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開復

    上個月,《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表專題文章,討論“華人工智慧的崛起”。不久前,谷歌Alphabet集團公司董事長Eric Schmidt發出警告,中國將消滅美國一項關鍵優勢,在2030年主導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今年2月,《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中國的人工智慧真的能超越美國嗎?超越需要滿足哪些條件?會在哪些具體領域超越?

    11月初我受邀出席MIT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與未來工作”峰會,針對這一話題發表了主題演講。

    我認為,雖然人工智慧最最頂尖的團隊是由美華人帶領,但當我們放眼看一下中國,就會發現,中國的人工智慧團隊正在以讓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增長。

    這場峰會是人工智慧領域的頂級會議。參會嘉賓有當前深度學習領域的三駕馬車之一、Facebook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負責人Yann LeCun,谷歌Alphabet集團公司董事長Eric Schmidt,以及Jibo社交機器人創始人、MIT 科學家 Cynthia Breazeal等人。

    我的演講主題是“The State of AI in China”,我從技術、市場、產品、資金和政策5個方面,論述了華人工智慧的優勢和未來。演講最後,我提到:

    “ 中國的整體思路是大膽嘗試,快速迭代,出現問題不會全盤否定,找到解決方法正面解決。我們會獲得越來越多的資料,AI表現會越來越好,最終將會推動中國的技術發展進步,成為人工智慧強國。”

    以下是我的演講全文,經創新工場翻譯整理。

    他問我:“無人駕駛汽車還有多久會投入市場?到那時候我就要失業了。”

    我看了他一眼說,“這裡是美國,15到20年之後就差不多了。”

    他鬆了一口氣說,“好吧,到那時候我就要退休了。”

    這個對話並沒有發生在中國,如果在中國這麼問我,我可能不得不說10年左右就可以。因為中國AI的發展會更快更高效。

    這也說明,我對中國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持樂觀態度。

    接下來,我會講到華人工智慧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我會盡量涵蓋有關人工智慧的技術、市場、產品、資金和政策等多個方面。

    一、技術:中國AI人才正以難以置信的速度增長

    這並不是一次技術講座,但是我們通常不得不先聊一聊技術。

    很明顯,人工智慧的圖靈獎獲得者、深度學習Explorer中,華人並不多,人工智慧的精英團隊、高階團隊以及超級團隊的領導者都是美華人。

    但是,我想告訴你們,最最頂尖的團隊雖然是由美華人帶領,但當我們放眼看一下中國,就會發現,中國的人工智慧團隊正在以讓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增長。

    1998年,我建立了微軟中國研究院(後升級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到目前為止,微軟亞洲研究院已經培訓了5000人,其中做的主要工作就是人工智慧研究開發。

    大體來看,人工智慧知識已經在中國企業之間傳播,助力中國企業邁向人工智慧時代。另外,有很多年輕人都在積極投入到人工智慧中來,而且人數的增長速度超乎想象。

    中國企業的技術確實是落後的,但這些企業正在努力追趕,並積極加入到技術發展的大軍中來。

    近期,創新工場投資的一家公司 Face++,在計算機視覺領域最受關注和最權威的比賽——MS COCO 競賽中,戰勝了來自微軟、Facebook、Google等頂尖企業團隊,獲得了三項第一、一項第二的成績,成為第一個在該項比賽中獲得冠軍的中國企業。

    現在,這家公司正致力於在任何給定的時間內識別三百萬張人臉,這項技術在全球各地的安全和商業活動中應用非常廣泛。蘋果的新款機器iPhone X就設計有這項功能。

    目前,很多中國的主要手機制造商都在奮力追趕iPhone。我無法明確指出他們都有誰,但是大部分都在這麼做,而且大都選擇採用Face++的技術。

    大家都知道,技術並不一定要透過論文發表出來,但卻需要採用大量的資料和繁瑣的勞動,將論文中的內容運用到實際情況中。

    以前,中國AI論文作者的人數是非常少的。但在2006到2015年,華人作者參與的頂級AI論文,佔全部頂級AI論文數量的比例,從23.2%逐年遞增到42.8%。而華人作者參與的頂級AI論文被引用次數,佔全部頂級AI論文被引用次數的比例從25.5%逐年遞增到55.8%。

