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純鈞RHGL
-
2 # 好學迷霧
首先因為皇上身份的特殊性,導致其沒有辦法像平常人一樣隨意飲食。
以清朝為例,皇上吃什麼是需要遵循祖制的,膳食一般在半天至一天前就已經做好,放在火上保持熱度。
御膳一出基本上都是好幾十道菜甚至百多道菜,而這些菜,除去觀賞性制的能吃的並非很多。且每道菜都有人試吃,皇上每道菜不能吃超過三匙,一但皇上對哪道菜多吃了幾口,或表現出喜愛,這道菜就會暫時性的消失在皇上的御膳上。
這是為了防止有人知道了皇上的喜好,會專門下毒危害。
而且皇上的飲食並非都靠御膳房,太后,皇后,以及各妃嬪都有自己的小灶,這裡面多的是手藝高超的大廚。每到飯點,各宮想要爭寵的大多會給皇上送美食或糕點。也許皇上還沒等到開膳就已經吃好了。
相比之下拋去皇帝光環,還是好好隨自己心意飽餐一頓最開心,不過誰叫咱沒做過皇上呢,皇上的快樂咱體會不到
-
3 # 四川達州人
因為皇帝吃飯是有規矩的。
雖然《周禮》規定天子一日四餐,但幾乎沒有皇帝這麼操作,大多數皇帝與當時全國百姓一樣,都是一日二餐,(有條件的)晚上加宵夜。
比如清代。皇帝因為要早朝,凌晨三點就要起床,穿衣漱口整理衛生,5點準時開始早朝。皇帝與大臣一樣,甚至不能吃東西更不能喝水,否則...所以上午八點多結束早朝才能吃第一餐。下午一點左右吃第二餐。五六點會吃夜宵小食。然後九點左右休息。因為明天繼續三點起床。
御膳房如何準備正餐?其實,皇帝飲食有嚴格規定。每天的肉、糧、油、菜、果,都有定量標準,具體就是折多少菜品。
清代皇帝每日供應標準:盤肉22斤,菜肉15斤,羊兩隻,雞5只,鴨3只,蔬菜19斤,蘿蔔60個,苤藍、甕菜6個,蔥6斤,餃子240個,白麵32斤,香油8斤,白糖核桃仁黑棗各6斤,芝麻、調料若干。
溥儀的早餐:
皇帝吃飯也不完全定時,而是說每個皇帝大體是相似時間段,所以御膳房準備的正餐也能基本準時上。真正核心問題是,皇帝飲食不是電視劇裡面表現得那樣想吃什麼就要什麼。根本不會出現乾隆大吃蒸芋頭的事:
比如,假定皇帝正餐標準50個菜,絕大多數是燉炸蒸這三個烹飪方式。不會出現什麼炒菜,更不會出現新鮮應季菜,配菜不是幹筍乾蘑菇乾菜,就是白菜豆腐豆芽這些非季節菜,適合反覆加熱不變形。因此大多數菜品可保留在餐具中,用火加熱水製造蒸汽以確保溫度。
甚至御膳房太監貪汙,將皇帝座位遠處沒動過的菜反覆使用也不會被發現,畢竟遠處的菜皇帝是不會看的,太監故意將油膩重的菜放得遠些。
對於太監來說,冬天尤其是節省費用的好時候,肉類蒸多少次都不會變味,甚至能夠保持外形。而夏天自然要注意,兩三日就得更換新鮮菜品,避免臭味刺激到皇帝出現問題。
明白了嗎?
