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君山話史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樑王劉武從來就不是皇太弟

    這個題目有一個很大的錯誤,把樑王劉武稱為皇太弟,這是錯的。樑王劉武是漢景帝的弟弟,但不是皇太弟。只有被確立為儲君的皇弟,才能稱為皇太弟。而樑王劉武雖然差一點被立為儲君,但最終沒有成功,因此,不能把劉武稱為皇太弟。

    第二,竇太后雖然希望劉武繼位,但沒有逼迫漢景帝的事實

    這個題目的第二個錯誤,是稱竇太后逼迫漢景帝把皇位傳給劉武。根據史書的記載,這種說法並不對。竇太后確實希望劉武能成為皇位繼承者,她最喜歡這個兒子,但並不存在逼宮的事實。

    第三,漢景帝酒後失言,說過想傳位給弟弟劉武

    公元前154年(漢景帝三年),劉武從樑國到長安城朝見,漢景帝設酒席,與弟弟喝酒聊天。喝到痛快時,漢景帝突然說了一句令人吃驚的話:“千秋萬歲後傳於王。”就是說,我要死了後,就把皇位傳給樑王你了。

    為什麼漢景帝會說這樣的話呢?首先,漢景帝與劉武的兄弟感情是不錯的;其次,竇太后確實偏愛劉武,這多少對漢景帝有影響,但不能說是逼迫;其三,當時漢景帝還沒有太子的合適人選。

    第四,劉徹為什麼能當上太子

    漢景帝在立太子一事上遲疑不決,主要原因是皇后薄氏未能生育。在封建社會,皇后生的兒子才是嫡子,才有皇位繼承權。薄皇后未能生子,太子就遲遲未能確定。也正是因為如此,漢景帝一度想傳給弟弟劉武。

    不過,既然皇后不能生育,那另立一個皇后不就成了嗎?公元前153年(漢景帝四年),慄姬所生的劉榮被冊立為太子。這其實就釋放一個訊號,慄姬很快就會升格為皇后。這時就有個人來拍慄姬的馬屁,此人就是漢景帝的姐姐劉嫖,她打算跟慄姬締結姻親,把女兒嫁給皇太子劉榮。豈料慄姬討厭劉嫖,一口拒絕。劉嫖大怒,決定把慄姬拉下馬。

    於是劉嫖轉而與漢景帝的另一個寵妃王娡聯合,把女兒許配給王娡的兒子劉徹。在劉嫖的打擊下,慄姬最終失勢,劉榮也因此受牽連被廢掉太子。而王娡最終入主後宮,成為皇后,而她的兒子劉徹也名正言順成為皇帝的嫡子,這樣便順理成章地成了皇帝的接班人。

  • 2 # 香茗史館

    竇太后一直想讓漢景帝將皇位傳給樑王劉武,然而最終確實漢武帝劉徹成功繼位,說到這個事情,我始終覺得其中有一絲絲陰謀的味道,或許竇太后和樑王劉武都被漢景帝給利用了。

    時間節點微妙、樑國位置重要,漢景帝的傳位或許只是計策

    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之後,迫於當時的形勢,推行郡縣制與分封制並存的“郡國制”,分封七大異姓諸侯王,此後異姓諸侯王雖然逐步被劉邦清除,但為了穩固統治,又大封劉氏宗族為王,並與群臣定下了“非劉姓不王”的“白馬之盟”。

    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5年),晁錯向景帝提議削減諸侯國封地,收回旁郡,並上疏《削藩策》,同時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從此後局勢發展來看,晁錯的提議顯然打動了漢景帝劉啟。

    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當時漢景帝還沒有立太子,漢景帝與劉武宴飲之時突然提出“千秋萬歲後傳於王”(《史記·樑孝王世家》)。這個提議不僅讓劉武很高興,同樣也令竇太后很高興。而或許正是這個提議,讓竇太后燃起了立劉武為儲君的念頭。(注:漢初採用秦歲首,即以十月為歲首)

    樑王劉武為皇位拼死抵抗叛軍,漢景帝卻轉頭就將劉榮立為了太子

    漢景帝三年(前154年),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六王公開反叛,吳王劉濞和楚王劉戊的吳楚聯軍作為叛軍主力,合兵之後一路勢如破竹迅速向西推進,卻沒想到被死死擋在了樑國以西。

    吳楚聯軍雖然勢大,可劉武心裡明白,如果自己不能擋住叛軍,而使得吳王劉濞成功殺入關中奪取皇位,那麼皇位與自己便再也無緣了,因此也是發動樑國的一切力量拼死抵抗。結果,吳楚聯軍就這麼被死死的擋在了樑國以西,始終沒能越過樑國一步,直到三個月後被周亞夫擊敗。

    漢景帝或許從來沒想過兄終弟及,竇太后對朝政影響力有限

    正如前文所說,漢景帝或許從來也沒有想過將皇位傳給劉榮,他之所以有此提議,不過是希望在諸侯王叛亂的時候,劉榮能夠幫自己抵禦叛軍,或者說至少不會支援叛軍。

    竇太后一生僅有兩子一女,其中長子劉啟貴為皇帝,不僅一直留在身邊,且也不需要她再做出賞賜,因此對於常年身處封國的劉武喜愛一些、多有賞賜,其實也能理解。這一點其實從竇太后對館陶公主劉嫖的態度也能看出,劉嫖之所以擁有極大影響力,甚至干涉皇儲廢立,憑藉的不就是竇太后的寵愛嗎?所以說,竇太后對劉武的寵愛更多出自於對子女的母愛,而並非厚此薄彼的獨寵。

    直到漢景帝八年(前150年),十月樑王劉武再度入朝,並被批准留在京城,而就在一個月後,即同年十一月,在館陶公主劉嫖和妃王娡的聯手之下,廢除太子劉榮,降為臨江王。如今太子被廢,自己又被留在京城,這無疑讓劉武再度看到了希望,這才有了竇太后向漢景帝提出立樑王為儲君之事。

    綜上所述,說竇太后要讓樑王劉武繼位,其實是不對的,這或許只是漢景帝在特殊時期採取的必要措施罷了,正是“親手給你希望,又親手毀滅希望”。

    館陶公主和寵妃王娡聯手,成功將漢武帝劉徹扶上皇位

    在漢景帝后宮之中,皇后薄氏本就不太受寵,再加上其膝下無子,貴為皇后的她實際上地位並不算穩固,反倒是粟姬和王娡兩人較為受寵,其中粟姬之子乃是漢景帝的庶長子劉榮,而王娡之子便是後來的漢武帝劉徹,在“立嫡立長”原則之下,漢景帝便將劉榮立為了太子。

