣孩子,不會管孩子。因隔代親啊。

    孩子總會慢慢長大,自己辛苦點,一邊帶孩子,一邊做點什麼掙點零花錢,還不會脫離社會太多。

    現在有很多媽媽把孩子日常生活,拍成影片發到網上,即能記錄孩子成長過程,又能掙到錢噢。

  • 3 # 育鄰人

    感謝提問:

    啟用人口生育的核心:騰出育苗場、配足育苗糧、給足生育時間。因為,古代帝王之家都需要聘請太師,單個現代家庭更是沒有可能獨自養育好孩子。所以,只能集社會之力共育後代。

    揹著娃娃幹不了職業工作、幹好了職業工作陪不了娃、帶自己的娃沒社會價值與地位認同......已經成為後工業資訊時代阻礙人口生育主觀因素中的三座大山。為此,在人口出生總量多年大幅下滑的情況下,2021年中國結束了實行多年的限制性“計劃生育”、開始執行鼓勵性人口生育政策。那麼,在人口城鎮化集中居住、生產勞動職業化之後,如何才能從根本上啟用全華人口生育積極性呢?

    一、騰出育苗場

    現代人類社會建立在生產勞動資源私有化基礎之上,人類社會進入城鎮化時代之後,這種絕對私有化的弊端在人口生育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偌大的城鎮居然找不出一片屬於兒童的、非運營性遊樂場地,學校非授課時間不開放,授課時間之外的託管服務是收費專案;圖書館&少年宮&博物館&體育館都是城鎮地表性建築,但是年齡小的孩子極少能夠獨自前往;城鎮居住小區建設用地雖然事實上屬於全體業主,但是管理權屬於物業。因此,小區公共空間實際上也並非孩子們可以自由玩耍的安全場所,比如綠化帶禁止孩子踩踏、小廣場成年人【比如老人跳廣場舞】和孩子爭地盤、稍大的空地都被商業化【比如畫著停車位、放著自動售水機】。

    課堂之外沒地兒玩耍的孩子,只能跟著家長壓馬路,這是對成長時間的巨大浪費、也是家庭勞動能力的巨大浪費;追求單位產值最大化的私營遊娛場所不歡迎所有孩子,即使空場人家也不給孩子們自由玩兒,導致巨大的社會財物閒置與閒逛且缺錢的孩子求玩無門;孩子的興趣跳躍性太強,如果孩子想要的東西都買對家庭經濟絕對是極大的負擔、如果孩子想要的東西都不買又害怕影響孩子成長髮育......所以,未來城鎮只有騰出足夠的育苗場地+把孩子們應該接觸的生活素質&輔助資源都給“共享”了、每個家庭都不必操心孩子的日常遊娛了,到那時每個家庭從主觀意識上應該都敢生多個孩子。

    、配足育苗糧

    植物生長的第一份營養來自胚胎、卵生動物的第一份營養來自“蛋”、哺乳動物的第一份營養來自母乳,自然生命誕生之後都必須儘快適應自己尋找食物。然而,人類在進入現代城鎮文明社會之後卻對未成年兒童實行了一個巨大的意外保護,讓家庭必須負擔孩子從出生到成年【根據各國司法界定的不同,全世界法定成人年齡從15歲到21歲不等,中國規定18歲以上、體力+智力發育正常的的人為完全民事行為成年人】之前的所有營養補給與成長教輔支出。因此,孩子出生之後對家庭而言從農業社會的勞動小助手變成了城鎮社會的絕對“拖油瓶”

    尿不溼用1年、奶粉吃3年、上學12年以上【幼兒園3年全家庭付費+義務教育9年除學費以外家庭全付】、食物補給+陪伴至少18年【中國規定18歲以上、體力+智力發育正常的的人為完全民事行為成年人】、擔憂孩子健康成長+職業前途+成家狀況若干年......因此,有人說如果你沒有備足百萬或者有能力在孩子成長途中掙到百萬還是謹慎生育為好,當生兒育女成為家庭最快的“致負”投資之後要想年輕夫妻不主動節育都難。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是一切人類社會文明成果與消費財富的初始締造者和忠實受用者,人口總量與年齡結構變化不僅會對人類社會文明成果與消費財富的消費需求造成間接影響、更會直接決定人類社會文明成果與消費財富的勞動生產能力。未成年的孩子是未來社會生產勞動的生力軍,今天他們必須依靠家庭提供的營養補給維持生計。然而,基層勞動者勞動收益被企事業單位佔據一部分、購買日用消費品再被擠佔一部分,如此普通工薪家庭如何配足養育多個孩子的糧食儲備呢?所以,人類必須借鑑竹林透過根莖共享了所有成長養料,為所有家庭生育每個孩子配足“口糧”。

    三、給足生育時間

    曾經一段時間996/007/無節制加班被奉為奮鬥經典,而今在人口生育逐年下滑之際,此類奮鬥2021年被全社會橫批了一把。然而,截止目前就業環境尚未有作出實質性改變,婚育之後絕大多數基層勞動者大機率仍然會被職場邊緣化。

    教育是工作是人類社會史上最複雜的綜合行為藝術,它如同繪畫,家長和老師一遍又一遍對著孩子上色,期待孩子能夠呈現出自己設想中的畫卷。但是,孩子是具備完全行為意志能力的獨立個體,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喜好捨棄或新增上許多色澤;教育工作是人類社會史上最難繪製的畫卷,因為每個家長和老師都只能憑藉已有經驗引導輔助孩子學習成長、只能藉助人類社會已知社會文明引導輔助孩子適應未知世界的生活;教育工作是人類社會史上最容易繪製的畫卷,因為只要環境適應,孩子們總會根據自己的喜好為自己著色、孩子總能借助已有智慧經驗對生活中遇見的問題“見招拆招”。因此,教育工作沒有絕對職業標準可以、沒有絕對工作規範可尋、沒有絕對統一的標準產出。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成長教育,它不同於網紅打卡、點到就行,陪伴孩子學習成長需要十足的耐力與長久時間為保障。雖然,學校教育替家長接管了孩子較長時間的成長輔導工作。但是,課後、週末、法定節假日、寒/暑假......孩子學習成長的絕大部分時間仍然需要依靠家長輔助,並且也只有家長是孩子學習成長旅途中唯一的終身負責人。所以,給家長留足管教兒女學習成長的時間,讓育齡夫妻更多時間迴歸家庭生活才是各種基礎中的“黃金版”,比如對社會成年遊娛實行營業時間限制、企事業單位寬鬆育齡職工的相對工作時間、完善小區級綜合童年文娛&增加親子互動遊娛頻率......

    土地寬廣能夠滋養的植物生命更多,食物【植物】豐盛能夠滋養的動物更多。雖然,絕大多數現代城鎮居民已經沒有辦法追求更大的居住空間了。但是,基本公共活動空間、食品補給、生育時間這三項影響人口生育的基本面從古至今都未曾改變。所以,生育政策放開之後,中國啟用人口生育的核心就是:騰出育苗場、配足育苗糧、給足生育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謎一樣的印度神果“拉姆坎德”,到底是什麼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