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吉月文
-
2 # 我們是鈉梨子
崑崙奴?看到這個詞,很多人可能會直接望文生義,覺得是崑崙山來的奴隸,但是自己知道的崑崙奴膚色又比較黑,崑崙山怎麼會有這樣的人種?於是更加想不通了。
其實這裡的崑崙並非是指的崑崙山,在古代崑崙除了指崑崙山外,還指黑色,所以崑崙奴的意思就是黑色的奴僕的意思,這就好理解多了吧
那麼這些崑崙奴是從何而來呢?
其實根據史書記載崑崙奴大都來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
因為地處熱帶,當地人的面板比較黑,所以稱之為崑崙奴,崑崙奴其實還是黃種人(棕色人種),
當然有一部分阿拉伯人帶來的崑崙奴是黑人,來自非洲,應該是阿拉伯人在非洲搶掠來的人口,販賣為奴隸,唐朝人並不講究奴隸的出處,
據說崑崙奴在古代很受貴族追捧,因為崑崙奴性情溫和,身強體壯,吃苦耐勞,對主子的話很是遵從
所以當時流傳這樣一句話“崑崙奴,新羅婢”,新羅指的是今天的北韓半島,可見崑崙奴也是紅極一時啊。
-
3 # 國家人文歷史
有關崑崙奴的記載多出現在唐朝,因“崑崙”在古代除了指崑崙山之外還指黑色的東西,故唐朝以“崑崙奴”稱面板黑色的人。《新唐書》卷二二二《南蠻傳》曰:“盤盤,在南海曲······其臣曰勃郎索濫,曰崑崙帝也,曰崑崙勃和,曰崑崙勃諦索甘,示曰古龍。古龍者,崑崙聲近耳。”慧琳的《一切經音義》卷八一中提到:“崑崙語,上音昆,下音侖,時俗語使亦作骨論,南海州島中夷人也。”所以,古龍、骨侖、骨論等都指崑崙。
崑崙奴的長相與中原漢人有很大的不同。捲髮、黑面板是崑崙奴的主要特徵之一。《隋書》卷八二《南蠻傳·真臘》:“人物小而色黑。婦人亦有白者。悉捲髮黑身,性氣捷勁。”崑崙奴的身體並不高大,但身體素質較好,力氣大,性情溫和。從出土的崑崙奴俑看當時的崑崙奴多赤裸上身或斜披帛帶,穿短褲,社會地位並不高。當時的社會上層都以用崑崙奴來顯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崑崙奴,新羅婢”成為了社會上的流行趨勢。
有關崑崙奴的來歷,學界有諸多研究,主要的觀點有三種:一為南洋的黑人,二為非洲黑人,三為兩種黑人都有。從《舊唐書·南蠻傳》和《新唐書·南蠻傳》等書中都提到了崑崙來自真臘、林邑、扶南等南洋國家。如林邑在今越南中南部。該觀點被西方學者接受。日本學者桑原鷺藏和中國的吳春晗也對該觀點進行了論述,認為從體格差異和當時對運輸條件來看,來自南洋更為合理,記載也更多。而中國也有學者持不同的看法,認為從唐朝之後,中國與外界的聯絡越來越緊密,與非洲大陸的交通條件已經較為發達了,是有可能把非洲黑人帶到中國的。唐朝有關於“僧祇奴”的記載,僧祇即“Zangi”,指桑給巴爾人,是唐朝的人對非洲黑人的稱呼,這證明了當時有非洲黑人。(謝弗在《唐代的外來文明》)但也有人指出,當時應該是兩種黑人都有了,只是華人對兩種黑人不會區分,所以統稱為“崑崙奴”。(孫機在《唐俑中的崑崙與僧祇》)
早在先秦時期,有“僬僥”(矮黑人)的記載,可以看出當時已有黑人在中國境內。之後有關記載不多,但從印度的史書可以側面印證中國一直有接收黑奴。大量的記載是在唐朝時,“崑崙奴”的說法出現,崑崙奴在上層社會流行一師。崑崙奴一是來自奴隸貿易,再者來自外國對中國的朝貢,還有一部分是作為戰利品被擄掠到中國,也有少部分是跟隨外國遣唐使到中國後留在中國。崑崙奴也多存在於中國經濟、交通比較發達的地區。宋元時期,中國的海外貿易空前發達,所以境內依然存在有“崑崙奴”。但明清時期,隨著“海禁”和“閉關鎖國”的頒佈實施,數量減少,漸漸銷聲匿跡。
-
4 # 桃花石雜談
崑崙奴到底是什麼人?唐宋之間,在中國的古籍裡曾經大量提及“崑崙奴”這個人群,比如《舊唐書·南蠻傳》裡記載的“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而從唐朝開始,無數中國文學作品裡也都有崑崙奴的生動形象,比如最有代表性的唐朝裴鉶的小說《崑崙奴》裡面的磨勒,巧救紅綃,使有情人終成眷屬。也包括最近這幾年讓崑崙奴這個名稱又火起來的《大明宮詞》裡太平公主“找崑崙奴”巧遇薛紹的情節。那麼讓華人上千年都忘不了的崑崙奴到底是些什麼人呢?來自東南亞?
