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九娛樂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歷朝歷代的皇帝眾多。每個朝代的皇位世襲傳承,更迭替換,演變著歷史的程序。歷史上的皇帝,他們身居帝王寶座,君臨天下,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然而在史上的皇帝雖多,但真.正能稱得上“千古帝王”的卻只得寥寥幾人。我認為,漢高祖劉邦就是其中一個。

    (千古帝王漢高祖劉邦)

    為什麼說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的“千古帝王”?接下來我就為你們揭開這位漢朝皇帝的神秘面紗。

    劉邦,字季,沛郡豐邑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家。他是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他為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劉邦是秦朝人,他的祖上來自魏國,是晉國大夫士會的後代。 後因家道中落直到劉邦這輩已淪為農人。他自小家境貧寒,但為人豁達大度,寬厚仁愛。他從小志氣很大,以信陵君為偶像,以秦始皇為目標,立誓長大後要成為人中之龍。

    秦朝時期,他任沛縣泗水亭長之時,因私自釋放犯人怕秦皇派人緝捕而逃匿於芒碭山中,此是歷史上著.名事件“斬蛇起義”的開始。緊接著陳勝、吳廣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縣中約三千人馬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義眾推舉劉邦為沛公。不久之後偶遇張良,共結同盟。幾經周折,他又投奔項梁,與項羽同為項梁麾下的大將,一同效力於楚懷王,項梁為武信君。

    不久,在與秦將章邯的戰鬥中,項梁戰死。項梁之死,使諸候震怖。楚懷王急召軍.隊回都,並將都城由盱眙遷至彭城。並封項羽為長安候,任魯公;封劉邦為武安候,任碭郡長。楚國的局勢得到暫時的穩定。

    後來楚懷王為救趙王,封劉邦為西路軍主將,封項羽為北路軍入關攻秦。劉邦行軍途中,收賢納士,並且不斷收編許多反秦力量,劉邦的智囊團力量與軍.隊力量日益擴大。

    劉邦在酈食其、酈商與張良等人的協助之下,一路上所向披靡,大破秦軍直至咸陽城下。公元前206年10月,秦王子嬰以素裝打扮乘白馬車出城,在咸陽城下向劉邦獻上了傳國玉璽。秦朝至此宣告滅亡,共立國15餘年。劉邦奪取了關中佔領了咸陽後當上了“關中王”。

    此時,項羽的北路軍打敗並收復了秦將章邯,也領兵直奔關中而來。 范增教唆項羽要趁機除掉劉邦這個心腹大患,準備開兵攻打劉邦。後來因項羽的叔父項伯與張良的友好關係,劉邦才避此一劫。這就是歷史上的著.名事件“鴻門之宴”,歷史典故“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亦由此而來。

    項羽挺進咸陽之後,燒阿房宮,殺秦王子嬰,又分封各路將軍為王,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地是巴、蜀和漢中.共四十一縣。項羽立國都為南鄭,分佈重兵把守關中,以扼制提防劉邦,同時削弱劉邦隊伍的力量。項羽自稱西楚霸.王,掌握軍.隊最.高統帥權。他把楚懷王熊心尊為義帝,但後來項羽還是把義帝遷到郴縣給殺了。

    劉邦當了漢王,屈居漢中伺機而動。同年11月,劉邦乘機揮軍東出,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隨後重返關中,平定三秦,準備東出與項羽爭奪天下。他打著為義帝楚懷王報.仇的旗號,召集各方反項力量與項羽抗衡,時達4年的“楚漢戰爭”正式拉開帷幕。

    劉邦一開始在“楚漢戰爭”中屢戰屢敗,但他頑強堅持,永.不放棄。在韓信與陳平的幫助下反敗為勝,迫使項羽簽訂盟下之約,以鴻溝劃分雙方地界,歷史上的“楚河漢界”由來於此。

    其後,劉邦使用韓信的誘敵深入之計,把項羽的部隊全部包圍逐一殲滅,迫使項羽孤軍突圍。項羽帶著28個騎兵大戰漢軍,最.後全軍覆沒,項羽不願被俘受辱,於是在烏江岸邊自剄而死。楚漢戰爭以劉邦取得勝利而告終。

    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之陽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

