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豚因為其性格好、對其他動物都非常友善以及蠢萌的外表,被稱為“地表最強治癒系動物”。不過,近日據外媒報道,阿根廷首度北部的富人區諾德爾塔遭到了世界上最大的齧齒動物水豚的“入侵”,它們肆意的破壞居民的草坪,隨意大小便破壞居民生活環境,到處亂竄頻頻引發交通事故,甚至它們還攻擊居民的寵物狗。那麼,為什麼“治癒系”的動物會變得如此的“暴躁”呢?我們一起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水豚屬於齧齒類動物,提到齧齒類,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老鼠,不過,水豚與老鼠只是同屬齧齒目,它們從科就已經開始分化了,它們的差距就好比貓和狗一樣。水豚最早被劃分為水豚科下,但是在2002年的一項分子系統發生研究顯示,水豚與巖豚鼠有著最近的關係,因此,水豚連同它的“近親”小水豚(小水豚與水豚最大的區別在於染色體數目,其中小水豚為52對,水豚為51對),一起被劃分到了豚鼠科下,不過,它與小水豚在豚鼠科下單成一屬-水豚屬。
水豚是原產南美洲的一種齧齒類動物,它們在南美洲的分佈很廣,幾乎除了智利以外的其他叢林和草原上都有它們的身影。而且水豚是現存體型最大的齧齒動物,成年後的水豚有著平均1.2米的體長、55釐米左右的肩高(半米多的肩高)以及45公斤左右的體重,這個資料甚至超過了普通的中型狗。這還不是最大的水豚,以目前的記錄來看,野生環境下最大的水豚體重高達91公斤,堪比一頭半大的肥豬了。
雖然水豚胖胖的,但是它可是純正的食草動物,作為一種半水棲的動物,水豚的生存環境內離不開兩個要素:水和青草。通常水豚在晴天都是待在水中的,只有日出前和日落後才會上岸覓食。作為一種齧齒類動物,水豚也有不斷生長的門齒,不過它前後咀嚼食物(水豚的下頜不能移動,導致它只能前後咀嚼食物)以及進食量(一天吃掉3公斤的植物)較大的特點,讓它的門齒始終控制在一個相對穩定的長度下。
除此之外,由於水豚只能前後咀嚼食物,食物又是粗纖維的植物,所以許多食物在消化系統中,很難徹底消化,反而會將腸道中的菌群帶出體外,所以水豚有吃自己糞便的習性(熱乎乎的就吃,因為裡面含有大量的腸道菌群)。
由於水豚是食草動物,加上它胖胖的體型,所以在南美洲,它成為了許多食肉動物捕殺的物件,比如美洲最大的大貓美洲豹、鱷魚以及世界上最大的蛇-森蚺等等。
雖然水豚看起來胖乎乎的,腿也比較短,但是其在陸地上的奔跑速度可以與馬相提並論,在遇到天敵時,其奔跑速度可達50公里每小時。這就是水豚逃脫天敵最有力的“武器”。
從性格上看,水豚比較的溫順,也沒有什麼領地意識,對其他動物通常都非常的友好,因此在許多動物園中它能與人親密的互動,而且作為寵物,水豚在一些國家也保有一定的數量。(下面我們透過一組圖來了解一下水豚的萌和親和力)
雖然在報道中用到了“入侵”二字,不過我認為這是不恰當的,因為阿根廷本來就是水豚野生種群的分佈區之一。只不過,之前確實沒有如此大規模的水豚“入駐”人類活動區的行為而已。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第一:水豚氾濫的原因。水豚在阿根廷首度北部的諾德爾塔氾濫總結起來有兩個主要的原因:天敵減少、繁殖能力。上面我們說過,水豚的主要天敵為美洲豹、鱷魚以及森蚺,但是隨著環境的破壞和人為的獵殺,這些食肉動物的數量是逐漸的減少的,這就導致了制約水豚的動物越來越少。再加上一隻雌性水豚一年就能產下2-8只幼崽,所以,它們能夠在確實天敵的地方迅速的泛濫。