其實如果用比較現代化的語言簡單地說,崑崙奴的定義很簡單,就是有著黑色膚色的家奴。但只是這樣說還是沒人知道崑崙奴是從哪來的,因為世界上有黑色人種分佈的地區很多。不過其實中國古籍曾有相關記載的,《舊唐書》裡說“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林邑是現在越南的中部地區,漢朝時曾經是歸屬中國,是象郡象林縣,屬於東南亞地區。
從這個角度推測,似乎崑崙奴應該是來自東南亞。這樣說應該也有道理,因為東南亞確實有一個黑色人種存在,叫尼格利陀人。而且史書上記載許多崑崙奴是東南亞各國進貢來的,所以是東南亞人也很正常。不過這裡有個問題,就是東南亞雖然有尼格利陀人,但人數非常少,只是分佈在印度安達曼群島和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泰國的個別區域。所以如果說中國古籍裡的崑崙奴都是尼格利陀人似乎也不太可能,因為尼格利陀人歷史上其實是和外界接觸非常少的。
(一位白人男性和兩位尼格利陀男性形成的最萌身高差)
此外,尼格利陀人又被稱為矮黑人,顧名思義,這個人種有個非常顯著的特徵,就是身高非常低,男性的平均身高也只有1米5,如上圖所示。但中國史書上卻曾有記載說崑崙奴個個體壯如牛,這就明顯不可能是尼格利陀人了。
(“體壯如牛”的崑崙奴會是身材普遍矮小的尼格利陀人?)
來自非洲?除了來自東南亞王國的進貢,還有相當一部分崑崙奴是當時穿行於印度洋做生意的阿拉伯商人賣到中國的,而這些崑崙奴應該主要是來自非洲的黑人了。現在喜歡看NBA或者田徑的朋友都知道,黑人裡身材高大,身體強壯的人數比例非常高,而且因為天生的肌肉素質,其身體的協調性和柔韌性都非常好,而這些特徵其實是正好符合中國古籍裡對崑崙奴的描述的。比如在小說《崑崙奴》裡就曾經提到:
磨勒遂持匕首,飛出高垣,瞥若翅翎,疾同鷹隼。攢矢如雨,莫能中之。
意思是這位叫磨勒的崑崙奴手拿匕首,跳越出高牆,好像插了翅膀一樣,比鷹隼還敏捷,如雨一樣射出的箭都射不到他。能夠輕鬆跳越高牆,身體靈活性和柔韌性出眾的特點,可以說和非洲黑人的普遍特徵是完全一樣的。
(揹著兩個人還能翻牆的磨勒只能是身體強壯的非洲黑人,不可能是尼格利陀人)
而在古籍裡,除了崑崙奴,還曾提到一種叫“僧祇童”的黑奴,據現代學者考證,“僧祇”其實就是非洲桑給巴爾(Zangibar)的音譯,也就是現在的坦尚尼亞。但“僧祇童”這個名稱跟“崑崙奴”相比名氣就太小了,而古代普通的中原老百姓其實是根本沒有世界地理的概念的,看到黑黑的家奴就順嘴都叫成了“崑崙奴”,所以導致後世從名稱看以為東南亞才是崑崙奴的主要來源地。
綜合來看,石頭君認為唐宋時期的崑崙奴其實主要是阿拉伯商人從東非海岸地區販賣到中國的非洲黑人,因為他們天生身體強壯,而且運動天賦出眾,所以很受當時富人的歡迎。而來自東南亞的矮黑人應該也有,因為矮黑人雖然身材矮小,但天生“長不大”這種特點可能也會讓一些有錢人家覺得有意思,因此可能會留在家中做家僮。所以,雖然都叫崑崙奴,但其實他們的來源是非常複雜的,東到菲律賓,西到非洲東海岸,都是崑崙奴的故鄉。
(這個圖裡這樣身材矮小,跟著小姐做跟班的崑崙奴倒很有可能是尼格利陀人)
-
5 # 青史回聲
崑崙奴,顧名思義,是指崑崙山以外的人,並不都指黑人,有些膚色是棕色的。而這個名字的來歷,就要追溯到唐朝了,由於絲綢之路的重新建設,加上的唐朝的國際影響力大大增強,西域以西的包括西域,很多外華人透過絲綢之路來到了大唐,由此帶來了許多黑色面板的人,而這些人到了大唐,有的精於樂舞,供人取樂,有的沒有一技之長,只能為奴,因此唐朝的人將他們稱為崑崙奴。
那麼這些崑崙奴來自哪裡呢?
《舊唐書》中,就說過:“在林邑之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因此這些黑人大多來於南洋諸島(現在的東南亞地區)和非洲東海岸。其實崑崙就是一個泛稱,不是指某一個地區或者國家。
不過也有人說崑崙指的不是崑崙山,而是現在的東南亞地區,如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因為有人認為這些崑崙奴膚色並不是黑的。也是黃種人,只是處於熱帶地區,長期受到太陽直曬,因此面板較華人黑。
但是並不是說崑崙奴沒有黑人,有,不過少數,因為非洲離中國太遠,不可能大批來到中國,當時又不是大航海時代,不可能出現販賣黑人的事情,黑人要來華,只能隨當時的阿拉伯帝國的人來到中國。
當然,在當時唐朝帝都長安,出現各色面板的人,早就不見怪了,誰叫大唐長安是國際大都市了。除了崑崙奴之外,還有一種,叫做“新羅婢”,等同於現在的菲傭。
-
6 # 大先生的故紙堆
崑崙奴,是指從事奴僕工作的黑人。唐傳奇中,有一篇很動人的故事叫《崑崙奴》,在西安南郊的唐代墓穴中,出土過黑人陶俑。因此,至少唐代開始,黑人奴僕就已經在中國出現。
盛唐的長安是國際化大都會,外華人中不僅有各國的遣唐使,還有崑崙奴、新羅婢,供富貴人家驅使。
全唐詩中,張籍有一首《崑崙兒》有這樣的描述“金環欲落曾穿耳,螺髻長卷不裹頭。自愛肌膚黑如漆,行時半脫木棉裘。”
他們耳戴大大的金環,頭髮都是小圈的卷卷,面板漆黑,只有眼白和牙齒是白色的,和今天的非洲朋友是不是很相似?
