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阿冰

    在如今人們的觀念裡,老人高壽自然死亡,稱之為“喜喪”,但即便是喜喪也絕不等同於將喪事用辦“喜事”的方式操辦,說“喪事喜辦”為怪象,一點不為過。

    “喪事喜辦”的怪象,樸實的老農想不通是正常的,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裡,人死為大,可是人死了,無論是含笑而終,還是生病離世,對於死者的後代來說都是悲痛的。也正因此,喪事有其不可改變的肅穆性,這種肅穆不是對死者的不敬,反而是大敬。

    去年臘月我奶奶過世,參加葬禮的時候,所有的人都保持沉默,神色凝重,一方面是對死者的緬懷,一方面是怕說多話觸及死者子孫的傷心處,一方面表達自己的沉痛心情。

    但如今有些農村卻錯誤的理解了“喜喪”的含義,將喪事辦成了“鬧劇”。

    正所謂紅白喜事,人們對於正常死亡且高壽的老人去世稱之為“喜事”,但這種說法並不代表老人的子孫不再悲痛,心情不再沉重,不代表可以將喪事當成“喜事”來辦。

    我生活的農村,從小到大經歷了喪事操辦的變遷,小時候人們大辦喪事的方式,無非就是唱大戲,在死者靈臺之前搭建戲臺,連唱三天大戲,表達對死者的緬懷,而剛開始的大戲唱腔還屬於悲傷,後來發展成為什麼熱鬧唱什麼,讓村子裡的人都知道這家人是大孝子,給父母大辦喪事。

    後來唱大戲已經不足以“博人眼球”,村子裡辦喪事甚至出現了跳搖頭舞,美女穿著涼爽,跟隨動感的音樂大跳搖頭舞,看客眾多,時不時冒出一陣掌聲。

    再後來,農村的惡趣味進一步升級,出現了跳脫衣舞的節目表演。喪事辦到這個份上,其實已經很過分了。可是近幾年更過分的出現了,“大孝子”們紛紛請來專門的歌舞團,表演節目更加刺激,黃段子,隱形暗示,肢體暗示等等窮出不窮,而看臺下的小孩子甚至還猛抬頭想要一探表演者裙底,讓人忍俊不禁。

    以上就是我們村經歷的“喪事喜辦”變遷史,今年春節的時候,我們村有戶人家給老人“辦三年”,就請來一支喪事歌舞表演團,細節不再描述,表演內容時不時讓人臉紅,時不時讓人捧腹大笑,有時候你不得不服,在農村無下限的惡趣味,確實可以達到譁眾取寵的效果。

    而請歌舞團的“孝子們”需要的正是這種其樂融融的歡樂效果,美其名曰“喜喪”。

    其實在我看來這就是對“喜喪”的誤解,以前喜喪吹嗩吶都有人覺得不妥,現在直接突破下限,越走越歪,如果沒有歌舞團正前方擺設的靈堂,我想任何人都感受不到這是在辦喪事,還以為誰家結婚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怪象出現呢?

    我認為,無非就是人們思想的轉變,和農村大操大辦喪事攀比成風的後果。

    在農村對於壽寢正終的老人,稱為“喜喪”,人們總是想方設法制造出一種喜事的概念,透過大操大辦,鞭炮齊鳴,鑼鼓嗩吶,歌舞表演來表達這種心情,這本就是不正常的,對於老人子女的悲痛原不該以此方式表達。

    對非自然死亡(如常年生病在床)的老人,則會默默舉辦喪禮,我奶奶去年臘月去世,就屬於常年臥病在床,去世後在家中停喪了三天就默默埋葬了。雖然沒有請歌舞團表演,但依然舉行了煙花演出和嗩吶齊鳴。

    為什麼呢?其實就是村裡的攀比心理在作祟,覺得不大辦就是不孝,就是對老人不敬。而這種大操大辦的喪禮在村裡人與人之間攀比成風,你家唱大戲,我家就跳個舞,你家熱鬧我家要辦的更熱鬧,彷彿這樣才配得上“孝順”的美名。基於此,有些人甚至借錢都要將“喪事喜辦”的熱鬧非凡。

    這種“喪事喜辦”的怪象想要徹底解決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需要一個長久的過程。

  • 2 # 惠農圈

    昨天在參加酒宴的時候,剛和鄰居聊了這個話題,他說他的目標就是活到66歲,和家裡的兒子說,如果能夠活到66歲以上,那喪禮的時候一定不能哭,需要笑著。但如果是在65歲以下離世的,那就需要哭上幾聲。而其他人也都表達著這樣的思想。比如說我大爺已經66歲了,他說在自己離世後,不要辦喪葬了,骨灰埋在樹下就行,大操大辦沒意思,到頭來什麼都沒有,惦記那些幹嘛?