第二:水豚“入侵”富人區的原因。諾德爾塔是阿根廷首度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北部的一個地區,這裡之所以能夠成為首度是有原因的,因為這裡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非常宜居的地區之一。但是,在富人區還沒有建立起來之前,這裡原本就是水豚的“老家”。人來了之後,這些對其他動物友好的動物並沒有受到人類的影響而搬走,反而是天敵都消失了。所以,它們的數量在短時間內迅速的膨脹。但是,被富人區佔據了生存空間的前提下增加數量,必然要“入侵”人類的居住地。因此,說是水豚“入侵”倒不如說是人類“入侵”更為貼切一些。
第三:溫順的水豚為何會攻擊寵物狗?水豚在自然界中是出了名的“好脾氣”,它們甚至允許一群猴子騎在自己的身上玩耍。但是,進入諾德爾塔後,水豚竟然一改之前的溫順,變得具有攻擊性,這是為啥呢?問題就出在寵物狗的職責上,寵物狗大都有看家護院的本能,遇到水豚必然會上前驅逐,但是,水豚是群居動物,它們體型也不比寵物狗小,所以水豚要生存,狗要看家,衝突就發生了。雖然水豚是食草動物,但是它那一對大門齒的威力很大(可以參考老鼠咬人的傷痕,水豚的大門齒可不是老鼠牙齒能比的),面對毫無野外戰鬥經驗、錦衣玉食的寵物狗,自然是群居的水豚佔據了上風。
阿根廷此次的水豚“入侵”確實讓當地人苦不堪言,但是水豚“入侵”的背後並沒有這麼簡單的,因為這個富人區原本就是水豚的原棲息地,人來了,其他動物走了,但它們沒走,所以導致了數量增加,數量增加,棲息地減少,必然會進入居民區,這是一個連鎖的反應。
至於它們破壞草坪,是因為它們是食草動物,“隨地大小便”這本身就是食草動物的自由,而咬傷寵物狗是因為寵物狗企圖要驅逐它們,而它們在捍衛自己的生存空間,僅此而已。
水豚因為其性格好、對其他動物都非常友善以及蠢萌的外表,被稱為“地表最強治癒系動物”。不過,近日據外媒報道,阿根廷首度北部的富人區諾德爾塔遭到了世界上最大的齧齒動物水豚的“入侵”,它們肆意的破壞居民的草坪,隨意大小便破壞居民生活環境,到處亂竄頻頻引發交通事故,甚至它們還攻擊居民的寵物狗。那麼,為什麼“治癒系”的動物會變得如此的“暴躁”呢?我們一起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我們先來簡單的瞭解一下水豚水豚屬於齧齒類動物,提到齧齒類,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老鼠,不過,水豚與老鼠只是同屬齧齒目,它們從科就已經開始分化了,它們的差距就好比貓和狗一樣。水豚最早被劃分為水豚科下,但是在2002年的一項分子系統發生研究顯示,水豚與巖豚鼠有著最近的關係,因此,水豚連同它的“近親”小水豚(小水豚與水豚最大的區別在於染色體數目,其中小水豚為52對,水豚為51對),一起被劃分到了豚鼠科下,不過,它與小水豚在豚鼠科下單成一屬-水豚屬。
水豚是原產南美洲的一種齧齒類動物,它們在南美洲的分佈很廣,幾乎除了智利以外的其他叢林和草原上都有它們的身影。而且水豚是現存體型最大的齧齒動物,成年後的水豚有著平均1.2米的體長、55釐米左右的肩高(半米多的肩高)以及45公斤左右的體重,這個資料甚至超過了普通的中型狗。這還不是最大的水豚,以目前的記錄來看,野生環境下最大的水豚體重高達91公斤,堪比一頭半大的肥豬了。
雖然水豚胖胖的,但是它可是純正的食草動物,作為一種半水棲的動物,水豚的生存環境內離不開兩個要素:水和青草。通常水豚在晴天都是待在水中的,只有日出前和日落後才會上岸覓食。作為一種齧齒類動物,水豚也有不斷生長的門齒,不過它前後咀嚼食物(水豚的下頜不能移動,導致它只能前後咀嚼食物)以及進食量(一天吃掉3公斤的植物)較大的特點,讓它的門齒始終控制在一個相對穩定的長度下。
