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紅樓夢》裡著名的一段。賈母興致勃勃帶著劉姥姥參觀大觀園,到了薛寶釵所住的蘅蕪苑,卻發現裡面基本沒什麼擺設,“雪洞一般”,樸素得過了頭。賈母大概是覺得丟了賈府的面子,很不高興,當下就發表了不贊同的意見,並且當場安排鴛鴦送幾樣擺設過來,親自指導如何佈置房子。
讀者們都很熟悉這一段,詳情就不多說了。題主的問題是寶釵房子佈置得如此素淨,究竟反映了怎樣的心理。我覺得這個可以有多種解釋,暫且把能想到的羅列出來看看吧。
舊時真正的大家閨秀貴族小姐,就如王夫人形容賈敏的“金尊玉貴”,日常飲食起居所有一切都有人服侍得妥妥貼貼,剩下自己能做的事情就非常優遊閒適,比如研究一下胭脂水粉、釵環服色、花花草草、詩詞歌賦,佈置或者說“設計”房間內裝修,自然也是其中一項。
尤其是舊時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自己的小房間幾乎就是全部的天地,當然更要佈置得舒舒服服,合乎自己心意。像《紅樓夢》裡的女孩子,不同的人所住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風格,黛玉的房間書籍太多,讓劉姥姥誤以為是哪位公子的書房,探春的房間疏朗開闊,各種墨寶一應俱全,也很能反映她爽朗大氣、喜歡書法的一面。
相比之下,寶釵房間裡“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對比就太明顯了。看得出寶釵並不是從小就沉浸在精緻的閨秀生活中,所以她沒有這樣的習慣和意識去好好佈置房間。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名曰借住實則投靠親戚的薛家,其實境況不怎麼樣,至少在貴族悠閒氣質的培養方面,薛家是有欠缺的。
其實不一定要有錢有閒的大戶人家,就是尋常女孩子,一旦擁有自己的小房間,一般都會按自己的喜好營造出一種小女生氣息,比如粉紅色主調、各種可愛的小公仔等等。哪怕是其他風格,反正也多多少少會有自己的風格就是。而體現這種個人風格的器具中,一定少不了很多看起來未必有什麼實際用途的“擺設”,就是純裝飾而已。
這是正常的女孩子心理:注重外觀和裝飾,有時更甚於實際用途。女孩子大多愛美,而美的東西,不需要非得跟用不用得上掛鉤。
但寶釵與眾不同。她的蘅蕪苑不像別的地方,種的不是鮮花翠竹,而是各種爬藤類植物。這種攀援狀的植被裝飾並不主流,但是在探春打算改革大觀園管理制度時,李紈就漏過口風:
“蘅蕪苑更利害。如今香料鋪並大市大廟賣的各處香料香草兒,都不是這些東西?算起來比別的利息更大。……”
所以,皇商家庭出身的寶釵,更看重的是事物的實際用途。從她平時不愛“花兒粉兒”的特點就看得出來,別人眼中的花草是好看不好看,她眼中的花草是有什麼用。包括寶釵日常服用的冷香丸,也是用四時白色花卉做原材料的。有其主必有其僕,她的丫環隨手就可以折下春天剛發的嫩芽小花來做花環,和見到花落就不忍心,就要用心包裹好去埋葬,讓其“質本潔來還潔去”的黛玉形成鮮明對比。
不能說寶釵這種不愛花花草草、不愛無用擺設的心理有什麼不對,但是確實不大符合年輕女孩子的心性。說白了,就是寶釵年紀不大,心境卻老,早早失卻了年輕女孩應有的天真可愛,迷失在營營役役一味算計的成人世界裡了。
