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格局論壇

    曹操個人的能力和人格魅力一點都不比劉邦差,兩個人有些地方還是有相像的地方,比如:

    劉邦雲: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曹操雲: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劉邦年輕的時候有豪俠的氣質,曹操年輕的時候也胸懷天下。所以,後人評價曹操:盛世之良臣,亂世之梟雄。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什麼沒有統一華夏,而劉邦缺奪得了天下?

    1,放權。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兵分兩路,積極進攻,卓有成效。而曹操無論攻打劉備、袁紹、呂布、馬超、劉表、孫權等軍閥,幾乎都要親力親為。而張遼、曹仁等這些封疆大吏都是守勢。這就是差距。

    2,楚漢之爭爆發前,劉邦佔據了道德制高點,其一,西楚霸王項羽分封諸王都不滿意。其二,項羽謀殺了天下共主楚懷王,引起公憤。劉邦以為楚懷王報仇而號令各個諸侯王組成聯軍討伐項羽,而韓信乘機佔據了趙,代,齊地為劉邦統一打下基礎。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在消滅北方軍閥過程中,又不得不受到來自漢庭的掣肘,內部並不穩定。赤壁之戰後,先後有內亂,和馬超叛亂。

    3,劉邦關鍵決戰全部都贏,雖然其他的戰鬥敗的很慘。最後決戰韓信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打敗了楚霸王。其他諸侯國也就不在話下了。

    曹操在統一過程中,關鍵戰役全敗,比如赤壁之戰,漢中之戰。這樣三足鼎立後,短期也很難實現了。

    4,從黃巾軍起義到軍閥混戰,人口、兵力,糧食相當匱乏,曹操軍隊斷糧事件經常發生,不得不停下軍隊大規模戰爭的程序而去屯田。劉邦擁有漢中、益州天府之國,有蕭何的後勤保障充分。

    5,漢中之戰後,曹操老了,也快到生命盡頭沒有精力又為立儲煩擾。而劉邦則不存在,雖然後期也有這問題讓呂氏做大。

    所以,以上五點劉邦與曹操取得了不同的成就,時也,運也!

  • 2 # ww3721王建文

    曹操與劉邦相比,差的不是軍事才能,管理國家的能力,也不是比能用人,在招賢納土方面,曹操比劉邦還有過之無不及。

    是曹操沒有遠大志向,更沒有擔當精神。真正未想要做成統一中國的志向,責任,真當做自己事業來幹。你看當司馬懿長隨曹操身邊,在漢中張魯投降後,勸要他乘機奪取四川,幾乎是領軍入川,都是舉手之勞,劉備己經率領軍隊順流而下,一日干裡速到公安,去奪荊州要滅孫權。水軍能好去難回,成都失去了漢中,兵家一致認為難守易得,四川有幾月空檔無兵的空城,完全輕鬆能夠拿下,奪取四川,再順流而下,以他的政治實力,軍事實力一舉統一中國,也是舉手之勞,他不取,還說不要得隴望蜀。不說是土財主一個,也實際真是沒有統一天下雄心,更不要說,一生幾次飲馬長江,都是遭到一點挫折,立馬回頭,就是在最先失去兗州時,還是有程昱,荀彧堅持三城百般勸說,他才沒有投奔袁紹,官渡之戰他初戰大捷,己經殲火袁紹主力精銳軍團。可在官渡阻擊戰艱苦掙扎時,他也要改變,更是荀彧多次勸說,鼓舞鞭策,燒燬烏巢糧草,袁紹內江發生,才有最後勝利。

    以後從一系列戰爭結果中,實質撤軍敗陣看,曹操那裡是個有硬骨鋼精鐵打成偉大志向,抱負遠大的政治家,比那個曹爽政治上的遠見好不多少,也是一碰就碎的軟蛋一個。只是周圍招納人才太厲害,他還能聽取做事有了事業成功罷了。

    劉邦一生百敗一勝,就是要圖國家統一中央集權,活到生命最後時間,也在為天下統一征戰犧性,這種雄心大志,曹操差之幹裡。

    曹操是個有為之人,戰勝官渡,平定河北,擊破烏桓,穩定北方,席捲荊州。得到江淮。戰孫權,劉備聯軍,只是損失幾萬水軍主力,幾十萬軍隊還是存在,主要核心軍力未損戰勝孫權劉備完可能,他連袁紹不如,直接逃回北方,卻就此放棄江南,只守北方,只得漢中,不要四川,就是身邊青州,徐州,荊州也沒有真正徹底屬於他的手中,這樣的政治家,和劉邦能有相比嗎?說他是詩人還很好,數量遠比劉邦更強。政治上作為那有劉邦影子可比。細想實觀,他那裡不是半途而廢,未能捉住馬超,難削劉備勢力,更對孫權多次是虎頭蛇尾,如何能夠統一中國。