御膳房每天準備兩次正餐,各種菜品都是在火上備熱,皇帝一旦要用膳,貼身太監喊過,御膳房大太監立即讓等候的小太監們傳遞上菜。
兩次正餐結束,御膳房當天的法定工作也結束了,封火撤離,第二天早上四點左右再來開火,準備早飯。
皇帝如果餓了,得令茶房上夜宵。
-
4 # 印象飛舞第
皇帝想吃就能馬上吃到,這是電視劇看多了。其實皇帝吃飯能吃口熱的飯菜是很難做到的。皇帝吃飯可是件大事情,宮裡人人如臨大敵,準備工作沒做好,程式不對路,萬一皇上吃出問題來,比如拉肚子,嚴重的食物中毒,一追溯起來就得掉腦袋。
首先是距離,給皇帝做飯的是御膳房,位置不可能挨著皇帝的大殿,文武百官正上著朝,一股一股做飯的油煙子味和飯菜的香味飄來,皇帝嚥著口水辦理朝政,餓極了找太監要個雞腿亂啃一通,大臣們該坐不住了,紛紛懇請皇上請客吃飯,皇上把臉一沉說,宮裡的存糧也不多了,這是玩笑。
從御膳房到大殿,上菜都是靠太監宮女端著走,夏天還好,到了冬天熱菜變冷菜是肯定的,你想想,100多道菜從做好到一道道上齊了,得多長時間?沒有40分鐘是搞不定的。趁熱吃對皇上來說是沒有這個福氣的,充其量現場加個蒸籠,可是100多道菜,咋蒸又是個問題。所以皇上吃飯是做給天下人看的,不是真吃,餓了吃宵夜弄碗熱麵湯,架個火鍋,弄個燒烤啥的,梭哈一通還是有可能的。
其次,食品安全是皇宮裡的頭等大事,宮裡宮外想殺皇上的人多了去了,如果沒有嚴格執行的食品管理安全規定,皇上分分鐘就被人毒死了。所以,皇帝再餓,也沒辦法,只能等試吃的太監試吃完,感覺沒事了,皇上才可以動筷的。在宮裡,御膳房可是大機構,屬於實權機構,人員齊備,分工明確,就為兩個字“安全”。至於菜品的味道,那就只能呵呵了,沒人真關心,畢竟再好吃金貴的東西,不能趁熱就相當於糟蹋了。
所以這世上看著好和真好是兩回事,古人說皇上不急太監急,並不是說皇上不會著急,而是被磨練的沒急可著了,條條框框那不是一般的多,針對皇上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的估計都編成手冊了。
-
5 # 蔥油餅不帶蔥
描寫清代時期的電視劇,大家已經看過不少了,有許多電視劇都是寫的清朝後宮的劇情,皇上就是高高在上獨一無二的人,而一堆嬪妃們互相爭寵。古代的皇上生活真的有那麼好嗎?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古代皇上平日裡的生活,有一點就讓吃貨們不能忍,那就是吃飯。
古代皇上用膳
很多人都會表示,看電視劇的時候,皇上只要肚子餓了,一說要用膳,無論身在何處,身旁的太監吩咐下去,沒一會兒就會端上飯菜,而且飯菜裡是有肉有菜有湯,非常精緻,這樣的生活誰不想要呢?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皇上一說肚子餓要吃飯,御膳房就能端上熱菜來呢?
御膳房之所以能夠端上熱菜,並不是這些御廚們一天到晚都在做菜,畢竟你把菜做好了,人家皇上還不一定有時間來吃。所以御廚們總是把飯菜做好,然後用小火煨熱,等到太監們過來通報說皇上要吃飯了,就把煨熱的飯菜端上去,這樣就能夠縮減時間,讓皇上儘快吃到飯菜。
但是你以為皇上就能吃到熱乎乎的飯菜了嗎?別忘了還有試毒的太監,小太監在旁邊一口一口把飯菜試過去,然後把飯菜夾給皇上吃,這樣一來一往,皇上吃到的飯菜其實還是涼的。而且小火一直煨熱的飯菜,口感變得軟爛,早就已經失去最好吃的時候,而皇上也只能吃這些飯菜。
不過,作為高高在上的皇上,並不是只有御膳房的食物可以吃,有時候皇上還可以跑到嬪妃那裡去吃飯。寵愛的嬪妃肯定有一兩個是身懷廚藝的,再不濟也會讓自己帶來的家鄉廚師做上幾道拿手菜給皇上吃。只要皇上想念哪個嬪妃那裡的飯菜,便先放出訊息,讓嬪妃們準備好飯菜等他來吃。