    二、市場:中國移動支付比美華人高50倍

    資料的規模對於人工智慧演算法非常重要,資料越多,事情越好辦。

    如果你有更多的資料,透過人工智慧升級的產品就會幫助你獲得更多的使用者,從而幫助你賺更多的錢。

    之後,你就可以僱更多的科學家、購買更多的機器、獲取更多的資料。這一迴圈是谷歌、Facebook、微軟以及中國的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和許多其他企業實現成功的關鍵因素。

    所以,之前認為頂級科學家能夠創造奇蹟,但事實並非如此。不管是在任何時候,一個擁有大量資料的出色科學家最終會打敗擁有少量資料的頂尖科學家

    那麼,中國有多少資料呢?我們都知道中國是全球手機和網際網路市場中使用者人數最多的國家。你們可能會想到滴滴、淘寶、美團這些應用,它們都擁有龐大的使用者量。

    給大家舉個例子,中國的手機移動支付

    美國擁有全球最好的支付系統——信用卡,而中國到目前為止仍然處於落後狀態,信用卡普及率只有20%左右。但現在,中國移動支付基本已經到處實現了。

    什麼是移動支付?第一,它與信用卡不同,不像銀行一樣收取手續費,基本是免費的。第二,它採用了端對端技術,任何人可以向任何其他人轉賬付款,不一定是商家或消費者。第三,它實現了實時到賬,無需信用卡轉賬的稽核批准時間。

    華人在購物時使用手機支付的頻率要比美華人高出50倍。中國的外賣配送量超出美國10倍之多,移動服務已經滲透到人們的線上和線下生活中來,它們在中國的發展速度要比美國快得多。

    如果你們真的去一趟中國,花一天的時間跟一個華人在一起,他們所做的事會讓你十分驚訝。

    他們現在出門都不帶現金,買東西都會用手機支付。吃飯的時候,根本不用去餐館,訂外賣就可以了,外賣小哥會把你的訂餐準時送達。中國還出現了共享單車,既能為使用者創造價值,也能降低汽車尾氣排放,讓環境變得更美好。這些都是移動應用給華人生活帶來的改變。

    接下來將要發生的就是——線上與線下的融合,OMO(Online-Merge-Offline)時代來臨。

    目前,很多公司都能夠追蹤線下使用者,將他們的行為傳輸到線上,實現與線上活動的完全融合。

    未來,所有這些都會在現實生活中發生,商店和大型購物中心使用的攝像頭和感測器,能夠實時知道你在做什麼,並將資訊傳輸給資料伺服器,針對你想做的事做出更加準確的預測。

    商店也能夠根據這些資訊採購正確的庫存商品,建立正確的供應鏈,根據使用者需求設計產品,從而把所有的環節都聯絡起來。

    這種情形不僅僅會在消費行業中出現,還會在教育以及許多其他領域出現。

    這些變化都相當驚人,雖然目前AmazonGo是技術上最先進的,但是中國各地的自助商店也正在不斷髮展。如果再過一年你去中國,會發現一半的商店已經都實現了半自動或者全自動化。這就是中國企業的辦事效率。

    三、產品:中美網際網路公司市值接近1:1

    在產品方面呢?中國是否能夠研發出優質的人工智慧產品?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中國一直在山寨別人的東西,沒有自己的創新,但這已經是15年前的事情了。

    模仿不是盜用別人的智慧財產權,而是模仿別人產品的外觀、功能。正是透過模仿,企業家們學會了如何開發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之後成為優秀的產品管理人,並很快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

    再之後,Copy to China 變成了 Copy from China。國外的很多產品開始借鑑中國的特色和靈感。所以,現在說中國企業已經趕上了美國企業的水平一點也不足為奇。

    中美網際網路公司市值已經接近1:1

    中國的人工智慧產品會實現跨越式發展,超越美中中國產品嗎?下面我將對此做出一些預測。這個預測結合了人工智慧的四波浪潮。

    創新工場認為,人工智慧的到來有四波浪潮。

    第一波是網際網路智慧化透過呼叫網際網路大量資料,讓網際網路網站、APP變得更聰明;