    現在的農村老人思想已經放開了,大家都不會有過去入土為安的思想,我們這邊的火葬已經實行了三四十年,說老農想不通我認為是不對的。畢竟人生在世也是一場磨難,生老病死本就是自然規律,在離世的時候也是一種解脫,為什麼要以悲傷的態度看待呢?

    不過如果是年輕人或者非正常離世的,那喪葬上大家都會十分的沉重,沒有人會開著玩笑,和老人離世的心情明顯不同。就拿去年我們這的一個人,他35歲的時候就離世了,原因是腦梗。在離世的那些天,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心情非常的複雜。

    在酒宴開始的那一天裡,準備了20多桌酒宴,結果就坐了3桌人,孃家人不願意在上面吃飯,好不容易才將其拉上桌,其他的村民全都是交了錢,磕頭就走了。大家都說,這樣的喪葬吃不下。但老人離世大家的心情就不同了,多數都是喜辦的,大家怎麼看呢?

  • 3 # 刺楸

    問:農村出現了「喪事喜辦」的怪現象,老農民不解,這事還值得慶祝?

    試想一下,喪事上唱著《千年等一回》是怎樣的一種畫風?難道是好不容易等來一回喪事嗎?還是終於解脫了?又比如,兩口子中的一位意外死亡,喪事上卻放著《夫妻雙雙把家還》的曲目,難道想讓剩下的那一個也早點嗝屁嗎?

    這些喪事歌舞會、喪事音樂會究竟幾時休?對於這種現象,歸結於喜喪、喪事喜辦也說不過去。喜喪一般是「福壽全歸」,需滿足全壽、全福、全終,即高壽、子孫滿堂的人自然無痛苦地去世。

    現在能達到這樣條件的老人不是很多,高壽者多,但三天兩頭生病吃藥者也不少;兒孫滿堂者多,但養兒養仨沒有家的老人也有;而那種在去世前還在做農活的雖然無疾而終,但直到去世還沒從種莊稼的崗位上「退休」,算得上淒涼,也反映出兒孫的不孝,怎算得上喜喪?

    一、喪事喜辦實為娛樂在世者

    好些其實並不滿足喜喪的,因老人活了七老八十,算過了古稀之年,在兒孫看來當屬喜喪。喜喪可謂悲喜交融,悲的是靈堂的佈置,透露出一股悲傷的氣氛,而喜的是設在院壩裡的舞臺,請的商演隊伍唱著流行歌曲、跳著肚皮舞,洋溢著卻是節日的喜慶。

    二、請人哭喪的假孝子

    只要肯花錢,就能買來眼淚。喪事音樂會已讓人嗤之以鼻了,又來了哭喪表演。雖為哭喪,實為表演,屬於喪事喜辦的變版。

    老人去世,兒孫悲傷都來不及,竟然花錢請戲子哭喪,就算哭得昏天暗地、山河挪位,賓客們也會議論紛紛,甚至會為哭喪者的動容演出而嘖嘖稱讚。哭喪者流的眼淚是真,但眼淚中沒有真情,更沒有親情,有的只是銅臭味。

  • 4 # 農人解說

    農村現在有句老話,是這麼來形容極少數人操辦喪事的“活著不孝,死了亂叫”,確實存在一些人對老人生前不管不顧,離世後大操大辦的現象,加上一些地方習俗,“喪事喜辦”,讓一些人很不理解,真的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想不通的人估計很多,其實這都是對地方農民的一些誤解,或著說是對地方習俗的不理解。

    活著不孝,死了亂叫

    這是丟掉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對於農村老人來說,活著時子女孝順,比什麼都重要,農村老人養老多半靠的就是兒女,子女是不是孝順,直接體現在了老人晚年的生活狀況,有人惦記照顧,生活無憂,無人管無人問,舉步維艱,村裡的老人養老,花不了幾個錢,就是需要一份操心,子女不孝順,往往出現在兒子多的家庭,老大不管老二不問,“一個和尚挑水喝”的老話是一點沒說岔。

    對老人來說,“子孫滿堂”,這本是一個大家庭,老人一離世,膝下子女又往往怕世人多閒話,喪事大操大辦,就差“孝子”兩個字刻在腦門上給親朋們看了,可老人生前好不好,村裡人一眼看透,看透不說透,事後就有了“活著不孝,死了亂叫”的說法,加上現在越來越偏向“喪事喜辦”的習俗特點,很多人就越來越不理解這種現象了。

    為什麼說“喪事喜辦”是對農民的誤解?