說到底,作為古代的皇上,其實在飲食方面還是受到很多束縛的。雖說能夠吃到天下的山珍海味,但是御廚們費盡心思做出來的菜餚,到了皇上的嘴裡也早就已經沒有最好吃的味道了,作為吃貨,這種事情是絕對不能忍的。
不過說實話,御膳房這種用小火煨著飯菜的做法還是很聰明的,因為要減少把飯菜端去給皇上的時間,讓飯菜一直保持溫熱是最好的方法。換成我們現代,都是用電飯煲或是用燜燒杯把食物密封起來,讓熱氣不散去,而古代人用一個“煨”就很好的讓飯菜保持溫熱,實在厲害。
-
6 # 丙潤老師
古代皇帝吃飯都是要守規矩的,就算是餓你也得給我忍著,但是有一些皇帝極為特殊。
古代按時吃飯一般是規矩我們以清朝為例,皇帝吃什麼一般都由御膳房提前一天或者提前多天就準備好了食材,然後在皇帝吃飯的那一天準備出來。
而御膳房為什麼能夠決定皇帝吃什麼飯菜呢?這件事情要往祖制上去講,一般是按照祖制來吃飯,比如開朝皇帝就會規定皇帝一日吃幾頓飯,每頓飯的定量標準是什麼,預算方應該怎樣去做,這些其實都是有詳細要求的。
而大多數的皇帝一般一天只能吃兩頓正餐,皇帝的飲食萬萬馬虎不得,可不能隨便找個做炊餅的,然後給皇帝上一套煎餅果子,再或者來一隻北京烤鴨,絕對不行。
任何一個食物都必須編號,明確標誌這個食物是從哪個地方運過來的?中間經過又有哪個太監給皇帝端上桌子,端上桌子的時候端到了哪個地方,皇帝見到這個飯菜之後吃了幾口,全都要記錄下來。
為什麼?主要原因有兩點:
a.防止心懷不軌的人給皇帝投毒。
b.記錄皇帝的基本飲食起居。
就算是慈禧太后遇到自己特別喜歡吃的食物,也只能是臉不紅心不跳點點頭再吃下一道菜,因為連續多日只吃一道菜,極有可能讓周邊的奸邪小人抓住把柄,在之後,只需要這一道菜裡面下毒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這樣做,被發現的機率比較低,而且可能實行的機率比較大,所以皇帝的飲食起居一般都是被嚴格秘密保護起來的,那皇帝半夜起來餓了怎麼辦?餓了就只能忍著,或者吃點瓜果吃點點心,這些隨手能夠摸得到的東西。
如果想吃熱菜熱飯熱湯,不好意思,一來沒有這個條件,二來就算是有這個條件,一般皇帝也萬萬不敢這樣去做。
皇帝吃飯的規矩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多關於一些電視劇當中,皇帝吃飯之前,先由小太監吃上一口來判斷這個飯菜有沒有毒,這種事情大家當個樂呵就行。
因為事實上根本不需要有小太監來實驗飯菜有沒有毒,充其量試驗一下這個飯菜合不合皇帝的口味,畢竟毒藥那麼多,總歸有一些毒藥是慢性毒藥,吃了之後當時沒什麼反應,再之後怎樣怎樣這種事情防不勝防。
所以小太監提前吃一點飯菜來判斷這個物品有沒有毒,這種事情基本上是不存在邏輯可言的。但是這個邏輯不存在並不意味著皇帝想吃什麼,就能夠端上熱乎乎的飯菜,除了按時按點吃飯之外,吃飯之前也會有一大堆的儀式。
比如每一個太監都端著一盆菜從外面走進來,走進來之後,旁邊的大太監對著皇帝報菜名,不管是蒸羊羔也好還是蒸熊掌也好,全都得給皇帝按照順序報一下菜名,然後這些菜都端過來之後,皇帝再開始準備吃飯。
吃飯之前也需要有一系列的手續和流程,而這些手續和流程結束之後直接導致的就是飯菜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可口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訂了一個外賣,結果外賣員三個小時之後才把飯菜送到自己家裡面來,這個飯菜還好吃嗎?
