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城看花

    首先二戰是世界大戰,是以整個"地球"為作戰區域範圍的;其次美國是二戰中參戰最晚的一個,不是美國需要他國的幫助,而是美國的"參戰"決定了二戰的結果。既然是大戰,就需要團結一心,方可始終!

    日本自1931年佔領東北三省開始,直到1937年7月7日中日全面爆發戰爭拉開序幕,這時的戰場尚侷限於亞洲。1942年德國閃電波蘭,佔領法國,整個歐洲基本淪陷,於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真正形成!

    同時兩大對立陣營的聯盟成立:以"美蘇英中法"等為首的同盟國、對應"德意日奧"等軸心國。

    戰爭就是一場大戲,有主角配角,只有相互的協作配合,從整體的全面的視野下出發,綜合同盟各國的力量,進行戰略的力量消漲,最終透過戰略決戰達到戰略目的,取得最後的勝利✌!

    中國在二戰中,戰爭時間最久,最艱苦卓絕,軍民犧牲最多,壎失最大,拖住日軍大部分於中國戰場,為盟軍在對日作戰取得勝利立下不可磨滅的功績!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破壞最廣,死傷最多的戰爭,給整個人類造成的傷害至今猶在!牢記歷史,遠離戰爭,但願悲劇不要重演!

    但是現在的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秣兵歷馬,定將犯我中華者以痛擊!

  • 2 # 葬愛148729369

    當時美國雖然強大,但是,日本軍事實力也差不是很多。日本當時海上實力也有幾艘航母,而且世上最大的航母也是日本的。就算擊敗日本損失也不小,何不和聯軍一起打,讓自己損失降低一些

  • 3 # 軍事網迷

    這最是美國明智之舉,帶頭大哥帶著眾多盟友群毆軸心國專制,為軸心國設定墳場。成功了,功勞是大哥的,而損失則可以降到最低。失敗也不會動搖美國的根基,還可以有資本討價還價。

    這也成為了以後美國發動戰爭的常態,北韓戰爭和越南戰爭(失敗),還有後來的海灣戰爭,敘利亞戰爭等等,都是如此。既可以高高在上,指揮盟友,建立威望,還可以緊密與盟國之間的牢不可破的關係,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這也為以後冷戰時期,聯合盟友,分化瓦解前蘇聯,實現一超獨霸打下根基

  • 4 # 東斯坦因

    太平洋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

    如此規模的戰爭,哪怕美國當時的國力為世界第一,獨自支撐的話也是也力有不逮。因此就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才行,爭取到更多的支援。

    美國位於北美大陸,與歐亞大陸中間隔著太平洋與大西洋。這樣的地利,雖然使美國可以免受歐亞大陸上戰火的侵擾。但也使得美國想要干涉歐亞大陸事物的話,就必須要在歐亞大陸之上,或者附近尋找一塊地域作為跳板。

    就拿諾曼底登陸為例。美軍先是在英國集結兵力和物資,待準備好後才在諾曼底搶灘登陸。美國為什麼要現在英國集結,而不是直接誇大洋登陸。主要就是因為誇大洋運輸兵力和物資,已經非常不容易了,耗費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而直接搶灘登陸的話,那耗費的資源和人力,可要比誇洋運輸增加幾何倍數。哪怕以美國的國力也支撐不起。

    太平洋戰爭也一樣,美國到日本之間,間隔差不多整個太平洋,距離得有數千海里。如果只是海軍還好辦,畢竟遠洋作戰對於海軍來說雖然困難,但也還能客服。關鍵是想要徹底打敗日本,不廣需要海軍,還需要陸軍登陸日本本土才行(當時還沒有核武器)。而想要在日本搶灘登陸,隨後再打敗日本陸軍佔領日本,這得需要最少數十萬大軍才行。可數十萬大軍再加上他們的武器裝備、軍需物資,從美國直接運到日本,再搶灘登陸和後續推進。如此大規模的行動美國雖然有錢也是供不起的。

    所以要進攻日本,美國就必須要在太平洋和日本週邊找到跳板。而太平洋和日本週邊上很多的島嶼,在當時都屬於英國、法國殖民地,或者是像澳洲、紐西蘭這樣的英聯邦國家。為了能更好的對日本進行打擊,美國不必須要與這些國家進行聯合。

    二戰時期,美華人口才有1.3億,動員了1100萬軍隊。美國的軍隊數量看著是不少,但放在整個二戰,就不算多了。

    二戰作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參與的人數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廣是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其中軍人佔3200萬,約有3500萬人負傷;另有4500萬人被捕或放逐。

    在如此規模的戰爭下,美國1100萬人的軍隊,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但要是想自己把德意日全解決那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聯合其他反法西斯國家組成同盟,一起與法西斯國家戰鬥,就成為美國的必然選擇。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投資分紅協議怎麼簽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