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佩弦教育

    戰役後的隱憂:務工者為生活遠走他鄉,留守兒童缺少照看問題重重家長頭疼:學校未開學,家長已上班,學生管理的空窗期如何解決?

    近段時間不少人一直在關注國外1.5萬小留學生,卻忽略了規模高達700萬的留守兒童,有人在意他們的情況嗎?昨天一個學生奶奶聯絡我“老師這樣晚打擾你,我想問下你知道不知道我家妮子在學校時經常和誰在一起玩,她到現在都沒有回來,我想你幫忙問問。”當時已經是晚上八點多,我趕緊打電話問清楚家長情況,幫助他聯絡了這個學生的幾個朋友,直到九點多家長才算在同學家找到學生。

    這個學生是留守兒童,父母疫情解封后就已經出門打工了。這兩天清明放假不上網課又無人管束,她就不和奶奶打招呼跑出去玩了。但是當下像她一樣無人管束的學生少嗎?最近大街上就經常見成群結隊學生騎著小黃車到處嬉鬧,傍晚體育場上零零散散勾肩搭背的學生群體,巨大的隱患暗藏其中。

    1、無人關心的留守兒童,簡單物資彌補不了成長的缺失

    疫情期間不同家庭環境的孩子情況不同,而這種不同隨著各地的逐漸解封表現得更加明顯。大多數的父母還在家裡能夠照樣子,能夠約束學生的學習和平時的行為。但是那些留守兒童隨著父母外出打工,就開始放飛自我。平時上網課老師對學生還有所約束,當然這種約束也很有限。據我瞭解,班裡有我七八個孩子,上課十分不不及時。跟家裡打電話,爺爺奶奶也管不住。

    而在其他時間裡,他們更是自由,經常一大群學生騎著電車到處見逛街,吃喝玩樂相當自由。在學校的時候,作為老師我們最害怕的就是學生結成群。個別孩子出現了問題還能及時糾正還能改回來,一旦孩子結成群了以後,在一群人的影響下,這個學生會快速變化,讓老師和父母認不出來。我有幾個退學的學生就是這樣被“朋友”拉下水的。

    家長在外出打工前,把錢留夠了。他們不缺錢,而在家照顧他們的爺爺奶奶也不會缺少他們的吃喝,但是你讓他們去管學生,這就不現實了。對此我真的是相當擔心。

    2隔著螢幕的教育真的管用嗎?

    至今我仍對班裡的一個學生印象深刻。他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只剩下他爺爺奶奶在家,這個學生經常上課睡覺。一次我聯絡他在外打工的父母,他的母親很無奈地說自己也沒有辦法。然後她說“老師要不這樣,你把微信的影片開啟,將透過影片聊教育學生”。這讓我哭笑不得。隔著螢幕的教育真的管用嗎?

    缺少關心,缺乏管教無疑讓學生更容易走上彎路,反過來因為缺少保護他們也更容易受到傷害,很多留守兒童普遍感覺自己在需要的時候沒有人能幫助自己。

    曾經有一位臺灣的教授說,中國的強大是依靠農民工的妻離子散完成的。我想沒有人能否認他們為中國發展所貢獻的巨大力量,那麼對於他們的下一代,我們整個社會能不能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和關心。希望大家能夠給予我更多的意見和建議,讓他們未來的路啊,不至於走歪。

  • 2 # 段宗濤

    留守兒童, 這是在中國出現的一些萬般無奈的現象。疫情過去之後,依然會出現很多家長需要外出務工的現象,依然還會出現留守兒童。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中國社會現實。畢竟,生存的需要,才是唯一的、最根本的需要。為了生存,為了讓家庭的日子能夠過得相對好一些,同時,也為了能夠給孩子創造一個比較好的未來,家長也只有忍痛割愛,把孩子留在家裡,放在爺爺奶奶身邊照顧。這也是沒有辦法的無奈之舉。

    但是,由於留守兒童缺乏父母親的溫暖和父愛、母愛,必然會造成孩子心靈的寂寞、孤獨和抑鬱 甚至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為了能夠讓孩子不再孤獨的呆在家裡成為留守兒童,建議油父母中的一人外出打工,留下爸爸或媽媽在家裡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學習。或者可以請打工所在的單位領匯出面,與當地的社居委和教育部門聯絡,安排好外出務工子女的學習。這樣也是做好的辦法啊!