    劉邦登基後一面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並採用休養.生息之寬鬆政策治理天下,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開.放漢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係。為漢朝的統一和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公元前195年,劉邦討.伐英布叛亂時受傷病重。在制定“白馬之盟”後,駕崩於長安,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葬於長陵 。一代帝王從此長眠於此,尊受萬世敬仰。

  • 2 # 營中風采

    劉邦在中國的歷史上絕對是位非常有名的皇帝,他可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啊。不過很多人如果在瞭解之後,真的會很詫異,為什麼劉邦能夠當上皇帝。想想看當年可是項羽和劉邦爭的天下啊,項羽是誰?項羽不僅有著很好的出身,而且武藝還非常高強。

    再說說劉邦,劉邦最開始其實就是個小混混,根本就沒有什麼才能,跟項羽一比,真的就是土雞跟鳳凰的區別啊。之後他和項羽的爭鬥中,也都是項羽贏得多,不過最後居然還是讓劉邦給奪得了天下,而項羽最後也是自刎而死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什麼一個混混最後能夠當上皇帝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吧。

    當年劉邦起兵的時候已經是47歲了,這個年紀在現在可能不是很老,但是在古時候這絕對是個很大的年紀了。可能很多人看著都沒什麼感覺,在古代很多人的壽命比現在要短很多的,基本上能夠活到六十幾歲的人都已就是很長壽得了。秦始皇是在公元前的259年出生的,劉邦只比他小了三歲而已,基本上就是差不多年紀了,秦始皇是在49歲的時候死的,而那個時候的劉邦才剛剛起步,根本就沒有任何成就。

    不要覺得是秦始皇死太早了,49歲去世,在古代真的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然後我們再來看看別人造反是什麼樣的年紀,像項羽就是在25歲的時候就起兵了,還有之後的朱元璋等人,起兵造反的時候,年紀也就是二十多歲而已,哪裡會有劉邦這樣的年紀的啊。劉邦這個年紀出來造反真的是很不容易了,而且不僅要打仗,還要帶兵,真的是相當厲害了。47歲的年紀放在現在也差不多是事業的後期了吧。

    再說說劉邦的出身吧,其實劉邦就是個普通的老百姓,哪裡有什麼過人的才能。跟著他一塊打仗的那些人,其實也都不是什麼正經的將領,也都是些平民老百姓罷了。像樊噲最開始就是賣狗肉的,而劉邦和他能夠認識,就是因為劉邦喜歡吃狗肉。再說說周勃,家裡沒有什麼錢,平時就是自己編些簾子賣,還有就是誰家死人,他就去給人吹吹號。可是就是這樣一群根本就不起眼的人,最後愣是開創了漢朝。在劉邦之前的那些帝王,哪個不是出身高貴的啊,這些人在百姓的眼裡就已經是那種接觸不到的人,更別說當皇帝了,根本就是連想都不敢想。但是,就是劉邦這樣一個一無所有,這樣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最後能夠把威猛的項羽給打敗了,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從最開始的起兵,到最後建立王朝,這中間劉邦一共用了七年的時間,其中有3年的時間用來消滅秦朝的,剩下的4年則一直在和項羽對抗。其實劉邦稱帝的時間真的是非常短了,相比於別人建立自己的王朝,真的一點也不長。就拿被劉邦滅掉的秦朝來說吧,如果真要算的話,得從最開始的時候開始算,也就是秦襄公的時候。

    那時候的秦國還處在如何能夠在眾多國家中生存下來的處境,之後經過好幾代人的努力,最後才建立的秦朝,而這中間所花的時間可是有幾百年的啊。人一個國家建立王朝都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可是劉邦這樣一個人,竟然只用了七年的時間就稱帝了。雖然說消滅秦朝的過程中,並不只有他一個人在出力,但是後期和項羽的爭霸,絕對就是劉邦一人在戰鬥的。劉邦能夠完成這樣的偉業,絕對不止是他自己能力的體現。司馬遷曾經就說過,劉邦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其實真的講不出什麼原因了,如果真要說的話,只能說是老天爺安排得好。

    劉邦的出身雖然不好,但是不得不說,他帶兵的能力還是非常厲害的,他能夠將自己身邊有用的人充分利用起來,而且他確實很會用人,他也知道自己有很多的不足,所以他不會吝嗇用人。他可以讓自己的隊伍發揮出最大的能量,他知道自己是從底層上來的,所以他做事都是踏踏實實的,他用自己的努力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許我們把很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他的出身上,忽略了他自己的努力,其實他的身上肯定是有著很多可以稱讚的地方的,也不要再說他的成就都是老天給他的。劉邦確實千古帝王,確實值得我們去尊敬。