    然而,粟姬本就極為善妒對館陶公主向漢武帝進獻美女之事早已不滿,之前礙於劉嫖在竇太后和漢景帝面前都極有分量,這才不敢表現出來,如今兒子被立為太子,她的身份便也水漲船高。因此,在劉嫖提出聯姻的建議後,被粟姬斷然拒絕。

    劉嫖見粟姬對自己極為不滿,擔心劉榮即位後或許會對自己家族不利,於是轉而找到了王娡,提議將陳阿嬌嫁給王娡之子劉徹。對於劉榮被立為太子,王娡也很不甘心,因而對於劉嫖的提議欣然同意,兩人遂結為同盟。而這也創造了“金屋藏嬌”這個成語。

    此後,劉嫖又不時在景帝面前說劉榮母子的壞話,並稱贊王娡的兒子。這種潛移默化之下,漢景帝也認為劉徹更加德才兼備一些,且之前王娡便有夢日入懷的祥兆,可以說已經產生了易儲之心,不過還是沒有下定最後的決心。

    於是在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四月,王娡被立為皇后,七歲的劉徹則被立為太子。而在漢景帝去世之後,太子劉徹便順理成章的繼位為帝。

  • 3 # 史學達人

    漢景帝是一個大孝子,他對自己的母親竇太后十分的孝順。他深知母親竇太后最為深愛的兒子是自己的弟弟樑王劉武。

    所以,漢景帝為了討母親竇太后喜歡,就說自己百年之後,要把自己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

    關鍵是漢景帝一直都沒有立太子,這就讓竇太后信以為真了。事實上樑王劉武,他也是想當皇帝的。樑王劉武堅信,只要自己的母親在,自己當皇帝也是早晚的事情,所以,有事沒事,他就鼓動老太太,讓漢景帝傳位給自己。

    不過,漢景帝的真實想法,絕不是立自己的弟弟為皇帝,而是立自己的兒子。他之所以哄竇太后高興,是因為他知道竇太后比自己年齡大,若是有人先死的話,也是竇太后先死。

    假如竇太后死了,他想立誰為皇帝就立誰了。這才是漢景帝的本意,也是他敢答應竇太后的主要原因。

    可是,竇太后是一個很能活的人,漢景帝都死了,竇太后還是活得很健朗。到了漢景帝晚年的時候,他就開始著急了。

    袁昂是一個知識淵博的人,他是有辦法說服竇太后的。即便是竇太后在頑固不化, 他也是有辦法的。

    那麼,他又是怎麼說服頑固不化的竇太后的呢?

    袁昂給老太太擺事實,講道理,他說現在您因為陛下的兒子小,想讓陛下百年之後,傳位給弟弟樑王劉武。

    可是樑王劉武若是百年之後,在您看來皇位傳給誰呢?

    老太太說傳給漢景帝的兒子。

    劉武的兒子也相當皇帝呀!

    到時候是不是就會造成骨肉相殘的一幕,漢景帝的後人和樑王劉武的後人,一起來個互相殘殺,甚至搞一個家破人亡。

    這才是人世間最大的悲劇呀!

    關鍵是歷史上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呀,而且不是一次。就說西漢初年的時候,呂后為了黃泉,還殺了很多劉邦的兒子呢。

    所以說祖宗制定的法律是不能更改的,漢朝的皇位繼承製度,就要是子承父位,不能是兄弟相傳。

    正是這些話讓老太太聽了進去,他再也不提讓樑王劉武當皇帝的事情了。等於是袁昂為漢景帝解決了這個問題。

    不過,樑王劉武知道袁昂給老太太講的故事之後,老太太不提他當皇帝的事情了,他就恨死了袁昂,還派了殺手去刺殺袁昂。

    漢景帝知道之後,要懲罰樑王劉武。

    劉武知道自己當皇帝沒戲了,沒過多久就鬱鬱而終了。漢景帝的皇位,因此也只能傳給自己的兒子了。

    他的母親王美人,聯合了他的姑姑,也就是長公主劉嫖,為劉徹爭取了太子之位。歷史上有一個金屋藏嬌,這個金屋藏嬌裡的阿嬌就是漢武帝姑姑的女兒。

    所以說漢武帝之所以能夠當上皇帝,就是有一個好媽媽,有一個好姑姑。

    漢武帝的老爹漢景帝就是一個很虛偽的人,做什麼事情都是比較虛偽的,他害死了大臣晁錯,這個晁錯可是一心為公的呀。

    人家全心全意服務漢景帝,他竟然滅了人家的族。

    因此說做皇帝不能太漢景帝呀!

  • 4 # 再言春秋

    引言

    自古道“無情最是帝王家”。帝王之家,為了爭奪那九五至尊的寶座,有多少兄弟反目,又有父子成仇。

    就拿漢朝來說,漢景帝為了把皇位順利的傳承到兒子劉徹手中。與兄弟劉武反目,不惜逼迫原太子劉榮自殺,還逼死了七王之亂中立有大功的周亞夫。

    可劉啟最終還是把這個想法放棄了,他選擇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不是傳給弟弟。

    雖然說,他的能力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和絕大多數的皇帝比起來,還是相對仁厚的一個皇帝。而且,他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愛折騰。

    不過,就是這麼一個不愛折騰的皇帝,在他當皇帝的那些年裡,卻出現了一件在歷史上都比較有名的動亂,史稱七王之亂。

    七王之亂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被朝廷平息了。不過有這場動亂也成就了那麼幾個人。

    吳楚以樑為限,不敢過而西,與太尉亞夫等相距三月。吳楚破,而樑所破殺虜略與漢中分。

    此時的劉武,在大漢王朝裡,可以說是二人之下,萬萬人之上。除了他老孃竇太后,還有哥哥漢景帝,沒有誰的風頭能蓋過他:

    其後樑最親,有功,又為大國,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陽,四十餘城,皆多大縣。

    劉武能有如此的待遇,一個是憑藉七國之亂所立之功,一個是因為漢景帝劉啟對他兄弟情深,但最重要的是竇太后對這個兒子實在太寵愛了。劉武的特權有多大呢:

    得賜天子旌旗,出從千乘萬騎。東西馳獵,擬於天子。

    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親故。王入則侍景帝同輦,出則同車遊獵,射禽獸上林中。

    這麼看來,此時的劉武儼然就是另一個皇帝。除了沒有皇帝的名,各種待遇也和皇帝差不多。

    十一月,上廢慄太子,竇太后心欲以孝王為後嗣。

    但這種想法在漢朝群臣心中卻是無法得到認可的。劉武想做繼承人,那面對的困難不可謂不多。先是竇嬰阻撓漢景帝,後來又有袁盎等人提出反對:

