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陵御史
-
2 # 雲掌櫃
個人認為不會 電商平臺對實體的衝擊以及對原有市場體系的衝擊造成了很多企業更加堅難存活 為了緩解社會對其指責和怒懟同時線上發展遭遇瓶頸 緩解之計同時也是保持新一輪的經濟增長 看上去挺美
-
3 # MBA商業
最近,零售業好戲連連。永輝超市釋出公告稱,騰訊擬透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公司5%股份。此外,騰訊擬對永輝超市控股子公司永輝雲創增資,以取得永輝雲創15%的股權。
作為新零售業態“超級物種”的母公司,永輝雲創一直擔任永輝超市“創新部”的角色,除了孵化“超級物種”外,還有“永輝生活”門店和APP。目前,“永輝生活”已落地近200家門店,“超級物種”門店數為19家。因此,騰訊入股永輝超市,也被解讀為騰訊希望透過資本運作,與阿里巴巴旗下的新零售樣本“盒馬鮮生”相制衡。
早在2017年11月20日,阿里巴巴集團就宣佈,將投入約224億港幣(約28.8億美元),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
中國網際網路世界的兩大巨頭:騰訊和阿里,紛紛將觸角伸向線下,是否意味著,實體店正在復興呢?
我們認為,實體零售從來沒有衰敗過,更談不上覆興。中國的零售江湖演變是這樣的:
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傳統實體店活得很好,有全國性覆蓋的巨頭,也有安居於某一個省份或某一地區的地方豪強。由於物流和消費的區域性性,大家相安無事,形成一個均衡。
二、2000年左右電商異軍突起,以阿里巴巴和京東為代表,在百貨商品、生活用品、食品、電器和電子類產品這些領域迅速瓜分傳統實體店的市場份額。
實體店怎麼辦?
三、2010年左右,以蘇寧為代表,實體店開始向線上轉型,2013年,蘇寧電器更名為蘇寧雲商,大力發展線上業務。之後,萬達、大潤發、國美等等紛紛開始觸網。
四、2016年阿里雲棲大會上,馬雲演講時指出,純粹的電子商務很快會被淘汰,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線上和線下的融合,也就是新零售。
於是,馬雲爸爸拉開了線上電商紛紛向線下實體融合、入股參股的過程,所以之前被電商打的喘不過氣來的線下實體店被投資資本重新估值,然後溢價,甚至在股票市場上火爆一時,目前永輝超市等零售股不斷創出新高。
到今天來看,線上線下的集合是一種必然,遵循基本的觀點和原則是:雙方共同合作,彼此賦能,提升線上線下企業的經營效率,方便顧客,同時開創更多的商業模式和零售新物種。比如說,盒馬鮮生即是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經典零售新物種。
雙方融合之後,網際網路企業線下實體店的價值是:
第一,線上技術為線下企業賦能,可以提高實體企業內部的經營效率,比如無人化,比如加快庫存週轉,在企業內部的流程最佳化,簡化制度等等,打造傳統企業的網際網路基因。
第二,線上的平臺和流量為線下的實體企業開闢的新的銷售渠道,可以在線上給客戶更好的選擇和購買,改善顧客體驗,擴大線下實體企業的輻射範圍,方便向顧客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務。
第三,線上的資料為線下精準導流,舉個例子,在以前,實體店處理庫存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是現在由於線上建立詳實的客戶消費偏好資料,可以精準投資放促銷資訊,吸引海量到店購買,其速度和效率是驚人的。
而實體店面對網際網路企業所帶來的價值是:
第一,對線上企業來說,他們更加渴求線下實體店給顧客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場景體驗,可以讓顧客更好地感受到商品和服務,顧客甚至可以在線上選擇,下定單和支付,但是,中間顧客的體驗和考察商品過程可以到店,豐富了整個購物環節。
第二,對線上網際網路公司來說,線下的消費過程成為龐大的大資料,這些顧客的消費行為、習慣和所有的消費經歷都能夠更加有利於線上企業準確預判顧客下一步的購買行為。
第三,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可以帶來更多的創新試驗,比如消費場景的創新,體驗的創新,品類的創新,模式的創新等等。無論是盒馬鮮生還是永輝的超級物種,都是線上與線下融合所誕生的零售新物種。
所以,在未來的新零售會有兩大趨勢會越來越明顯:第一,線上與線下巨頭的結盟、聯合會越來越多;第二,新的零售業態和商業模式也會越來越多。而這樣的趨勢,一定是基於,資料技術的不斷髮展,線上與線下的不斷融合。
-
4 # 華爾街見聞
前幾年淘寶京東等電商方方面面滲透到我們生活之中,實體已死的言論就不絕於耳。而今京東阿里都紛紛攪局線下實體,不禁有人問,實體店是死而復生了嗎?