  • 3 # 寫作提升生命質量

    千古帝王的概念,一般史學家是不敢用的。拿古代帝王縱比,本來就是一個腦洞大開的話題。不過,很多人對此津津樂道。就拿秦始皇與劉邦的言論放在一起比比,或許可以看出他們的眼界格局之高下。其他帝王也可以如此比較,在此不多展開。

    秦始皇:秦王嬴政讀了韓非子的《孤憤》、《五蠹》之後,大加讚賞,發出“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的感嘆。其求賢若渴之心躍然紙上。但最終韓非子屈死獄中,他的江山社稷主要也是斷送在趙高、李斯之手。

    劉邦:“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其視角以仰視為主,比秦始皇一時的仰慕韓非子更持久。再看《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視角以俯視為主。

    虎視何雄哉,正是秦始皇的絕佳寫照。俯仰之間,遊刃有餘,這才是劉邦。天地交泰,“和為貴”。據此我認為秦始皇更有開創性,劉邦更利於可持續發展。注:我講的這個“和”,遠遠超越了和氣之意。

  • 4 # 擇日啟程

    公元前209年,陳勝在大澤鄉一聲吼,點燃了反抗暴秦的熊熊烈火,在哪烽火連天的歲月裡,有一個自幼遊手好閒的鄉間無賴,以一個小小亭長的身份斬蛇起事,義無反顧地投入了群雄並起的造反者的洪流。奮鬥七年,以“智”勝“勇”,迫使死對頭項羽烏江自刎,而他則成了大漢皇朝的開國皇帝,這個人就是漢高祖劉邦。他給後人留下了一連串家喻戶曉的故事,也留下了許多眾說紛紜的千古之謎。他建立的漢皇朝延續了四百多年,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第一個高峰,形成了以漢民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劉邦和他建立的漢皇朝,在我們民族的歷史上打上了永不磨滅的印記。說劉邦是千古一帝,要從以下四個方面 理解劉邦的豐功偉績 。

    一、劉邦以平民為皇帝,完成了自春秋戰國以來,對貴族政治權 力 的否定過程。

    劉邦以前,秦始皇以一諸侯 國君,否定了周天子,成為混一天下的皇帝;晉國的趙、魏、韓三國卿大夫以及齊國的田氏,否定了世襲的諸侯國君,成為新的諸侯國君; 而新生計程車階層,又對卿大夫的世襲特權予以否定。範瞧、蔡澤、蘇秦、張儀等,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及外交才能,致取卿相;孫臏、白起、李牧、樂毅、吳起、廉頗、王翦等人,以其傑出的戰功與軍事指揮才能,得任大將,開了布衣卿相的先例。卻從沒有一介平民,能成為國君與皇帝。陳勝、吳廣 發動 秦末 農民起義,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相號召,拉開了平民爭取否定王侯世襲特權鬥爭的序幕。陳勝雖然失敗了,但他畢竟稱了王,司馬遷在《史記》中,把他列入了《世家》,與齊、楚、燕、魏、韓等國的諸侯王相提並論。

    惟有劉邦以布衣手提三尺劍,不僅推翻了秦王朝,還戰勝了驕橫不可一世的項羽,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出身的皇帝。他沖決了舊時代貴族與平民之間的最後一道界限,不僅對當時的社會,而且對以後的中國社會都產生了極其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平民做皇帝,這一歷史現象的出現,昭示世人,不僅王侯將相可由凡人做,即使是具有神聖權力的皇帝,也可有平民充當。這就給古代的中國社會注入了一股活潑清新、積極向上的思想動力,一直影響著古代的中國社會。

    二、劉邦以平民成為皇帝,跟隨他打天下的一幫大臣們,大多數出身於下層平民,他們因功而被封王、封侯,成為漢王朝的將相與官僚,這就是被清代史學家趙翼所稱為的“開布衣將相之局”。正由於劉邦及其功臣們來自平民階層,他們在成為新王朝統治者之後,不可能完全、徹底、迅速地喪失他們的平民特徵,因此,漢王朝的政策實施過程中,就不可能不較多的保留了平民性質。