    第二波是商業智慧化,把很多商業公司多年留存的資料啟用併產生商業價值;

    第三波是實體世界智慧化,把真實世界裡很多過去非數字化的行為數字化;

    第四波是全自動智慧化,無人駕駛、機器人等進入商業應用。

    在第一次浪潮中,透過使用網際網路資料,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將會實現跨越式發展,超過美國網際網路企業。原因是大家都有手機,而且都會付款,這時新的創新產品就會出現。但並不是每一家企業都會超過。

    在第二波浪潮中,由於中國企業不擅長建立資料庫,所以在商業資料方面,中國企業要遠遠落後於美國企業。

    對這些企業來說,利用、挖掘資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要實現資料結構化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現在政府已經開始出手扶持他們,制定了優惠政策推動企業加快實現資料結構化。未來中國企業可能會在這方面趕上美國企業,但是現在還沒法實現。

    在第三次浪潮中,中國會實現跨越式發展並趕超美國。以共享單車為例。騎行過程中,共享單車傳輸了很多GPS資訊資料。這些資料的傳輸,依賴於大量的感測器。中國硬體的價格要比美國低得多,比如,和亞馬遜智慧音箱類似的天貓精靈,在中國的促銷價只有僅僅15美元。

    第四波浪潮中,中美的機率是各50%。在無人駕駛汽車和機器人技術方面,美國要領先一些,在未來兩年還會繼續領先。但在政府的扶持下,中國企業也將會實現更快的發展。

    四、資金:大量資金流入人工智慧

    在資金方面是什麼樣的呢?簡短說,大量的資金流入了人工智慧企業。去年,中國政府的引導基金(Matching Funds)也出現了明顯的大幅增長。

    政府引導基金,是指政府成為創業投資基金的有限合夥人,並且願意比其他有限合夥人獲得更少的收入,由此來幫助頂級創業基金花更少的時間募資,有更多時間做投資。這種方式受到了以色列以及新加坡的啟發,是一種非常明智的措施。

    在二級市場上,人工智慧企業的股票價格,都迎來了瘋狂的飆升態勢。來自中國的科大訊飛是一家語音識別企業,在很多方面都能與矽谷公司Nuance匹敵。目前,兩家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差距已經達到了60億美金,而一年之前兩家還差不多。大量的資金流入,雖然也造成了一些泡沫,但更多刺激了青年人才進入人工智慧領域。

    五、政策:開放精神將締造AI強國

    最後一點,政策。中國AI領域最重要的政策是今年七月頒佈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這份報告非常直接地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慧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到2030年,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

    中國政策的執行力是很高的。比方說,2010年時,中國提出要做高鐵行業的領導者,很多人對此持懷疑態度。但是6年之後,中國擁有了全球60%的高鐵。所以,我們可以期待中國有關人工智慧的計劃也會很快變成現實。

    中國政府是支援技術發展的。當出現新科技的時候,政府一定會予以扶持,這不同於美國擅長禁止的政策。

    中國的整體思路是大膽嘗試,快速迭代,出現問題不會全盤否定,找到解決方法正面解決。我們會獲得越來越多的資料,AI表現會越來越好,最終將會推動中國的技術發展進步,成為人工智慧強國。

  • 2 # 老慢

    人工智慧領域的特性是“智”,對什麼才是真正的“智”,華人的理解肯定透徹很多,所以,技術差距不太大的情況下,華人的機會肯定大很多。

    比如說,男生帶女生買鑽戒,女生說“不喜歡”。美國的智慧機器人肯定傻了吧唧的認為:哦,她不喜歡這個,算了。

    但是,中國的智慧機器人,腦子就絕不會如此簡單:

    嘴上說不喜歡,但站著不動,那是有些靦腆;

    堅定的說不喜歡,很可能是不喜歡跟你這個人繼續交往,或者還沒發展到買鑽戒的程度;

    甚至,說不定是說給旁邊第三者聽的話。

    總之,如果你能根據倆人的關係、背景、程度、火候、習慣等等因素,分析出女生說“不喜歡”背後的真實意思,才算符合華人對“智”的要求。很明顯,情商高的人,可能一點就破,但美國機器人估計做不到,因為他們骨子裡就沒有這根弦,或者根本沒往這邊想。