  • 3 # 大家教育資訊

    對於此種現象,孩子的教育令人堪憂。

    1、沒有父母陪伴監督孩子學習,孩子網路學習效果會很差。孩子接受網課本來是一件新鮮事物,開始孩子們還很興奮,但隨著時間推遲,孩子們產生疲憊、厭煩情緒。本來有家長監督的時候,部分熊孩子都無法管教,現在沒了父母在身邊,他們會更無法無天,當然學習效果差強人意。

    2、留守兒童缺乏親情,人格發育不健全。孩子是人的一生中具有可塑性的最好階段,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庭親情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

    由於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在外,沒有時間顧及孩子,在這段時間如果對孩子的監護處於真空或半真空狀態,在家長、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鏈中出現“斷層”,他們失去家庭的監控和教育,對孩子的成長缺少足夠的關心和教導,缺乏思想上的交流,久而久之,極易產生生活失助、學業失教、行為失控、道德失範、心理失衡的傾向,形成一定程度的反社會人格,不利於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3、造成留守孩子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嚴重脫節。留守兒童家長長期不在家,失去家庭監督,導致孩子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裡矇騙臨時監護人,在孩子電話與家長聯絡時欺騙家長。由於缺乏監護,留守兒童法律意識淡薄,盜竊、打架鬥毆、毀壞財物行為時有發生,這說明他們的人格存在明顯缺陷。對社會穩定造成不利影響。

    春曖花開,疲情解封,家長們不得不外出務工謀生,孩子又正處於身心發展的復要時刻,這就形成了矛盾。

    我認為父母儘量留一位在家,既教育孩子又照顧了家務。除非你已把孩子培養得很優秀、很努力、很自律。前些天網上報道的現代版的“鑿壁偷光”的14歲女孩郭翠珠,為了不落下老師講的課程,郭翠珠甘願在寒風裡借光蹭網學習;在懸崖邊上上網課的楊秀花,為了不耽誤課程,她每天6點就起床,帶上一天的乾糧,爬1個小時陡峭的山路,來到距家4公里外的懸崖下,窩在崖壁邊上課,因為只有這裡才有訊號!他們能吃苦,又自律很優秀,畢竟這樣的孩子很少。絕大部分留守孩子還是需要從母的陪伴、影響、教育的。

  • 4 # 鄭在發生

    警惕!流動社會中的留守兒童, 監護真空下的高危群體

    導讀

    一邊留守,一邊流動

    半月談記者採訪發現,受各地撤併村小、家長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等因素影響,眾多留守兒童搬離祖輩一直居住的農村,與老人一起租住在城鎮學校附近的城鄉接合部,留守兒童變為“流動+留守”兒童,其居住地往往環境衛生差、交通幹線密、流動人口多,存在諸多安全隱患。

    蘭州市榆中縣甘草店鎮距離蘭州市區50公里,這裡聚集了大量流動的留守兒童家庭。9歲的羅若彤就讀於榆中縣甘草店鎮中心小學。早年父母離異,父親遠在新疆打工,羅若彤與67歲的祖母張慧芳租住在距離學校1公里、不足10平方米的出租屋內。

    張慧芳表示,院子裡租住了3戶人家,都是從農村搬來的。“孩子上學路上的交通安全我很擔心,她獨自在家我更擔心。可又有什麼辦法呢?”