    劉邦出身平民,牢記不能重蹈秦王朝的覆轍,注意節儉,抑制奢侈;瞭解農民疾苦,頒佈了減租政策;這些也被他的後代承襲,劉邦去世不久,就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倍受稱讚的太平盛世......“文景之治”,這與劉邦君臣出身於平民、其實施的方針政策能考慮照顧平民利益是密切相關的。

    由於劉邦君臣均是來自平民,君臣之間關係也相對較隨便。做皇帝的較有自知之明,當大臣的也能夠直言不諱。劉邦晚年也下了輪臺之詔,承認自己的政策失誤,自我批評。這與秦始皇以及漢以後皇帝妄至尊大、神聖不可侵犯,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兩漢的皇帝雖有平庸無能者,卻沒有一個暴虐的君主。劉邦出身平民,他們為自己的後繼者樹立了較好的平實作風,其影響是良好和深遠的。

    三、劉邦稱帝后,削平異姓諸侯王,分封同姓諸侯王,開創了以中央集權為主,同姓諸侯王為輔的嶄新的政治制度。這種嶄新的政治制度既不是對周代封建制度的簡單的繼承,也不是對秦代中央集權制度的簡單否定,而是揚這兩種政治制度之長,避這兩種政治制度之短的批判與發展。它對維護新生的漢王朝,起到了積極作用。儘管後來發生了吳楚七國之變,暴露了這種制度的弊端,但是這種制度還是被後代長期承襲,對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產生了重大影響。

    四、劉邦作為歷史上的一個皇帝,而且是一個開國皇帝,他自己雖無傑出的文韜武略,但他能團結和爭取了一大批文臣武將,建立了不朽的文治武功,這也正如韓信所評價的那樣,劉邦雖不善於帶兵,卻善於用將。知人善任,正是劉邦身上最可貴的優點。

    除了知人善用之外,劉邦身上所具有的最為突出的優點是:他始終沒有迷失他的政治方向,正所謂豁達有大度,他始終從政治的大處著眼,從戰略角度考慮問題,他是當時最傑出的政治家,而陳勝、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等人,正是在這一點上遠遠不如劉邦。

    作為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劉邦以高瞻遠矚的政治謀略,堅韌不拔的頑強毅力,百折不撓的不屈意志,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推翻了秦朝的殘暴統治,適應了廣大勞動人民對於解放社會生產了的要求;消滅以項羽為代表的封建割據勢力,誅除以韓信為代表的異姓諸侯王,適應了各階層人民渴望統一安定的要求;更反映了剝削階級鞏固剝削制度、等級秩序的要求;輕徭、薄賦、節儉、省刑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又適應了廣大農民發展生產和提高生活的願望,這也是劉邦成功的根本原因。進一步改造和完善了秦朝建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行政體制和法律制度;進一步擴大了秦朝奠定的疆域面積,與橫跨歐亞的羅馬帝國、雄踞中亞的大夏王國和稱雄印度半島的孔雀王朝,作為人類文明歷史程序中幾顆耀眼的明星,遙相映輝,共領時代風騷;他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的選擇,沒有拂逆歷史必然性所引導的方向,劉邦以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偉大人物名留青史。

  • 5 # 舞夜蘭花

    1.劉邦實現了大一統;

    2.劉邦廢除了分封制,避免天下再次分裂;

    3.劉邦的出身是社會底層,他關心百姓疾苦。

    雖然他個人的人品有問題,但他畢竟是兩千多年前的人,不能強硬地用現代的道德法律來評判。

  • 6 # 香茗史館

    一直以來,關於漢高祖劉邦的評價始終不是很高,然而從歷史程序的角度來看,劉邦其實是一位極為出色的帝王。如果說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是因為終結了一箇舊時代、開創了一個新時代,那麼劉邦的歷史貢獻就是經過總結和思考,將秦朝的一系列制度進行了延續和發展,並一定程度解決了秦朝面臨的問題,從而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統治模式的繼承和發展,為徹底終結貴族統治打下基礎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於全國範圍內推行郡縣制,郡設郡守、郡尉、郡監,郡下設縣,從而實現中央集權統治,從而使得六國貴族後裔的特權從制度層面被消滅,結果此舉遭受到了六國貴族後裔的不滿,這種不滿最終在秦末天下大亂時全面爆發。

