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討喜的魚

    我們總要為一件事情找到合理的解釋。為什麼你對她那麼好,因為我喜歡她。為什麼你對她那麼好,以為她是我媽。為什麼你對她那麼好,關你屁事,大抵會引來一句嘲諷,神經病!

    那麼寫作呢?寫著寫著又回到了原地,為什麼寫作?好像不給出個合理解釋,就下不了筆。

    餘華在《活著》一開頭就寫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地告訴他。我看著我的內心,它一言不發。

    為什麼寫作,大體分為三類,為了金錢,為了出名,還是為了內心。亦或者三者都有,一滴墨滴進清水,也就分不清水墨。回溯源頭,寫作一開始是為了分數。畢竟語文佔了30分,湊也要湊夠。丟分事小,面子事大。

    寫作大抵分為幾種型別: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我擅長的不在其中,不知道檢討算不算寫作。熟能成巧,檢討也不是那麼容易寫的。我大多是因為遲到,要寫清楚來龍去脈。不是一句簡單的睡過頭,就可以矇騙過關。這時她會反問:“為什麼別人都不會遲到,就你遲到。”明明不止我一個,只能小聲嘀咕。

    寫檢討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我卻很喜歡。到最後不知道是遲到寫檢討,還是為了寫檢討遲到。它給了我展示的機會,從小到大,我幾乎不引人注意。成績中游,為人隨和。就算舉手,都會被忽視的那種。

    現在我可以堂而皇之,站在講臺,俯視底下的同學。我仰起頭,大聲地念著。引得同學哈哈大笑,我竭力把檢討寫得好笑。有時第一天,就想著第二天的檢討。用心寫,有人看,就是值得。一篇好的文章,要麼有趣,要麼有用,要麼有逼格,我的檢討一個不落。

    小學的時候喜歡看《十萬個為什麼》,逢人就問為什麼。好像一切就該有答案,以為長大就都懂了。誰知知道了越多,問題越多。哪來這麼多為什麼?聽著林俊杰的《不為誰做的歌》,原諒我這篇不為誰寫的作。

    我可以什麼都為,為你,為我,為金錢,為出名,為內心。也可以什麼都不為,倒頭就睡。

    一紙一筆,一顆想寫的心,足矣!

  • 2 # 老張聊語文

    第一個條件就是膽量,一定要大膽去寫,不怕丟人,不嫌自己水平低。

    第二條件就是要掌握最基本的文字語法知識。

    第三個條件就是得有獨特清晰的思想脈絡了。

    第四個條件需要有一些閱歷,不管好壞都行。

  • 3 # 兔子書軒

    下筆,勇敢去寫。

    寫文章,最重要的是練習,至於為什麼寫,不需要理由。

    其他元素是:清晰的思維,大量的閱讀,素材積累,以及一個正確的價值觀。

    寫作一開始,還可能需要一兩個願意讀你內容的人。

    閱讀你寫的內容,是最好的鼓勵。

    不管如何,寫作能夠讓你變得更好(✪▽✪)

  • 4 # 紅塵彌勒

    寫文章應該具備的條件,其實就是五個。

    其一是感物說。

    這種說法被唐宋八大家的韓愈稱之為“不平則鳴”。就是因為自身受到了來自內心之外的外界的最強烈感官刺激,心中有一種傾訴的慾望,且一直孕育萌發不斷膨脹發泡,像要鼓盪開感悟者的心胸,故而奮筆疾書述諸筆端,也叫感哽在喉不吐不快。

    陸機在《文賦》中就闡述了這種觀點: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

    這裡的遵、瞻、悲、喜等字眼,都是作者內心的所感所悟,並不是外物強加給作者的,而是作者透過這些外部事物(事件),內心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這才產生了創作的慾望和施行。

    其二,養氣說。

    這一說法得益於孟子的名句: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而這個所謂的浩然之氣,是指一種道德精神和文字皈依。因為道德修養的本身就是養氣。