    很多城裡的“鍵盤俠”,沒參加過農村的喪事,主觀的就認為,人死就該悲傷,悲傷喜辦就是不成體統,是完全違背常倫的,這是誤解,是對農村喪事習俗的誤解。

    湖南的“喪事喜辦”習俗是個人見過最典型的例子,就算家裡在怎麼窘迫,就是借錢,也要把喪事辦的熱熱鬧鬧,咱們老家和湖南挨著,地域上的習俗有一定的共性,這些年也越來越傾向“喪事喜辦”,為什麼會這樣呢?

    《禮記·問喪》中有“三日而後殮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孝之心亦益已衰亦。家室之計,衣服之具亦已成矣。親戚之遠者亦可以至矣。是故聖人為之決斷,以三日為之禮制也”

    也就是說,自古以來,農村的喪葬都有守夜的說法,守夜的目的是緬懷逝者,守夜會點上油燈,指引逝者靈魂回家的路,守夜不僅僅是迷.信,也是古人對死亡條件判斷能力不足,避開假死的一種方法,也希望三天逝者能夠重新活過來。

    而守夜,演變到地方的習俗,一定要熱熱鬧鬧,特別是逝者入土的頭一天晚上,熱鬧的氛圍是讓逝者安心離去,像咱們老家,往前幾十年,只要周邊村裡有老人離世,方圓十里,也會藉著夜光前去守夜,在我們那叫“鬧山”,因為“鬧山”有“鬧山茶”,各種零食,瓜子花生糖等等,這對於那個什麼都缺的年代,“鬧山茶”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只要有吃的,守夜就會很熱鬧。

    發展到今天,不愁吃不愁穿,誰還為了點吃的去捧場到凌晨?很多人選擇吃完晚飯,隨了禮金,就回來了,如果沒有一點吸引人的地方,守夜會變得越來越冷清,這不符合人們對葬禮文化的期望。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讓入土前一天晚上依舊熱鬧,越來越多融入現代元素的葬禮活動多了起來,舞蹈、二人轉、唱歌等等,嫣然農村一小型歌舞會,中間參雜著主家的致謝詞,對親朋前來送老人最後一程表達感恩之情。

    所以,“喪事喜辦”歸根結底是想營造一種熱鬧的氛圍,讓逝者安心離去,也是千百年來習俗的一種演變,絕不是大家表面理解的“喪事值得高興”,不要這麼來誤解。

    並不是所有的喪事都是“喜辦”

    在農村,老百姓普遍的認為,只要逝者生前積德行善就不會受到病痛的折磨,“無疾而終”而自然老去,且通常指七十以後,此即被視為“喜喪”的根本條件,達到了這些條件,喪事就成了紅喪事,喜喪,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喪事上用的紙,由白色成了紅色。

    一生平安,沒有病痛到老,是所有人都認為離去的最好方式,大家口中說的更多的是老人積德行善的生前舊事,這不需要過於悲傷,符合條件的“喪事喜辦”,只圖熱鬧,也是農村較為常見的一種喪葬習俗,也不能說成“值得高興”。

    總結:對於農村喪葬習俗,個人覺得不用過多的去批判,我們既要做到生前孝順,也要尊重一方習俗,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批判,是對農村這種習俗的一種不尊重。

  • 5 # 一米Sunny19137

    這問題在廣東是不可能出現的,廣東人比較務實,不講排場,不愛爭假面子,老人走了,選個吉時送上山,請道士做一天一夜的法事就行,對老人厚養薄葬。

    但廣東的鄰省湖南就有天大的差別,廣東人到老了,不會拼命去幹苦力,情願窮點,特別是男人。但湖南人不同,特別是男人,真是幹一輩子。

    湖南衡陽,衡山縣,老人過世,把遺體放入放有石灰的棺材裡,用透明膠封好所有縫隙,請道士,戲班,歌手,鼓手等唱六天。所有親戚和村中做事的人,大吃大喝,男人每天發包煙。煙花炮竹花圈,用布做的龍,還要買棉被,都是親戚買去,紅包都是500元至1萬元,當然,有些主家不會收的,但煙花爆竹之類的都是幾百上千的,做女婿的要買條羊,或買條豬去。