    智,幹口矢。幹:當前最匹配的;口:天理,符合客觀實際情況的;矢:直奔目標的,最佳路徑;故,“智”字的造字本義是:以客觀實際情況和需求為依據,選擇最恰到好處的辦法,取得當前大環境下的最佳結果。

  • 3 # 追夢人丁偉

    人工智慧僅僅只是一個簡稱,它會服務於各行各業,而且人工智慧需要將很多資料結合到一起演算法分析,以現在最火的無人駕駛來講,就是人工智慧的典型案例,單單一輛聯網的車上,感測器就不低於260個,這些感測器也都來自於世界各國,無人駕駛還需要運用到很多其他硬軟體的支援,所以我覺得這個機會或多或少都是相對比較公平的。

    首先人工智慧是需要基於很多大資料,去做演算法分析的,在大資料方面,由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加之我們的商業模式日趨成熟,孕育出了很多大型的獨角獸公司,他們可以透過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去收集大量的資料,在這一層面上,我覺得我們是不輸於美國的。

    反之,就是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及獨角獸們在雲資料、人工智慧、ai、vr這些高新技術上的投入,遠低於美國的網際網路公司,導致在很多技術層面上仍然有不小的差距,所以還是需要迎頭並進。

    總結,我們有很好的基礎,但是如果在研發投入上不能有所突破,而是一味僅僅在商業模式上創新,未來就很難說了

  • 4 # 祁連山麓

    美國的技術+中國的市場=人工智慧時代的最佳拍檔

    合作則機會一樣多,對抗則第三方(歐洲)機會最多…

  • 5 # 日和月10

    不盲目自大,不固步自封,應該說中美兩國都有機會成為人工智慧發展的引領者。然而現實是什麼呢?

    從中國方面來說,一部分人有盲目自大的傾向——主要是非專業人員,受輿論宣傳的導向影響,區域性的領先,就誤以為是整體(總體)領先,當然專業人士是清醒的,自強不息,兢兢以強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雖然我們在大型計算機、5G有優勢,也值得引以為豪,我們的競爭對手依然很強大。

    從美國方面來說,好像是處於劣勢,但我們應該知道α狗——人工智慧在圍棋上打敗了人,足以證明美國有明顯的優勢的。從心理和行為上,美國感受到了壓力,轉趨保守,限制和打壓華為,限制中國留學生,似乎是我們已經超越了他們,實際美國防範的是勢頭,他們也在發力,不甘落後。

    誰能笑到最後,一看人工智慧方面的頂尖人才誰素質更高,二看誰捨得投入,三看制度機制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工智慧人才的積極性,四看誰有後發優勢,即後繼有人,五看誰更有超前眼光,六看誰能超越自我。

  • 6 # 科技華爾街

    我認為中美兩國,在人工智慧領域各有所長。長遠看,最終誰會勝出呢?取決於中美兩國能否在下面的三個領域中持續進步。

    首先,是人才培養方面。美國在這方面,比中國是有先天優勢的。美國本質是一個移民國家,同時又高度重視吸引全球人才。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得美國在高科技領域上英雄輩出。比如,最近大火的SpaceX,其創始人馬斯克就是南非移民。馬斯克曾說過,沒有美國的環境,他是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的。但是,最近幾年,特朗普治理下的美國,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排外傾向。另外,中下層的美華人,由於懼怕人工智慧會取代很多人的工作,普遍有“反智”主義傾向。最近的新冠病毒疫情,在美國鬧得如此厲害,很多人不去指責政府治理不力,反而去攻擊對病毒傳播做出準確判斷的比爾蓋茨,甚至福奇醫生。確實令人費解。目前,不清楚美國現在的這種亂象是短時的,還是會演變成長期的。如果反智運動長期化,對美國的高科技發展,包括人工智慧技術,會產生嚴重的干擾。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就有了反超的可能。