他們精通水性,可以修船造舟;精通音律,彈奏樂曲;力大無比,可以耕田種地,還曾經在鄭成功家族的軍隊中效力,忠誠勇猛戰鬥力強,是鄭家軍中的精銳部隊。
我今天想說唐傳奇中的“崑崙奴”,這是一位武藝高強的忠僕。
實際上,“崑崙奴”在歷史上的名聲一直是可靠的。 唐代宗大曆年間,有一位崔生,他父親是地位顯赫的官員,與當時的重臣一品很要好。一次,一品患病,崔生的父親命他去探視。崔生很年輕,容貌不凡,舉止得體。崔生拜過一品後,傳達了他父親的關懷之情。
一品很喜歡崔生,讓崔生坐在面前,這時有三個貌美的使女站在前面,手捧金甌,金甌中是甘酪鮮桃。一品讓一位身穿紅綃衣的使女端了一碗給崔生吃。到崔生告辭的時候,一品命紅綃使女送崔生出院。紅綃女伸出三個手指,又連續翻了三掌,然後又指了指胸前的小鏡子,說:"記住。"
崔生回家後茶飯不思,反覆思索,不得其解。
崔生家有一個叫磨勒的崑崙奴,憂心崔生身體,願意為他排解,崔生於是把這段經歷告訴了磨勒。
磨勒說:"這是小事一件。"崔生又把紅綃姬的隱語說了。磨勒說:"這有什麼難的,伸三個手指,是說一品家有十院使女,她是第三院的。翻掌三次,正是十五,是說十五日後。胸前小鏡子,是說十五的月亮圓如鏡,叫你去相會。"
隨之,磨勒還提出瞭解決方案,讓崔生用兩匹青絹,做一套緊身衣服。自己先夜行至一品家,把兇猛的惡犬殺掉。
三更後,崔生換上了緊身青衣,磨勒揹著他飛過了十多重院牆,到了使女院落停下了。紅綃女想要和崔生離開這裡,於是,磨勒先為紅綃姑娘把隨身用的衣服,妝奩揹出去三次,然後背崔生和使女,飛出高牆大院十幾處,一品家的守衛,都沒發現。
到這裡,似乎是個圓滿的故事,但是之後,使女隱居兩年放鬆警惕,去各處遊玩被認出來了,一品於是召來崔生。崔生把磨勒如何相救全盤脫出,為磨勒召開了殺身之禍。
一品命令五十名士兵,持兵器抓捕磨勒。磨勒卻手持匕首,飛出了高牆,頃刻之間,不知去向。
金庸曾說,崑崙奴的故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武俠小說。但是在讀者看來,這是個悲傷的故事,崑崙奴忠肝義膽,卻最終被主人犧牲了。
-
7 # 鬼雨齋主人
第一:崑崙奴肯定是黑人。
第二:古代的黑人可不是隻有非洲才有。
其實就崑崙奴這一名詞就已經把這些黑人的出處說明白了,就是印度的南部黑人,也就是印度種姓制度最底層的賤民。
唐朝前中期,阿拉伯人尚未侵略古典印度,臥莫爾王朝未建立以前,印度的主要人種就是亞裔黑人(也可稱之為棕色人種)。現代印度人,其實是臥莫爾王朝建立以後,逐漸混血雜交的產物。
-
8 # 秦右史
中國古籍中常見崑崙奴一詞,其含義為膚色較黑之人則無可疑義,色黑是普遍特徵。
《太平廣記》中的《崑崙奴傳》 中,就記載了一位崑崙奴磨勒的故事。洛陽博物館藏有一件北魏彩繪陶“崑崙奴”俑,便可以作為其在華的文物學證據。
唐宋元時期黑人奴隸主要分佈在關中、廣東、四川等地,服役於中國的宮廷和富豪之家。在古人的世界認知裡:崑崙,山名也,在西北,其高萬千裡,崑崙已經屬於很遠和未知的範疇,而且黑人來華多以底層、缺乏教化的蠻夷面孔出現,故而以崑崙奴來指代黑人。
《晉書》有載:晉簡文帝妃、孝武帝母李陵容,本出微賤,大貴之前,乃宮廷織坊中的一名普通宮人,其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崑崙。胡三省注曰:謂其人如崑崙也,崑崙國在南海外;《舊唐書·林邑國傳》: “自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號為崑崙;《真臘國傳》:真臘在林邑西北,本扶南之屬國,崑崙之類。
崑崙奴可見早期的全球貿易特徵。大約從9世紀開始,黑人奴隸作為阿拉伯人的“商品”被運到了中國,成為官私奴脾。中國古籍稱這些來華的黑人奴隸為“崑崙奴”或“僧祗奴”。因為唐時對其疆域以南、捲髮黑膚居民稱呼為“崑崙” ,大概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一帶,故得此名。
在華的黑人奴隸的境況可分為二種:一部分是一些阿拉伯國家或王朝進貢給中國宮廷充當官家奴婢的“貢品”;另一部分黑人是由西亞諸地轉賣到中國的私家奴婢。因其性淳不逃徙、無親屬之戀 ,忠誠不二,故可以“託以管鑰”。
-
9 # 白滿滿在讀書
唐代以後,對於崑崙奴的記載逐漸變多,其中以唐傳奇中的崑崙奴一篇最為出名,其它的諸如《太平廣記》、《博異志》等筆記小說也對崑崙奴多有記載。
那麼崑崙奴到底長什麼樣子? 《舊唐書南蠻傳》中說,“其人黑身,捲髮、裸行。”《開天傳信記》裡亦有“指如十挺墨,耳似兩張匙”的描述,也就是說面板黑是崑崙奴最主要的特徵。