    劉邦其實對於秦始皇的中央集權統治十分認同,因此在繼承和發展郡縣制上可以說是不遺餘力,但同時又充分認識到了全面推行郡縣制的弊端,因而在建立漢朝之後,採取了更為委婉的折中方式,轉而推行郡縣制和分封制並存的“郡國制”。

    此後,由於中央朝廷和地方諸侯之間矛盾不斷激化,劉邦晚年幾乎就是在與地方諸侯之間的博弈和征戰中度過的,而在全面剪除異姓諸侯王后,劉邦 “懲戒亡秦孤立之敗”,除在秦國舊土十五郡全面推行郡縣制,由中央朝廷直轄的基礎上,其餘地區則全部分封自己的子侄為王,先後分封楚、齊、梁、趙、燕、代、吳、淮南、淮陰等九國。

    劉邦被迫退出的“郡國制”,雖然沒有徹底終結分封制,但卻使得周朝以來的貴族統治得以徹底終結,同時一定程度上穩定了漢朝的統治,給後世徹底終結分封制贏得了時間。

    官僚制度的繼承和發展,官員選拔機制初現端倪

    秦始皇為了實行中央集權統治,改革並推行了“三公九卿”制度,所有官員全部由中央朝廷直接任命,然而由於秦朝推行法家治國,導致其他學派士子晉升渠道斷絕,從而引發了士子階層的不滿。

    在官僚制度方面,西漢基本沿用了秦朝的制度,且同樣體現出了專治和集權的特點,即由皇帝直接總覽一切行政、立法、司法、軍事和國家財政大權,中央依舊推行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制度,其中太尉負責軍事(不常設)、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另設九卿分管具體事務,地方則依舊承襲秦朝的“郡、縣、鄉、亭”制度,保證了國家對地方基層的控制。

    不過,由於此時尚未誕生新的官僚選拔機制,劉邦為了解決官員不足的問題,在繼續沿襲軍功爵位制的同時,從西漢立國第二年,劉邦便開始下令“詔舉三老”,即選拔年齡在五十歲以上“有修行,能率眾為善”者,協助地方長官推行政令。同時,允許地方郡守自除掾屬,甚至連職位的設定都可以酌加變更,從而使得地方各級官吏隊伍得以充實。

    不論是“詔舉三老”,還是“自除掾屬”,其實都可以視為後世察舉制的開端,此舉不但解決了官員不足的問題,同時以道德為主、才學為輔的選拔機制,也一定程度解決了士子階層的晉升渠道問題。

    禮樂法律的繼承和發展,承其嚴謹、去其嚴苛

    自古以來,秦朝之所以被稱為暴秦,很大程度上源於人們對秦法的誤解,而從現代考古來看,秦法其實並不殘暴,只是相對極為嚴謹和嚴苛,這完全是戰爭年代的需要,但在統一六國後予以沿用,卻很難為六國各階層所接受。

    起於底層的劉邦,對於秦法深有體會,因而建立西漢之後,任用蕭何改革秦政,以《秦律》為藍本制訂漢律,史稱《九章律》。與秦律不同的是,為了休養生息,修復長期戰亂造成的創傷,《九章律》不像《秦律》那樣包羅永珍,而是進行了極大的削減,從而給予百姓充分的行為自由,這自然被百姓普遍接受。

    除了律法之外,劉邦又任用叔孫通改革禮樂制度,採用古禮並參照秦的儀法而製成漢禮,不僅簡明易行,且適應了加強皇權的需要。又任用張蒼以秦朝曆法和度量衡等為藍本,制定了漢朝的歷法和度量衡制度。

    一系列制度的繼承和完善,不僅使得秦朝的制度得以合理的延續,同時也贏得了社會各階層的廣泛接受。而這一切,為此後大一統思想的正式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有人說,相較於秦二世而言,漢高祖劉邦才是秦始皇嬴政的真正“繼承者”,這個說法不無道理,如果說秦始皇開啟了一個時代,那麼劉邦便是將這個時代予以了繼承和發展。就歷史功績而言,漢高祖劉邦無疑是偉大的。

  • 7 # 歷史投影

    因為我們是漢人,我們的民族叫漢族,我們用的是漢字,說的是漢語,我們的服飾叫漢服,我們的文化叫漢文化,我們男人中英勇的叫做男子漢,漢子……

    這些理由夠不夠?

    當然,這些可能是漢孝武帝的功勞,不過誰叫漢家以孝治天下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窮人一定不要隨便做生意、否則會更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