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夜x

    建議還是三星 三星色彩精準度要強於京東方 液晶這塊 目前三星能處於龍頭地位 這也是為什麼個大廠商品牌高階手機都會選用三星做螢幕的原因

  • 2 # 四川阿良

    三星的螢幕是世界一流的,我一直都是用三星的旗艦機,顯示效果是一流的,京東方是後起之秀了,跟三星差一大截,京東方的技術人員很多都是南韓的,裝置都是日本南韓的,機器調節肯定不行,還有螢幕調料還不夠成熟。

  • 3 # 毀圖君

    就OLED螢幕來看,三星的螢幕不管解析度,還是色彩準確度什麼的,都領先於京東方。

    大家都知道,這些年中國的中中國產顯示屏發展是非常快的,之前在手機顯示屏這一塊一直被南韓的三星、LG以及日本的夏普、JDI等老牌企業壟斷。這裡年透過不斷的快速發展,中國也出現了一些比較優秀的顯示屏生產企業,比如京東方和天馬。而且最近被曝出蘋果正在積極測試京東方的OLED屏以用於新一代iphone,而華為更是將京東方的螢幕應用於華為的旗艦機上。由此可見,中中國產手機顯示屏已經達到一定水平以至於可以在手機顯示屏市場與老牌的三星這一類日韓企業一教高下。

    但是,這並不代表京東方等新興生產商就能與三星這樣老牌企業抗衡,畢竟三星的技術是模仿不來的,這需要時間的積累。從螢幕的質量上,我們也能看得出京東方和三星螢幕的差距。華為P30pro採用的是京東方螢幕,P30採用的是三星的螢幕,無數網友反映,P30的顯示效果要比P30pro好,看起來更舒服,螢幕的重新整理頻率更高。而從營收、市場份額、高階螢幕的市場表現來看,京東方離巨頭三星和LG還有相當的差距。

    最後,總的來說,凡事要有一個發展的過程,雖然京東方離三星還有比較大的差距,但是還是需要多給京東方這樣的中中國產螢幕生產商時間和機會,相信經過不斷髮展,中中國產螢幕將會越來越好。

  • 4 # 我在設計院搬磚

    以前剛從三星note4換成mate9的時候,覺得哪哪都挺好,唯獨那塊螢幕是挺差勁的,解析度和顯色性都差,現在用mate20螢幕依然不太好,我們做設計對顯色性要求很高,雖然有蘋果電腦保平安,還是希望華為旗艦能用三星螢幕,畢竟機子本身好用,中中國產螢幕再加加油再用到旗艦款吧

  • 5 # 搖曳的搖曳的搖曳

    如果三星總是等著,不進步的話,總會被京東方超越的,三星是個好企業,會原地踏步,等著被超越的,如果不是這樣,京東方憑什麼超越?