    送老人上,一長串小車開路,上點年紀的坐車上。一輛汽車專拉炮竹,沿路幾公里一路放煙花爆竹,路邊也有很多人駐足送行,有人家還拿盤炮竹為世去的老人送行,孝孑孝孫要上前跪謝,旁邊有人遞上一條毛巾和一包煙。

    道士,鼓手,親戚在後步行送拉仙去老人的平板拖拉機,拖拉機上坐有十一位槓夫。

    真所謂風光大葬!

    只是苦了窮人家,真的死不起啊!

  • 6 # 駿景農業

    喪事、喪事,無論如何都不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但是現在不少農村都形成了“喪事喜辦”的怪象,很多喪事操辦下來不僅不會讓人感到悲傷,反而如同喜事一般,這就讓很多人想不明白了,難道喪事也值得高興嗎?

    喪事,當然不值得高興,但是實際上,“喪事喜辦”是中國自古就有的一種喪葬風俗,也就是人們口中的“老喜喪”。

    不過想要辦“老喜喪”卻有非常嚴格的,要達到全福,全壽、全終的條件,比如逝世的老人必須是無病無災的老去死亡,而不是患病身亡,而必須是子女孝順的全福老人,年紀最低也得在70歲之上等等。而且所謂的“老喜喪”並不是將喪事當做“喜事”辦,也不代表逝者家屬就不悲傷,所謂的“喜”只不過是家屬對老人的一種祝福和尊敬而已。

    “喪喜不分”或許是對現在農村的一些葬禮最好的詮釋,但是這卻不是農村喪禮該有的樣子,喪事也絕對不是一件值得人們高興的喜事。

    駿景——殷

  • 7 # TonyonevTo5

    我們老家即使老人100歲了走了孝子孝女也要哭喪,大多數人活著的時候子女都會孝順,死後喪事視家庭的情況辦得風光或從簡。就如我家送走了86歲的老爹,五年後送走了90歲的老媽。雖然都算高壽,但是我們兄弟姐妹都哭得非常傷心,連我嫂子都是真哭,她說雖然父母年歲都大了,但是真走了還是不捨。作為兒女更是這樣年歲再大的父母也是父母,走了是實在難捨。父母在有來處,父母都走了我們就只剩歸途了⋯。我們從簡但不簡陋的把父母送上了山。我們雖然同處福建,但絕對不學福州或團閩南農村的陋習。我一個福州閩侯縣朋友95歲的奶奶去世,花費了兩百多萬舉辦葬禮,單舞龍舞獅跳舞唱歌的團隊就請了十個,送葬隊伍長達三公里。送葬時間長達五小時,我擔任他的錄象攝影,害慘我了,手持攝像機快把我的手壓斷了。這真是有錢燒的,我在送葬路上聽到不止一次

  • 8 # 鄉居小菜

    小時候最怕村裡有人過世了,因為辦喪事那場面特別的悲傷,除了過世的人的親人各種悲痛的哭喊聲,喪禮上敲鑼打鼓吹吶的那種音樂聲也是很悲傷的,讓人聽著也莫名的傷心、難受,那時候小,很害怕聽到這種聲音,曾經為了不聽到這種聲音,躲在被子裡捂住耳朵呢。

    要說農村“喪事喜辦”我是沒見過的,上個月底,村裡有一老人過世,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過世的,據說辦得挺簡單的,他們家離我們房子不算很遠,但那些親人的哭聲我們在這邊能聽到,很悲傷,哭著蠻久的,後面送喪的時候也一路哭,我沒出去看(這邊的習俗是不能去看的,而是關閉門窗待在家裡)。

    之前在網上看到了一些地方的農村“喪事喜辦”的影片,感覺有些還能接受,但有些就顯得比較惡俗、低階趣味了,那場面感覺更像是為這些活著的人舉辦的娛樂活動,我個人認為有些過分了,不尊重過世的人。