    其次,是政府支援的強度。做為具有戰略意義的科技領域,人工智慧是一個很燒錢的技術。中國的人工智慧啟動資金數額在2018年就超過美國,重點投資領域是面部識別和晶片。但美國政府正考慮到2022年,將人工智慧研發經費的支出從9.73億美元增加一倍至近20億美元,以縮短和中國在AI方向的投資強度的差距。同時,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越來越嚴格,這將迫使中國的研究資金被分散到其他領域,特別是晶片產業。這增加了中國在人工智慧方向發展的阻力。總體來看,美國更財大氣粗一些,但中國規劃性更強一些,最終鹿死誰手,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看出來。

    總之,中美在人工智慧領域已經演變成雙雄會的局面。美國在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以及計算機視覺與影象領域領先,但中國則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和智慧機器人方向勝出。希望,中美之間能既競爭又合作,在利用人工智慧造福人類方面,做出各自的貢獻。

  • 7 # 奔跑的蝸牛兒

    首先,人工智慧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充套件人的智慧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影象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即現在常說的AI技術。

    其次,早在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華人工智慧的進一步加速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簡單來說,AI技術目前還處於研究探索階段,但中國的發展速度非常快,說明國家的政策是正向推進技術進步的。

    美國的起點肯定比我們要高,所以,在未來幾年,中國應該還是追趕美國的階段,等到AI技術逐步成熟的最後階段,中國技術應該會趕上美國,甚至是超越-後來居上,前浪總是被後浪拍在沙灘上!

  • 8 # 冥想01

    在人工智慧時代,中國的機會比美國的要多一些。

    首先人工智慧是未來社會發展的趨勢。雖然總體水平中國與美國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好在中國已解決了有無問題,這是基礎是發展的根基。有了這個根基,中國以此為基礎可以不斷完善、不斷提高、不斷創新,如果一點基礎沒有,則如在荒漠中行走,沒有明確方向作指引,會走好多彎路,會浪費好多資源,且效果也不見得好,但一旦有了根基,則就基本定了大方向,會大大節省研發資源,會縮短研發、創新、提高的時間。中國在無人機、高鐵等方面就是很好的例子,起步時間較短,但一旦打好根基就會崩發出勃勃生機,在不長的時間裡做到世界頂級。

    中國有廣闊的市場。人工智慧要有長足的發展,必須得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在應用中發現不足進行完善,在應用中根據需求進行創新,在應用中依據使用不斷提高。中國的高鐵為啥短短時間就達到世界頂級水平?就是因為在中國境內,建設了世界裡程最長的高鐵鐵路,執行著世界最多的高鐵列車,實踐見真知,應用創新高。

    中國有世界種類最齊全的工業體系。經過幾十年的奮發圖強,中國已建成了世界種類最齊全的工業體系,只要有圖紙、有材料,中國就可以給你製造出你想要的產品。中國目前的差距主要是在高科技核心部件,這還是因為在歐美長期封鎖、制裁情況下造成的,如果沒有外部封鎖、制裁,中國在高科技核心部件的差距不會這麼大。現在中國已基本解決了有無問題,後面會奮起直追,不斷縮短與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差距,這是毋庸置疑的,看看當下美國舉全國之力打壓華為就可看出。

    在類似人工智慧領域等高科技方面,中國會緊跟時代發展潮流,不會再被美國落下。因為起步時間相差無幾,開始研究水平相差不遠,而且都是從無到有,不斷摸索不斷完善,按中國科學家的奮鬥精神實現彎道超車也是可能的。在量子通訊技術方面,中國不比美國差,甚至要比美國好就是明證。

    對於引領世界發展的高新技術,中國不會再錯過機遇,會加大人才培養,會不斷提高研發資金投入,會把科技研發所得及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有好多是美國不如中國的地方,時間在中國這邊,機會也在中國這邊,眼下的美國在特朗普帶領下,已顯現出對中國發展速度的忌憚,已顯現出美國的焦慮,雖然他們繼續對中國封鎖、制裁、打壓,但中國必勝!