    大臣及袁盎等有所關說於景帝,竇太后義格,亦遂不復言以樑王為嗣事由此。

    之後的劉武,為了報復這些阻撓他繼承帝位的。昏招頻出,甚至還派人刺殺朝中的重臣。結果讓他徹底失去了哥哥的關懷與信任。

    在劉徹走近劉啟繼承人行列之前,太子之位是有人的,那個人就是劉榮。

    說起劉榮,他的標籤就是“仁義”。好兒子、好孫子、好太子,總之劉榮真的是一個五好少年。不過就這麼一個五好少年,他的媽媽卻不怎麼聰明。

    劉榮的母親,也就是漢景帝最為寵愛的慄姬,是一個不適應後宮生活的女人。她可以憑藉容貌奪得皇帝的心,但她的腦子卻讓她失去了更多。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劉嫖決定拉攏慄姬,但被慄姬拒絕了。被拒絕後的劉嫖選擇與劉徹的母親王姪建立統一戰線。

    在劉嫖與王姪的配合之下——劉嫖向劉啟灌輸對慄姬不利的言論,而王姪則想方設法引得劉啟重視。

    最後,劉嫖與王姪的“宮心計”得以實現。劉啟在一次試探後,終於對慄姬大失所望,太子劉榮也被廢,成為臨江王。而劉徹則成為了此次宮鬥之後的最大贏家:

    四月乙巳,立膠東王太后為皇后。丁巳,立膠東王為太子。

    結語

    劉徹從一個並不受重視的皇子,搖身一變成為未來天下的主宰。這個過程中,他並沒有出什麼力。所謂的“金屋藏嬌”的故事,也只不過能證明他是個聰明的小孩而已。

    毫不誇張的說,在這場太子爭奪戰中,劉徹幾乎就是躺贏的。此時的他,並不是命運的主宰,就像一隻木偶一樣,被劉嫖、王姪、劉啟三人所操作著。

    而劉榮更是無辜,因為母親的好妒,不僅失去了太子之位,最後來落了個不得善終。

    但後來的事實證明,劉徹並不是那種“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傷仲永”。而是一個有天份、有智慧、有魄力的帝王。

    雖然,在他統治下的漢王朝窮兵黷武,但後世永遠無法否認,若是沒有漢武帝,漢王朝在中國歷史上不會有如此深遠的影響。

  • 5 # 歷史伴讀小二

    因為漢景帝劉啟不是竇太后竇漪房的親生兒子。這是史上一直在傳的一種言論,從竇漪房被呂后派去監視代王劉恆,後來的漢文帝。但漢文帝劉恆作為有為君主,對於這樣的伎倆未必不知道甚至樂於去接受這樣的安排。

    雖然我們在美人心計這電視劇裡,所謂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實際上在歷史裡,這位漢文帝與竇漪房恩愛之外,還有著慎夫人是最寵愛的妃子,可以比肩竇漪房這位皇后。

    甚至漢文帝劉恆還有著“龍陽之好”的人物,與鄧通是男男之戀,是讓人大跌眼鏡。

    故一直在傳出了漢景帝劉啟不是竇漪房的親生兒子,而是慎夫人寵妃的兒子。

    只不過是“歷史都是被人打扮的小姑娘”罷了。

    當然竇太后竇漪房的小兒子樑王劉武,是實打實的兒子。只不過他只是個諸侯王,從來都沒有被封為“皇太弟”的說法。

    你以為是宋太祖趙匡胤與宋太宗趙光義兩兄弟的那種情況。

    所謂七國之亂後,樑王劉武就變得不那麼得勢了,甚至漢景帝劉啟也快到了風燭殘年的時刻,對於自己這位弟弟越來越沒有了耐心。開始對他進行了多般的限制,也徹底熄滅了他能夠成為漢家天子的可能性。然後在回到封地之後,得了熱病就恍惚去世了。

    只是我們一直在糾纏的問題是:

    為什麼竇太后就是想讓漢景帝傳位於樑王劉武呢?難道是對於小兒子的另類寵溺,還是背後包含著什麼意義。

    我們都知道了在漢景帝一朝,甚至到了竇太后死之前,都是竇太后掌控了大漢王朝的命脈了。故是為了漢家天下傳統,甚至是使得竇家的家族能夠興旺下去了。

    或許更加是甚至到了“黃老之說”與“儒家之說”的統治思想的碰撞,這是一個帝國的根基之下爭論。

    只不過這是老太后的一己之私,卻是違背了高祖皇帝劉邦的遺願,甚至都沒有出現所謂有兄及弟的傳承製度。

    只不過漢武帝能夠繼承大統,除了“金屋藏嬌”的背後勢力,還有著老媽王太后對於漢武帝劉徹的哥哥劉榮,因為母親的事情被廢,最後被殺害了。才輪到漢武帝劉徹上位,才造就了一代千古皇帝。

  • 6 # 國史春秋

    竇太后本名竇漪房,趙國清河(今河北武邑)人,西漢初年被劉邦選秀入宮。或許是由於劉邦力不從心的緣故,竇漪房轉而去做了呂后的侍女。劉邦去世,後宮臃腫,呂后為了給後宮“減肥”,於是將年輕漂亮的宮女們打發給在外就藩的諸侯王,竇漪房自然在被派送之列。劉邦一共八個兒,除漢惠帝劉盈之外,理論上七個人都能得到呂后的“恩賜”,而且每人不偏不倚都是五位大美女。想必,如吳王劉濞、楚王劉交等宗室諸侯也能跟著沾光,因為呂后並不是無緣無故地“施恩”,應該另有所圖。

    竇太后的幼子情結

    劉恆當上皇帝后,長子劉啟被立為太子,次子劉武則先後為代王、淮陽王直到樑王。漢文帝之後,劉啟繼位,是為漢景帝。由於長公主劉嫖能“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隔三差五往宮裡送美女,因此和漢景帝關係如陽似火,相比之下樑王劉武略顯落沒。而這一切都被母親竇太后“看在眼裡”,所以經常有意識地偏袒這個“不幸”的小兒子。所以,劉武本應該在封國老老實實地就藩,反而守著老孃在京城一住就是好幾年。