    劉邦在蕭何,曹參都擔心起義不成要被滅九族時,就領導大家起義,入主關中,先奪蜀漢成為根本,再進中原,彭城之戰敗後軍隊煙消雲散,他又死灰復燃,形成滎成對峙,睏乏項羽,還是聯絡江南彭越,英布形成包圍項羽聯盟戰線,一舉垓下滅亡項羽。

    君臨天下,北破韓王信,巧捉楚韓信,削除臧荼,英布,彭越之國,廢除趙王之權,殺了造反的陳豨一個,老友親朋主將都得善待為候,世襲傳家。非是曹操逼死荀彧,怒殺楊修。為了國家統一,想盡辦法親戰親為,奮不顧身,不顧一切,在平定英布戰場上中箭傷身,回到長安惡化而死。那一項不是羞死曹操,也是難望其背。

    劉邦得天下是自己有主張,堅持鬥爭打出來的,曹操能得北方,是大家勸出來的,差的不是一星半點。有云壤之高別,有星月之光差,有湖海之水異。

    劉邦是個真正高瞻遠矚的政治家,戰略家,曹操也只是較為優秀一時政治活動家,所以他沒有真的想著統一天下。也不可能統一天下。看他詩歌康概,洪洪烈烈象為統一天下去打仗,治理天下,本質上看,就如他不想當皇帝一樣,不去擔當,統一天下重任,就有是條件,他也不去幹,如何能統一天下哩。他當個詩人呱呱叫,會詠老驥伏櫪,志在幹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更適合他的是高調唱唱”人生幾何,對酒當歌。玩玩權術罷了,非是真想要統一天下。就是那詩也沒有劉邦的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土守四方的走志向。更沒有想要鴻鵠高飛,一舉幹裡,羽翮已就,橫絕四海。多大的雄心,多有氣魄。就氣魄而言,曹操的詩也差劉邦很多。

  • 3 # 知常容

    曹操比劉邦在時機上差了,對手上差了,隊伍上差了,大義上差了,時間上差了,所以最後沒有統一天下。一、曹操沒有統一天下在軍事上主要敗在赤壁之戰上

    曹操趁著袁紹幾個兒子搞內訌,迅速平定北方以及周邊的少數民族,然後揮師南下,征討劉表,沒有想到的是劉表在這個節骨眼上死了。劉表的小兒子劉琮覺得內控制不住劉備,對外打不過曹操,最終選擇投降。

    此時曹操喜出望外,他希望以強大的壓力迫使江東的孫權投降。沒有想到孫權和劉備聯合在赤壁一戰中打贏曹操,穩定了江南割據的局面,使得曹操失去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同時他還將劉璋派來的張松得罪了。張松設計將劉備搞到了巴蜀,最後割據以巴蜀。曹操後來在漢中一戰又一次損失大將夏侯妙才,使得曹操徹底失去統一天下的機會。

    統一天下需要時間短,時間過長一般很難統一天下,只能形成割據

    公元前206年劉邦從漢中出兵,讓大將軍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進入關中,擊敗關中三王。公元前202年項羽自殺,劉邦被推薦為皇帝。整個過程也就四五年時候。

    曹操公元208年開始發動赤壁之戰,到220年他去世為止,12年時間都沒有搞定天下。如果算上他與袁紹之爭,時間更久。如果從曹操接到漢獻帝算起,那時間更久,那是公元196年,也就是曹操二十多年都在征討。

    你再看唐朝的李淵,公元617年起兵,到公元624年大唐平定江南,基本統一天下,也就是七八年時間。再看東漢的劉秀從公元23年去河北走上獨立之路到公元36年搞定公孫述,也就用了短短的十二三年時間。

