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茶法,大約從晚唐至五代時開始出現,由於陸羽《茶經》的理念和當時飲茶習慣的轉變給飲茶指明瞭一條方向,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茶本身的滋味和品飲藝術,越來越懂得享受飲茶。點茶也就應運而生了。
宋代的點茶步驟大致分下面六步:
用茶夾夾住茶葉,在火上烤乾。其目的是讓茶葉中的水分充分散失,茶葉變幹變脆,便於碾壓。
將烤完的茶葉放在紙裡包裹,搗碎後放入碾反覆碾壓,過程要快,不宜久,宋徽宗的《大觀茶論》中稱碾最好用銀器,鐵器容易讓茶末在碾的過程中變色。
將碾好的茶末用茶羅(絹)篩好,去除茶末中難以溶於水的大顆粒。
掌握點茶用水的沸度,沸度一直以來都是沏茶的一大課題,毫釐之間最終呈現的口感都不一樣。
所以候湯在點茶法裡是很關鍵的一步。由於茶的種類和做工的不同,沸度就沒有明確的規定了。
和現在的“溫杯”差不多,讓茶盞預熱。防止茶末和沸水不相融。
茶盞預熱後,將茶末置入,向其中注入少量沸水,用茶筅(xiǎn)加以攪動,使茶末和沸水呈現出膏狀。
然後一邊向盞中的茶末點湯,一邊用茶筅擊拂。最終要使其泛起湯花,且湯花多為好。這是點茶最重要的步驟。
▲茶筅
宋朝的點茶是中國末茶茶藝最輝煌的時期,但隨著明朝提倡散茶,點茶法也就越來越小眾,以至於後來失傳。
不過,我們仍有大量的可操作性文獻能夠還原1000年前風靡整個大陸的“鬥茶法”。
而且小懂聽說,已經有民間大神在還原“鬥茶法”了,大家也可以試試哈~
“鬥茶法”操作文獻(大家可以參照實踐):
1、《大觀茶論》宋·趙佶 2、《茶錄》宋·蔡襄
點茶法,大約從晚唐至五代時開始出現,由於陸羽《茶經》的理念和當時飲茶習慣的轉變給飲茶指明瞭一條方向,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茶本身的滋味和品飲藝術,越來越懂得享受飲茶。點茶也就應運而生了。
宋代的點茶步驟大致分下面六步:
1、炙(zhì)茶用茶夾夾住茶葉,在火上烤乾。其目的是讓茶葉中的水分充分散失,茶葉變幹變脆,便於碾壓。
2、碾茶將烤完的茶葉放在紙裡包裹,搗碎後放入碾反覆碾壓,過程要快,不宜久,宋徽宗的《大觀茶論》中稱碾最好用銀器,鐵器容易讓茶末在碾的過程中變色。
3、羅茶將碾好的茶末用茶羅(絹)篩好,去除茶末中難以溶於水的大顆粒。
4、候湯掌握點茶用水的沸度,沸度一直以來都是沏茶的一大課題,毫釐之間最終呈現的口感都不一樣。
所以候湯在點茶法裡是很關鍵的一步。由於茶的種類和做工的不同,沸度就沒有明確的規定了。
5、熁(xié)盞和現在的“溫杯”差不多,讓茶盞預熱。防止茶末和沸水不相融。
6、調膏、點湯和擊拂茶盞預熱後,將茶末置入,向其中注入少量沸水,用茶筅(xiǎn)加以攪動,使茶末和沸水呈現出膏狀。
然後一邊向盞中的茶末點湯,一邊用茶筅擊拂。最終要使其泛起湯花,且湯花多為好。這是點茶最重要的步驟。
▲茶筅
宋朝的點茶是中國末茶茶藝最輝煌的時期,但隨著明朝提倡散茶,點茶法也就越來越小眾,以至於後來失傳。
不過,我們仍有大量的可操作性文獻能夠還原1000年前風靡整個大陸的“鬥茶法”。
而且小懂聽說,已經有民間大神在還原“鬥茶法”了,大家也可以試試哈~
“鬥茶法”操作文獻(大家可以參照實踐):
1、《大觀茶論》宋·趙佶 2、《茶錄》宋·蔡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