  • 6 # 冷先生商業筆記

    一聲巨響,一臺液晶電視“啪”地一聲從二樓被人扔了下來。

    伴隨著幾聲歡呼,一群人很快蜂擁而至,用腳踩、用棍子敲,圍著這臺電視拼命打砸。

    這是前段時間印度抵制國貨的一幕,但在混亂背後卻潛藏著另一個故事。

    十幾年前,當時普通人一談到科技往往只會想到厚厚的電視以及它那昂貴的價格。

    如今,液晶電視早已不再是高檔貨,就連印度家庭普遍都能用得上它。

    回溯歷史,原因總是離不開那個被行業壟斷打得頭破血流但依舊奮發向上的中國。

    隨著中國企業的大力壓價,液晶屏的面板利潤幾乎觸底,LCD也迎來了“一家獨大”。

    三星、松下等大企紛紛告辭,退出LCD的生產,轉攻時下熱門的OLED顯示屏。

    只不過,這一幕早在歷史中已然迴圈多次,壓價佔領市場並非只有中國這樣做過。

    在LCD全面取代CRT(陰極射線映象管)時,南韓押中技術輕鬆拿走了中日的市場。

    在顯示屏恆久不變的那句“一代技術一代王”中,霸主的位置總是輪番讓座。

    1、突破重圍

    在幾年前的中國電子產業中,流傳最廣的一個名詞叫做“缺芯少屏”。

    一個是如今中美貿易戰中的嚴重威脅,另一個是在當時幾乎沒有國企位置的產業。

    晶片被美國技術壟斷,而液晶顯示屏的高地則被韓日佔領多年。

    這便導致了一個尷尬的現狀,從電視、電腦再到手機,中國幾乎處處被掣肘。

    彼時的中國除了液晶屏基本上其他零件都能自產,但無疑螢幕生產是最關鍵的一步。

    韓日廠商十分擔心中國規模化生產後導致成本降低,便聯合起來抬高價格。

    就這樣,一塊液晶屏的價格被抬到了整個電視機的七成,往死裡“割中國韭菜”。

    2010年,液晶面板的採購便佔到了中國全年GDP的0.7%,總額超460億美元。

    和在中美貿易戰中竭力突圍的晶片行業一般,彼時螢幕也是被“卡脖子”的技術。

    中國也嘗試過突圍,但被日韓封鎖技術之後,高昂的自研價格卻只能望而卻步。

    液晶面板在電子行業中屬於高投入、高技術、高風險的行業。

    玩得好便能在新一輪週期中搶佔先機,形成技術壁壘,佔領市場。

    慢人一步只能宣告失敗,之前的投資和研發全部泡湯,但還是能吃一口剩飯。

    剛剛入世的中國面對國際市場的滔天巨浪無疑只能被“拍到沙灘上”。

    除了研發,在顯示屏的投資領域,等離子顯示和真空微電子也是資本追逐的物件。

    中國到底要搞自主研發還是賭一把投資液晶面板未來可能的方面,沒人知道。

    2001年,一家落敗的液晶面板公司敲開了中國的大門。

    彼時的南韓在追趕電子產業風頭正盛的日本時,經常會用一個邪招:“反週期操作”。

    企業會去研發投資和主流截然相反的技術方向,賭對了一朝成名,賭錯了全盤皆輸。

    當時排行第九的現代就是賭錯了的那家企業,不得不將面板業務全部出售。

    中國的企業早就對這家公司密切關注,只不過受限於資金和體量難以吞下現代。

    京東方看到了機會,2001年收購了現代的STN-LCD和OLED業務。

    兩年後咬咬牙,用3.8億美元將現代的液晶面板業務一舉拿下。

    二十年以後回頭看,這場看起來有些“豪賭”性質的併購對中國而言只有“血賺”。

    京東方很快消化掉了現代的技術,得以邁進液晶面板生產的大門。

    2、京東方的豪賭

    從2003年開始,京東方在現代的技術加持下開建了液晶面板五代線。

    可直到2015年,中國依舊“少屏”,相較於過往,中國才剛剛有了競爭的能力。

    可初期投入過大的京東方早就捉襟見肘,資金鍊險遭斷裂。

    2005年至2006年總計虧損超過30億元,二級市場上也被標註了“高風險”。

    幸虧後來國家出馬,銀行緊急注資後,京東方才鬆了一口氣。

    雖然京東方第一次出師就虧得險些捲鋪蓋回家,但好在挺了過來,拿到了三星訂單。

    伴隨著城市競爭興起以及LCD顯示面板成為主流,很多人紛紛到北京找京東方。

    “一來到辦公室就直接開口問三個字:‘多少錢?’”