此外,根據文獻記載,體格強壯、目深、牙白、善水也是崑崙奴最主要的特徵之一,總的來說,崑崙奴在外形上與漢人差別很大。而漢族人對他們多以歧視的態度,將他們作為奴僕驅使,《博異志》中的縣尉家中的崑崙奴,甚至在臉上刻了字。
對於崑崙奴到底來自何處,說法不一,有說他們是來自南洋的黑人,吳春晗的《崑崙奴考》認為他們應當是馬來人種,一些西方學者認為他們是從印度群島販賣而來的奴隸,也就是最廣義的馬來人種。
另外一派學者則認為他們來自是非洲的黑人,張星烺的《崑崙與崑崙奴考》主張崑崙國就是非洲。
這些黑人來的中國的原因,或許是因為戰爭,或許是因為販賣、進貢,他們多集中在長安、揚州這種大都市或是廣州這種交通便利的海港城市,成為了貴族家中用以彰顯身份的“物品”,令人感慨。
感謝閱讀。
-
10 # 朝文社老張
一說“崑崙奴”便很容易聯想到神秘的崑崙山脈,但實際上崑崙奴與崑崙山並沒有什麼聯絡。崑崙奴乃是唐朝盛行一時的貴族家養黑奴,他們來自域外,以捲髮黑身為特徵。當時社會上豢養黑奴成風,後來崑崙奴還常常作為一類特殊群體出現在唐人的小說裡,有意思的是,小說中的崑崙奴竟大多是以機智果敢、技藝超群的正面形象出現的。
一、神秘的崑崙奴“捲髮黑身”是辨認崑崙奴的最顯著特徵之一,也是崑崙奴得名的緣由。“崑崙”一詞在古代除了指崑崙山之外,還特指面板黑色的人。除此之外,與中原的漢人相比,崑崙奴則顯得較為矮小,但他們敏捷善水、力大善耕,故而成為當時達官貴族們爭相豢養的物件。
當時的人們對於崑崙奴的態度比較複雜,日常雖是將他們當作奴僕來役使,但又對他們心存一份神秘感。這種神秘感首先來自人種上的不同,其次還因為崑崙奴力大善水的天性特徵。甚至在唐傳奇小說《崑崙奴》中還將崑崙奴磨勒描述成“瞥若翅翎,疾同鷹隼,攢矢如雨,莫能中之;頃刻之間,不知所向”的大俠形象。此與歐洲對待黑人奴隸的態度相較,便足可見大唐的開放與氣度。
二、來自何處
那麼這些崑崙奴究竟來自何處?他們又為什麼會來到中國呢?關於崑崙奴的來源地,至今還有些爭議,一說他們來自非洲,雖然唐代的史籍中亦有不少提到非洲黑奴,但從外形體格上來看,非洲黑奴似乎應更為健壯。另說他們來自南洋,也就是東南亞。崑崙奴體形矮小且水性較好,這與南洋黑人的特徵頗為相似。但就當時人們通常僅透過膚色來辨別崑崙奴的情形來看,崑崙奴的來處應是兩地兼有。
就當時的情況來看,崑崙奴的來源主要有三種。一是源自戰爭,中外交戰中作為俘虜劫掠而來;二是源自進貢,但隨貢而來的崑崙奴數量並不多;三是源自販賣,這一部分應是崑崙奴大量持續來到中原的主要途徑。當時社會蓄養崑崙奴蔚然成風,甚至還衍生起攀比之風,所以有市場自然就會產生交易。那時的廣州、揚州因為靠近南洋,又是當時重要的交通港口,所以成為眾多黑奴聚集之地。三、從事工作
唐朝的崑崙奴分為官私兩種,主要從事勞力和技藝兩類工作。從事勞力工作的,主要是力耕和雜役。技藝類工作還是源於崑崙奴善水的特性,所以常從事船運方面的工作。此外,從敦煌莫高窟壁畫中還可見崑崙奴從事馴獸工作的畫像。當時還有歌中提到“崑崙兒,騎白象,時時鎖著獅子項,買奴跨馬不搭鞍,立走水牛驚漢官”。可見崑崙奴的馴獸技藝在當時是較為出名的。崑崙奴還敏捷善舞,其音樂舞蹈之技藝甚至可以登堂入室在宮廷中進行表演。
雖然崑崙奴在唐人小說中具有飛簷走壁的形象,但不可否認,他們在現實中依然無法擺脫作為奴隸的壓迫與歧視,黑奴的命運依舊是悲慘的。後世朝代中也依然不乏黑奴的存在,直到明清閉關鎖國,由於限制了海外貿易的發展,黑奴的數量才開始大為減少。參考資料:《唐傳奇》、《唐代小說中崑崙奴現象考述》、《試探唐代崑崙奴從事的主要工作》
-
11 # 三叔小記
崑崙不只是指崑崙山,還指面板成黑色的人,在《舊唐書》裡這樣說:
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從這裡可以看出,崑崙是林邑南方的一片地方,是泛指,不是確指。這裡的人卷頭髮,黑面板。
而林邑在秦始皇時南征百越之君,設立象郡,就在象林縣,今天的越南附近,以南則是南洋諸島、阿拉伯……甚至非洲。
這裡的一些人被人販子販運到我們這裡,為奴為婢,所以稱“崑崙奴”。由於他們受過專業的訓練,不僅能幹,還踏實、拽實,很多人還爭著搶。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崑崙奴”來自西貢(越南那一片),這裡有著最大的奴隸市場,源源不斷四處販賣奴隸,加上西貢又叫“柴棍”,發音不準下,誤說成“崑崙”。這裡的奴隸也就稱“崑崙奴”!