寶釵是聰明人,慣會察言觀色。雖然她自己不喜歡花無謂的錢無謂的精力去佈置房間,但是成天在賈府走動,她也應該明白賈府小姐慣常的佈設風格,以及賈母等當家長輩對於花團錦簇美好事物的喜愛。寶釵是一心想嫁入賈家的,但是她並沒有在迎合賈府中人興趣愛好這一點上下功夫。如書中所言,當賈母抱怨鳳姐不幫寶釵佈置房間時,王夫人、鳳姐都回答說不是沒有送擺設過來,是寶釵自己不要,自己退回去的。
顯然,寶釵平時的這種做法,就已經不夠給主人家面子了。但這也還能理解成是寶釵識大體,不給主人家增添負擔。然而,明知賈母要帶劉姥姥參觀大觀園,以寶釵的聰明,不可能想不到賈母此舉是帶著炫耀的意思,哪怕是為了讓賈母開心,短暫地配合一下也是應該的。也就是說寶釵完全可以事前收拾一下房子,多少弄漂亮一點,別讓賈母一進門就被這“雪洞一般”的景象噎住。
但寶釵並沒有這麼做。於是賈母在帶著劉姥姥滿場轉,聽著劉姥姥對各種景物各種人物讚不絕口,從而心滿意得時,到蘅蕪苑這裡一下子被打斷了開心的節奏。雖然表面上賈母還是很從容客氣,但是全程沒有笑容、上趕著要親自指導佈置,以及話裡話外帶出來的責備,已經很能說明她其實很不滿了。
賈母搖頭說:“使不得。雖然他省事,倘或來一個親戚,看著不象,二則年輕的姑娘們,房裡這樣素淨,也忌諱。我們這老婆子,越發該住馬圈去了。你們聽那些書上戲上說的小姐們的繡房,精緻的還了得呢。他們姊妹們雖不敢比那些小姐們,也不要很離了格兒。……”
所以,寶釵這次做得不好。本來可以不必如此,但寶釵卻如此託大疏忽,只能說明,要麼她並不是真的那麼聰明,那麼懂得揣摩賈母這些重要人物的心思,要麼就是她根本不在乎,對賈府的盛事以及賈母的盤算絲毫不關心,只顧我行我素。無論是哪種情況,都說明寶釵骨子裡還是比較自私,在關鍵時刻,也不夠識大體。
這是《紅樓夢》裡著名的一段。賈母興致勃勃帶著劉姥姥參觀大觀園,到了薛寶釵所住的蘅蕪苑,卻發現裡面基本沒什麼擺設,“雪洞一般”,樸素得過了頭。賈母大概是覺得丟了賈府的面子,很不高興,當下就發表了不贊同的意見,並且當場安排鴛鴦送幾樣擺設過來,親自指導如何佈置房子。
讀者們都很熟悉這一段,詳情就不多說了。題主的問題是寶釵房子佈置得如此素淨,究竟反映了怎樣的心理。我覺得這個可以有多種解釋,暫且把能想到的羅列出來看看吧。
1.不注重擺設,說明寶釵對“情調”這種事情不感興趣,也不在行,間接反應出寶釵並非精緻貴族小姐出身,心態不夠大氣。舊時真正的大家閨秀貴族小姐,就如王夫人形容賈敏的“金尊玉貴”,日常飲食起居所有一切都有人服侍得妥妥貼貼,剩下自己能做的事情就非常優遊閒適,比如研究一下胭脂水粉、釵環服色、花花草草、詩詞歌賦,佈置或者說“設計”房間內裝修,自然也是其中一項。
尤其是舊時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自己的小房間幾乎就是全部的天地,當然更要佈置得舒舒服服,合乎自己心意。像《紅樓夢》裡的女孩子,不同的人所住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風格,黛玉的房間書籍太多,讓劉姥姥誤以為是哪位公子的書房,探春的房間疏朗開闊,各種墨寶一應俱全,也很能反映她爽朗大氣、喜歡書法的一面。
相比之下,寶釵房間裡“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對比就太明顯了。看得出寶釵並不是從小就沉浸在精緻的閨秀生活中,所以她沒有這樣的習慣和意識去好好佈置房間。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名曰借住實則投靠親戚的薛家,其實境況不怎麼樣,至少在貴族悠閒氣質的培養方面,薛家是有欠缺的。