    韓愈說: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

    意即文學創作的過程首先是在道德精神層面自我砥礪的過程。一旦人的道德人格到達了一定的境界,則會援筆為文任意揮灑,且一定是恰到好處。

    這裡還有一層意思,是說文章並非刻苦學習就能做出來的,而是要以氣養文,才能言之有物,動人心魄。

    其三,胸有成竹說。

    這個成語與大文豪蘇東坡相關,也是他的首提首倡。

    蘇子在《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中說: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提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這是在強調動筆之前的內心構思,要達到完整而稔熟的狀況,運用自己的文采將心目中的完整形象準確地表達出來。

    其四,鏡子說。

    這種觀點來自於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是在古老的摹仿說基礎上提出來的。其主旨就是強調文學創作要忠實地反映客觀世界。

    這種觀點有點兒像西方的寫實或寫生,完整反應外界事物,卻對自我內心的敏感觸悟把握不足。

    其五,深層心理說。

    這個學說被名噪一時的弗洛伊德提出來並加以論述和強調。他認為人的意識深處總有被壓制的慾望,被深埋在心理的最底層。

    這種說法揭示了文學創作這種高層次的人類精神活動與人的深層心理密切相關,是對人心內在的創傷、壓抑、經驗的深度挖掘與整理,有利於闡釋最深層次的文學肌理變化,透過深層次蘊含的認知來深刻闡釋文章的實地核心。

  • 5 # 乒乓球804

    寫文章不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您想表達什麼就寫什麼。

    如果表達的效果差,那就多向他人學習,或者多看一些怎樣寫作的書,然後經常練習寫文章,這樣可以使您不斷進步。

  • 6 # 二亮ing

    推薦你看一本書,作者教了很多好萊塢的編劇,作者是現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寫作專案的老師,她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出版業、電視業工作多年,也是紐約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洛杉磯威秀電影公司等的故事顧問。

    如果沒時間看,可以去樊登讀書聽一下樊登解讀的你能寫出好故事。

  • 7 # 面向大自然

    一是內容新穎,具有獨創性。清朝人戴震講寫作方法,強調“空所依傍”,即不要依傍前人的成說。這就告訴我們,寫文章既不能忽視前人的成果,又不應受前人已有結論的束縛。既要彙總、綜合來自各方的資料,又必須結合本單位、本部門、本地區的實際,認真分析,不斷探索,提出自己的新的、獨特的觀點。二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具有科學性。持之有故,就是以事實為根據,有據可查;言之成理,就是條理清楚,觀點明確;科學性,就是客觀地、真實地反映其本來面目,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不誇大也不縮小。三是行文嚴謹,具有簡潔性。《文心雕龍》上說,“文以辯潔為能,不以繁縟為巧”,各種行文更需要嚴謹簡潔,一目瞭然。如果一篇文章寫的很長,領導讀起來費勁,工作人員聽起來麻煩,即使投稿也很難找到一家刊物刊登,刊登了也很難有人把它讀完。因此,寫文章一定要在認真調查研究、廣泛蒐集資料的基礎上,錘鍊文章的邏輯性,使論點論據一環緊扣一環,直至導向結論。

  • 8 # 賈國強

    寫好一篇文章

    一、標題要有吸引力

    二、內容要骨感

    三、結尾要全面概述總結

  • 9 # 靠近我溫暖你21

    要想寫出一篇好文章,不光要有獨特的思想,也要有豐厚的文化功底,和一些別俱一格的見解以及有對詞句反覆推敲的能力。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無不俱備此種能力。無論是長到小說與文章,還是短到詩與詞句,無一不是經過作者的反覆推敲和修改而成著作的。試想如果沒有豐富的閱歷以及淵博的知識寫出來的文章,怎麼能呈現在世人面前

  • 10 # 文化一家人

    這又是個專業性特強的問題。

    寫文章,只要識字,小學生也可以寫。而說到好文章,這個“好”字實在難以界定。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一篇文章由眾人評價,見仁見智是必然的。包括四大古典名著,不是照樣有人給找出許多硬傷麼!