    讀書的時候,宿舍的人也會聊些自己農村家鄉的一些趣事、怪事,有舍友就說到了自己農村老家農村“喪事喜辦”的事兒;那舍友說,農村“喪事喜辦”也不是所有過世的人都可以辦的,一般是健康高壽(超過80歲)、正常死亡的老者才行,因為高壽嘛,這本身就是很值得開心的事兒,到後面正常死亡自然離世,老人沒有病痛,這是好事,辦喪禮辦得喜慶一些,沒有傳統喪事的那麼嚴肅哭的死去活來,讓老人熱熱鬧鬧、安安樂樂的到另外一個世界去,而這不代表其親人內心不悲傷。

    而說到“喪事喜辦”上播放的音樂,除了露骨歌詞的情歌,有些還播放《今天是個好日子》、《千年等一回》、《開心的馬騮》等之類的“喜慶”歌曲,光聽歌名,就讓人有些反感了,難道這是慶祝老人過世嗎?若是過路的人不知道是辦喪事的,光聽到這樣的音樂還以為是結婚 、入新居等辦酒席放的音樂呢,不太合適。

    現在農村“喪事喜辦”越來越多越來越熱鬧,感覺還是辦得稍微保守些的好,一些比較低階惡趣味的表演、音樂還是就不要搞了。

  • 9 # 鄉村大綱

    生老病死,自然規律,高齡無疾而終,含笑九泉,喜登極樂世界。可以說是每個人最終的歸屬。有些地區的農村,確實存在著喪事喜辦的現象。

    我三奶奶,87歲,上午還在村老年茶館打麻將,中午回家吃完飯,坐飯桌邊,煙還沒抽完,就斷氣了,前後不到10秒鐘。

    我幾個伯伯,叔叔,趕緊通知親朋好友,等我們趕到,三奶奶壽衣已經穿戴整齊,躺在門口裡面的涼蓆上了,我撲跪靈床,嚎啕大哭,想著三奶奶生前對我的各種好,從今往後再也看不見她了,真是特別傷心。幾個伯伯,叔叔都拉我起來,並勸慰,人死不能復生,她這是喜死,值得慶賀才對。

    大伯家請廚子進門,大擺筵席,廣接親朋,也請來了據說是,縣裡最好的樂隊,前後唱鬧了三天,有小品,魔術,歌曲,戲曲,當然,也有搞笑的,甚至低俗的歌舞都有,比如歌曲:今天是個好日子,開心馬騮,千年等一回 ,小蘋果,八戒背媳婦等這些歌舞。

    我從三奶奶去世,一直忙前忙後,開車幫忙採購食材,祭奠用品。幫忙聯絡火葬場,選擇下葬墓地,迎來送去的工作,三天兩夜都沒休息,幾天都沉浸在悲痛和忙碌中,聽他們鬧這些歌舞,我上臺把樂隊電子琴,架子鼓都給他們掀了,後來被人拉住。

    大綱我不反對停喪三天的習俗,主要是怕去世的人假死。更不反對邀請親朋好友前來弔唁,緬懷逝者對我們的幫助和淳淳教誨。我討厭的是,在這莊重悲痛的時刻,被惡搞表演破壞褻瀆。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活著不孝,死了胡鬧這些農村陋習,希望被文明風氣所替代。

  • 10 # 以文溫暖三農

    喪事喜辦是社會的倒退還是社會的進步。現在的農村,會出現一個怪現象,家裡的人去世了以後,應該都是沉浸在悲痛之中才對,但是反而是感覺像辦喜事一樣,去請一些人來,吹吹打打,唱歌,演小品,在網上還曾爆出有人在辦喪事的現場,表演脫衣舞這樣的事來,讓大家都想不通,更讓老一輩人想不通,這社會怎麼啦,怎麼會變成這樣。

    前段時間回到農村老家去,本來是一個唐大伯年歲已高,生病以後去世了,是準備去弔唁的,賣好了香紙和花圈,準備隆重去弔唁下,可是回到村子裡一看,在靈堂的前面,就搭了一個舞臺,在靈堂的前面香火嫋嫋,可是人們大部份都已經坐在戲臺的前面,正在看幾個年輕女子的歌舞表演,音樂裡放著《這是個好日子》這首歌,看到這場面,我真的是哭笑不得,難道今天有老人去世了,真的是個好日子嗎?

    問了下父母,父母親告訴我,這個風氣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興起的,在以前有老人去世了,是去請人來唸經超度,放的是大悲咒,而現在有人去世了,放的是《今天是個好日子》,連他們也搞不懂,搞不明白。

    對於這個喪事喜辦現象,我認為是人們的一種思想退化的表現,是一種社會倒退的表現,有老人去世了,應該以祭奠以主,以默哀為主,更提倡喪事從儉的做法,對於喪事喜辦這這種怪現象,應該積極引導,並拋棄這種陋習,你認為呢?

