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安回望品春秋

    唐汾陽郡王郭子儀!

    郭子儀,字子儀,697年生於一個普通官僚家庭。他長得魁梧英俊,目光炯炯有神,為人剛強勇敢,公正無私,很受時人喜愛。郭子儀從小就喜歡讀兵書,勤修武藝。後參加武舉高中狀元,初入仕途任左衛長史,後累遷至桂州都督府長史、單于都護府副都護、振武軍使、安西副都護、北庭副都護等。天寶八載(749年)三月,郭子儀升任左武衛大將軍、橫塞軍使、安北副都護,又改橫塞軍使為天德軍使。天寶十三載(754年)春,郭子儀兼任九原郡都督、西受降城使、九原郡太守、朔方節度右廂兵馬使。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天寶十四年(755年)身兼范陽、河東、平盧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見唐室政治腐敗,武備廢弛,以討楊國忠為名,自范陽率兵南下,史稱“安史之亂”。

    此時,為母守孝的郭子儀被朝廷“奪情”啟用,拜朔方節度使,率兵勤王,收復兩河(河北和河東)地區,拜兵部尚書、同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輔佐廣平王李俶收復兩京,遷司徒,冊封代國公。乾元元年(758年),拜中書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承擔相州兵敗之責,去職賦閒。寶應元年(762年),平定河中兵變,冊封汾陽郡王。廣德元年(763年),在吐蕃攻破長安後,奉命調兵遣將,驅逐吐蕃敵軍。廣德二年(764年),抵抗僕固懷恩引叛亂,單騎說服回紇,合兵大破吐蕃。唐德宗即位後,拜太尉、中書令,充皇陵使,賜號“尚父”,剝奪實權。

    建中二年(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追贈太師,諡號忠武,配饗唐代宗廟廷,陪葬於建陵。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評價郭子儀是“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窮侈人慾而君子不為之貶。”其實,查閱歷史,在郭令公一生中,主疑、眾嫉、人非的事是累有發生的,只不過每次都被他的品德,他的人格,他的忠實,他的行為,他的清白,他的智慧所化解。

  • 2 # 匹諾曹jun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很多開國皇帝登基後都會誅殺功臣,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朱元璋和劉邦。其實身為朝廷上的大臣,怎麼樣解除皇帝的猜忌,保全自己,其實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歷史上就有10位名將做到了這一點,一起來看看。

    衛青

    衛青是漢朝歷史上著名的大將,在漢朝抵抗匈奴的戰役中立下了不少的汗馬功勞。衛青為什麼年紀輕輕就能得到皇帝的重用呢?原來衛青的姐姐是當時的皇后,衛青自然而然就得到了皇帝的賞識,而且衛青能征善戰,所以被漢武帝委以抗擊匈奴的重任,

    在衛青守衛邊疆的十年間,匈奴被迫遠遁西北,漢朝的百姓他得到安定的生活。由於衛青功勳蓋世,被封為大司馬,大將軍,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雖然衛青功勞很大,去十分懂得退讓,處處維護皇帝的尊嚴,而且他從不在朝中拉幫結派,使得皇帝對他十分放心,所以皇帝也就避免了被皇帝誅殺,得以善終。

    王翦

    王翦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無論實力還是功勞都非常人能比,尤其在白起死後嗎,王翦作為秦國最能打的武將,在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為秦朝立下了不世之功。

    由於王翦功勞很大,被秦始皇嬴政封為武成侯,在朝中地位十分尊崇。王翦雖然是一位武將,但卻十分懂得揣摩帝王的心思,很清楚功高蓋主的後果,所以在幫助秦國滅掉楚國之後就急流勇退,這使得秦始皇對他十分放心。

    吳漢

    吳漢是光武帝劉秀的屬下,一生征戰無數,為劉秀掃平了很多障礙,不過吳漢卻從不居功自傲,為人質樸忠厚,很懂得謙讓之道,所有即使他功勞很大,劉秀對他沒有猜忌,而且還十分寵信吳漢,在吳漢死後,劉秀還下詔厚葬。

    李靖

    李靖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首席大將,李靖深諳用兵之道,善長謀略,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為李世民立下了很多戰功,被李世民衛國公。