有人說,消費者是需要營銷人員引導的。那麼線下到線上,最後迴歸線下,消費者的真的是被這些商業大佬“牽著鼻子在走”嗎?當然不是,不管是阿里京東還是騰訊,都不過感受到電商欣欣向榮背後的危機罷了,預見到未來商業必將轉到新零售這一廣闊發展前景中。
關於電商與實體之爭,最有代表性的大概算是王健林和馬雲那場著名的賭局吧。在2012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的頒獎現場,馬雲與王健林進行了一場“電子商務能否取代傳統實體零售”的辯論。馬雲認為電子商務一定可以取代傳統零售百貨,而王健林則認為電子商務雖然發展迅速,但傳統零售渠道也不會因此而死。由此約下賭局,“到2022年,10年後,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佔到50%,我給馬雲一個億。如果沒到,他還我一個億。”王健林當時在現場說。
賭約雖已經取消,但如今回頭看這個賭局確實非常有意思。當年誰能想到對立的線上線下竟能走向融合,又誰能想到當年揚言要“渠道傳統零售”馬雲,竟然成為推動這場新商業變革(新零售)的主力和主角。關於新零售,馬雲是這樣說的,“既然傳統企業活得也不好,網際網路企業活得也不好,合在一起就應該活得很好”。
實體店給使用者帶來的高質量的體驗感是純電商所不能替代的,如果說電商給實體帶來的衝擊是必然的,那麼如今看似對立實則互補的實體和電商走向融合更是必然的!所以不能說實體零售由衰敗走向復興,只是他們在這場角力的最後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一條路---那就是線上線下的統一!
-
5 # tommy210475144
以零售通為例子,這是個經典的例子,首先我們要認同幾個關健詞,阿里,零售,網際網路,廠家,消費端和物流。
那麼這幾個詞裡面阿里網際網路物流零售佔了80%空間,廠家和消費端只佔了20%空間。換一句話80%的利益阿里佔了,20%實體佔了。老鐵們,資本市場誰說了算?實體經濟就是老實人,阿里壟斷市場後就有了定價權,你那20%的利益也沒了,它說了算。別寫太多的資料和雞湯來粉飾!!
回覆列表
並不是。
實體店,網際網路,都活得很艱難。
網際網路創業成功的最終也只有那麼幾家大公司,其他的正如馬雲所說的意思,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才有可能活下來幾個網際網路公司,但是很可惜,很多都活不過今天晚上。阿里巴巴和騰訊現在是網際網路的帶頭大哥,實體店也逃不過騰訊和阿里巴巴的佔領和逆襲。
永輝超市,有京東的投資的身影,但他們的背後站著騰訊。大潤發還有歐尚,是阿里巴巴投資,阿里巴巴也控制著銀泰,戰略投資了蘇寧。騰訊,和京東是戰略合作;阿里巴巴和蘇寧也是戰略合作,實現了交叉持股。從這些現實來看,還有小公司的生存空間嗎?小的實體店,小的網際網路公司,要不是被收購,要不就是逐漸走向衰落,能憑藉自己的特色,實力生存下去的很少。網際網路衝擊下,很多實體店巨頭雖然沒有倒下,但是現在在市場上的聲音也越來越少了。
給人的感覺是實體店和網際網路的小公司現在要在bat之間站隊,不站隊的話,彷彿沒有未來或者就沒有生存下去的空間。
也許,走蘇寧的路,發展自己的線上線下網際網路和實體連結的能力,傳統的實體店被網際網路賦能後,才重新煥發青春活力。現在蘇寧走的也還不是一帆風順。
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