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度度狼gg

    這個問題如果你回答“大西南”那就大錯特錯了,1940年6月,參加過第一次長沙會戰的關麟徵第15集團軍,緊急從湖南調往雲南佈防,就足以說明雲南根本不是安全的。當時日軍已從越南北部窺視滇南,迫使重慶軍委會不得不調中央軍關麟徵部南來(後番號為第9集團軍),同時也允許滇軍主力盧漢之第60軍,從中原戰場回防雲南,可見是如臨大敵。

    (劉文輝)

    到1942年5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不到半年,隨著第一期中國遠征軍在緬甸大敗,日寇跟蹤追擊由緬入滇,差點突破怒江直逼昆明,幸宋希濂拍馬殺到堵截成功,盡殲竄入江東之敵,進而形成隔江對峙,即便如此,怒江以西的滇西國土,還是淪陷了兩年多之久。所以說,滇南和滇西的中日兩軍對峙說明,在抗戰時期雲南並不是安全的大後方。

    廣西呢?1939年秋天,為了切斷由越南到廣西內陸的公路運輸,日軍糾集第5師團、TW旅團等部隊發起“南寧攻略”,一舉在廣西南部登陸成功,不但攻佔了重要城市南寧,還一路北上控制了桂南要隘崑崙關,由此爆發了抗戰中期著名的的“崑崙關戰役”。杜聿明第5軍和日寇第5師團廝殺旬月兩敗俱傷,雖然收復了崑崙關,但是第5軍基本打殘了,所以整個“桂南會戰”中國軍隊其實是失利的。

    (宋希濂)

    崑崙關大捷的背後,其實更要命的是不久以後日軍增兵,崑崙關又丟了,日軍只是因為兵力不足,才沒有繼續向廣西縱深挺進,在崑崙關以北對峙了一年多。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一度撤離桂南,重慶方面和桂系都以為廣西從此是可靠的大後方,所以把陸軍大學等重要機構、大批美援武器裝備和彈藥汽油都儲存在桂西山區,連桂林都繁榮的不行,一片歌舞昇平。

    結果1944年日軍再度發起大規模進攻,也就是重慶方面的“豫湘桂大潰敗”,看看那三個省的名字,就知道廣西這次沒有幸免。日寇第11軍從湖南突入,另以第21軍從桂南包抄,桂林、柳州相繼淪陷,桂西地區大批軍用倉庫被毀被掠。廣西當時全省99個轄縣,先後有67個縣淪於敵手,淪陷率高達68.6%,誰再說廣西是抗戰大後方,那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杜聿明)

    豫湘桂會戰之“桂柳戰役”後期,由於中央軍和桂軍一路潰敗,前線日軍已經殺紅了眼,抗命越過黔桂邊境突入貴州省境(日軍沒有佔領貴州的計劃,是要控制廣西境內的鐵路和摧毀桂柳地區空軍基地),一路攻陷獨山等縣城,引發貴陽和重慶震動。這也是抗戰時期的至暗時刻,國民政府已經準備繼續西遷,因為老蔣摸不清楚日本人進攻的終點在哪裡。

    一些軍事愛好者也沒有弄清楚抗戰期間大西北的局勢,由於新疆軍閥盛世才的武裝割據、跟蘇聯的特殊關係以及政治立場的反覆無常,所以面積雖大,卻不可能成為抗戰的大後方;青海和寧夏是“馬家軍”馬步芳和馬鴻逵的老巢,對國民政府的忠誠度大打折扣,西藏由於自然環境惡劣和政治情況複雜,也不適合於作為軍政後方,諾大西北五省區,真正控制在國民政府手中的其實只有甘肅,也就是第八戰區司令長官部所在地。

    (胡宗南夫婦)

    之前撰文介紹過,胡宗南軍事集團40萬大軍駐紮西北,始終沒有投入其他戰場的深層原因,除封鎖和包圍陝甘寧邊區外,確實有威懾盛世才和鎮懾二馬之意,也就是說,大西北雖然沒有日軍侵入,但實際上政治情況非常複雜,加之地廣人稀經濟落後,並不能視為抗戰的可靠大後方。1944年豫湘桂會戰後期,由於日軍殺入豫西威脅潼關,在西安的許多軍政機構已經行李打包,準備逃往川北的漢中去也。

    那麼在抗戰最黑暗的1944年初,國民政府打算繼續遷到哪裡呢?西康,現如今已經取消的一個省級行政區劃,它與四川、雲南、西藏和青海四省(自治區)相接壤,曾經的管轄範圍包括現在的四川甘孜州、涼山州、攀枝花市、雅安市及西藏自治區的昌都市、林芝市等地區,最多時轄有46縣338萬人口,省會則曾先後設於雅安、西昌等市。