    李靖身心沉穩,雖然富貴在身,卻十分知進退,而且深知李世民的為人,所以多次向李世民請求退居。唐太宗洞悉了李靖的用意,對李靖更加放心的同時還更加信任,每次對於李靖的請退都是好言挽留。公元649年,李靖病逝,太宗下詔厚葬,並準其陪葬昭陵。

    曾國藩

    在清朝有兩位十分重要的大臣,一位是李鴻章,一位是曾國藩,其中曾國藩是後人最敬佩的一位清朝重臣。曾國藩創立湘軍,為了大清朝征戰十多年,終於平定了天平天國之亂。

    此時的曾國藩不僅擁有兵權,還擁有巨大的財富,如果此時的曾國藩想要推翻清朝的統治,自己做皇帝,可謂十分簡單,但他卻沒有選擇這麼做。始終以自己的名節為重,屢次拒絕部下的勸進。不過清朝也沒有讓曾國藩失望,對曾國藩一直禮遇有加。在到曾國藩死後,追封其為太傅。

  • 3 # 唐古看今

    “文臣治國安邦,武將開疆擴土”,在古代,帝王們對於治國安邦的文臣並沒有太多的忌憚,因為文臣手中沒有兵權,並且整天都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在皇帝可控範圍內。而武將就不同了,他們手握重兵在外征戰,為皇帝開疆擴土,在這種情況下,皇帝既怕他們謀反,又怕他們功高蓋主自己將來掌控不了他們,所以這些人最後都得不到善終,如:韓信,岳飛……!

    那麼,歷史上有沒有功高蓋主,又得善終的名將呢?

    答案肯定是有的,下面我來說說我知道的吧!

    王翦!

    王翦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也是秦始皇最倚重的將領,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初,王翦率兵攻破了趙國,消滅了燕國,打敗了強大的楚國,之後還為秦國掃除內亂,為秦始皇的統一之路立下了汗馬功勞。當秦始皇建立秦朝後封了王翦為太師,而此時王翦則選擇急流勇退,過起了隱退的生活,從而他得以善終。

    李靖!

    李靖是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倚重的武將,在唐朝統一之初,李靖帶兵打敗王世充和竇建德,平定蕭銑和輔公祏,在李世民奪得皇位後,李靖又帶兵北上滅掉了東突厥,西征平定吐谷渾。可以說李靖為唐朝的建立和開疆擴土立下了赫赫戰功。後來李靖被李世民封為了衛國公,之後李靖同樣選擇了急流勇退,當李靖病逝後,李世民下詔準其陪葬昭陵!

    薛仁貴!

    薛仁貴是李世民後期的名將,自投軍以後,薛仁貴就屢立戰功,他曾為唐朝平定遼東,後來又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為唐朝邊疆的安定立下了汗馬功勞。之後薛仁貴被封為了平陽郡公,當薛仁貴去世後,唐高宗李治又冊封他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

  • 4 # 明月照小江

    中國古代將星璀璨,有沒有功高蓋主,得以善終的名將?

    答案是:有。

    唐代名將郭子儀,應該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沒有之一。

    郭子儀是唐代一位出將入相的著名人物,以一身系天下安危長達二十餘年之久。他功高蓋世,歷經三位皇帝,得以善終,結局圓滿,滿門封王封候,貴同皇室,以八十五歲高齡壽終正寢。

    郭子儀與歷史上很多功臣一樣,曾多次遭到君主的猜忌、冷落、摒棄。多次遭到權臣的陷害、誹謗、中傷,可他始終不為所動,隨遇而安,保持著不卑不亢的態度。而當國家、民族、朝廷需要他時,他會不存任何芥蒂地出來效力,由此,化解了君主的疑心、同僚的嫉妒,成了歷史上罕見的能保善局的大功臣。

    下面讓我們具體的看一看郭子儀是如何功高的,又是如何善終的?