    彼時的京東方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成都、合肥、深圳多地都想讓其成為地方的頭牌。

    面對眾人的追捧,京東方自然心滿意足,一張嘴一開價便把會場上的人嚇得夠嗆:

    “建立生產線可以,但後續相關的每一個專案地方政府至少出資60%。”

    要知道當時的京東方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專案,這個要求無疑是將城市推到生死邊緣。

    但只要有可觀的回報就會有敢賭的人,“賭城”合肥便在京東方身上下了血注。

    專案總價175億,合肥市政府許諾出資60億,剩餘的按年度分期發放。

    為了京東方這個專案,合肥甚至暫停了地鐵建設。

    2009年,合肥新建了京東方的液晶面板6世代線,華人首次用上了中中國產面板。

    後來的事情也算是順勢而發,京東方和華星光電等頭部企業嚐到了甜頭,紛紛擴充套件。

    為了爭奪國內和國際市場,以前不敢想的研發投入和專利申請現在都在大幅度提升。

    2015年,中國成了全球液晶面板霸主,是擁有最多高世代LCD生產線的地區。

    顯示供應鏈釋出的產能預測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LCD世界份額將達到驚人的62%。

    而同期的南韓、日本以及中國臺灣,加起來的份額還達不到38%。

    產能的快速提升意味著價格的全面下降,中國作為“價格屠夫”砍倒了一切。

    萬元價的LCD電視,從對半折再到一兩千,液晶面板成了電子產業的“大白菜”。

    居高價不下的頭部企業難受到無以復加,而萬千民眾則是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眼見LCD領域即將被中國佔領,行業龍頭自然也沒有閒著。

    三星、松下、LG、三菱紛紛把未來投向了有機發光半導體(OLED)。

    無疑,有著自發光、無窮高對比度等特性的新技術將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雖然關於LCD和OLED的爭論這幾年來從未停止,但很多企業紛紛選擇了後者。

    OLED國企柔宇拿到了市場的大量投資,華為和三星紛紛採用OLED作為螢幕材質。

    按照三星的資料顯示,直到今年年底,全球OLED產值規模即將突破500億大關。

    3、把握未來

    電子產品核心技術的發展是極具變革,同時又極度殘忍。

    老企業抓不到機會只能慘遭市場淘汰。新企業一躍而起,踩著老企業的“屍體”不斷向前進。

    像這樣的故事,每一年每個月都在世界電子產業領域週期性地不斷重播。

    20世紀末,在中國電視製造的另一個領域就發生過同樣的故事。

    彼時中國的CRT技術日益成熟,長虹、康佳等耳熟能詳的國企靠著成本優勢逐漸成長。

    他們打敗了外企,在國內市場捲起了新式電視的風潮,產量多年居世界第一。

    然而,當海外企業開始鑽研LCD技術時, 國內企業正洋洋得意地躺著賺錢。

    當LCD技術成熟之後,CRT技術直接被腰斬,十年後便被直接淘汰。

    中國錯失了趨勢,後來只能靠高價購進LCD液晶面板支撐企業發展。

    而日本則是押錯了寶,採用了和LCD技術截然不同的等離子面板方向進行研發。

    但到後來,由於LCD先行在世界流行,等離子技術最終成了明日黃花。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這些案例每時每刻都在提醒著中中國產企業不能失誤。

    要跟進趨勢,否則只能被別人“卡脖子”,如今的晶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要做好技術儲備,當新技術實現規模化時需要放棄先前優勢,大膽向前。

    2005年,南韓廠商早已經明悟了這個道理。

    他們早就開始大力推進OLED技術,2018年近乎壟斷了世界OLED面板製造。

    中國有著CRT技術和京東方的前車之鑑,自然不會再次錯失這個機會。

    目前中國OLED的總投資已經超過了6000億元,生產線佈局接近20條。

    未來的那塊螢幕,將會成為中韓兩國競爭的激烈戰場。

  • 7 # 小白數碼之家

    三星和京東方的螢幕哪家的顯示效果更好、更耐用?