  • 9 # 雲嶺觀世

    都有機會,但美國的機會更多。理由如下:

    1、美國有深厚的科技底蘊。美國對人工智慧的研究起步比較早,積累了比較成熟的經驗。

    2、美國有比較寬鬆的人才環境,善於吸收來自全世界的優秀科技人才。

    3、科研是很費錢的,而美國有比較雄厚的財力,可以保證在科技研究上的投入。

    但對中國來說,雖然前進的路比較艱難,但不是沒有機會,我們也有我們的優勢。

    1、我們有制度的優勢,便於集中精力去攻關一些重大科研課題。對教育的重視,擁有龐大的高等教育人才基數,以及科研人員刻苦鑽研的精神。

    3、經濟的持續發展為科技發展提供了財力支援。

    當然,這些都是理論上的啊。最終誰能佔領人工智慧的高地,就看誰能把這些優勢發揮到極致。

    加油吧,中國。

  • 10 # 治理科技王老師

    在人工智慧時代,中美之間或許可以比一比。兩者的這個實力肯定是有差距的,但是中國未來的發展的潛力,或者說中國怎麼才能在人工智慧方面更好地跟美國進行一個戰略對比,戰略應該如何佈局、如何發展?這才是意義比較大的問題。

    第一部分,我們可以從綜合國力的方面進行比較。綜合國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基本國情和基本資源最重要的指標, 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資源等實力的綜合性指標。我們將國家戰略資源劃分為八類資源和23個指標,這些指標的總和構成了綜合國力。如何界定和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或戰略資源,國際上尚無統一的定義和計算方法。國際關係學者肯尼思·華爾茲(Kenneth Waltz,1979)把實力定義為各種能力的分佈。實際上,綜合國力就是國家戰略資源的分佈組合。目前而言,中國的綜合國力還是差於美國,但是中國在各方面取得巨大進步,經濟總量與美國的差距縮窄,但中國仍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

    第二部分,中美之間的關係有什麼前景?中美之間整體上綜合國力對比的差距背後,是中國只能在某些層面有一些發展潛力,絕大多數情況之下這個層面肯定還是跟美國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比如均GDP、生產效率差距仍較大,城市化水平、產業結構、金融自由度、企業競爭力、科技教育文化、居民生活與美國比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軍事、政治影響力不及美國。

    第三部分,人工智慧技術將對中美關係造成巨大壓力,但同時也為雙方提供了潛在的合作機會;不應再以冷戰、零和的眼光看待兩國關係。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對於人工智慧在中美競爭中的作用,需要一個不同的視角來看待。但是,我們也需要看到,中美人工智慧技術差距仍然很大,機器學習、文字分析和NLP、計算機影象與影片分析、虛擬代理及群體智慧等領域,中國在最近幾年裡大幅度縮小了與美國的差距。但是在深度學習、機器人流程自動化、以及包括推理學習等在內的其他領域,中國與美國的差距仍然顯著。人工智慧時代是其實對中國來說是機遇和挑戰,挑戰在於我們有很多尖端的這種技術很多卡在美國手裡。但是反過來,我們中國就可以利用後發優勢實現彎道超車,比如說我們利用自己的制度優勢、人力資源的成本優勢,可以快速的實現這種數字化基礎設施智慧化、數字化轉型。包括中國的創新資源、中國的商業環境,在某些程度上,比如說金融科技、區塊鏈的應用,包括資訊科技智慧城市電子政務,其實都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了。

    那麼中國相對於美國在很多層面上是有差距的,可是我們也有相對的優勢。在未來的全球化發展過程當中,競爭和合作是並存的。不要看現在中美關係不好,但未來可能隨著美國的政黨更替,中美關係相對會得到改善。未來可能機遇和風險並存,關鍵在於我們要比較好地去迴應,用比較開放的心態去合作,擁抱世界的變化,引進先進的技術,同時內部搞好團結,做好內部的社會治理、團結統一。同時做好改革創新,釋放團結的要素。抓好技術研發,抓好技術時代人工智慧的機遇,縮小與美國的差距。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機遇,一定要抓住。

  • 11 # 使用者東北風東哥

    先首要看雙方的基礎對比,很多人已闡述,雙方各有優勢,但多數認同中國在這個領域會越超美國,不可否認中國的機會更多,只是有一方面談及的人極少,也是我們與國外的劣式,應當引起重視,就是創新思維的應用與保護。這裡說的是透過新技術跳躍開發新市場的應用,這個方面國外的環境比我們好,如果我們在這個方面有好的舉措,就能更全面的開發科技應用,率先佔領更多的市場,超超美國會更有保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正確輔導小學生完成家庭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