    所以,愚以為,好文章是相對的,只要被多數人認可,即可稱為是好文章。

    那麼,寫一篇好文章,究竟需要什麼條件呢?僅就有限的認知能力,探討如下:

    一、首先要有一個好的立意

    所謂立意,也可稱為主題思想。弘揚正能量,摒棄低俗庸俗媚俗,讓文章散發出積極健康向上的精氣神,給讀者以充沛的精神營養,無疑是文章的骨架,是前提,是第一位。缺少這個第一位,無疑就是一篇失敗的文章。

    二、風格要獨特新穎,別具一格

    之所以把風格提到前面,因為它實在太重要了。平時我們常說文章要有可讀性,這個可讀性,應該指的就是風格。說風格似乎有些抽象,那就說語言吧。餘秋雨的散文之所以令人耳目一新大受歡迎,首先是他的語言獨有韻味,通俗又典雅,既有濃濃的書卷氣,又有接地氣的味道,這就是風格的作用。生動,形象,準確,鮮明,是文章語言的基本要素,也是吸引讀者的必要條件。而枯燥乏味的文章如同假大空的報告,讀著(聽著)讓人昏昏欲睡,文章的功效也就無從談起了。

    三、文字簡煉,邏輯性強,富有節奏感和美感

    現在好多所謂的名家作品,文字功夫實在不敢恭維。一句話能說清的事,非要羅裡羅嗦墨跡的沒完沒了,讀了半天也不知他究竟要說什麼。包括某些獲得這個獎那個獎的作品同樣如此。說穿了,作為名家,他豈能不知文字需要簡煉,之所以還要羅裡羅嗦,不過是為了湊字數。比如一部厚厚的長篇小說,除去準備和構思時間,單純寫下每一個字,再加上修改補充完善定稿,想在短時間完成是不可能的。可偏偏就有這樣的例項,其原因就不用再贅述了吧?這樣的文字既使著作等身,既便稱謂高產,又有什麼價值呢?

    文字不簡煉,什麼邏輯性,節奏感,美感自然也就無從談起。這樣的文章作品,讀者怎麼可能有耐心和精力去通讀呢!

    四、段落清楚,主次分明,結構合理,一以貫之

    記得王安憶說過,作品好比一幢建築,由地基和各種材料搭配而成。而要把這些材料搭配合理,就需要分段落,分主次地把它結構完美。在寫文章前,要把掌握的材料作好分配佈局,分門別類,主次分明,層層遞進,從開始到結尾,讓讀者一目瞭然,有所收穫。否則就會導致一團糟,把好端端的材料給糟踏了,自然也就難以稱為好的文章。

    五、把閱讀作為寫好文章的先提條件,也是寫好文章的基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應該是經驗之談。沒有深厚的閱歷,想寫好文章是不可能的。想給人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肚子裡沒有乾貨,寫出的文章勢必乾癟蒼白。吸取前人的經驗,踩著前人的肩膀,踏著前人的足跡,才能走出自己的新路。如果說,我誰的書也不看,誰的經驗也不學,只想寫出自己的好文章,那除非是天才。天才是有的,可惜太少太少。古人有“頭懸樑,錐剌骨,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等諸多典故,無非是刻苦讀書充實提高自己。而提高自己的成果,只能用寫出好的文章來驗證。

    六、要不斷地去寫,用實踐來提高寫好文章的能力

    這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僅僅讀書,不過是掌握了知識。但知識不等同於能力,要提高寫作能力,還要靠不斷的寫作實踐。這裡沒有捷徑可走,只有不斷地寫寫寫,透過長期磨鍊,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否則就會落下眼高手低的毛病,分析評價別人的文章可以講得頭頭是道,換成自己去寫反而不如人家。

    不斷地動筆去寫,是寫出好文章的必要條件。

    一家之言,只作切磋,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子16歲對考試成績等什麼都無所謂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