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向青山
-
2 # 天上雲彩38
我們周禮,現在還剩多少?都西化了。我們當代把禮儀丟給小姐,把儒釋道打壓。國家沒有教禮儀的,崇洋媚外,亂啊!建議樹立禮教
-
3 # 百鎖緣
中國禮儀博大精深!究竟什麼是“禮”、什麼是“儀”?為啥又稱禮儀?今天以字面意思做個剖析!
“禮”應該就是中華五千年人們在生活中總結出的人與人之間的行為文化、行為規則。得到的經驗形成種種條例,也就是人與人相互敬畏、表示心態的感悟!
“儀”就是把遠古至今的傳統文化、行為準則、經驗條例、心態感悟用姿態、語言、行為、眼神等表現出來的方法而指定的準則!
“禮”和“儀”組到一起成為“禮儀”。就是說一個人不能只懂的“禮”,而不知道“儀”,也就是說一個人你不能只知道一些道理 ,不能只在心靈裡知道,你也要知道如何把你知道的表現出來,應該如何表現?
禮儀是老祖宗經過多少事件、日月積累而給後人留下寶貴的道理常識,作為中華民族龍的傳人不該認真遵守、傳承這些禮儀常識嗎?
-
4 # 聞魯生
禮儀者,既是做人之規矩,亦是行事之風範。俺以為,現今諸多文科院校,譬如音樂、文學、師範、體育、美術、經史、教育等等,幾無例外地怠慢、輕忽抑或無視了禮儀傳授。儒家所謂“禮樂為本,刑政為末”,真值得上述院校師生三思而後行!此處“禮”,絕非純粹禮品,此處“樂”,絕非純粹樂器,其間更融入經天緯地之道德規範。世風不再,人心不古,多說何益?冠冕堂皇之形式主義不滅不除,禮儀之邦又何在?
-
5 # 上善若水231729154
自古以來,"禮"是要對人有禮貌,也就是尊重別人,以禮待人。也就是平時見問候,握手,敬禮,指引方向,摻扶老人等等,這就是對人的一個禮節。就如國家主席迎接外國總統時的握手等叫禮節。而"儀"是著裝整齊,舉止文明,莊重而嚴肅,就象國家接待外賓,服務行業前臺接待的服務員,儀仗隊,鼓號手等,他她們的儀容儀表,服裝統一,節奏整齊。這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禮"和"儀"。也就是中華民族禮儀文化的傳說。
-
6 # 袁聰
‘’禮‘’:禮節、規矩、制約的行為方式、方法;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儒家文化————倫理道德、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忠孝仁義。
‘’儀‘’:言行舉此的儒雅表現行為、心態、姿態、態度、風度、氣質、風韻綽約、譚吐馨芳、心智神貽。
-
7 # 帶狗走天涯
“禮”即為“禮節”,“儀”為“儀式”。“禮節”一般是個人性的,譬如磕頭,鞠躬,拱手,問候等。“儀式”則是集體性的,例如奠基儀式,結婚儀式,祭孔大典等。人類最早的禮儀是祭祀儀式,表達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和祈求。
中國傳統禮儀包括有:九賓之禮,跪拜禮,揖讓禮,袒臂禮,虛左禮。
九賓之禮:中國古代最隆重的禮節,是周天子專用來接待天下諸侯的重典。“九賓”是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的合稱。周天子朝會“九賓”用的禮節。
跪拜禮:原始社會跪拜是表示友好和敬意,沒有尊卑關係;在封建社會,“跪拜”是臣服之意。平輩跪拜,則為彼此恭敬。跪拜的形式多種,“稽首”是臣拜君;“頓首”用於平輩之間,比較莊重的禮節。
揖讓禮:雙手抱拳打拱,身體向前微傾,用於賓主相見時,或平輩間、比較隨便的場合。也表示一種寒暄問候。
袒臂禮:指露出左手臂或右手臂,以表示擁護哪一方面的意思。產生於春秋時期。它一般用於事態嚴重的場合,透過“袒臂”表示擁護誰,藉以解決爭端。相當於今天的舉手表決。
虛左禮:“虛左”就表示對人的尊敬。在“待客”或“給某人留下官位”時。常謙稱“虛左以待”。“虛左以待”的行為,就成為尊重人的一種禮節。
-
8 # 陳康令
“禮”“儀”兩字的概念有許多重疊之處,其核心含義無外乎三種:敬意、儀式、社會規範。
兩者的主要差別在於:“禮”的產生早於“儀”,“禮”透過“儀”發揮作用,彼此之間的關係可謂互為表裡。
從一方面來看,禮透過儀得以體現,儀是禮的具體和形象的表現形式,不同的禮必定對應不同的儀。
從另一方面來看,禮有禮義和禮儀兩層含義,禮義指禮的精神,禮儀指禮的儀節,前者是目的,後者是手段。
總之,在古代中國社會,“禮”“儀”二字有所分工,但由於中國文化的融通性,使得兩者在理論研究和實踐運用中往往並無十分嚴格的區分。
隨著漢語言本身的發展,在現代漢語中,作為合成詞的“禮儀”逐步囊括了“禮”和“儀”的含義,我們在使用“禮儀”一詞的時候既可以偏指“禮”的含義,也可以側重“儀”的意思。又因為“禮”字誕生更早,故而影響力更廣、重要性更大,所以現在多可用“禮”指代“禮儀”的全部含義。
回覆列表
所謂禮儀,禮是禮節,儀是儀式。
禮,源自周公制禮作樂。
這裡的禮並非今日所指的禮貌,而是為了區分各個階層。
因此,禮便是“分”,也就是規矩,是為了區分天子、諸侯、卿、大夫和平民,要求了各個階層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的區別,這些規定均不可逾矩。
而“樂”則是為了“和”,音樂可以使不同階層的人產生共鳴,和睦相處。
周公制禮作樂,是儒家的源頭,也是華夏文明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