想一想都很容易理解,對不對,那為什麼皇帝吃飯之前要有如此多的手續呢?除了剛才咱們講到的為了安全考量之外,更多的就是祖宗留下來的規矩,沒招。
安排上來的事情你敢不遵從嗎?如果你敢不遵從的話,那不好意思接下來就會有更多不遵從老祖宗的事情出現,作為皇帝的子孫以及現在的皇帝,你還真的就得遵從老祖宗定下來的規矩。
有沒有隨時可以吃到熱乎飯的皇帝?那我也看過一些電視劇,電視劇裡面的皇帝餓了之後總會吩咐他旁邊的太監馬上傳膳食來,我現在要餓了要吃飯,緊隨其後就帶來了一大堆熱騰騰的食物,那有沒有在歷史當中真實存在的這樣的皇帝呢?
皇帝我就不多說了,我講一位皇后,這位皇后就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日子過得非常的奢侈,大家也都知道,而且慈禧太后真正意義上能夠保證了想吃什麼就有什麼,為什麼呢?
因為慈禧太后有個習慣,喜歡吃的飯菜不多,雖然偶爾餓了,隨著叫御膳房的人能夠端上熱菜來,但是御膳房那邊早已經準備了一套成熟的備案,什麼備案呢?那就是鍋裡面一直有食物,底下的柴火一直燒,這個食物做好了在旁邊放著。
慈禧沒有吃這個食物怎麼辦?丟掉。
御膳房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證源源不斷的食材丟進鍋裡面,然後再有源源不斷的食材被撈出來,這樣一種行為其實是非常浪費的行為,但是為了滿足慈禧太后的特殊的食物慾望,不得已只能這樣去做,而古代的皇帝為了留下一個好的名聲,很少有皇帝願意這樣去做冒著天下之大不韙的風險吃一口熱乎飯。
犯不上,而慈禧太后根本不在乎這些,但萬幸中的萬幸是慈禧想吃的飯菜不多就那麼幾樣,而且一般御膳房的人跟隨老佛爺身邊都多年了,也都能夠掌握規律,什麼時候多做幾份飯菜,在一旁也都心裡有個譜,所以對於御膳房那邊來說,壓力也沒有那麼大,最起碼能夠保證慈禧太后想吃什麼的時候,直接能夠把這些食物搬到慈禧太后面前。
但是大家要注意,這樣一套流程走下來之後的總花銷其實是非常誇張的,甚至一個皇帝如果真的能夠保證隨時能夠吃到熱乎飯,一天的花銷可能就是普通人一輩子的總花銷,甚至是好多個家庭一輩子的總花銷。
所以大多數的皇帝都不願意這樣做,浪費錢財不說,且違背祖制。
皇帝突然之間餓了怎麼辦?原則上來說皇帝不會突然之間餓,就像我們一樣一天吃三頓飯,早飯、中午飯和晚飯,到了飯點才會感覺到餓,飯點以外的時間不會去餓,但是偶爾會有特殊情況。
比如突然之間加大了運動量,在某一個時間段裡面突然餓了,我們餓了之後可以點個外賣,可以直接去下樓隨便一個飯店裡面買一點吃的,畢竟現在有電磁爐、有烤箱,做一些熱的食物還是很簡單的,三五分鐘就可以。
但古代不是這個樣子,做一桌食物突然之間沒有準備的話,要先起火,燒完火之後再去怎樣怎樣去做,尤其是給皇帝做更是馬虎不得,所以如果皇帝餓了之後,而且不是在一個飯點上,一般就是吃一些瓜果點心墊把一下。
等到了中午或者晚上正常吃飯的時候再去吃飯,再或者提前給御膳房那邊提醒一下,告訴他們今天我很容易餓,先提前多做出幾個熱菜來,除此之外把之前的冷盤稍微熱一下也是可行的,只要這個皇帝不挑理,御膳房那邊可操作的空間就很大。
但是我們得說一個特殊人物,那就是溥儀,溥儀曾經在他的自傳當中說過,自己當上皇帝之後基本沒吃過什麼熱乎飯,每一次端過來的飯,要麼就是涼的,要麼就是溫的很少能夠吃到滾燙的飯。
為什麼?