    西康原是四川軍閥劉文輝的地盤,劉文輝1928年就已經被任命為“川康邊防總指揮”,後來在與劉湘爭奪四川霸權的戰爭中失利,所部徹底退入西康,1933年8月17日,劉文輝於雅安發出通電,宣佈“馳赴西康,致力國防”,其實就是表態弄不過劉湘了,退回西康一隅以自保。而劉湘也沒有趕盡殺絕,自此,劉文輝在西康形成了軍閥割據狀態。

    抗戰爆發以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同時調川軍大部出川抗日,遂逐步完成了對四川的徹底控制,當然也對西康省不會放過,1939年2月14日設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昌行營”,由張篤倫擔任行營主任,標誌著中央軍勢力開始滲透進了西康。然而,劉文輝實行了“經濟上開門、政治上半開門、軍事上關門”的強硬路線,使中央軍的正規部隊一時無法真正進入西康,從這個層面來說,劉文輝雖然保住了自己的實力,卻不利於抗戰大局。

    (第二期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

    1942年以後,老蔣命令劉文輝第24軍入藏,另以中央軍兩個師進入西康接防,劉文輝不從,雙方一度劍拔弩張,只是由於抗戰形勢緊張以及劉文輝與當地少數民族頭領關係密切,才沒有真正爆發內戰而已。如果1944年日軍在貴州繼續深入,那麼國民政府遷入西康必成定局,劉文輝即便想反抗,恐怕也抵擋不住中央軍精銳部隊的“換防”。所幸日寇已是強弩之末,在湯恩伯的部隊追擊開始前,已經奉命撤退。

    因此說,如果真正瞭解抗戰時期大西南和大西北的軍政局勢,以及侵華日軍的侵入態勢,完全就可以得出結論,在抗戰時期真正的大後方只有一個名詞兩個地方:川康。

    (借一張地圖)

  • 2 # 麻花的故事

    看看老蔣當時在哪不就知道大後方在哪了嗎?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大西南,但其實這個也僅侷限於1941年日軍開始南進東南亞之前。東南亞當時基本都淪陷為英法等列強的殖民地,而且歐洲也正打得如火如荼,這些列強根本就顧不上這些殖民地,所以日本很快就佔領了東南亞。

    而中國的大西南在此之前確實是大後方,不僅國家機構都往這個方向遷,一眾高等學府,高階知識分子也都跟著來到了這裡,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但這一切從日軍佔領緬甸後就不一樣了,緬甸與中國雲南比鄰,所以這個大後方一下子就變成了前線。為了保證這個大後方以及這最後一條與國際聯絡的交通線的安全,中國遠征軍於是就出現了,這支中國軍隊遠赴他鄉與侵略者作戰,慘烈程度一點不亞於國內抗戰。

    最終這個大後方能得以保全,可以說中國遠征軍功不可沒。所以如果從整個抗戰來看,中國大西南並不是真正的大後方,甚至可以說是抗戰的第一線。那麼真正的大後方在哪呢?

    民國時期地圖

    大西北

    看看中國地圖我們大概就知道答案了,大西北。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也是排除法的一個結果。東北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就淪陷了,沿海地區更是在抗戰爆發的第一時間就成為了日軍的主要目標。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原一帶也逐漸成為戰爭的焦點(主要圍繞京廣鐵路沿線),這主要是與日軍的戰略有關係。說白了日軍就是想給中國來個大包圍,把中國與世界孤立,那麼日本就可以慢慢蠶食中國了。

    加上個控制了中國的主要交通線後,就可以躲開美軍在海上的封鎖線,走陸路將從東南亞掠奪而來的資源運到東北和日本本土進行加工,所以日軍在中國的主要進攻方向就是這麼一個方針,而云南的滇緬公路作為中國的最後一條生命線,自然也就在日軍的目標當中,所以雲南算不得後方,甚至可以說是前線。

    所以這麼一看也就剩大西北了。

    主要戰場集中在中東部

    大西北之所以能被稱為大後方的幾個因素

    首先自然是這個地方和日軍的戰略沒有衝突,日軍不會首先考慮進攻這裡。當然,也是因為日軍一開始很囂張,妄圖侵佔全中國,於是就在這裡吃了大虧。

    中國地形西高東低,自近代以來工業發展緩慢,尤其是西部地區更是如此,地形又複雜,交通又不方便,工業基礎又薄弱,縱使日軍攻佔大西北,也只會成為累贅,徒增不少兵力在這裡駐防,本就捉襟見肘的兵力就更加雪上加霜了。

    黃河這個天塹就算到了近代也不是說突破就能輕易突破的,日軍想要大規模渡河作戰就得考慮這個問題,後勤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黃河