    當然,劉武也不是單純的陪著母親解悶兒,而是想借母親的力量嘗試一下當皇帝的感覺。因為,西漢皇帝都推崇“孝道”治國,母親的話被奉為金科玉律,漢景帝對竇太后也是“言聽計從”,這於劉武來說就是一線生機。而在竇太后看來,兄弟倆輪坐一下皇帝寶座未嘗不可,更何況又格外疼愛這個小兒子,所以不時在漢景帝面前袒露心跡。而漢景帝總是曖昧答應。因此,竇太后同劉武如沐春風,臉上都樂開了花。那麼,漢景帝真心想讓位給弟弟嗎?開什麼玩笑,皇位怎麼可能傳給弟弟!不過,漢景帝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他不會當面拒絕母親,在他看來這種事情用根本用不著自己著急上火,關鍵時刻肯定有人替自己“出頭”,要不然手下那幫大臣豈不是太無能了。

    漢景帝的應對策略

    面對母親“咄咄逼人”的態勢,漢景帝採取“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一日家宴,席間竇太后趁機又提出了讓兒子劉武繼承皇位的想法。漢景帝似乎是喝到了雲裡霧裡,於是拍著胸脯說沒問題。可是還沒等竇太后同劉武臉上綻放笑容,魏其侯竇嬰(竇太后的侄子)一盆涼水澆了下來。竇嬰說,自高皇帝起就立下了傳位於子的規定,那有隨著篡改的道理。竇嬰搬出了劉邦,果然有效,於是集體沉默。竇太后聽後,氣的差點把飯吐了出來,而劉武也將竇嬰恨得咬牙切齒。一群人不歡而散。事後,竇太后還將“吃裡扒外”的大侄子從宗室除名,且申明老死不相往來。而後來劉武乾脆還派人刺殺竇嬰。

    有了竇嬰的“救火”,漢景趕緊順著臺階出溜,前153年便將長子劉榮立為太子。但是,竇太后還很執著,並沒有就此打住,而是一直等待著機會再次為小兒子出手。果然,竇太后又等到了機會。前150年,太子劉榮被廢,竇太后攜兒子劉武又開始蠢蠢欲動。其實,漢景帝之所以廢劉榮是因為已經選好了劉彘(劉徹)為繼承人,但是竇漪房還想為兒子劉武爭取一下,於是又叫來漢景帝表達了此生夙願。漢景帝依舊不動聲色地答應,但回頭卻將這個難題甩給了大臣們。想必大臣們一下子炸開了鍋,於是以袁盎為首的大臣們一窩蜂去找老太后“評理”。這件事情司馬遷於《史記》之中有記載:

    袁盎等入見太后:“太后言欲立樑王,樑王即終,欲誰立?”太后曰:“吾復立帝子。”袁盎等以宋宣公不立正,生禍,禍亂後五世不絕,小不忍害大義狀報太后。太后乃解說,即使樑王歸就國。

    ——《史記•樑孝王世家》

    顯然,竇太后的想法有些幼稚、天真,一國的皇位豈能如“過家家”般兒戲視之。幸好老太太並不糊塗,最終聽了袁盎等人講的故事後消停了,因為她不想漢朝重蹈春秋時期宋國的覆轍,而宋國禍亂不止的原因恰就是源於宋宣公傳“弟不傳子”的失當引起。此後,竇太后也不再為兒子劉武去爭取皇位,而劉武回到封國後終日鬱鬱寡歡,後來乾脆派人刺殺袁盎等一幫大臣洩憤。漢景帝豈能容弟弟無法無天,所以打算治罪於他,而竇太后不忍小兒子受罰,於是整日啼哭,不進飲食。漢景帝無奈,只好在韓安國的提議與操作之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劉徹為什麼能上位

    關於劉徹為什麼能夠上位,其實是三個女人角逐的結果,而總攬全域性的人還是漢景帝本人。

    一、總攬全域性的漢景帝

    其實,漢景帝之所以答應母親傳位於弟弟劉武是另有深意的。因為在漢景帝即位不久,他的老師晁錯就提出了“削藩”的建議,而漢景帝為了得到弟弟“死心塌地”的支援必須要畫一張大餅出來。果然,前154年,七國之亂爆發,而做著皇帝夢的樑王劉武如楔子一樣死死托住了叛軍進攻的步伐,如此才為周亞夫從容地斷叛軍糧道、抄叛軍後路爭取了寶貴時間。最終,聲勢浩大的七國叛軍僅三個月就偃旗息鼓,原因就是樑國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七國之亂過後,劉武完成使命,漢景帝馬上將長子劉榮立為太子,可見劉武不過是一枚棋子罷了。但是,漢景帝也不見得是真心傳位於劉榮,更多的是為斷絕母親與弟弟的幻想而佈下的障眼法。因為,劉榮被立為太子三年之久,漢景帝也沒有將他的母親慄姬立為皇后,“母以子貴”成為空談。因此,最終才給了劉徹之母王夫人為兒子爭取的機會。

    二、三個女人的角逐

    當然,以王夫人自己的力量不可能使漢景帝迅速做出立劉徹為太子的決斷,她還需要另人的助力,恰好劉嫖及時衝了出來。劉嫖是一個兩眼只有權勢的女人,她本打算將女兒陳阿嬌嫁給劉榮,好不費吹灰之力讓女兒當上皇后。不曾想被慄姬一口拒絕。此路不通另尋他路,活人還能讓尿憋死。所以碰了一鼻子灰的劉嫖又開思動起了別的心思,誰能配合自己的“行動”,舉目望去只有王夫人。

    王夫人是個極其聰明的女人,當他看到劉嫖伸來的橄欖枝馬上就明白了意思,於是果斷迎合上去。前面說了,劉嫖能及時地讓漢景帝“嚐鮮”,自然就深受漢景帝的寵信,所以她雙管齊下,一方面替王夫人母子美言,一方面說慄姬壞話。漢景帝本來就在猶豫之中,這下更有了改換太子的想法,更何況在他心裡還有一個“上天的暗示”。原來,王夫人在懷劉徹的時候,就曾對漢景帝說過夢到太陽闖入了她的懷裡。在古人看來,太陽等同於天子。這個夢讓漢景帝久久不能釋懷。所以,在漢景帝看來,讓劉徹上位還有遵從天命的意思。

  • 7 # 與生活交朋友

    竇太后勸過漢景帝將皇位傳給樑王劉武,並沒有過分的逼迫漢景帝。漢景帝作為大權在握的一國之君,將皇位傳給漢武帝劉徹也很正常。

    漢景帝三年,樑王劉武入朝,兩兄弟關係很好,在一起喝酒聊天。漢景帝喝多了,說:“我千秋之後,傳位於你。”劉武謙虛的推辭,但心中竊喜。他們的母親竇太后非常寵愛劉武,聽說這話也非常高興。

    很多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就像平常沒有困難時,大部分親戚朋友都會說,將來有什麼困難,可以去找他們。真遇到困難時,能伸出援手的真沒幾個。更何況這時候漢景帝說的是醉話,肯定不能當真。