    曹操和劉邦比,統一天下的時間拖得過長,最後造成統一困難,無法完成。

    曹操內部比劉邦複雜

    曹操內部比劉邦的內部複雜得多,劉邦的內部是團結一心的,但是曹操內部並非是一心的,比如跟著他幾十年的被稱為自己的張良的荀彧在曹操是不是要稱魏公這件事情上就提出不同的意見。其他的像楊彪,孔融等人對曹操也並不認同,甚至是公開反對的。

    曹操在整合內部花費的時間太多了,雖然挾天子的確給自己帶來好處,同樣也給自己帶來整合內部的困難。

    曹操所在的朝廷有數次涉及謀反的事情發生,比如董承,甚至連鍾會的父親鍾繇都涉及魏諷謀反案。

    曹操沒有佔了大義,劉邦佔了

    曹操被劉備,孫權等人稱為漢賊,朝廷內部對曹操越制稱公,稱王不認同得很多。劉邦則不同。當年項羽將義帝楚懷王熊心弄死了,大失眾人所望。劉邦打的旗號中的一條就是為義帝報仇。

    所以劉邦佔著天下大義,曹操卻是逆水而行,強力推進,可見其難度的差異。

    對手不一樣

    項羽手下就一謀士范增,項羽還不用。劉備手下有諸葛亮,法正等人,孫權手下有張昭、周瑜等人。劉備和孫權在用人和兼聽方面都比項羽優秀得多。曹操雖然厲害,但是對手也厲害,難度就不一樣了。

  • 4 # 打劫股市的響馬

    曹操強於劉邦!劉邦得益於秦始皇統一天下,項羽又打敗了大秦帝國,劉邦的對手只有項羽!而曹操面對的情況要困難和複雜得多!只能說曹操時運不濟!

  • 5 # 江北陸遜

    全方位的差距,能三分天下就不錯了。

    首先是軍事。

    劉邦除了打不過項羽,比不了韓信,後期輕敵冒進有白登之圍,對於其它對手,他都沒輸過。曹操輸的可太多了。不說孫劉,就連張繡、張魯、馬超、呂布,哪一個沒讓他吃過癟?

    其次是基地。

    這個很難說是曹操能力不行還是戰略方向選擇錯誤。

    這裡包括兩個失誤。一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天子早期應該是對曹操有助力,但後期絕對限制了曹操的發揮。

    二是曹操與天子分地而居,選擇鄴城卻沒選擇關中,絕對是巨大的失誤。

    鄴城在今天的安陽附近,附近一坦平川,無險可守,始終是出於四面受敵的境地。

    可劉邦選擇了關中,而且迅速將其建成了堅實的基地。

    關中是王霸之地,這個選擇證明劉邦比曹操高明的多。

    最後就是人才儲備。

    劉邦手下的人才比曹操手下的何止高了一個檔次。荀彧勉強可以和蕭何匹敵,但與曹操並不完全一條心,他是漢臣;郭嘉等人和張良更是完全不在一個檔次。張良的價值在哪?他給劉邦出了十多個戰略決策,無一不是正確的。曹操手下根本沒這樣的人。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張良就能讓你不入錯行,永遠正確。

    郭嘉等人也就是個軍事參謀,與張良這種穿越人士謀聖相比,差距太大了。

    還有,就是曹操手下何曾有過帥才?一輩子打大仗,就得曹操親自出馬,什麼夏侯惇曹洪張遼等等,做一方主將還行,做天下兵馬大元帥就不行。韓信可是兵仙。

    自己能力比不過,基地比不過,人才比不過,不能和劉邦一樣統一天下不就很正常麼?

  • 6 # 牧股

    劉邦只有一個SSS級對手,就是項羽,但劉邦得到了SSS級兵仙韓信。而曹操有眾多A級、S級對手,如袁紹、袁術、呂布、公孫瓚、劉表、馬超、孫權、周瑜、劉備、諸葛亮等等。可他只有眾多將才沒有一個真正的帥才,全靠自己統帥。沒能統一天下就差在赤壁之敗。而赤壁之戰即使周瑜利用地利人和完全發揮,最多與曹操百萬雄師四六開。關鍵變數是東風,所謂天有不測風雲,時而命也。