    在中國民間有一種說法,說安史之亂爆發後,若無郭子儀的力挽狂瀾,恐唐朝再難復甦了。這有些誇大了郭子儀的歷史功績,但也不可否認,郭子儀確實是唐朝抗叛的第一功臣。

    郭子儀的名和字是一樣的,都叫子儀,是今天的陝西華縣人,他是個標準的軍人,透過武舉考試而步入軍界。他統兵有方,作戰有功,不時升遷,到安史之亂爆發,已任朔方(今寧夏靈武)節度使了。

    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叛軍史思明部在河東(今山西)大破官軍,在官軍紛紛敗退之際,郭子儀攻城略地,獨自撐起了一片天地。然後他和他推薦的李光弼合作,兵進常山(今河北石家莊),透過九門之戰,取得大勝,掀起了河北抗叛的大浪潮。給當時唐朝上下軍民打了一劑強心劑。

    與此同時,叛軍安祿山部攻破潼關,唐玄宗李隆基出逃。同年七月,李亨在靈武即皇帝位,史稱:唐肅宗。改年號為至德元年。靈武是朔方軍的治所,也是郭子儀的大本營。由此,唐肅宗李亨將屢戰屢勝的郭子儀視為了他的干將,他急調郭子儀回靈武,除原有官職外,又任命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兼宰相,朔方軍更成了唐肅宗身邊唯一能倚重的軍隊。

    郭子儀根據唐肅宗急欲收復二京的政治規劃,將河東作為首要的戰略要地來考慮,因為河東(今山西)東征可圖洛陽,西行可取長安,佔得此地,等於控制了二京的門戶。事實證明,郭子儀的戰略思想是正確的。

    至德二年九月(公元757年),郭子儀出任天下兵馬副元帥,會合其他部隊,先向西進攻長安,再向東奪回洛陽,為唐朝收復了二京。郭子儀因功進位司徒,封代國公。當他返回長安時,在迎接的儀式上,唐肅宗李亨感慨地對他說:“這雖是我的家國,實際上卻是由你再次締造的!”

    郭子儀對唐朝有再造之功,由此獲得了殊榮,但也由此功高蓋主,使唐肅宗對他有了提防之心。

    公元759年,唐肅宗調集了九路兵馬再與叛軍史思明部大戰,由於唐肅宗出於對郭子儀、李光弼等人的防範,不設主帥,僅命心腹,權臣魚朝恩為觀軍容處置使,負責整個戰局。然而因缺乏統一指揮,雙方均遭慘重損失,郭子儀率部向河陽撤退,以確保洛陽安全。

    魚朝恩對郭子儀屢建功勳很忌刻,為推卸這次戰敗的責任,向唐肅宗彙報,說是郭子儀作戰不力造成的。唐肅宗不辨曲直,免了他的軍職,讓他賦閒在家。

    當時的社會輿論對此極為不滿,人們都認為郭子儀功勳卓越,叛軍尚存,怎麼能夠讓他閒著無事可作呢?

    郭子儀瞭解到社會輿論後,從此府中大門再也沒有關閉過,以至於閒散人等都可以直接進入郭子儀的內室,郭子儀的兒子們對此大為不滿,紛紛提出想法,郭子儀卻說:這是平安之道啊!

    沒過多久,朔方軍發生了以擁護郭子儀為名義的兵變,這次兵變的核心是軍餉問題,唐肅宗不得已才封了郭子儀為汾陽王的爵位,讓他以副元帥的身份,進駐兵變的絳州。郭子儀秉公處置了組織的將領,解決了軍餉問題。

    公元761年唐肅宗去世,唐代宗李豫繼位。

    這時的郭子儀遭到了內官程元振和外官魚朝恩共同忌刻,又被罷免了副元帥的職務,解除了兵權,調回了長安。郭子儀將兩位皇帝(肅宗,代宗)前後下達給他的詔書一千餘件,退還給了李豫,並上書說自己東西十年,前後百戰的處境。李豫安慰他說:讓你這樣的大臣也如此的猶疑不安,這是我的過錯。

    但是,軍事形勢卻又偏偏要求郭子儀非出山不可,不久吐蕃二十萬大軍以強勁之勢,一路向長安殺來。李豫毫無辦法,不得不重新起用郭子儀,這時郭子儀的舊部早以散盡,身邊僅剩二十名騎兵。他到達咸陽的當天,李豫已離開長安逃走了。郭子儀聞訊後,趕快返回長安,得到了駐防的部隊和收留了一些散兵遊勇,方才又略具實力。久經沙場的郭子儀沉著應對,用疑兵之計擊退吐蕃,收復了長安。