    偏偏這個漢景帝喝多了亂說話,說要傳位給樑王。太后和劉武也清楚漢景帝說的是醉話,不能作數,但這話讓他們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竇太后的侄子當即就給竇太后潑冷水,說:“漢法規定,帝位傳給長子、長孫,現在陛下怎可傳給弟弟,擅自搞亂高皇帝的規定呢!”搞得竇太后很不爽。

    沒多久爆發七國之亂,樑王劉武在平亂中立了大功。即使如此,漢景帝還是立了劉榮為太子。劉武也一直被竇太后和漢景帝寵著,得賞賜無數。劉武也安於當他的安樂王爺,沒搞事情。

    之後劉徹就被立為太子。漢景帝死後,劉徹登基為漢武帝。

    竇太后非常寵愛劉武,但她並不是一定要劉武當繼承人。

    劉武是她的心頭肉,竇太后最希望劉武能夠平平安安,一生盡享榮華富貴。如果劉武能當繼承人,那算是錦上添花。

    竇太后侄子竇嬰最初因反對劉武做繼承人,被竇太后厭惡,削了名簿。後來氣消了,她又覺得慚愧,多次向景帝提議拜竇嬰為丞相。

    竇太后能夠原諒竇嬰,說明竇太后並沒有對劉武當不成太子的事耿耿於懷。她對劉武可能就是單純的疼愛而已。她的建議漢景帝不答應,她也無可奈何,漢武帝劉徹理所當然的上位了。

  • 8 # 澹奕

    樑王劉武壓根兒就沒做過什麼儲君,哪兒來的“皇太弟”?竇太后當年的確曾經希望景帝將皇位傳給劉武,但是並沒有到逼迫的地步,在袁盎等人痛陳利害關係之後,竇太后也就放棄了讓景帝傳位樑王的想法,最終膠東王劉徹成為儲君,繼承皇位。

    事件的起因,來源於劉榮被廢,太子之位空缺

    景帝在做太子的時候,其祖母薄太后為其迎娶了族人薄氏為正妻,也就是後來的薄皇后,然而這位皇后並不得寵,膝下也一直沒有子嗣,既然沒有嫡子,景帝要立儲就只能從庶子之中選擇。而當時景帝的妃嬪之中,最得寵的就是慄姬,景帝的前三個兒子都是慄姬所生,如此,慄姬所生的皇長子劉榮就被封為了太子。

    劉榮成為太子之後,薄皇后的地位也岌岌可危,兩年後就被廢黜,只不過奇怪的是,慄姬作為皇太子的生母並未提升位分成為繼任皇后。

    雖然成為了皇太子,但是劉榮的生母慄姬實在是無腦,得罪了景帝的唯一的親姐姐館陶公主,最終在長公主的一波操作之下,加上慄姬自己太作,母子倆都被廢黜。如此一來,太子之位就空缺了出來,讓竇太后與樑王有了心思

    按照漢朝的規制,非儲君的皇子們在封王之後,就要離開長安,前往各地的封國就藩,劉武初封代王,後改封樑王,很早就離開了竇太后身邊。竇太后作為母親,當然心中思念常年不在身邊的兒子,再者,漢朝尊母,竇太后在前朝難免與作為儲君作為皇帝的景帝有所齟齬,母子之間關係疏遠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劉榮被廢之後,其他兩個同樣的慄姬所生的皇子也都失去了做儲君的希望,而景帝其餘的皇子,全都還只是一群小孩子,根本無法擔當大任。

    對於竇太后來說,讓景帝立樑王為儲君,出於私心,她能夠名正言順讓小兒子留在自己身邊共聚天倫,出於公心,國本鼎立,對於社稷也是有好處的

    前朝的臣子幾乎都反對立樑王為儲君,對於此事,袁盎問了竇太后一個非常深刻也非常現實的問題:現在太后因為諸皇子年幼所以立樑王為儲,將來又說讓樑王傳位給陛下的皇子,那樑王自己的兒子們又該怎麼辦呢?

    這些話說的竇太后語塞,的確,如果樑王成為了皇帝,那麼將來斷然沒有傳位給侄子的道理,就算他肯這麼做,他的兒子們也不會願意,稍有不慎就會引起手足相殘的動亂。歷史上唯獨商朝採取兄終弟及制度,結果相互殺伐之事屢見不鮮,正因如此,周天子之後鼎立嫡長子繼承製,這對於社稷的穩定是絕對有好處的。

    竇太后權衡之下,便放棄了立樑王為儲君的想法。

    當初劉榮被立儲之後,館陶公主曾主動找到劉榮的生母慄姬,希望將自己的女兒阿嬌嫁給劉榮為正妃,卻被慄姬拒絕,原來館陶公主平日經常給景帝進獻美女,讓慄姬非常不滿。慄姬的舉動毫無疑問得罪了館陶公主,於是,館陶公主開始不斷在景帝面前說慄姬的壞話。

    剛巧,慄姬也是朽木不可雕,不僅得罪館陶公主,而且還得罪景帝。景帝曾希望慄姬在自己千秋萬歲之後,善待他的後宮眾人與諸皇子,這番話的言外之意實在是明顯不過,託付後宮與皇子,這是要讓慄姬為繼後啊。結果頭腦簡單的慄姬沒領會這層意思,以為景帝真要其照顧後宮眾人,不僅直接拒絕,還公然頂撞景帝,使得景帝心中極其不滿。

    原本,在武帝的後宮之中,王夫人就很得寵,其地位並不比慄姬低,其妹妹王皃姁也為景帝生育了三個皇子,姐妹倆還都是夫人的位分,景帝后宮“三夫人”,王氏姐妹佔了倆。阿嬌與劉徹的婚事成了之後,作為姑姑兼丈母孃的館陶公主,開始為自己的女婿和親家奔走,最終讓景帝下定決心立劉徹為儲君。

    劉榮與慄姬被廢后沒多久,膠東王劉徹成為新的儲君,而他的生母王夫人成為了景帝的繼任皇后,至於樑王劉武,的確有意謀奪皇位,甚至派人行刺袁盎等人,結果失敗,與景帝離心

  • 9 # 旅行者說文史

    七王之亂,鞏固了漢景帝的江山,削弱了樑王劉武的兵力

    劉武是竇太后的小兒子。竇太后一生為漢文帝劉恆生了三個子女,分別是長公主劉嫖、漢景帝劉啟、樑王劉武。竇太后不僅對自己的女兒劉嫖疼愛有加,對劉武更是萬分的疼愛,而皇帝劉啟對他也十分的愛護。有一年,樑王劉武前來長安覲見。好久沒有見過這位同胞兄弟了,漢景帝異常高興,在宮中擺下宴席,款待劉武。酒過三巡,漢景帝醉眼朦朧,對劉武說:“千秋萬歲後傳於王。”這本就是酒桌上的隨口一說,不知道漢景帝過後是否還記得此事,可是樑王劉武倒是上了心。