  • 7 # 古河洋橋

    提這個問題,說明又是沒有看完《三國演義》就提問題。在三國演義裡面,羅貫中非常敬佩劉邦,劉備在司馬微推薦下,往臥龍崗尋訪諸葛亮,一路上不斷遇見淡泊名利的隱士高人,羅貫中藉助這些隱士高人不斷說出:高祖劉邦提三尺寶劍斬白蛇,聚眾起義,蕩平群雄,建立了四百多年大漢王朝;羅貫中認為,大一統王朝,跟雄才偉略的皇帝,是天下太平的保障,天下太平,老百姓才能安居樂業,繁衍生息。曹操是亂世梟雄,羅貫中認為,奸詐權謀只能禍國殃民,是天下禍亂的根源。三國演義為什麼貶損曹操讚美劉備?是因為劉備尊儒尊孔,因為天下大一統,是需要文化支撐的。劉邦和曹操最大不同,應該是尊儒尊孔態度,其實一開始,劉邦也討厭儒生,甚至往儒生的帽子裡撒尿。在劉邦看來,儒生手無縛雞之力,就知道口若懸河,華而不實;後來,劉邦打下江山,認識到了儒學的重要作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打天下的時候,都是兄弟,如果治理天下,還都是兄弟,還怎麼樣管理國家呢!?在三國演義裡面,曹操從始至終都是反對儒學的規章制度,所以羅貫中非常討厭曹操。

  • 8 # 二曲人

    就統一天下說,曹操比劉邦差距有兩點。

    一是時勢順逆的差距。劉邦所處時代:秦朝靠武力統一中國後,靠強權政治殘酷實施統治,不管是六國之後、當朝達官貴族還是平民、奴隸,都對秦朝廷心懷怨望或恨意,都想擺脫秦朝的統治,只要有利於把秦朝搞垮臺的事與人,大家都積極支援,劉邦順應了這個潮流。而曹操所處的時代,東漢立國一百多年,朝廷大權為宦官掌握,有識之士倍受打擊,朝廷行政之人粗鄙無能,所行政令不能及時匡救社會弊端,以致弊端愈演愈多,長期得不到解決,尤其是處於社會底層的農民,更是無法生存下去,張角抓住時機,發動農民暴動,要推翻東漢,響應者眾多,擁有百萬之眾。曹操的崛起,靠的是奉東漢正朔,鎮壓農民軍,培養自己的軍閥勢力。顯然,這是逆拂時勢的。一順一逆,結果立見,曹操勢力能做到三國獨大已經不錯了,哪裡還能談統一天下。

    二是資質的差距。劉邦是做開國皇帝的資質,而曹操是做拱衛皇室王爺的資質。劉邦倉皇逃竄之際,能推自己兒子、女兒下車,眉頭都不皺一下。曹操為了讓姬妾們在他身後有生路,在後宮提供原料,教她們學做女工以為謀生手藝。劉邦拜將用帥,放手放腳,只管授官授權,不問說啥做啥,評價時只看結果,不顧過程。曹操用將用帥,動輒賜予錦囊,動輒書信指導,限制將帥作為,抑制將帥主觀,評價時既重結果,也講究過程。

  • 9 # 星河鷺起1218

    曹操時期天下還是認可大漢的,很多人反對曹操就是因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劉邦時期秦的暴政,大家都希望建立一個新的政權

  • 10 # 暗貓影

    曹操與劉邦相比,就是運氣太差了,劉邦的對手只有一個項羽,項羽只是一個剛愎自用,目光短淺的糾糾武夫。反觀曹操,他的對手劉備孫權哪一個不是人中龍鳳,天下梟雄?哪一個不是象劉邦那樣雄才大略,志向宏偉。可以這樣說,楚漢相爭時,如果將劉邦換成曹操,不出兩年便可打敗項羽一統天下。東漢末年,如果把曹操換成劉邦,可以說劉邦想成為三足鼎立的一足都很難,劉邦比起他的後人劉備來都差遠了。

  • 11 # 該過去的始終會過去

    一句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就這句話可把曹操害苦了,天下紛亂,人心思變,天下群雄並起,誰又願意跟一個賊為伍呢?有大才的人跟著曹操都是出工不出力,更何況很多名士跑到孫權劉備那裡去了,這些名士最講究忠義,像臥龍鳳雛等都是以匡扶漢室為目標,做一箇中興之臣,雖然漢室衰微,那也是諸侯變強不服從中央造成的,人心還是歸漢,不然曹操就不會挾天子以令諸侯了,這樣就導致曹操集團很難統一天下,畢竟大義上就輸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很瘦弱,只有110斤不到,想透過訓練一年後變強打贏一般人,每天應該做哪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