    首先從大部分消費者和螢幕的業內標準來看的話,同一等級的螢幕,三星的螢幕是要比京東方的要好的,三星的螢幕在手機界中應該是排第一的,這個有一說一。而京東方的螢幕這幾年雖然說發展得不錯,但是和三星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但是呢螢幕這個東西,業內的標準不一定是你的標準,每個人的眼鏡都不同,你覺得好的我不一定覺得好。

    螢幕業內標準,同一等級的三星的螢幕是要比京東方要好的

    首先按照業內評判螢幕好壞的標準就是各種引數的高低,比如最高亮度、色差、均勻度、對比度等等,這個三星的AMOLED屏是公認的第一,所以現在手機的旗艦手機大部分都是用三星的AMOIED屏。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同一等級,為什麼要這麼說呢?比如一塊頂級的京東方雖然比不過頂級的三星螢幕,但是和中低等的三星螢幕來比還是要好一些的,所以並不是說是三星的螢幕就是好的螢幕,這個萬變不離“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

    三星和京東方的螢幕哪個比較耐用?

    然後對於耐用這個問題的話,我覺得沒有太大的區別,首先他們都是OLED屏,螢幕顯示的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透過一個個的LED燈進行發光,這個相比LCD螢幕是要更加傷眼也更加容易壞的,上一代螢幕XS的OLED屏就存在容易燒屏的原因,然後後面的11改用了LCD。

    總結

    其實不管怎樣,我覺得最後還是要看你個人的原因,因為每個人的眼睛都直不一樣的,接受的東西也不一樣,比如在你看來很好的螢幕,我可能覺得很刺眼;你覺得不好的,我可能覺得還行。所以與其聽別人怎麼說,還不如自己去實體店看一看!

  • 8 # 快樂的老貓貓

    不得不說,就目前情況來說,京東方的螢幕不如三星。

    首先看今年6月的一則報道,據國外媒體報道,半導體顯示技術公司京東方(BOE)不會為蘋果今年的新款iPhone(iPhone 12)交付首批OLED面板,因為該公司的OLED螢幕存在質量問題,未能透過測試。除了沒有達到蘋果的要求外,京東方的OLED螢幕也沒有達到三星的要求。

    現在三星做的都是OLED螢幕,而我們中中國產OLED 起步晚,量產時間短,比三星差是很自然的。現在中國要發展中中國產OLED 技術上也挺艱難的。首先,三星作為OLED螢幕的先驅者,擁有的專利壁壘非常高,讓京東方等後來者比較被動。還有三星控制了全球OLED主要生產裝置廠商,例如蒸鍍機,目前只有日本的Canon Tokki能生產,產能有限像光刻機一樣。因為三星和Canon Tokki有獨家協議,承包了大量的產能,三星買剩了才給京東方,所以京東方買不到最新的。

    現在,華為直接扶持國內螢幕廠商京東方,京東方快速成長了起來。相信,終究有一天能跟三星直接媲美,等到那時候,中中國產手機廠家就再也不用看三星的臉色。

  • 9 # 躍動數碼

    這兩個廠家的螢幕無論是顯示效果還是色彩飽和度以及耐用性這幾個方面來說,三星比京東方要高出很多。

    先不說其他的,就從最近幾年各大旗艦手機幾乎都使用的是三星頂級的OLED螢幕,如果京東方價格比三星低甚至螢幕更耐用,那麼為何這幾大廠商不去支援中中國產螢幕呢?很明顯手機廠商對於螢幕的要求尤其是旗艦機方面甚是嚴格,京東方雖然在近兩年在螢幕方面有一定的提升,但比起三星這樣的老牌巨頭差距還是很大的。

    就比拿今年的三星s20跟使用了京東方的華為p40系列來說,螢幕的綜合素質以及顯示效果方面三星s20都是更勝一籌的,畢竟三星在OLED螢幕方面投入的成本是非常大的。至於使用時間方面,OLED屏的使用年限幾乎都差不多一般情況下2到3年就會出現一些燒屏的現象。

    總之如果在價格相等的情況下,三星跟京東方的螢幕一定要先選三星,因為三星OLED螢幕的顯示效果使用年限會更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家就在廣漢,三星堆最近這麼火,可以怎麼引導孩子寫進作文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