    漢文帝在世的時候,劉濞的兒子劉賢進京朝見。還是太子的劉啟就宴請他的這位堂兄弟。劉賢與劉啟博弈時,為棋路相爭,態度不恭敬。劉啟就抓起棋盤砸向了劉賢,想不到竟然將他打死了。

    劉賢死後,劉濞開始厭惡朝廷,漸漸不守作為藩臣的禮節,長期稱病不朝見。漢文帝覺得劉濞長期不進京朝見,並非身體病痛,而是喪子之痛,後來,派人一查,果然如此。於是,每次吳王劉濞派人前來長安,皇帝就將人關押,時間一久,劉濞就更不滿意朝廷了。

    敵軍糧道被斷,周亞夫又跟七國軍隊打起了持久戰,不管敵軍如何叫戰,就是拒不出兵。等七國斷了糧草,鬧起了饑荒,周亞夫才大軍出動,全力進攻敵軍,敵軍潰敗。

    七王之亂,不僅以吳王劉濞為主的諸侯王被殺,就連劉武也元氣大傷,對漢景帝來說,真是一個意外的收穫。

    劉徹上位,樑王劉武黃梁一夢

    雖然劉武在七王之亂中受了重創,卻也立了大功,他滿以為離皇帝之位越來越近了,想不到的是,叛亂剛剛結束,漢景帝便立了皇長子劉榮為太子,這就好像故意對樑王劉武說,你的皇帝夢該醒醒了。

    劉榮被立為太子不久,漢景帝的姐姐劉嫖為了長久的富貴,就主動示好劉榮的母親慄姬,將把自己的女兒阿嬌許給劉榮。慄姬雖然長得漂亮,但是心計和智商嚴重不足,竟然以慄姬不斷給漢景帝保媒拉縴為由而遷怒劉嫖,令劉徹的母親王娡有機可乘,主動接近劉嫖。而劉徹雖然年幼,又說出了“金屋藏嬌”的承諾。最終,在劉嫖、王娡的謀劃之下,竟然又讓漢景帝改變了主意,廢了太子劉榮。

    這個時候,袁盎就站了出來,要去說服竇太后。

    於是,袁盎與竇太后有了下面的一段對話:

    袁盎:天子之後傳樑王,但樑王之後呢?

    太后:傳當今天子的兒子。

    袁盎:我大漢是效法殷商還是周朝呢?

    太后:當然是周朝。

    袁盎:那周朝是怎麼傳位的?

    太后:父死子繼。

    袁盎說:春秋時,宋宣公不遵守宗法,傳位於弟弟宋穆公,宋穆公死後又傳位於宋宣公之子與夷,並讓自己的兒子公子馮遷居到鄭國。結果,公子馮說自己才最資格繼承王位,於是殺了自己的堂兄宋殤公,宋國自此戰亂頻發。想我大漢江山,歷經幾代皇帝勵精圖治,終有今日輝煌,難道也要走分裂的老路嗎?

    其實,袁盎說的並不符合實事。宋國是殷商後裔,兄終弟及的現象並不少見,而宋殤公也不是死於公子馮之手,而是當時的太宰華督,為了搶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的媳婦而發動了政變,最終導致宋殤公和孔父嘉身死。不過呢,竇太后身為一介女流,每天沉醉於黃老之學,又哪裡分辨袁盎說的那句是真,那句是假。她聽袁盎這麼一說,也就不再要求漢景帝立劉武為嗣。

    竇太后知道劉武犯了彌天大禍,只有死路一條, 為了搭救劉武,就躲在長樂宮中日夜哭泣,眼睛都哭腫了。

    最後,漢景帝還是放過了劉武。劉武經此波折以後,再也沒有了帝王之心,每天鬱鬱寡歡,不久就得了熱病,沒幾天就死了。劉武死後,漢景帝將樑國一分為五,將他五個兒子個個封王,看似皇恩浩蕩,實則削弱了樑國的實力,增加了中央的威權,地方諸侯再也沒有跟中央叫板的能力了。

  • 10 # 秋天燦爛

    漢武帝劉徹出生那年,剛好他祖父漢文帝劉恆去世不久,他父親景帝劉啟剛剛即位。劉徹既不是嫡生,也不是長子。他的即位確實出乎意料,富有戲劇性。

    他的母親王美人就是一個普通的妃子。在漢景帝三年,發生七國之亂。叛亂很快就被平息下來,造反的國王或被斬首,或尋自盡,一下子空出幾個王位。於是漢景帝就把自己的兒子封為國王,填補這幾個王國的空缺。劉徹被封為膠東國的國王,可他當時才四歲,所以仍然在長安的皇宮裡養著。與此同時,景帝受寵的慄姬生的兒子劉榮,被景帝立為皇太子,成為帝位的繼承人。

    那麼劉徹又是如何當上太子的呢,這就要說到他姑姑館陶長公主劉嫖(piao)。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一共生了三個孩子,一個是景帝,一個是樑王劉武,再有一個就是景帝的姐姐館陶長公主劉嫖。長公主嫁給了堂邑侯陳午,生了個女兒叫阿嬌。長公主很想讓阿嬌與太子劉榮結成夫妻,這樣將來劉榮當了皇帝,自己的女兒就是皇后了,於是她就託人到劉榮的母親慄姬那裡去說媒。可慄姬心裡非常討厭長公主,原因是景帝后宮的美人知道長公主在景帝面前說話很有分量,就悄悄送給長公主一些金銀財寶,求她在景帝面前說自己的好話,讓景帝寵愛自己。可這樣一來,便把一向專寵的慄姬惹惱了,慄姬認為這是長公主拆自己的臺。因此當長公主向她求親時,她便毫不客氣地一口回絕了。

    長公主劉嫖哪裡受過這種窩囊氣,便打定主意狠狠報復慄姬一下。於是她便轉向王美人所生的劉徹,雖然劉徹比阿嬌小几歲,但這也不是劉徹能做主的。王美人確實不是一般人,格局大,看的遠,聽長公主露出結親的意思,便立刻爽快的答應了。恰好不久景帝把皇后薄氏廢了,正考慮立哪個妃子為皇后呢,長公主就在景帝面前說慄姬的壞話,誇獎王美人的賢惠和優點,可是景帝究竟還是寵愛慄姬,所以還打算立她為皇后。