因為一套完整的流程走下來之後,真正的熱飯也就變成涼飯了。而有一些皇帝晚上的時候肚子餓了也只能忍著,因為他知道即便這個時候告訴御膳房讓他們去做飯,也得做個一兩個小時,這麼長的時間,自己早就睡著了,也就不需要飯菜了。
所以相對而言,古代的皇帝吃飯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瀟灑,電視劇當中表現出來的鏡頭也只是為了美觀或者更易於表達劇情而已,絕對不是說皇帝想吃飯了,一個命令吩咐下去,隨著就有太監端出熱騰騰的飯菜來。
拜託,怎麼可能那麼快?
充其量是端出一些瓜果點進來,這個還能說得過去。但是也千萬不要因此而懷疑古代皇帝的飲食質量,事實上每一個皇帝飲食質量都是沒有問題的,御膳房給出來的食物供應那絕對是高高的,只不過相對而言非正常吃飯的時間點去享受美食難度比較大而已。
-
7 # 炅燦
你有沒有出息,你當皇上是你就一個媳婦捧在手裡都怕沒了。人家有的是媳婦這個不疼那個疼。噓寒問暖的人多了。
這熱菜不要說皇上就是小戶人家都能做到,有個老太太做了個粉蒸肉從早上就放鍋裡做好了孫子啥時候來都能吃到。這又不是啥技術活。
回覆列表
首先,“皇上”只能用來說已經死了的皇帝。
古代封建皇帝的作息通常是有規律的,有時間表。皇帝說餓了,一般都比時間表晚一些。這個時候,食物早就準備好了,就等著皇帝說開飯呢。
皇帝也不是什麼時候都能說吃就吃。最著名的就是宋仁宗趙禎的故事。
一次,是趙禎渴了想喝水,回頭一看,隨從沒帶水,他就只好忍著口渴,直到回宮才喝到水。趙禎說,沒對下人提起,是不想有人受罰。但是你想,他就算提了,沒帶水就是沒帶水,不還是一樣渴著嗎?
另一次,趙禎半夜餓了想吃羊肉湯,但沒說。因為趙禎很清楚,宮裡並沒有現成的羊肉湯,想吃就得現做。還有一次是想吃燒羊肉,也沒吱聲,因為宮裡也沒有現成的,想吃就得深夜出去買。
從趙禎的情況來看,皇帝也不是想吃想喝就能馬上吃喝,未必。
不過,古人也不傻,還是會給皇帝預備點零食的。多半都是冷的。這就很容易理解了。畢竟普通人家也常有零食預備著,只不過不一定用來果腹,純粹是饞了吃著玩。
有沒有想吃熱食就隨時都能吃到的皇帝?當然有,基本都是昏君。隨時都預備著熱食,這個成本就很高了,不是昏君一般不捨得這麼折騰。
比較著名的例子,就是清末的慈禧了。末代太監總管小德張就曾任三品御膳房掌案,《清宮太監回憶錄》,小德張就曾經說,為了讓慈禧能隨時吃上熱食,御膳房不停火不停工,一直在做菜。
好在,慈禧喜歡吃的東西也就幾樣。御膳房把同樣的飯菜岔著時辰做幾份,做好了等著,慈禧什麼時候要是什麼時候端。一直不傳膳,被浪費了的飯菜就倒掉。這導致慈禧每天的伙食費就高達一萬多兩銀子。
而當時一艘巡洋艦,也不過五六十萬兩銀子。也就是說,為了讓慈禧隨時吃上熱食,倆月就糟蹋一艘巡洋艦。
關鍵就在於,同樣的飯菜要岔時做,還要做幾份,被浪費了就扔掉。比如說,慈禧要吃八寶鴨子,雖然她只吃一盤,但做好了最後被扔了的,可能有十幾盤了。照這個成本,只有昏君才捨得這麼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