至於這些奴隸到底來自哪裡,沒人知道……有可能來自印度,有可能來自阿拉伯,有可能來自非洲。總之,大雜燴!
-
12 # 純鈞RHGL
古代記載的崑崙奴有三種,其中兩種是人,一種是神話生物。
神話生物出現得比較早,後世便把形象上與神話生物接近的人,也稱作崑崙奴。但是這個時候,“奴”並非奴隸的意思。
“崑崙”一詞最早可追溯至《尚書·禹貢》:“織皮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即敘”。《穆天子傳》記載:“吉日甲子,天子賓於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瑤池位於崑崙,崑崙是西王母的居所。
漢朝時候,印度宗教傳入中國。在印度古婆羅門教裡,有一個神話人物,叫作“摩奴”。而中國很久以來,便認為西方為崑崙所在之處,西方最高等的神是西王母,摩奴在華人的觀念裡,自然要居西王母之下,便等於西王母的奴僕,意義上,相當於後期神話裡的金甲力士之類。因其居於崑崙,亦稱崑崙奴。
且由於印度人眾所周知的形象,他們的神話人物也是那個樣子,即面板較黑,毛髮有些捲曲。自此,便奠定了“崑崙奴”在華人心目中的形象。
後來,由於地理觀念逐漸進步,越來越擴大的情況下,再提到“崑崙國”,所指的地方就不止一處了。
古籍中記載的崑崙,包括恆河以東及馬來群島;荼陵東南的佔筆羅或佔不牢島;緬甸、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等地的崑崙國;南詔附近的崑崙國。
在《舊唐書·南蠻傳》中記載: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
可以看出,這些人不是來自西邊的崑崙上,而是來自南邊。至於黑身,倒並不是說是黑人,而是相對華人來說是比較黑的。這些人大多來自於南洋諸島和非洲地區,被販運到唐朝的,至中土後,或精習樂舞,供人娛樂,或為奴僕,供主人役使,時人通稱其為崑崙奴。
那,有沒有真正的黑奴呢?可能也有。1932年,陳寅恪先生在研讀《維摩詰經文殊師利問疾品演義》後所提出的“骨侖即崑崙”的觀點。隨著波斯商人在世界各地販賣非洲東海岸之黑人,因尼格利陀人形貌肖似非洲黑人,印度人遂將其與黑人並稱為“骨侖”。“骨侖”與“崑崙”讀音相近,“崑崙奴”因此也可能包含非洲東海岸的黑人。
-
1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眾所周知,唐朝的開放程度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在鼎盛時期的長安城裡,那簡直就是商賈雲集,人流如潮,各色人種齊聚一堂,共享太平盛世。
在這些不同膚色的人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達官貴人的身後,跟著膚色黝黑的奴僕。一眼就能辨認出這些奴僕非中原人士,他們就是史書中記載的“崑崙奴”。
(壁畫中的崑崙奴)擁有崑崙奴成為了當時的時尚,如果權勢顯赫之人家中沒有幾個崑崙奴,那是很駁面子的事情。
當時的長安城裡流行著一句話:“崑崙奴,新羅婢。”意思就是說,奴僕要用崑崙的,婢女要用新羅的。新羅也就是指唐時北韓境內的一個小國家,“新羅婢”就是指來自北韓的婢女。新羅婢心靈手巧,勤快懂事,大方識禮,深受主人喜愛。
那麼,為什麼“崑崙奴”也那麼受唐朝人喜歡呢?他們究竟來自哪裡?
一、崑崙奴是哪裡人?
一提到崑崙奴,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來自崑崙山。其實不是,在唐朝,“崑崙”一詞除了指地名之外,還泛指黑色的物體。所以,崑崙奴泛指黑色的奴僕。
中國歷史上的崑崙奴,大都來自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屬於尼格里託人,俗稱“矮黑人”。其面板黝黑程度遠勝中原人。當然,還有一部分崑崙奴來自非洲。這些奴僕都是從當時活躍的奴隸市場買來的,也有一部分崑崙奴是被外國使團進貢而來,或者他們原本是外華人的奴僕,來到中原後就留下來了。
(壁畫上的矮黑人)二、崑崙奴有什麼特點?