    可是有一次景帝對慄姬說:“將來我死了,其他妃子們生的兒子就要託付給你了,你要好好的看待他們呀!”這本來就有立她為皇后的意思了,可慄姬確實不適合玩政治,她覺得那些妃子和自己爭寵,就是自己的冤家對頭,我憑什麼好好地看待她們的兒子,於是拉長了臉,還氣哼哼地搶白了景帝幾句,拒絕了景帝的要求。景帝是個好猜疑,又薄情寡義的人,聽了慄姬的一番冷言冷語,當時沒有吭聲,心裡卻已經有了打算。後來長公主劉嫖又三天兩頭誇獎王美人和劉徹,同時王美人又使用了一些詭計,她看準景帝對慄姬越來越冷淡,就設下欲擒故縱的圈套,她悄悄地指使朝中的大臣,讓他催促景帝趕快立慄姬為皇后,這個大臣也不看眼色,便在上朝的時候,向景帝上奏道:“常言說,子以母貴,母以子榮。如今皇后的位子空了好久,陛下應該立太子的母親慄姬為皇后”。景帝一聽,簡直如同火上澆油,大怒道:“你是什麼東西,這話是該由你說得嗎!”景帝懷疑此大臣一定是受了慄姬的賄賂,才替她說情的,不由分說,就砍了這個倒黴官員的腦袋,同時把太子劉榮廢掉,讓他去做臨江國的國王了,慄姬也被拋棄,不久就自殺了。

    這樣在兩個月後,景帝宣佈立王美人為皇后,並策立劉徹為皇太子,而這年劉徹才七歲。而那個被廢的劉榮,兩年後因為一點小過錯,被迫自盡。

  • 11 # 閏土讀文史

    漢文帝的皇后竇氏,本是清河人氏。本是漢朝宮廷內的一名宮人,呂后執政的時候把伺候自己的五個宮女賞賜給諸侯王,竇氏就這樣被賞賜給了當時的代王劉恆。劉恆很是寵愛竇氏,竇氏則為劉恆生下了女兒劉嫖,兒子劉啟和劉武。

    呂雉去世後,諸呂作亂,被老臣周勃,陳平所平定。隨後大臣議定立代王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 此時劉恆的王后已經病故,所生的兒子也已經不在人世, 故此劉啟成為太子。竇氏母憑子貴,被冊封為皇后,女兒劉嫖封為長公主,封邑館陶; 次子劉武立為代王,兩年後改封徙淮陽王,後來又改封為梁王。

    一,受寵的梁王。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病逝,太子劉啟繼位,是為漢景帝,母親竇氏被尊為皇太后,祖母薄氏尊為太皇太后。

    梁王劉武因為是太后的小兒子,也是當今天子唯一的親弟弟,故此受到了格外的恩寵。除了封地的擴大外,朝廷以各種理由對他進行賞賜。劉武興建起壯麗宏大的宮殿,招攬四方豪傑文士。一時間,梁國境內人才濟濟,富庶無比。

    每次他入京朝見天子,皇帝都派使節親自出關迎接。到了長安,梁王和景帝食則同桌,出則同輦,一起到上林苑中游獵,兄弟二人親密無間。竇太后歡喜,常常讓劉武在長安住上半年才放他回封地。而梁王帶來的官吏也出入天子殿堂,和大漢官員無異。眾多諸侯王中,劉武是最得寵的一個,一時間風光無兩。

    漢景帝繼位的第三年冬天,劉武再次到長安朝拜。當時漢景帝還沒有太子,喝酒的時候他一時高興,竟然對劉武說:

    “千秋萬歲後傳位於王。” 《資治通鑑. 漢紀八》

    意思是說:“兄弟啊,等為兄我以後駕崩了,這大漢天子的寶座就傳給你。”劉武知道哥哥不過是一時戲言,連忙辭謝。然而內心是十分高興的。聽到此話的竇太后也一樣高興,自己這麼疼愛小兒子,如果以後他也能登上皇位,那不是生了兩個天子麼?

    就在竇太后一家三口其樂融融之時,陪酒的大臣竇嬰聽不下去了。他向漢景帝進諫道:“陛下不該說出如此戲言。天下是高祖皇帝打下來的,父子相傳,也是大漢的規矩。怎麼能說傳位給梁王呢?”

    竇嬰的話讓三人一陣尷尬,從此以後,竇太后就十分討厭竇嬰,不光罷免了他的官職,還規定今後竇嬰無權朝見天子。梁王見母親如此為自己出氣,越發不可一世,儼然將自己當做下一任大漢的天子了。他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哥哥去世而已。

    二,王夫人扳倒粟姬。

    就在梁王朝見天子的次年,漢朝因削藩而爆發了吳楚七國之亂,漢朝派周亞夫抵禦叛軍的進攻,梁王劉武則堅守封國,任用韓安國等人協同周亞夫剿滅叛軍。叛亂平定後,梁國所殺的敵軍數量與朝廷幾乎一樣多,劉武的忠心使得竇太后和景帝十分高興,專門賜給梁王天子使用的旌旗。

    梁王府庫中的財富甚至超過了京城長安,他開始招賢納士,打造軍器。每次出行,其儀仗規模都與長安的皇帝一樣。

    也就是在這一年,景帝立長子劉榮為太子。冊立諸君是一個王朝的正經事,梁王也不好說什麼,只在自己的封國裡快活。

    原來景帝還在當太子的時候,祖母薄太后為了薄氏一族能夠長久興旺,專門為他安排了一樁政治婚姻,將自己的侄孫女小薄氏嫁給他,劉啟因此十分厭惡,對其十分冷淡,故此小薄氏一直沒有子嗣。登基後因為老祖母的原因,景帝違心的冊立小薄氏為皇后,然而在他的心裡,這不過是個花瓶罷了,擺著讓大家看看就行。劉榮立為太子兩年後,太皇太后死了,景帝馬上廢了薄氏的皇后之位。

    漢景帝劉啟雖然是個有作為的君主,然而也是個好色之徒。早在當太子的時候,就徵召了不少的民女入宮侍寢。其中最受寵愛的當屬粟姬與王氏。

    王氏也稱為王姪,但這個名字是到了唐人筆記中才出現的。而之前的史書一直稱為王氏或者王夫人。王氏原是長安城內平民金王孫的妻子,曾與金王孫生過一個女兒。太子劉啟向民間徵召良家子的時候,王氏拋棄了丈夫和女兒,在母親的打點下隱瞞婚史,以良家子的身份和妹妹一起被送進太子宮,成為了劉啟的寵姬。

