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eku特酷

    個人覺得滴滴案例的本身已經沒有什麼好多分析的,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最終為這些平臺買單的總是消費者這點是毫無爭議的。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討論了”倒下的O2O砸到了誰的腳?“這兩年資本瘋狂地砸向電商平臺,大家都惟恐錯過什麼,這也導致各種O2O平臺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但其實中國O2O這種簡單粗暴的燒錢遊戲就是教育消費者不要對產品有什麼忠誠度,在中國,談忠誠度不如討價還價。

    自從進入2016年,網上頻現“O2O死亡名錄”,一些曾經叱吒一時的O2O專案名列其間。眾多O2O專案悲愴倒下,同樣也是泡沫破滅。“O2O創新專案的存活率僅有1%,剩下的要麼被收購了,要麼正在被收購的路上。”雖是一句玩笑話,倒也是道出了曾紅極一時O2O的現狀。

    燒錢遊戲的基礎是有錢可燒。即使是美國僅次於Uber的第二大打車平臺Lyft都為此焦頭爛額:據紐約時報和彭博等多家外媒引述的十幾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稱,Lyft已經和包括通用汽車、蘋果、谷歌、亞馬遜、Uber和滴滴等多家公司密切接觸,希望找到潛在的買家,但是至今未果。

    由於不自身擁有車隊,打車軟體平臺極度依賴資金,是重資本行業。過去幾年來,風投和其它投資者向打車軟體公司注資幾十億美金。並且滴滴和Uber中國合併後,打車平臺的運營成本的壓力就更加顯現出來了。Uber向滴滴出售股份,就是為了終止這場燒錢遊戲。

    我們可以看一下美國的情況,或許更能幫助我們理解。Uber和Lyft一般會從司機賺取的車費中抽取20%至25%。去年Lyft的車費收入總計是20億美元,以20%的佣金來算,Lyft的收入大約是4億美元。但是Lyft實際所得要大大縮水。因為為了和Uber競爭,留住一部分司機在自己的平臺上,Lyft有時是連這20%的佣金一起返還給司機的,還有一些情況下,甚至還要倒貼司機錢,僅僅是為了鼓勵他們出來做幾單生意活躍一下平臺。

    在需求不振的情況下如何讓這種盈利模式得以延續並增長是目前困擾Lyft的最大難題。Lyft至今尚未盈利,如果能夠找到投資者,藉助外部的資源做大做強,或許還能繼續迎頭前進。Lyft在美國的困境,其實也是中國O2O電商市場經歷了一波迅速崛起後,開始慢慢跌入谷底的真實寫照。

    幾年前,秉承著“養成顧客黏性,構建流量入口和壟斷位置,並藉助壟斷優勢實現持續盈利”的目標,資本開始不斷進入O2O,伴隨而來的是瘋狂砸錢,開展賠本賺吆喝地銷售補貼,從而持續招攬顧客、積聚人氣,價格補貼戰頓時硝煙瀰漫。

    借用李開復的一句話:“很多投資人相信如果你有了一定的使用者基礎,盈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正因為有太多人都是這樣想當然,所以他們拼命往裡砸錢,越砸越多,但是至今我們看到還是有很多O2O並沒有盈利。”

  • 2 # 後知後覺92583261

    滴滴不可靠,收錢又貴,我朋友平時打滴滴就15. 6塊,前天不曉得那個龜孫子載的我朋友,去到處繞路,害得我朋友遭了50塊,這個滴滴公司的老闆早晚要破慘,簡直沒有一個規章制度得,又沒得什麼懲罰的,什麼雞婆滴滴公司啊

  • 3 # a逆向思維a

    從一開始嘀嘀打車的定位就是錯誤的,使用者不管是司機端還是乘客端都沒有想的更深而只看到了眼前的“小便宜”。我在西安生活即是乘客又是一名業餘的司機,首先我們先說乘客的想法和遇到的問題乘客使用網約車最直接的優惠,從滴滴/快的請全華人民1分錢打車的時候開始網約車優惠就沒有停,這種優惠網約車是賠錢的所以不會持久也不會大範圍優惠。第二個使用網約車的原因就是便捷,所謂便捷有兩點一就是可以預約但是對於大多人來說需要預約訂車去的辦事還是少,還有就是有車專門來接你不必焦急招手等待。對了還有一個乘客方一個很奇怪的想法就是網約車比車租車不安全,其實安全程度是一樣的這取決於司機。網約車確實有一些閒的沒事的開好車扯淡的但是計程車中也有外觀一樣的黑車有多少人知道,反而在我看來網約車比出租車好的地方就是除了事情比出租好找因為網約車的每一筆交易記錄都是可以查詢雙方的資訊和行程,而計程車卻很少有人去記錄車牌號和司機姓名。下面再說司機端私家車一頭插進去的原因是補貼,最開始的時候第一批司機確實很賺錢有的一年能有20-30萬左右但是就像乘客端的優惠一樣司機端的補貼也是暫時的因為虧錢一個公司不能一直虧的,後來司機就是高工資了再後來就普通工資但是一個人在搭上一個車掙一個人的正常工資肯定不划算,現在進來當司機的都是看見前人賺錢一旦進來就知道怎麼回事了,其實司機挺不容易的比如乘客定位使用系統自動定位有時定位位置之隔一個馬路但是繞過去要一兩公里很不划算(西安的滴滴是系統強行派單),再有比如堵車或者路上遇到突發狀況司機也無法控制影響行程速度乘客的差評或者乘客本來就在別的事情上帶著情緒上車的這種差評司機很委屈的。話題再回到最開始不管事網約車還是計程車定位都不應該是大眾交通工具,大眾的交通工具還是地鐵和公交車。