    這是郭子儀第二次收復長安,回到長安的唐代宗李豫,慚愧地對他說:都怪我沒有早日任用你,這才招來了如此的一場風波。

    公元765年郭子儀在涇陽以區區萬餘人面對幾十萬敵軍,沉著鎮定,單騎入敵營,不但體現了他的元帥風度和大無畏精神,同時也顯示出了他的傑出外交才能。

    就在郭子儀鎮守涇陽,一次次擊退吐蕃大軍時,他父親的墳墓卻突然被人挖掘了,並且未能將罪犯抓獲,因為魚朝恩歷來忌刻郭子儀,人們都懷疑是他派人乾的。郭子儀即將從涇陽回朝,朝廷都很是擔心,都害怕他回來後追究挖祖墳的事。但出乎大家意料之外,他回來後,當唐代宗李豫主動向他提及挖墳一事時,郭子儀不但不惱,反而流著淚回答說:“我帶兵在外日子久了,未能禁絕某些殘暴行為,我手下的人大概也挖掘了不少他人的墳墓,如今我家的墳墓也被人挖了,這是上天對我的懲罰,不能怨旁人。”經過他這麼一說明,朝廷上下才安下心來。

    他這種舍私利而顧全大局的行為,不能不使朝野上下都十分欽佩。

    魚朝恩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魚朝恩邀請郭子儀去遊覽章敬寺,郭子儀手下將領都勸道:魚朝恩居心不良,這次邀請是一場刺殺陰謀,主動請求讓他們披甲隨護。但郭子儀說:“我是國家的大臣,倘若沒有天子的詔令,他豈敢任意將我殺害,如果他是奉命行事,你們即使去了又有什麼用呢?”堅持只帶家僮數人,便應邀前往了。魚朝恩一見元帥出門竟然如此簡易,不勝驚愕。郭子儀只好老實的告訴他說:“聽說你今天請我,是別有企圖的,所以沒帶警衛人員,為的是減少你的麻煩啊!”弄的魚朝恩無地自容,流著眼淚說:“若不是像你這樣的忠厚長者,真要懷疑起我來,那便真要令我有冤無處訴了。

    這充分體現了郭子儀情商之高,高的可怕。從此以後,魚朝恩在也沒有找過郭子儀的麻煩。

    郭子儀在帶兵時,手下舊將有十人之多,全都已居王侯貴重的地位,但郭子儀卻可以任意調遣他們,就向主人使喚奴隸那樣。

    可見郭子儀的人格魅力之強大。

    民間有一齣戲,叫做【打金枝】,演的就是郭子儀的第六個兒子郭暖和昇平公主的故事。有一次夫妻兩個發生口角,郭暖說:別看你父親是皇帝,叫我父親做皇帝還不樂意做呢!公主立即進宮,報告父親皇帝,誰知李豫不但不支援她,還說:這事你算是不知道,郭暖說的是實話,如果郭子儀想做皇帝,這個天下哪裡還會是你們家的?便把公主打發回郭府了。

    這件事被郭子儀知道後,忙把郭暖五花大綁,送去交李豫懲辦,自己也去請罪。李豫反過來安穩說:不痴不聾,不做家翁,小孩子們在閨房裡說的一句玩笑話,我們理它幹什麼呢?最後,郭子儀只好在家裡打了郭暖一頓棍子完事。

    綜上所述:郭子儀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高一代而主不疑,衰榮始終,人道之盛,此無缺焉。

    功高蓋主,又得以善終,千古一人也!