崑崙奴一般身材不高,“皆捲髮黑身”,身體強壯。上身赤裸,只在肩上斜耷拉著一條帛帶,下身穿短褲或橫扎圍布,赤腳。
崑崙奴大都擁有一副強健身板,力大如牛,吃苦耐勞,性情溫順,任勞任怨,髒活累活全然不懼,而且對主人忠心耿耿,死心塌地。
三、崑崙奴忠心護主的故事。
話說唐朝時期有一個兵部官員名叫崔玉,家裡養了一個崑崙奴磨勒,跟了崔玉有些年頭了,將崔玉視作再生父母,極為忠心。
有一天,汾陽王郭子儀請崔玉前去喝酒,席間,郭子儀為了顯擺,叫出了自己年輕美貌的小妾紅綃陪酒。但崔玉不勝酒力,兩杯下肚後就喝不下去了。郭子儀為了助興,專門請紅綃向崔玉敬酒,非得讓崔玉將酒喝下去不可。
可是這個崔玉在喝酒時居然和紅綃對上眼了,雙方一見傾心,互生愛慕。
(崔玉和紅綃)在離開汾陽王府的時候,紅綃特地送大家出來,崔玉為了多看紅綃一眼,特意留在了最後離開。
當崔玉正欲離去時,紅綃叫住了他,伸出了三個手指,然後將五指攤開,衝著崔玉翻了三次手掌,指了指自己胸前的小圓鏡。
崔玉回到家後,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以致茶飯不思,日漸消瘦。崑崙奴磨勒心疼主人,關切的詢問崔玉心中有何焦慮。崔玉想,這磨勒也跟了我多年了,不妨給他說說。
於是崔玉就一五一十地將前往郭子儀府中喝酒,遇到紅綃的事告訴了磨勒。磨勒撫掌大笑,說:“主人,其實這是紅綃姑娘在約你呢。”崔玉問到:“何以見得?”磨勒說:“三個指頭,表示紅綃姑娘住在第三個院子,手掌翻三下並指向小圓鏡,是表示15日那天,在月圓之夜與你相會。”
崔玉大喜,原來如此。但隨即一籌莫展,說:“汾陽王府深宅大院,我如何進去呢?”磨勒回答說:“這個主人就不必擔心了,我自有辦法。”
到了約定時間,磨勒讓崔玉伏在他的背上,施展輕功,翻牆越屋,健步如飛,不一會兒就到了紅綃的院子,放下崔玉後說:“主人,你儘管和紅綃姑娘約會,我在院門口替你放哨。”
等到崔玉和紅綃約會完畢後,磨勒又將崔玉背在背上,原路返回。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段時間,崔玉和紅綃就更加離不開了。崔玉乾脆叫磨勒將紅綃揹回自己府中,既免去路途辛苦,又不用擔驚受怕,還可以一勞永逸。
(郭子儀)第二天,郭子儀就發現紅綃不見了,著人滿城尋找無果。一段時間後,汾陽王府的人就忘了此事了。
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事最終還是被郭子儀知道了。不過,郭子儀不愧為將軍,心胸開闊,成全了崔玉和紅綃,但提出必須將本領高強的磨勒送他使用。
可是這個磨勒偏偏是個死心眼,死活不答應跟隨郭子儀。無奈之下,郭子儀只得下令抓捕。眾人將磨勒團團圍住,箭如雨下,磨勒掏出隨身攜帶的匕首,隔檔射過來的箭矢,“飛出高垣,瞥若翅翎,疾同鷹隼,攢矢如雨,莫能中之。頃刻之間,不知所向”。
崔玉後來和紅綃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但磨勒從此消失,再沒現身。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故事。不過,由此也足見崑崙奴的能幹,以及對主人的忠心。
(參考資料:《舊唐書·南蠻傳》)
-
14 # 玄坤文史
其實“崑崙奴”就是泛指膚色為黑色的異邦奴隸,在中國古代,崑崙一詞是有黑色的意思,在唐朝,甚至是更早之前,也已經存在,透過販賣,進貢的方式,來到中國的異邦奴隸,在《舊唐書.南蠻傳》就有記載:“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這一句的描述的意思我們想象一下,是不是特別像非洲黑人,膚黑,還帶捲髮?
其實絲綢之路在大漢時期就已經建立,所以東西方交流從那個時候就開始了,交流的除了文化之外,其實還包括了一些特殊的商品,其中就包括了“崑崙奴”,崑崙奴據記載在西南海有崑崙層期國,上面有些野人沒有開化,就把這些野人抓來作為藩奴,也就是“崑崙奴”,所以我們大概可以由此來推斷一下崑崙奴一部分來歷其實就是從東南亞的一些海島上抓來的。
後來到了大唐王朝,當時的長安城,洛陽城可以說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國際大都市,外邦來的人很多,加上與西方交往頻繁,所以途經西域,再到今天的中東地區,在轉至北非販賣來奴隸也是完全可行的,並且在那時崑崙奴是作為貢品上貢的,所以崑崙奴不是特指某個地區販賣來的奴隸,而是指黑色的奴僕。
這些奴僕有的遠隔千里甚至是萬里來到華夏,其實就是說物以稀為貴,奴隸販子通常會教給他們一些技藝,用來取悅主人,所以也只有那時的貴族們才能用得起崑崙奴,但是在今天也有考證,曾經中國過去的確是有崑崙族這個種族的,但是後來逐漸被同化消失,這個種族的特色就是膚黑捲髮,但是怎麼說呢,面板黑這個意思,我們其實不要完全理解為黑人,就像我們看東南亞靠近赤道的一些國家,他們雖然也是黃種人,但是他們的膚色就明顯偏黑一些,所以崑崙奴有非洲來的,有南洋抓的,甚至還有些原始部落抓來的,我們把崑崙奴理解為膚色較黑的異邦奴僕似乎更為合適一些。
-
15 # 這個歷史很正
崑崙奴,是中國古代唐朝時期出現的奴隸的稱呼,因為其外貌幾乎都是捲髮,且身體膚色都為黑色,所以被命名為崑崙奴,實際上就是黑奴。
在唐朝崑崙奴曾是社會上流人士的標準配置,在唐朝的時候如果那個貴族家裡要是沒有幾個崑崙奴,那可是會被人們嘲笑的,而也正是因為崑崙奴曾受到古代中國社會貴族的追捧,他們才得以在史書中留下點足跡。
其實我們從崑崙奴的體型外貌中就可以知道,這個人種並不是中國古代已有的人,而是從其他地區販賣過來的,根據唐朝史書所推測,唐朝早期的崑崙奴應該是從南洋一帶販賣過來的,也就是東南亞地區。
而後來隨著唐帝國的擴張,唐朝的軍隊走到了中東這片土地上,唐朝的威名傳播到了世界上,唐朝與中亞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也更加的密切了,而恰好當時唐朝流行崑崙奴,於是大批的非洲黑奴透過阿拉伯人來到了唐朝,畢竟古代阿拉伯人大多數都是靠行商為業的。
崑崙奴自唐朝開始,此後一直到明朝才漸漸的絕跡了,因為明朝的閉關鎖國和海禁政策,完全就禁止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和貿易往來,而黑奴貿易也漸漸的沒落了。
-
16 # 老夫從來不吹牛
“崑崙奴,新羅婢,菩薩蠻”是唐朝貴族炫富的三大神器,其中的崑崙奴跟中國第一神山的崑崙山又有什麼關係呢?