2.寶釵住處寬敞,但是擺設幾近於零,並且不是因為擺不起,說明寶釵更注重事物的實用性而不是裝飾性,心態過於老成。其實不一定要有錢有閒的大戶人家,就是尋常女孩子,一旦擁有自己的小房間,一般都會按自己的喜好營造出一種小女生氣息,比如粉紅色主調、各種可愛的小公仔等等。哪怕是其他風格,反正也多多少少會有自己的風格就是。而體現這種個人風格的器具中,一定少不了很多看起來未必有什麼實際用途的“擺設”,就是純裝飾而已。
這是正常的女孩子心理:注重外觀和裝飾,有時更甚於實際用途。女孩子大多愛美,而美的東西,不需要非得跟用不用得上掛鉤。
但寶釵與眾不同。她的蘅蕪苑不像別的地方,種的不是鮮花翠竹,而是各種爬藤類植物。這種攀援狀的植被裝飾並不主流,但是在探春打算改革大觀園管理制度時,李紈就漏過口風:
“蘅蕪苑更利害。如今香料鋪並大市大廟賣的各處香料香草兒,都不是這些東西?算起來比別的利息更大。……”
所以,皇商家庭出身的寶釵,更看重的是事物的實際用途。從她平時不愛“花兒粉兒”的特點就看得出來,別人眼中的花草是好看不好看,她眼中的花草是有什麼用。包括寶釵日常服用的冷香丸,也是用四時白色花卉做原材料的。有其主必有其僕,她的丫環隨手就可以折下春天剛發的嫩芽小花來做花環,和見到花落就不忍心,就要用心包裹好去埋葬,讓其“質本潔來還潔去”的黛玉形成鮮明對比。
不能說寶釵這種不愛花花草草、不愛無用擺設的心理有什麼不對,但是確實不大符合年輕女孩子的心性。說白了,就是寶釵年紀不大,心境卻老,早早失卻了年輕女孩應有的天真可愛,迷失在營營役役一味算計的成人世界裡了。
3.房間佈置得過於樸素,讓賈母覺得丟臉,寶釵本該預見這樣的結果卻未作防範,說明寶釵並非真心感念賈府,心態偏於自私。寶釵是聰明人,慣會察言觀色。雖然她自己不喜歡花無謂的錢無謂的精力去佈置房間,但是成天在賈府走動,她也應該明白賈府小姐慣常的佈設風格,以及賈母等當家長輩對於花團錦簇美好事物的喜愛。寶釵是一心想嫁入賈家的,但是她並沒有在迎合賈府中人興趣愛好這一點上下功夫。如書中所言,當賈母抱怨鳳姐不幫寶釵佈置房間時,王夫人、鳳姐都回答說不是沒有送擺設過來,是寶釵自己不要,自己退回去的。
顯然,寶釵平時的這種做法,就已經不夠給主人家面子了。但這也還能理解成是寶釵識大體,不給主人家增添負擔。然而,明知賈母要帶劉姥姥參觀大觀園,以寶釵的聰明,不可能想不到賈母此舉是帶著炫耀的意思,哪怕是為了讓賈母開心,短暫地配合一下也是應該的。也就是說寶釵完全可以事前收拾一下房子,多少弄漂亮一點,別讓賈母一進門就被這“雪洞一般”的景象噎住。
但寶釵並沒有這麼做。於是賈母在帶著劉姥姥滿場轉,聽著劉姥姥對各種景物各種人物讚不絕口,從而心滿意得時,到蘅蕪苑這裡一下子被打斷了開心的節奏。雖然表面上賈母還是很從容客氣,但是全程沒有笑容、上趕著要親自指導佈置,以及話裡話外帶出來的責備,已經很能說明她其實很不滿了。
賈母搖頭說:“使不得。雖然他省事,倘或來一個親戚,看著不象,二則年輕的姑娘們,房裡這樣素淨,也忌諱。我們這老婆子,越發該住馬圈去了。你們聽那些書上戲上說的小姐們的繡房,精緻的還了得呢。他們姊妹們雖不敢比那些小姐們,也不要很離了格兒。……”
所以,寶釵這次做得不好。本來可以不必如此,但寶釵卻如此託大疏忽,只能說明,要麼她並不是真的那麼聰明,那麼懂得揣摩賈母這些重要人物的心思,要麼就是她根本不在乎,對賈府的盛事以及賈母的盤算絲毫不關心,只顧我行我素。無論是哪種情況,都說明寶釵骨子裡還是比較自私,在關鍵時刻,也不夠識大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