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之索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中國古代的書法大家很多,基本上能說出名字的都是大師級別的了。但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風格,而每個人的欣賞水平,審美情趣又不可能相同,所以不好說誰最好誰不好!這裡分享幾篇小楷給大家欣賞:

    《靈飛經》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無名款。元袁桷,明董其昌皆以為唐鍾紹京書,但啟功先生認為只是無名經生所書。鍾紹京,字可大,虔州贛人。官至中書令,越國公。書學二王、褚、薛,在當時是享有盛名的書家,時號“小鐘”,也是收藏家,個人收藏名家真跡數百卷。《靈飛經》筆勢圓勁,字型精妙。後人初習小楷多以此為範本。

    《漢汲黯傳》寫於延估七年(1320年),是趙孟頫著名的小楷作品。作品中缺197字為明代書畫家文徵明所補。文徵明跋趙書《漢汲黯傳》稱他“楷法精絕”。清笪重光跋日:“松雪此冊,字形大小,無不峭拔,雲唐人遺風,其源乃出山陰耳”。

    《琴賦》是文徵明是在1543年創作的,當時他已經74了,天氣很冷,積雪很厚,在加上自己的視力也不是很好了,在窗前寫下了琴賦,紙本20.5×10cm×24。《琴賦》是嵇康的作品,文章用了大量的排比突出梧桐的生長環境的的不平凡,集天地之靈氣,沐日月之光,任憑風吹雨打依然茁長成長,這樣不甘心寂寞的品質正是嵇康的自我寫照。

    《樂毅論》共四十四行,小楷。是王羲之的楷書書法作品。原作者為夏侯玄,真跡早已不存,一說真跡戰亂時為咸陽老嫗投於灶火,一說唐太宗所收。現存世刻本有多種,以《秘閣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鍾繇小楷六種

    鍾繇(151~230),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縣東)人。舉孝廉為郎,歷官侍中尚書僕射,封東亭武侯;魏國初建,遷相,明帝即位,遷太傅,人稱鐘太傅。工書,師法曹喜、蔡邕、劉德升,博取眾長,兼善各體,尤精於隸、楷。點畫之間,多有異趣,結體朴茂,出於自然,形成了由隸入楷的新貌。與張芝、王羲之齊名,並稱“鍾張”、“鐘王”。同張芝、王羲之、王獻之合稱書中“四賢”。真跡已無存,歷代奉以為法。《書法正傳》雲:“鍾繇書法,高古純樸,超妙入神。”真跡不傳,宋以來法帖中所刻《宣示表》、《賀捷表》、《薦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等,都出於後人臨摹。唐張懷瑾《書斷》稱他:“真書絕妙,乃過於師,剛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餘,泰漢以來,一人而已。”

    《道德經》是趙孟頫的小楷代表作之一,書於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至今700多年。他時年六十三歲,字型工整秀麗,筆法穩健,獨具風格。卷首有明姚綬行書“松雪書道德經”六字,前隔水綾上有近人張爰二題。

    等等不勝列舉!

  • 2 # 高暉

    王獻之的洛神賦,全稱洛神賦十三行,原跡雖已遺滅,但有後人石刻本如碧玉十三行非常接近原帖,為小楷精品範本,沒有之一。

  • 3 # 濟南娃趙捷

    我認為小楷序列中,其成就趙孟頫排第一!

    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浙江吳興人。六體皆能,其篆書兼大、小篆,草書包括章今、二體,而又善作大字真書,尤其精於小楷,是一位書法史上少見的全能書家!

    推崇的理由:

    一,他對篆、隸、草、行、真書無所不工,在中國書法史上十分罕見。後代書法家董其昌敬佩道:“餘年十八學晉人書,得其形模,便目無吳興。今老矣,始知吳興書法之妙。”

    二,他的書法重點,突出用筆的重要意義。提出:“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這一觀點成為書法史上的著名論斷。

    三,正因為他強調了筆法的重要,故其小楷能深入傳統核心,抓住書寫之核心,日書萬字而神氣不衰,可謂對筆法精熟之極。他的小楷《漢汲黯傳》瑰麗挺拔,頗具晉唐風韻,為其之傑作。

    四,正是他書藝的全能型和對筆法精熟之極及《漢汲黯傳》的傑出的藝術性,我認為趙孟頫是中國書法史上小楷成就最高的書法家。

    明王世貞語:“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舉之無敵。”這句話道出了我對趙孟頫的頂禮膜拜!同時為我這位本家而倍感自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博時主題成立以來盈利15倍是怎麼算的?現在淨值只有5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