崑崙奴並非來自崑崙山的奴隸,而是指的黑人奴隸,至於為什麼不叫“黑人奴”,要叫“崑崙奴”,與高大上的崑崙山扯上聯絡,我們後面細細詳談。
新羅婢,顧名思義,就是來自新羅的婢女。
唐朝初期,北韓半島同時存在三個政權,分別是新羅、百濟、高句麗。當時的新羅與唐朝關係最親密,每年向唐朝上貢,後來藉助唐朝的力量先後兼併了百濟和高句麗,一統北韓半島。
而每當新羅貴族來朝貢之時,他們不僅會攜帶貢品獻給大唐皇帝,同時也會攜帶很多本土特產獻給大唐的貴族。
“新羅婢”就是其中的特產之一,這些婢女在新羅貴族的洗腦之下,個個性情溫順,服服帖帖,很受大唐貴族們的喜愛。
但是能從新羅來到唐朝的新羅貴族畢竟少見,能獲得他們帶來的新羅婢的大唐貴族就更少了,一時間“新羅婢”成為當時的頂級奢侈品。
應有海,掠新羅良口,將到當管登萊州界,及緣海諸道,賣為奴婢者。伏以新羅國雖是外夷,常稟正朔,朝貢不絕,與內陸無殊,其百姓良口等,常被海賊掠賣,於理實難,先有制敕禁斷。——《唐會要·八十六》
新羅朝廷發現這一現象之後,不得不向宗主國大唐尋求幫助,唐朝政府也覺得新羅作為自己的小弟,買賣他們的人口太不像話,於是下令禁止新羅婢的買賣行為。
然而,就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說一樣,有50%的利潤就能讓人鋌而走險,100%的利潤就能讓資本踐踏一切人間法律,300%的利潤就能讓他們敢犯任何罪行。
新羅婢的利潤顯然遠遠高於300%,因此朝廷雖然明令禁止,但是這個買賣卻一直在暗中存在,經久不衰。
菩薩蠻,指的是來自於西域的舞女,相比起普通婢女,這些有異域風情的女人,更是披上了也曾神秘的面紗,非普通人可以得到。
唐宣宗時期,有一個小國女蠻國前來進宮,這個小國的隨行人員高髻金冠,纓絡被體,故謂之‘菩薩蠻’。
提起“菩薩”,我們應該記得在《西遊記》中,豬八戒每見到漂亮的女子都會稱呼一聲“女菩薩”,並不是說這人就是真的菩薩,只是一種美女的特稱,也是一種時代特色。
“蠻”字代表她們的國家女蠻國,是否暗含“蠻夷”之貶義就不得而知了。
大中初,女蠻國貢雙龍犀,明霞錦,其華人危髻金冠,纓絡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時倡優,遂歌‘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詞。——《杜陽雜編》
因為這些“女菩薩”能歌善舞,所以他們又被稱為“菩薩蠻隊”,樂工專門為此作《菩薩蠻曲》,進而演化成後來有名的詞牌名《菩薩蠻》,為我們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經典詩詞。
《菩薩蠻》—溫庭鈞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崑崙奴其實就是黑人奴隸
自秦始皇一統中原開始,憑藉威服四海的國力,秦朝就開始接受外邦來朝。
到了唐朝時期,強大的綜合國力更是讓無數少數民族臣服,海納百川,使得大唐長安也成為一個國際性大都市。
在這個大都市中,不僅黃面板黑眼睛的東亞人隨處可見,棕發碧眼的西域人也屢見不鮮,當然少不了的還有一種特殊人群,他們以奴隸的身份跟隨在各種達官貴人身後,成為這些貴族的炫耀工具。
在電視劇《大明宮詞》中就有這樣一幕:
太平公主與韋氏逛街,忽然看到一種奇怪的面具,便問道:“這是什麼面具?黑如鍋底,鼻子這麼寬?”
攤主回答:“公子不知,這叫崑崙奴面具,大海盜王世傑剛從海那邊販回來一批崑崙奴,個個體壯如牛,卻性情溫良,踏實肯幹,一到長安就被貴族豪門瓜分殆盡。如今,上街能帶兩個崑崙奴保鏢,是世家少爺們最時興的玩意兒!”