  • 5 # 雲居隨筆

    在古代,大臣功高蓋主,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總不能把皇位讓給你吧,因而多數情況下只能殺掉了事!起初,君臣雙方都是小心謹慎地維持著這種恐怖平衡,一旦平衡打破,就會血雨腥風了。鹿死誰手殊難預料,失敗的一方只能飲恨九泉、留下千古遺憾,即所謂臣不密喪其身、君不密失其國。

    回到問題,歷史上也沒有功蓋蓋主、又得以善終的名將?有,但比較少,這需要君臣雙方都有高度的智慧。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唐朝的汾陽王郭子儀。已有幾個回答提到郭子儀的一些故事了,我就說說還未談到的部分。

    郭子儀以軍功累封代國公、汾陽郡王,七子八婿滿床笏,以八十五歲高齡善終,得益於一位白衣卿相—李泌。李泌幼有神童之譽,是唐肅宗的發小。安史之亂爆發後,玄宗幸蜀,太子李亨分道北上,於寧夏的靈武即位,為唐肅宗,遙奉蜀地的唐玄宗為太上皇。當時國家正值用人之際,李泌適時趕到,成為唐肅宗的首席謀士。唐肅宗以師友之道對待李泌,無不聽之言,無不從之計。二人經常一起出入,唐肅宗穿黃衣服,李泌穿白衣服。每到一地,將士們歡呼之餘紛紛議論:衣黃者聖人,衣白者山人。

    在李泌的籌劃下,唐肅宗以朔方軍為基礎,依靠郭子儀、李光弼等將領,平叛大業進展順利。可這時,唐肅宗卻犯難了,他問計李泌:現在郭子儀已經封了宰相,將來克復兩京(指長安和洛陽),就沒有更高的職位可封賞了,那可怎麼辦?李泌對曰:官以任能,爵以酬功。意思是把官職和爵位分開,以爵位來酬功,而不是封賞官職。

    這確實是個好辦法,能打仗的不一定善於理政,對戰功赫赫的功臣以高爵養起來,而不是讓他們去幹預朝政。大功臣雖然地位很高,可手裡沒有實權,自然也就沒有非分之想了。皇帝放心之餘,也保全了功臣的身家性命,兩全其美!

    郭子儀得以全始全終,自然跟他個人的所作所為也有關係。他智商、情商都屬一流,國家有需要時,他挺身而出,為國效勞;國家不需要他時,他退居王府,自娛自樂、一政不參。

    郭子儀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朝廷。在君為賢明之君,於臣為全終之臣,留下一段千古佳話,供後世評說。

  • 6 # 藍牌

    在古代手握重兵,可謂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難免會讓皇帝有點不放心,輕則貶官回家種田,重則一命嗚呼小命不保株連九族。要想保命得以善終都有點手段

    1、王翦(戰國末期)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是繼白起之後秦國最能打的,在滅六國戰役中,獨自一人統軍消滅趙、燕、楚三國,王翦以功封武成侯,位極人臣。王翦深諳帝王心術,很清楚功高震主的可怕後果,滅楚後,老大怎麼勸說都不行,非要退休回家養老,從而得以善終。

    2、衛青(西漢)

    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深受漢武帝重用,被委以攻擊匈奴的任務。衛青對匈作戰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迫使匈奴向西北遠遁,位極人臣。衛青雖然位高爵尊,但對待任何人都是恭恭敬敬,絲毫沒有一點傲氣,死後得以厚葬。當然外甥掛的太早也是原因,要是不死兩人都手握重兵,漢武帝能睡著才怪了。

    3、程咬金(隋末唐初)

    唐朝開國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末年,程咬金先後入瓦崗軍、投王世充,後降唐。隨李世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國公。參與玄武門之變,歷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改封盧國公,世襲普州刺史。程咬金去世,享年七十七歲。李治下詔追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諡號“襄”。陪葬昭陵。其事蹟常見於各種文學作品。

    4、秦瓊(隋末唐初)

    初為隋將,先後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後隨裴仁基投奔瓦崗軍領袖李密,瓦崗敗亡後轉投王世充,後與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投唐後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是一個能在萬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勇將,但也因此渾身是傷。後來秦瓊久病纏身,後來病逝。

    5、李靖(隋末唐初)

    隋末唐初將領,李靖長於謀略,善於用兵,並著有兵書數種,在古代軍史當中的地位,地位很高。李靖生性沉穩厚重,深懼“盈滿則虧”的道理主要還是怕死,所以屢屢向唐太宗請求退休,言辭懇切,也有玄武門之變沒站好隊。太宗洞悉其心意,每每溫言撫慰。公元649年,李靖病逝,太宗下詔厚葬,百姓還為其建廟供奉。

    6、郭子儀(唐)

