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傑爸爸洪軍
-
2 # 王盛銀成就輝煌
六七十年代因娛樂圈小的電影放影員確實是待貴客樣,到各大隊放映影時都迎接送,並且還要依次序列號才來!自從七十年未各家各戶發展電視機的電影放映員也就隨漸失業了。
-
3 # Sunny136699081
不光放映員,只要是農村有求助的行業,都有點兒小油水。包括拖拉機站,電工,唱戲的,鄉鎮來的人檢查工作的等籌,也就是吃點暍點,以客相待,這是很正常的。
-
4 # 江湖微觀
在六七十年代,電影放映員是一個非常吃香的職業,是當時的“八大員”之一。他們不僅拿著可觀的薪水,下鄉放電影的人們還會好酒好菜的招待,讓人稱羨。
那時候農村娛樂生活匱乏,能看一場露天電影就是莫大的享受了。如果知道哪裡晚上放電影,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像打了雞血一樣,走個五六里路依然渾身是勁,當時看電影的人用人山人海來形容也不為過,特別是放映《渡江偵察記》、《海市蜃樓》、《南拳王》、《少林豪俠傳》、《無敵鴛鴦腿》等片子的時候,連熒幕後面都站滿了人。
為什麼說六七十年代的電影放映員是個“肥差”?如果可以穿越到六十年代,採訪下當時的孩子,問他最大的夢想是什麼,他可能會告訴你,想成為一個電影放映員。如果你問他原因,他可能會說電影放映員吃得好,受人尊敬,還特別有面子。不錯,這就是那時人們眼中的電影放映員!
1.電影放映員是一個稀缺職業,受人尊敬。
在六七十年代,想成為一個電影放映員可沒那麼容易,那時10來個生產隊可能只配備一兩個電影放映員。想成為電影放映員,首先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且聰明好學,受到青睞後才有可能被推薦去學習電影放映技術,學會裝片、倒片、修片、調片等,完成電影放映學習班考試,拿到電影放映學習證才算是一個合格的電影放映員。
在人們眼中,電影放映員屬於高技術人才,是“鐵飯碗”,很受人尊重。
舉個小例子:
當時放映電影不是隨時都能放,要到大節日或生產隊有活動或碰到喜事才會放映一場電影。如果某戶人家結婚想放一場電影,需要生產隊有頭有臉的人去公社把電影放映員請過來。
放映電影要有銀幕、大喇叭、電影機、發電機、汽油桶、音響裝置等,這些七七八八的很重的,你可能會看到這樣一個畫面,電影放映員悠哉的騎著腳踏車在前面,一幫人在後面運這些裝置。
2.電影放映員吃得好,可能還會獲得一些禮品。
前面說了電影放映員是一個稀缺的職業,一個公社10幾個生產隊可能也就1-2個放映員,所以電影放映員是很忙碌的,經常會到下面的生產隊放電影。
電影放映員來放電影,生產隊基本都會好酒好菜的招待,有時候為表示熱情,有些老鄉可能會送上一些禮品,如粉條,家裡餵養的雞等。
不要小看這些小禮品,積少成多嘛,所以電影放映員的生活條件在當時就相當不錯了。
3.電影放映員工資高,職業體面。
六七十年代,電影放映員的工資在20-40元不等,在當時這已經算高薪了,要知道在農村一個成年勞動力幹一天的活才10工分,摺合人民幣2—5毛錢。
寫在最後如今露天電影早已被電影院和網路所取代,電影放映員也已成為過去,但請不要忘記,在那個年代,露天電影曾帶給我們的激動和快樂。現在你還能記起兒時看露天電影的場景嗎?
-
5 # 松梅
我是73年的,小時候村上放電影那是非常興奮的一件事,人們會殺只羊招待放映員。距離5裡的鄰村有放電影,哥姐晚上都跑去看,因為太小父母不讓我去,哭得死去活來
-
6 # 傻笑的痴心漢1
81年的我,小時候看電影是最開心一直到初中96年。那時候大隊要放電影,大家都去看。放映員都是到村長家吃喝,還有其他幾個幹部。小孩子最喜歡看武打片,還有小攤子賣瓜子的,談戀愛的小青年也有機會坐在一條板凳了,不順眼的痞子也摩拳擦掌準備給對方教訓。總之,放電影是農村的大事。
-
7 # 2許雲輝
而電影放映員在新片(如因政治因素引入的北韓、越南、阿爾巴尼亞等社會主義國家的電影)放映時,一可近水樓臺先得月先睹為快,又可為自己(好找物件)與家人親友謀福利(送單位的免費贈票、為親友購好排次座位票、帶人至放映室內免費觀影、乃至為討好某單位領導直接送票等),故放映員在當地是個肥差!