  • 11 # 範從開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農村對年齡大的人去世,常常有“喪事喜辦”的說法,也不要少見多怪,年齡大的人去世,後輩子孫“喪事喜辦”,是對死者的一種敬重。

  • 12 # 人生百味軒

    幾年前,我有一次回老家的時候,恰巧碰上了我們村的朱伯去世了,按照我們這邊的風俗習慣,但凡遇到白事,作為同村的鄉鄰,都應該到場幫忙,所以我就在老家多呆了幾天。

    聽我家鄰居說,朱叔平時身體一直挺好的,雖說已經是七十多歲的人了,但他每天早早就起床了,沒事就去兒子家的責任田裡看看,有一根雜草,他都要隨手給拔掉了,朱叔兒子家的責任田,大多數時候都是朱叔在種,他從來就沒有閒著的時候。

    朱叔的兒子在我們村算是個會來事的人,嘴巴很會說,特別善於做表面文章,為人處世也不錯,在村裡人緣還是挺好的。但對他的父親朱叔,就讓人難以言說了。

    朱叔兒子家的樓房蓋得很氣派,院子也很漂亮,可房子再大再漂亮,與朱叔也沒啥關係。他兒子在廚房旁邊搭了一個一人多高的一面坡的小房間,朱叔就常年一個人住在那個小房間裡。

    朱叔很少與他兒子一家在一張桌子上吃飯,都是自己做他一個人吃的,平常都是些稀飯、菜飯啥的,很少炒菜。只有在家裡來親戚的時候,朱叔的兒子才會叫父親與他們一起吃飯,純粹是為了做給別人看的。

    不過朱叔每次也都很配合,只管吃飯,從不多言語,別人不管怎麼問,怎麼和他說話,他也只是點點頭,笑而不語,從來不跟任何人說他兒子家的一句不是。

    我記得朱叔過七十歲大壽那一年,他們家來了很多的親戚朋友,朱叔兒子家院子前停了好幾輛小汽車,還有好幾輛車都停到兩邊的鄰居家院門口了。朱叔生日前一天的晚上,他們家的煙花整整放了一個多小時,整個天空都被照亮了,都快趕上一場小型的煙火晚會了!再加上鞭炮噼裡啪啦地一直響個不停,那一晚,我們整個小村莊都瀰漫著嗆人的火藥味道,經久不散!

    那天晚上,朱叔穿著唐裝,端坐在堂屋的八仙桌旁,小輩們一撥一撥地輪流過來給他磕頭拜壽,朱叔則笑眯眯地給每一個小輩發紅包。

    第二天,朱叔壽宴正席差不多擺了有三十多桌,非常的熱鬧,朱叔的壽宴讓村裡人津津樂道了很長時間,有誇朱叔有福的,兒子捨得花錢給他辦這麼隆重的壽宴,也有人誇朱叔兒子孝順的,捨得給老父親花錢。就連我父親,都非常的羨慕朱叔,誇讚朱叔的大壽辦得很是風光。

    朱叔僅僅風光了兩天,就從壽宴時的眾星捧月,又回到了吃住在那個小房間的日子了。我記得壽宴結束的第三天,朱叔就冒著小雨,在冬天的早晨,去了麥地裡撒化肥。因為尿素是顆粒狀的,冬天氣溫低,不容易融化,我們鄉下人都喜歡趁著下雨天撒化肥。而朱叔快五十歲的兒子,則在家裡溫暖的被窩裡躺著呢!

    朱叔這次去世,可以說非常的突然,頭一天晚上睡覺前,還好好的一個人,第二天早上就起不了床了,據說是中風癱瘓了。朱叔的兒子要送他去醫院治病,朱叔雖然人不能動彈,但腦子並不糊塗,堅決不同意去醫院!

    朱叔的女兒得知了父親的情況後,急急忙忙趕了回來,可當女兒端著煮好了的稀飯,用調羹準備喂父親的時候,朱叔卻緊閉嘴唇,一口不吃。

    女兒以為父親沒有胃口,過了一會兒,又端過來一小碗雞蛋麵,用筷子挑起來往朱叔嘴邊送,結果朱叔連看都不看,更別提張口吃了!女兒問父親到底怎麼了,為啥不吃?