    劉啟繼位的這一年,王氏生下一個男孩,取名為劉彘。傳說分娩前夕王氏曾經夢見天上的太陽化作金烏飛入腹中,隨即產下孩子,這是景帝的第十個兒子。他十分高興,聽說了金烏入懷的事情後,越發寵愛王氏和劉彘,認為此乃大吉之兆。王氏本就很有心計,產子後越發謙卑溫順,和後宮上下人等關係融洽,人們紛紛稱讚王夫人的美德。劉彘四歲的時候,被封為膠東王。

    而粟姬自兒子劉榮被冊立為太子後,日漸驕橫,對誰都愛答不理。對於處處留情的景帝她常常生氣發火,她無法忍受丈夫找別的女人,偏偏景帝的姐姐館陶公主常常給皇帝推薦各種各樣的美女,這一點令粟姬更加怒不可遏。

    正在粟姬對這對姐弟滿肚子意見的時候,館陶公主卻前來求親。原來她看到劉榮成了太子,便想把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嫁給太子以鞏固自己的富貴榮華。粟姬聽說後很乾脆的就拒絕了公主的請求。

    館陶公主十分生氣,既然跟太子攀不上親,只好退而求其次把女兒嫁給藩王了。正好,王氏的美德早就被館陶公主所聽說,就這樣,館陶公主便和王氏結成親家,將女兒許給了膠東王劉彘。

    景帝對粟姬的性格很不滿,此時又有姐姐館陶公主的煽風點火,更加憤怒。王氏則趁機唆使大臣進表章請求冊立粟姬為皇后。這一招可謂火上澆油,一直隱忍不發的漢景帝徹底震怒了,粟姬品行不賢還敢妄想皇后之位,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景帝七年(公元前150年),太子劉榮被貶為臨江王。粟姬因為自己牽連了兒子而懊悔不已,不久就病死了。

    三,劉徹上位與梁王之死。

    太子被廢,那麼選誰為繼承人呢?

    竇太后馬上就想起了梁王劉武,景帝則想立劉彘。竇太后見景帝竟然忘了當日對梁王的許諾,便提醒他說:“繼承大漢帝業的人,難道不是你的弟弟劉武麼?當年你曾親口說過傳位給他啊。”景帝見母親舊事重提,也不敢反駁,只好答應將梁王作為帝位的繼承人。

    此時梁王劉武也正好就在長安,聽到自己將成為下一任天子,心內十分歡樂。

    漢朝的大臣們可不幹了,自古皇位都是父死子繼的,哪有傳給弟弟的。大臣袁盎對景帝和竇太后進諫道:

    “春秋時代的宋宣公,病重時放棄自己的兒子與夷,而把君位傳給弟弟公子和。

    公子和繼位後又放棄了自己的兒子公子馮,在臨死前不顧朝臣反對將君位傳給侄兒與夷。

    致使公子馮出逃鄭國,鄭莊公以此為藉口討伐宋國,宋大陸部又出現弒君的事情。

    雖然最後公子馮回國繼位,但自此宋國就陷入混亂局面。

    故此孔子的《春秋》曾說宋國的禍端在宋宣公傳位給弟弟時就已經種下。

    如果陛下為了親情要放棄兒子而傳位給梁王的話,恐怕大漢從此多事,將重蹈宋宣公的覆轍。

    此所謂:小不忍,亂大義也。”

    袁盎的話正合景帝心意,竇太后也被其說服。

    畢竟只有漢朝長治久安,兒子們才能安享富貴,若因傳位的事情搞得各諸侯國兵戎相見,天下大亂的話,祖宗的基業不保,還有哪門子的榮華富貴呢。從此,竇太后也就不提立梁王的事情了。

    梁王可就傷心了,本來唾手可得的帝位就被袁盎這老兒一席話毀掉了,真是可惱可恨呀。

    經過這次進諫後,膠東王劉彘被冊立為太子。景帝為其改名為劉徹,這便是後來的漢武大帝,其母王氏也因賢能而被冊封為皇后。

    梁王回到封國後,越想越氣,竟和梁國的大臣們商議派刺客刺殺袁盎等人。刺客行刺失敗,但事情傳到了景帝耳中,景帝派人查問梁王,逮捕主使。

    梁王被逼無奈,只好棄車保帥,命參與謀劃的大臣自殺謝罪。自己則到長安求母親竇太后和姐姐館陶公主說情,最後被無罪釋放回國。

    從此,景帝和梁王就算是決裂了。竇太后也為小兒子的安危擔心,怕景帝遲早都要置梁王於死地,時常故意不吃飯,把景帝嚇得賭咒發誓:絕對不會記恨弟弟,更不會殺害他。

    公元前144年,梁王又到長安朝拜,並上書想要多呆一陣子陪陪母親。景帝下詔不許,令其按期返回封地。梁王回國後心情抑鬱,染上疾病。到了這年的六月一病而亡。

    竇太后聽到梁王死後,痛哭絕食,抱怨漢景帝不念手足之情,逼死了兄弟。景帝也是沒轍了,自己沒派人殺他,病死的也賴自己啊。最後和館陶公主商議,將梁國分一分為五,梁王的五個兒子都封為藩王,五個女兒都賜給采邑。如此一來,竇太后才算轉悲為喜,願意吃飯。

    總結:

    其實梁王劉武的悲劇完全是漢景帝所致,假如一開始他能從國家的局面來考慮問題的話,便不會對劉武開傳位的玩笑,竇太后也不會在劉榮被廢后命令立劉武為繼承人。

    劉武最開始或許真沒有當皇帝的奢望,但是母親和哥哥一次又一次地把他的胃口吊起來。結果兩次惹大臣進諫,劉武也從最開始的主動謝辭到最後的憤怒不滿,做出行刺大臣的錯事。最終兄弟之間互相猜忌,母子之間失和。

    縱觀劉武在七國之亂中的作為,也算是有些能耐的人物,本來可以快樂地做一個得寵的藩王,結果因為帝位的誘惑最終走錯了道路,抑鬱而終。

    而這一切的原因,就是竇太后,漢景帝,劉武三人沒有分清國與家的區別。民間的兄弟尚且有為了爭奪遺產而反目成仇的,更何況是帝王之家呢?所以他們三個,在區分政權與家庭方面可真算得上是糊塗蛋啊。

    而最有政治覺察力的王氏,卻清醒地走著每一步道路,不光自己從一個百姓的妻子升級為大漢的皇后,兒子也被扶上太子之位,成為了漢帝國的繼承者。相比而言,王氏才是那個時代最高明的人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清朝同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