  • 4 # 刀刀魚魚

    車主想利用業餘時間賺錢,乘客想要方便舒適省錢,歸根到底都是窮人。一點相互不理解對方,感覺自己沒有佔到便宜(乘客)就不滿,運營邏輯上創新是好的,支援,只是沒有完美,現在網約車,作為司機我跑了機會,大概也摸索了一些,整體是司機是弱勢,經常5,9的拿還繞路,越走越遠,最後累的夠嗆,被乘客指責,連那那都不知道是本地人嗎?我就想說我住城北熟悉(長大的地)去城南,西,東,那些也能熟悉嗎?你在各個什麼店門口,我就的一下飛過去?就賺你6,4(實際到手5.9)你覺得司機可是賺錢了,呵呵。

  • 5 # 瞳孔的柔

    我是滴滴的經常使用者,每月至少是晧銀會員以上。如果不是公司報銷這些錢,我寧願擠公交也不願打滴滴。尤其是有時候打車叫不到車的時候,他故意給你漲價真的很無語,尤其是星期五,還有各種節假日。這又要過年了,司機都回家過年了,司機少了,又要漲價了。而且每次我開發票回來以後看到,滴滴這種暴利行業的稅率居然只有百分之3。我們公司的稅率都百分之20。滴滴這公司真是的,而且我每個月打兩百多,居然也沒有什麼優惠,最多的也就是九點幾折,這跟沒打折有什麼不一樣?

  • 6 # 我是棗棗爸

    因為滴滴打車難了,不加價根本打不到車,想想以前補貼那會,幾乎可以免費打車,很爽。但現在不加錢反而打不到車了,心裡落差很大,還有就是滴滴所謂的共享經濟可能是花了一個大餅而已,現今並沒有改善交通效率的問題,而且打車卻比以前難了!炮轟,是個群體行為,說明滴滴打車體驗在大眾層面確實有問題。

  • 7 # 熱鬧牛牛

    親身經歷,一、不加錢基本叫不到車,計程車司機跟我說,路上遇到乘客根本不拉,就等著接滴滴的加價的單子。還說我小氣,加錢加的太少了。二、預約時間已過,接了單子的司機打電話跟我說他不想來接我了,轉為拉別人了,我還沒說話呢,他就掛了電話,取消了訂單。然後滴滴罰了我2元。

  • 8 # Yab2

    我覺得滴滴扣除10%是他應該賺的,26%那就是找罵。對於司機是沒有利潤可言。扣這麼多也就是說他沒有想長期發展的意思。還有他是個網路資本公司,很多司機想把滴滴做為職業但是他沒有保障。

  • 9 # 滄海一粟71949967

    網約車還是原來的網約車,合規不合規的車與人都在跑,平臺並沒有按新政要求清理。去年為什麼沒有打車難是因為平臺補貼,而今年平臺開始收割,不但不補貼還要收比出租車貴的多的費用,乘客減少,司機無利可圖撂挑子不幹了。所以打車難了,要想打車不難,平臺應該繼續補貼,且要大額補貼。

  • 10 # 湘女青青

    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我還在堅持用滴滴打車上下班,基本上平均是13元左右單邊,計程車是17元。但是到下半年我就情願走半小時去坐公交,因為滴滴沒車可用就翻倍,一般加價到23左右了。我就消費不起放棄了,比出租車都要貴5元。還有個問題就是滴滴軟體對司機也是不公平的,我有一次打滴滴從A點坐到B點,但是在B點和朋友匯合後又要繼續打車,所以我在A點出發路上問司機。可不可以等下我再下個單,你接單送我們呢,然後司機就說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滴滴絕對不會再把你的單派送到我這裡,不然說我作弊,扣錢的,然後送到B點,司機還走我就又下單,結果真不是這個車,我在那裡等了20分鐘才等到另一個車來接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知道哪些令人拍案叫絕的逆向思維?是不是感覺智商遭到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