    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才慢慢得到重用。平定安史之亂擊敗安史叛軍,收復長安、洛陽,擊敗吐蕃、党項的入侵。郭子儀為人謙退忍讓,從不干涉朝政,令朝廷大為放心,位極人臣,高壽而終。781年,郭子儀病逝,被追贈為太師,朝廷下詔厚葬。

    7、韓世忠(南宋)

    出身貧寒,18歲應募從軍。在抗擊西夏和金的戰爭中為宋朝立下汗馬功勞,被稱為“中興四將”,曾因岳飛被誣陷之事斥責秦檜。等到岳飛父子遇害後,韓世忠心灰意冷,遂辭去官職,也可能是怕落到和岳飛一樣下場,終日談佛論道、借酒消愁,以故免遭朝廷毒手。死後被追贈為太師得以善終。

    8、曾國藩(晚清)

    是清朝晚期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曾國藩,不僅手握雄兵百萬,而且掌握江南巨大的財富,若此時兵鋒北指,推翻腐朽沒落的滿清朝廷,自己建國稱帝,可謂不費吹灰之力。然而面對部眾四次勸進,要是我可能就幹了。曾國藩皆以名節大義予以拒絕。1872年,曾國藩病故,被追封為太傅,曾國藩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生勤儉節約死後得以厚葬。

    看歷史唐朝很多都得以善終,和秦瓊被封門神的尉遲恭,也得以善終。

    打字好累啊,不寫了。

  • 7 # 真正鱷魚不哭

    有啊,唐朝郭子儀就是。

    史臣曰:天寶之季,盜起幽陵,萬乘播遷,兩都覆沒。天祚土德,實生汾陽。 自河朔班師,關西殄寇,身扞豺虎,手披荊榛。七八年間,其勤至矣,再造王室, 勳高一代。及國威復振,群小肆讒,位重懇辭,失寵無怨。不幸危而邀君父,不挾 憾以報仇讎,晏然效忠,有死無二,誠大雅君子,社稷純臣。自秦、漢已還,勳力 之盛,無與倫比。《舊唐書·郭子儀傳》

    唐代史臣裴垍評價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世而主不疑,侈窮人慾君子不之罪。”

  • 8 # 秋風8750

    有!首推郭子儀吧?雖功高蓋主,但為人低調,功成後任由府門洞開,不設護衛,任人進出,無密於朝廷民間,遂得善終,福澤後世!誠大智者!

  • 9 # 東北詩爺

    安史之亂時功高復國的郭子儀將軍。

    郭子儀(697—781年),字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1]。唐朝中興名將,政治家、軍事家。出身太原郭氏。

    郭子儀武舉高第,累遷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亂後,拜朔方節度使,率兵勤王,收復兩河(河北和河東)地區,拜兵部尚書、同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輔佐廣平王李俶收復兩京,遷司徒,冊封代國公。乾元元年(758年),拜中書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承擔相州兵敗之責,去職賦閒。寶應元年(762年),平定河中兵變,冊封汾陽郡王。廣德元年(763年),在吐蕃攻破長安後,奉命調兵遣將,驅逐吐蕃敵軍。廣德二年(764年),抵抗僕固懷恩引叛亂,單騎說服回紇,合兵大破吐蕃。唐德宗即位後,拜太尉、中書令,充皇陵使,賜號“尚父”,剝奪實權。

    建中二年(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追贈太師,諡號忠武,配饗唐代宗廟廷,陪葬於建陵。

  • 10 # 客路青山

    我是『對話歷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功高蓋主,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功勞超過君主,對君主的帝位產生威脅,故而許多功高蓋主的名將被無辜殺害,造成所謂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

    在我們的印象中,功高蓋主而得善終的名將,比較著名的有王翦、衛青、李靖甚至秦瓊、程咬金、薛仁貴等。其實,王翦、衛青、李靖等雖然功勞很大,但是還沒有達到“蓋主”的程度,畢竟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都是千古一帝,功業更大。

    那麼真正到達功高蓋主而善終的名將是誰呢?最著名的要數我們所熟知的老令公郭子儀了!