雖然是藝術情節,但是卻與真實情況相差不大,在當時崑崙奴大概就是這麼一個樣子,面板黝黑,體壯如牛,卻性情溫良,踏實肯幹。
《舊唐書·南蠻傳》曰:“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
按《舊唐書》中的說法,這些崑崙奴來自於林邑以南,只要是捲髮、黑色面板的,都以“崑崙”稱呼,又因為大多數都是奴隸身份,所以被稱為“崑崙奴”。
林邑又是哪裡呢?
林邑是一箇中南半島的小國,西漢時期,有一個日南郡象林縣,被稱為象林邑,簡稱林邑。東漢末年,林邑人區連殺害縣令,自稱林邑國王。
南朝劉宋時期,林邑向劉宋稱臣納貢,隋朝時期徹底被征服,設定林邑郡。
大約在如今的越南南部地區。
而林邑以南,指的主要是南洋諸島,這些東南亞地區有一種矮黑人種,也是黑色面板,捲髮,《舊唐書》中所指的“崑崙”大體就是指的東南亞這一帶的黑人,屬尼格利陀人種。
既然他們又被稱為矮黑人,為何會有“體壯如牛”的說法?
其實,當時流入大唐奴隸市場的黑人,並不僅僅只有東南亞矮黑人種,還有一些是來自於非洲的桑給巴爾人,“僧祇”即“Zangi”,他們又被稱為“僧祇奴”。
這些非洲來的崑崙奴,雖然與南海黑人都是捲髮、黑色面板,但是體型相差比較大,再加上非洲距離比較遠,運過來的奴隸顯然價格更加高昂,物以稀為貴,屬於“崑崙奴中的精品”,故而我覺得一般描繪的“體壯如牛”,大概就是指的來自非洲的崑崙奴。
因為在當時,大多數人只知道崑崙奴是黑面板、捲髮,根本不會細分到底是來自於哪裡,所以才沒有區分開來。
為什麼叫做崑崙奴?
《晉書·后妃下》中有這麼一段記載:“孝武文李太后……時後為宮人,在織坊中,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崑崙。”
意思就是在晉朝時期,黑面板的人就被稱為“崑崙”,因此崑崙奴並沒有其他含義,就是特指黑人奴隸。
為什麼會用中國第一神山之名來代表這些黑人?
最為普遍接受的是,在古代,有這麼一個小國,以崑崙為名,而其華人都是黑面板,捲髮,又被稱為崑崙人。
南海上有崑崙層期國,連線大海島,……海島多野人,身如黑漆,拳發,誘以食而擒之,動以千萬,賣為蕃奴。——周去非《嶺外代答》
不知道這個所謂的“崑崙層期國”是否就是崑崙國的由來,但是從唐朝以後,基本上崑崙人與黑人是相同的意思。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色,大唐盛世,才能造就“崑崙奴、新羅婢、菩薩蠻”的傳說,唯有自強不息,國家繁榮,才能役外族而不被外族奴。
-
17 # 明離子
崑崙奴,一個經常出現在史書上的名字,大家都下意識的認為是黑奴。但事實上是這樣嗎?
其實,“崑崙”一詞在中國除了崑崙山以外,還有“黑”的意思,所以崑崙奴還代表東南亞的土著人,面板雖然黝黑,但還是黃種人的範疇,比華人要黑很多。
唐朝的時候,長安和洛陽絕對是世界的中心,當時有“崑崙奴,新羅婢”的說法,指的最上等的男奴和女奴,所以說到這裡,某宇宙大國會不會很沒面子。
單說崑崙奴,各個體壯如牛,又脾氣溫順,成為了豪門貴族爭相購買的奴隸。
《舊唐書·南蠻傳》記載:“在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
目前考古發現的崑崙奴陶勇,多是赤裸上身,下身穿羊皮短褲,應該是當時的崑崙奴的普遍形象。
宋代《嶺外代答》記載:“西南海上有崑崙層期國,連線大海島,……海島多野人,身如黑漆,拳發,誘以食而擒之,動以千萬,賣為蕃奴。”
當然,也有正經從非洲來的黑人,是真的黑人,被稱為"僧祇奴",這些黑人比普通的崑崙奴更高大威武,所以能買得起的大多是非富即貴之人。
回覆列表
對於崑崙奴的來源,史學界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非洲黑人說。第二種是東南亞土著說。崑崙奴的主要記載出現在唐代文獻當中。而唐代時,阿拉伯商人頻繁來往在絲綢之路上。在歷史上,阿拉伯人長期從非洲向各地販賣黑奴。因此,非洲黑人經由阿拉伯人販賣至中國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第二種觀點主要依據在於文獻的記載中對於崑崙奴的描述更接近於東南亞土著。海上絲綢之路在唐代時也很興盛,而東南亞地區當時發展水準不高,社會制度較為落後,因此有可能向中原地區販賣奴隸。
對於崑崙奴的來源之所以產生如此大的爭議,我認為原因在於記載的文獻主要是文學作品。在唐代詩歌和唐傳奇中,崑崙奴的形象十分多變。有的是忠僕,有的是豪俠,還有的更為誇張已經具有神通。文學作品不講求真實,而追求藝術表現力。但這些誇張的敘述,為後世歷史學家的考證帶來了很大的麻煩。這也就是目前不能確認崑崙奴的具體來源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