    還有就是外部因素,大西北外面那可都是紅色國度的地盤,那可都是日軍的敵人,而且不像東南也那群資本家那麼好欺負。況且日軍也不是沒有想過蘇聯硬剛,在諾門坎吃了一次大虧後日軍就學乖了,見到蘇聯那都是繞著走的。

    再說日軍是從北邊打過來的,雖然大西北在北邊,但不管是長城還是錯綜複雜的地形都導致日軍不可能輕易從北邊攻佔大西北,而會將大西北作為佔領全中國的最後一步,所以我才會說大西北才應該是抗戰中我們的大後方。

    大西北

    實際情況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我們很多時候都只關注了歐美等國家對走滇緬公路和駝峰航線對中國的援助,從而忽略從大西北方向進來的援助。而這些援助自然就是蘇聯對中國的援助。

    除了抗戰早期的蘇聯志願援華航空隊外,蘇聯在抗戰過程中一直都對中國有援助,除了直接給貸款外還提供軍火,而主要的通道就是大西北。你以為這些援助是給延安方面的?其實不然,這些援助都是給國民政府的,只是蘇聯方面要求國民政府給延安方面軍隊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畢竟當時是國共合作,蘇聯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在這個時候國共有摩擦,所以還是與國民政府合作比較好。1937年10月,國民政府經濟委員會在蘭州組織了中央運輸委員會 (即中運會),年末又在新疆設立了分會,主要工作就是接待蘇聯對中國的援助。

    大西北生命線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西北公路”開始建設,一直到1939年完工,總共有4000多蘇聯工人在這條公路上忙碌著,這條公路的起點是蘇聯境內的薩雷奧澤克,經霍爾果斯進入中國,再經迪化(今烏魯木齊)到蘭州,全長近3000公里,並在沿線修建有加油站、汽修廠等配套設施,以保障西北公路的暢通。

    後來這條公路又被直接修到了咸陽,總長超過了3000公里,而且這條公路在蘇聯境內僅有230公里,其餘路段都在中國。而在隨後的抗戰過程中,一批批中國繼續的武器、彈藥就是透過這條公路來到的中國。

    這裡也有一個數據,據統計,“僅從1937年10月到1939年2月中旬,蘇聯運抵中國的各類物資就達5640個貨車車廂,經新疆汽車公路運輸的貨物超過5260個蘇式貨車車廂。”

    蘇聯志願援華航空隊

    還有一個數據可能更直觀一點,還是從1937年7月到1938年夏天,從新疆運到蘭州的物資就有6000噸,其中就包括軍械、汽油、器材、藥品等,各種飛機985架、坦克85輛、火炮1300多門和機槍1400餘挺,這些東西最後都成了中國軍民抗擊侵略者時手中的傢伙。

    中國的第一個機械化師也是由蘇聯援助的軍事裝備組建起來的,也就是我們熟知的200師。除了武器、彈藥等軍火外,其他諸如鎢礦、錫礦、桐油等戰略物資也有不少是從這條公路進來的。

    然而這一切也隨著蘇德戰爭的爆發而改變,蘇聯人民同樣舉全國之力抗擊侵略者,多少就有點顧不上中國了,援助逐年減少,原本繁華“西北公路”也蕭條了不少。

    國軍機械化師

    結語

    雖然西北環境不是太好,但不能否認的是,大西北在抗戰中絕對是中國的一個大後方,尤其是在抗戰初期,“西北公路”對中國抗戰的幫助是巨大的,要知道在那個時候英美可不管中國的死活,還一個勁給日本賣鋼鐵和石油。

  • 3 # 書誤人生

    新疆和蘭州等地。特別是新疆,不僅日軍未踏上一兵一卒,也沒捱過一顆炸彈。是抗戰大後方和國際援華物資大通道。

    西南等地並沒有遠離戰火,昆明、重慶等城市遭到大轟炸,雲南的幾個縣被日寇佔領。一度局勢非常堅難。

    日寇在侵華戰爭期間,封鎖了從鴨綠江口到紅河口的中國全部海岸線,迫使國際援華路線一再西移,從香港——越南海防——滇緬公路——駝峰航線——新疆。

    最艱難的時候,新疆南疆的各族群眾用駱駝,馬匹翻越崑崙山口託運抗日物資,可以看出中國的抗戰是多麼艱難殘酷,勝利是多麼來之不易。

  • 4 # 聰明的小龍女

    中國在抗日戰爭時期,常說的大後方其實並不是我們熟悉的西南地區,而是四川、西昌、新疆、蘭州四個地區,成功躲過了日軍戰火的侵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在農村開個養雞場,但是目前沒養雞經驗也沒銷路,怎麼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