    朱叔不說話,就是不張嘴,再後來,朱叔的女兒端來糖水,朱叔還是不喝。他的女兒沒辦法了,跪在父親的床前,哭著求他喝一口。朱叔只是默默地看著女兒,什麼話也不說,眼角流出兩滴渾濁的淚水。

    後來,還是朱叔的女兒懂父親的心思,父親知道自己癱瘓了,不想連累任何人,他之所以不吃不喝,只是為了一心求死!儘管陸陸續續有很多親戚朋友提著禮物,帶著慰問金來看望朱叔,也總有人出於好心,勸朱叔不用想那麼多,好歹先吃點東西。朱叔對親戚朋友們的勸慰一概不理,別人說得再多,他也只是點點頭,並不與人家說一句話。

    朱叔就這樣躺在床上,不吃也不喝,大多數時候,就只有女兒陪坐在他身邊,他真的做到了不給子女添麻煩,僅僅過了五天,朱叔就與世長辭了。

    朱叔的葬禮和他的生日一樣,同樣辦得很隆重,光管絃樂隊的吹鼓手就請了十多個人,晚上還搭起了帳篷唱大戲。在我們這邊,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離世,就算是喜喪了。

    直到現在我也搞不懂,為什麼我們國家會有喜喪這一說法。既然有人離世,那肯定是一件讓人難過的事情,何來“喜”字這一說?難道說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離世,是一件值得開心慶賀的事情嗎?華人不是最講究孝道的嗎?就算老人年紀大了,有可能會拖累子女,那也沒必要老人剛過世,就忙不迭地歡天喜地地進行慶祝吧?反正我是不能理解這種說法。

    朱叔離去後,我除了聽到他女兒斷斷續續地哭幾聲之外,看不到任何人悲傷的樣子,甚至朱叔的兒子還會時不時地與人開些個小玩笑。朱叔的兒媳婦也只是在有賓客前來弔唁的時候,假裝哭兩聲,當賓客剛轉身離開屋子,她的哭聲也就會戛然而止。我耳朵裡聽到最多的,就是十多個銅管樂手,鼓足了腮幫子在拼命地催著樂曲。

    朱叔家後來又花錢請了一個專門替別人哭喪的中年婦女。那個女人哭喪還是很有水平的,趴在靈柩前邊哭邊數落,哭聲透過音響傳出來,隔著好遠都能聽到,那一聲聲啼哭,直透人心肺,讓人聽了也跟著止不住地淚水漣漣。

    這還不算,晚上的時候,朱叔家院子裡又搭了帳篷,請了一個小戲班子唱我們這邊的地方戲,都是一些摺子戲的經典片段。我們周邊上了點年紀的老人,喜歡看戲,聞訊後吃過晚飯就會過來看唱大戲。戲唱到一半的時候,又穿插了幾個二人轉表演,有點低俗的表演,引得臺下笑聲不斷,甚至接下來還有勁爆的貼面舞表演。

    看著眼前熱鬧的場景,這哪裡像正在辦喪事的樣子?這分明是家有喜事啊!我在感慨老家人與時俱進的同時,心裡也一直在想,他們這樣又唱又跳的真的好嗎?畢竟朱叔還在堂屋的棺材裡躺著呢!難道他們就不怕驚擾了朱叔的春秋大夢,老人家氣得從棺材裡爬出來找他們麻煩嗎?

    朱叔下葬的那天,不知道是樂隊鬧了烏龍,還是他們故意而為之,幾個壯漢抬著棺木在前面走,十多個樂手吹著樂曲在後面給朱叔送行。一開始他們吹的是哀樂,哀樂結束後,換成了《走進新時代》,再接下來,他們竟然吹起了《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讓人聽了忍不住地想笑出聲來!真的是太滑稽了,好好的一個葬禮,真不知道怎麼就被他們給搞成了這個樣子?

    寫在後面:農村的“喪事喜辦”我是一點也接受不了,不知道我們老家的那些人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好像他們對此早已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

    喪事就是喪事,無論如何,也無法與“喜”字沾邊!雖說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我們無法強留,去了的固然已經去了,活著的依然要好好活著,沒必要哭得死去活來。但一個生命的結束,怎麼著也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我們理應尊重逝者,怎麼可以拿這樣的事情來戲謔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層別墅,每層三個房間,電信光纖入戶,弱電應該怎麼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