-
8 # 隨性詩人蘇癲子
那個時候我爺爺是生產隊隊長,為了去請一位電影放映員,我們家可是做了好多好多的準備工作,提前都把肉燉好了。
一斤肉在那個年代有多珍貴?不知道現在人能不能想象的到?我陪著爺爺走了七八里路到鎮上,然後就看著爺爺在那裡陪笑臉說好話。
關鍵是這電影放映員還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因為同時求他的不止我們生產隊,還有好多的小隊在排輪子。
雖然說是同勞同酬,但也不能說沒有競爭的壓力,要是誰能把電影放映員拉到村子裡面去放一場電影,這彷彿成了一場榮耀。所以我爺爺把電影放映員請到家裡來的時候,首先就是酒肉款待,不能讓他餓著肚子,那個時候我們一個月也難得吃一回肉,作為小孩子的我們到底有多饞,至今都覺得好可憐。
我們那邊叫的守嘴,我就站在桌子的旁邊可是沒有誰給我一塊肉,我的爺爺也捨不得吃,就看那個電影放映員吃的津津有味,喝的滋滋有聲。
關鍵來的時候我的爺爺還得幫他挑放映裝置,天剛剛擦黑的時候,電影放映員在那裡揹著手指揮,我爺爺以及村裡面的幾個人開始掛白布,發通知。電影放映員悠閒的像個大爺,應該說比大爺還悠閒,翹著二郎腿抽著煙等著村民們的到來,我記得那次放的是《紅色娘子軍》,十里八鄉都打著火把都陸陸續續的來了。
天已經完全黑了,放映正式開始了,年輕的男女藉著這個機會表白心跡,老太太們說出別人家的閒話,到底有多少人看懂我不知道,反正算是熱鬧的一場。
關鍵是電影放完之後,這個電影放映員他不會留在我們村,我爺爺又得來回十幾里路,幫他把東西調回去再回來,這一折騰都是半夜了。
想起那個時候看電影的場景覺得親切,但同時想起那個時候電影放映員的那種高傲,又覺得心裡不太舒服。
從這上面來看,我們就知道電影放映員是個肥差。
為什麼這麼說呢?一個鎮上有那麼多的村子,但是電影放映員只有一個,誰的村子裡面想多放兩場電影,你沒有好酒,好肉的招待,沒有好煙好話的奉承,他有權利把您拖到最後,然後不了了之。
那個時候都不存在說送多少錢,但是你得保證他有吃有喝,他才能優先到你們村,大家都在搶的一個人才,您說到底是不是肥差呢?
-
9 # 使用者潮立
那時物質生活匱乏,精神生活也是如此,電影放映員當然是好差事,城裡的可以給人買到電影票自然結交廣泛辦事容易,鄉下的走到哪村放電影都有好吃好喝伺候著還另加一包煙和村裡書記、大隊長關係好的還能得點蔬果雜糧、雞魚等村集體養殖、種植的農副產品,是個美差
-
10 # 中拾零
那個年代放映員的確是個好差事,不是一般的人能夠謀到的,沒有一定的人際關係是不能如願的,他在別人眼中的確是一個垂涎的職業。
一,行政管理。
它直接屬於區文化站領導,區政府還有專門管宣傳的幹部,區上有文藝宣傳隊,是脫產的,專門排演革命樣板戲。
文藝宣傳要服務於政治,要走在運動的前列 ,電影隊也要服務於政治。
那年月除了放樣板戲,如《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
還放戰爭題材影片,《南征北戰》,《大浪淘沙》,《洪湖赤衛隊》,《英雄兒女》,《上甘嶺》,《鐵道衛士》,《列寧在十月》等。
那時候沒有豔情影片,影片中也沒有愛情的故事情節,整個故事情節貫穿著英勇戰鬥,鬥智鬥勇。
八九十年代後,文藝陣地迎來了改革的春天,衝破了幾十年的禁錮,還原了人的本性,文化創作中也大膽的融入了愛情情節。
無論是戰爭題材,還是平凡的生活題材,都是以愛情為主線,貫穿始終。
無論是怎樣改革,放映員這個職業始始終是一個香餑餑,他也許就是一個公務員,或者是一個預備的公務員。
一旦有機會、有指標,轉正了,就成了一個正式的國家工作人員了。
二,工資待遇。
他不僅身份高貴,還每月領著工資,那時候的工資雖然不高,每個月二十多塊錢,但比普通的老百姓,那是天壤之別的。
普通的老百姓一個月下來,就是幾塊錢,或者十幾元錢。因為他們每天的勞動分值就是幾毛錢。
放映員在當時的確是一個高大上的崗位,人們是可盼而不可及的。
三,勞動強度。
他們每天就是工作兩三個小時,他們比機關的工作人員輕鬆自由。
他們整天活動在鄉下,就是從這個生產隊轉移到另外一個生產隊。
放映的器材、機器也不需要自己攜帶,由生產隊派人專門拉板車送去,或者安排幾個人挑著送去。
他是空著手的,到了晚上,生產隊又安排人幫忙搬箱子,搬機器,拉跟幕。
一般的是放兩部影片,8:00開始,最遲12:00結束,有時11:00就完成了,他的一天工作也就完成了。
四,生活待遇。
這些放映員走到哪兒都受到熱情的招待,生產隊長還要和他搞好關係,套近乎,否則一年到頭就輪不到一次。
那時候,一年當中只能看到兩三次電影,這是本生產隊放的,當然也可以跑到其他的生產隊去看。
有時候看一場電影,跑十幾里路遠。
如果招待不好,他就會藉故推諉,一下子就安排不過來了。
再一個原因,還希望他,搞一點好看的影片。
那時候放電影之前,都要加一個短片,是普法,科學,教育片。
關係搞好了,這些片子也可以省去,直接放兩個正片, 放映員在當時的確是一個很吃香的差事,估計區長,區委書記也沒有他們瀟灑。
那些幹部下鄉吃飯還要交錢交糧票,這些放映員們他們是不交飯錢的。
而且他們天天頓頓吃在外面,頓頓有酒有肉 。
有哪個幹部能夠享受到這樣的待遇,
大家說這個差事好不好?
回覆列表
地確是,那時候的人沒有娛樂,最喜歡看電影,聽說哪裡放電影,就是離十里地步行也都去看,到哪村,都好吃好喝好招待,領導也想多看幾部片子,所以都好好款待,誰做夢都想當放映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