    “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在造”

    大唐天寶十四載,身兼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在范陽起兵,拉開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時任朔方節度副使的郭子儀率領朔方軍隊平叛,多次擊敗叛軍,戰績輝煌。

    後來郭子儀被唐肅宗招到靈武,作為副元帥繼續參與平叛,郭子儀帶領唐軍及回紇援軍艱難地收復長安、洛陽兩京,消滅大量叛軍。此時唐軍相繼收復河東、河西、河南等地,形勢大好,以至於郭子儀入朝見駕時,唐肅宗慰勞他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在造。”

    再復長安

    大唐廣德元年,吐蕃大軍入寇,並佔領長安,唐代宗逃亡陝州。唐代宗起用賦閒已久的郭子儀,郭子儀透過收攏士兵,軍勢大振,然後向長安進發。

    由於吐蕃軍人生地不熟,所以郭子儀運用疑兵之計,虛張聲勢,迫使吐蕃退出長安,逃之夭夭,郭子儀順利收復了長安。

    抵禦外患

    廣德二年,僕固懷恩反叛,引誘吐蕃、回紇、黨羌大舉入寇,被郭子儀擊退。第二年,僕固懷恩又引誘吐蕃、回紇、党項、吐谷渾、奴剌等三十萬大軍入寇,擄掠涇州、邠州、鳳翔等地,進犯醴泉、奉天,京師戒備。

    郭子儀駐守涇陽時,被敵軍包圍。郭子儀與回紇太子葉護關係密切,而且安史之亂時與回紇援軍配合默契,所以回紇人都敬重郭子儀。郭子儀單騎去見回紇首領,責以大義,回紇與郭子儀和好如初。

    吐蕃知道後,連夜退兵,郭子儀派兵聯合回紇大敗吐蕃軍隊,唐朝這次危機再次化解。

    郭子儀對大唐江山有再造之功,兩次收復京師長安,一次收復東都洛陽,數次擊退外寇,保障了唐朝統治核心區域的安全,可以說功勞非常之大,無人能及。而且郭子儀多次手握重兵,出將入相三十年,歷侍四帝,八個兒子、七個女婿皆為朝廷重臣,手下將佐數十位後來位居將相,而他一口氣活到八十五歲,可謂榮耀一時。

    郭子儀真正做到了“權傾天下而朝不疑,功蓋一代而主不疑”,那麼功高蓋主的郭子儀為什麼能夠善終呢?

    一、不貪權。

    唐肅宗乾元元年,郭子儀等九鎮節度使數十萬人圍攻安慶緒於相州,第二年,史思明救援安慶緒,與唐軍發生激戰,結果風雲突變,唐軍潰敗,觀軍容使魚朝恩把這次失利推到郭子儀頭上,郭子儀被剝奪兵權,召還回京。

    後來郭子儀因局勢變故多次被起用,但因受讒言多次被剝奪兵權,郭子儀都不以為意,從不貪戀兵權,只要皇帝有詔令,都是立刻應召,所以皇帝對他非常放心,完全贏得了皇帝的信任。

    雖然手下將士尤其朔方兵跟隨郭子儀徵戰多年,但是軍隊是國家的,軍權是皇帝的,所以他從來沒有擁兵自重。不貪兵權,捨得放下,知道進退,這才是功臣最基本的生存之道。

    二、不矜功。

    郭子儀立下不世之功,但他從來沒有驕傲自滿,而是非常謙虛謹慎。唐代宗拜郭子儀為太尉,郭子儀堅決推辭,皇帝不許,郭子儀就跑到唐代宗面前“感泣肯讓”。

    後來,唐代宗又拜郭子儀為尚書令,尚書令是尚書省長官,唐代立國之初唐太宗曾擔任此職,唐太宗之後這個職位就不再授人,左右尚書僕射成為尚書省長官。唐代宗打破慣例,郭子儀不敢接受,兩次上表強力推辭。

    郭子儀不貪名、不矜功,謙虛謹慎,為人低調,所以深得皇帝信賴。

    三、不惹人。

    相州之敗,魚朝恩把責任推給郭子儀,郭子儀沒有辯解,也沒有怨恨魚朝恩;後來郭子儀抵禦吐蕃的時候,魚朝恩暗中派人掘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墓,郭子儀回朝後,沒有興師問罪,而是認為這是上天的懲罰。

    後來,魚朝恩宴請郭子儀,宰相元載派人對他說魚朝恩將對他不利,他的部下也要求披甲跟隨前往以防不測,但郭子儀沒有同意,只帶了十幾個家僮前去赴宴。魚朝恩問道:“您的隨從怎麼這麼少?”郭子儀把聽到的話告訴了他,魚朝恩感動得哭道:“若非您是長者,能不起疑心嗎?”