除此之外,由於水豚只能前後咀嚼食物,食物又是粗纖維的植物,所以許多食物在消化系統中,很難徹底消化,反而會將腸道中的菌群帶出體外,所以水豚有吃自己糞便的習性(熱乎乎的就吃,因為裡面含有大量的腸道菌群)。
由於水豚是食草動物,加上它胖胖的體型,所以在南美洲,它成為了許多食肉動物捕殺的物件,比如美洲最大的大貓美洲豹、鱷魚以及世界上最大的蛇-森蚺等等。
雖然水豚看起來胖乎乎的,腿也比較短,但是其在陸地上的奔跑速度可以與馬相提並論,在遇到天敵時,其奔跑速度可達50公里每小時。這就是水豚逃脫天敵最有力的“武器”。
從性格上看,水豚比較的溫順,也沒有什麼領地意識,對其他動物通常都非常的友好,因此在許多動物園中它能與人親密的互動,而且作為寵物,水豚在一些國家也保有一定的數量。(下面我們透過一組圖來了解一下水豚的萌和親和力)
如此萌和友善的水豚如何成為了讓人頭疼的動物呢?雖然在報道中用到了“入侵”二字,不過我認為這是不恰當的,因為阿根廷本來就是水豚野生種群的分佈區之一。只不過,之前確實沒有如此大規模的水豚“入駐”人類活動區的行為而已。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第一:水豚氾濫的原因。水豚在阿根廷首度北部的諾德爾塔氾濫總結起來有兩個主要的原因:天敵減少、繁殖能力。上面我們說過,水豚的主要天敵為美洲豹、鱷魚以及森蚺,但是隨著環境的破壞和人為的獵殺,這些食肉動物的數量是逐漸的減少的,這就導致了制約水豚的動物越來越少。再加上一隻雌性水豚一年就能產下2-8只幼崽,所以,它們能夠在確實天敵的地方迅速的泛濫。
第二:水豚“入侵”富人區的原因。諾德爾塔是阿根廷首度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北部的一個地區,這裡之所以能夠成為首度是有原因的,因為這裡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非常宜居的地區之一。但是,在富人區還沒有建立起來之前,這裡原本就是水豚的“老家”。人來了之後,這些對其他動物友好的動物並沒有受到人類的影響而搬走,反而是天敵都消失了。所以,它們的數量在短時間內迅速的膨脹。但是,被富人區佔據了生存空間的前提下增加數量,必然要“入侵”人類的居住地。因此,說是水豚“入侵”倒不如說是人類“入侵”更為貼切一些。
第三:溫順的水豚為何會攻擊寵物狗?水豚在自然界中是出了名的“好脾氣”,它們甚至允許一群猴子騎在自己的身上玩耍。但是,進入諾德爾塔後,水豚竟然一改之前的溫順,變得具有攻擊性,這是為啥呢?問題就出在寵物狗的職責上,寵物狗大都有看家護院的本能,遇到水豚必然會上前驅逐,但是,水豚是群居動物,它們體型也不比寵物狗小,所以水豚要生存,狗要看家,衝突就發生了。雖然水豚是食草動物,但是它那一對大門齒的威力很大(可以參考老鼠咬人的傷痕,水豚的大門齒可不是老鼠牙齒能比的),面對毫無野外戰鬥經驗、錦衣玉食的寵物狗,自然是群居的水豚佔據了上風。
總結阿根廷此次的水豚“入侵”確實讓當地人苦不堪言,但是水豚“入侵”的背後並沒有這麼簡單的,因為這個富人區原本就是水豚的原棲息地,人來了,其他動物走了,但它們沒走,所以導致了數量增加,數量增加,棲息地減少,必然會進入居民區,這是一個連鎖的反應。
至於它們破壞草坪,是因為它們是食草動物,“隨地大小便”這本身就是食草動物的自由,而咬傷寵物狗是因為寵物狗企圖要驅逐它們,而它們在捍衛自己的生存空間,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