    官宦魚朝恩曾擁立唐代宗,深受唐代宗寵信,權傾朝野,所以郭子儀沒有與他做對,選擇以德報怨,化敵為“友”。

    豁然大度,善於忍讓,不招惹人,在險惡的官場可以避免災禍和麻煩,這是處世之道。

    四、敢自汙。

    功勞大、官位高、不貪權、不伐功矜能、為人謙遜大度、人緣好……如果各方面都很優秀的話,也會招致皇帝的猜疑,所以郭子儀效仿王翦,貪財好色,窮奢極欲,自甘墮落,自損名聲。

    郭子儀年過八十仍然妻妾成群,生活上更是奢華無比,花費巨大,下人勸解郭子儀保住名聲,建議遣散眾妾,把財物捐給朝廷以資軍用,郭子儀不以為然道:“如果這樣做,陛下必定會認為我有意籠絡人心,意圖不軌之事。”

    郭子儀一句話道出事情的根源,他的做法與王翦一樣,就是要表現出貪財好色、胸無大志,這樣才能打消皇帝的疑慮,只要皇帝安枕無憂,自己就會平安無事。

    五、教子嚴。

    郭子儀對待兒子比較嚴苛,而且不徇私情,有一次妻子的奶媽的兒子違反軍令被都虞候杖殺,他的幾個兒子來到郭子儀跟前哭訴,郭子儀把他們喝退,並對將佐說道:“我的幾個兒子,都是當奴才的料。他們不讚賞父親的都虞候,反而痛惜母親奶媽的兒子,不是當奴才的料又是什麼!”

    有一次兒子郭曖與昇平公主發生了口角,罵道:“你仗著父親是皇帝嗎?我父親不稀罕當皇帝!”公主大怒,回宮告訴了父親唐代宗,唐代宗沒有把這件事當回事,而郭子儀得知後,將郭曖關押起來,自己去向皇帝請罪。唐代宗道:“俗話說‘不痴不聾,不做阿家阿翁’,子女夫妻間的事,不用理他。”郭子儀回來後並沒有罷休,而是將郭曖杖打數十,以示懲戒。

    正式這種對兒子的嚴格管教和不徇私情,使得幾個兒子都安分守己,沒有給別人留下口實和可乘之機,也沒有給家裡惹出禍端。

  • 11 # 聰明的小龍女

    中國古代歷史上列舉出十位功高震主但得以善終的名將,他們分別是:秦朝四大猛將之一武成侯王翦,西漢抗匈名將之一長平侯衛青,東漢開國名將之一廣平侯吳漢,唐朝開國名將之一衛國公李靖,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的一代名將汾陽王郭子儀,北宋開國名將之一魯國公曹彬,南宋四大名將之一英國公韓世忠,明朝開國名將之一成國公朱能,清朝中後期四大名將之一、湘軍統帥、一代重臣曾國藩。

  • 12 # 隔壁是不是老王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被劉備稱作“一身是膽”,其“常勝將軍”的形象被廣為流傳。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除了四處征戰,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 。趙雲去世後,於蜀漢景耀四年被追諡為“順平候”。

  • 13 # 一鬼2

    不知真假。話說唐高宗李淵,聚集在瓦崗寨造反的眾多英雄中,像秦叔寶、尉遲恭等等人物外,還有一 個叫牛皋的,善使一把板斧,打起仗來,上來就是三板斧,俗稱牛皋三板斧。也是功勞至偉。後來,李世民當了皇帝,封他為國公。活到103歲,無病無災,有一日在馬上大笑三聲,栽下馬來而亡。是唐朝的第一員福將。聽說書人說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功虧一簣!中國男籃76-79不敵波蘭隊,我們到底輸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