    “城裡孩子定期進行的體檢對很多流動兒童來說是奢侈品。流動兒童多在戶籍地參加新農合,報銷比較麻煩,生了病只能到小診所去輸液,實在扛不住了才到大醫院治療。”榆中縣甘草店鎮中心小學留守兒童輔導老師盛玉琴說。

    監護真空下,風險疊加

    最近發生的章子欣案,很多人都將悲劇根源指向了她流動留守兒童的身份。半月談記者採訪發現,許多孩子隨著年齡變化,流動和留守的身份不斷轉化、重疊。如一些留守兒童小時候與父母在城市中生活,上學後則返回流出地區,從流動兒童轉為留守兒童,再長大一些,則因為各種原因成為流動的留守兒童。

    在西部一些貧困農村,生態移民、扶貧搬遷、撤併村小等因素促使人口向小城鎮集中,但是由於城鎮中沒有就業,年輕勞動力往往選擇外出就業,未成年子女和祖父母在城鎮居住,他們中的不少人就成了流動的留守兒童。

    一些外出務工父母缺乏監護責任意識,任由年幼的未成年子女獨自生活,較少回家看望或保持親情溝通,甚至常年不與子女聯絡。

    學校監管也有限。盛玉琴說,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因素制約,許多老師身兼多職,平日上學對留守兒童關注有限,一旦放假,更是鞭長莫及。農村學校和家庭之間溝通不暢,在安全銜接方面極易出現斷裂。

    救濟途徑單一短暫。調查發現,流動的留守兒童相關的政府和社會救助雖從未中斷,但缺乏系統化、制度化、長效化機制,僅以送文具、走訪慰問等流於形式的短期救助居多。

    城鄉接合部的留守兒童,是學校教育和社會矯正機制最為薄弱的人群,最脆弱的鏈條正承擔著最重的重量。隨著社會流動加劇,越來越多的章子欣們會處於“留守+流動”的境遇,該如何為這些孩子築起安全的籬笆牆?

    建立多部門、多組織聯動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機制。甘肅省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副部長周豔建議,發揮聯席會議制度優勢,形成政府領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力量參與的關愛保護工作機制,按照“誰的職責誰來盡”的原則,加強部門之間的資訊互通和工作協同。

    盡力構築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的專業化網路。榆中縣甘草店鎮中心小學留守兒童輔導老師邸顏顏認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幫扶、干預,都是專業化程度非常高的工作,應該有專業的人員、用專業的方式開展。

    完善救助保障體系和建立長效聯絡報警機制。榆中縣教育局副局長談應峰建議,針對性地實施醫療救助、購買意外保險、明確監護權等保障措施,提升精準幫扶的有效性。同時,公安部門加強留守兒童生存環境流動人口、閒散人員的摸底、統計和管理。

  • 5 # 此岸就是彼岸

    留守兒童,需要透過扶貧的方式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如何扶貧不是補貼財物就能解決的,

    而是需要教育才可以,透過教育學習,透過教育讓人留守當地,在當地通過當地的特產,或者特色而好好經營,好好發展,帶動地方往前進步當一個地方能夠發展起來,外出務工的人自然就少,留守兒童也就不存在了

  • 6 # 田野每日一詩

    關於留守兒童,一直都是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詬病。我在農村初中工作21年,對於“關注留守兒童”有著深刻的認識。

    一、留守兒童的數量

    我們學校每屆學生數量大約800人,從2016年至2019年,我校留守兒童的數量分別為103,88,53,36,雖然說是呈下降的趨勢,但是比例仍舊很大。

    二、留守兒童的現狀

    大多數留守兒童家庭貧困,父母屬於外出務工賺錢補貼家用,一年回家一到兩次,極個別家庭是父母外出做生意,家庭條件較好。

    留守兒童多數和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生活在一起,少數寄居在親戚朋友家裡。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疏於對孩子進行管理,隔輩老人多溺愛嬌慣孫輩等原因,留守兒童一般自律性較差,在家不服管教,在校頻繁違紀,學校難於管理,有些很難到聯絡父母,導致家校溝通脫節,已經成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老大難問題,甚至成為教師不願意擔任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原因。

    三、我校的具體做法

    1、調查瞭解

    每學期初,校德育處逐班進行留守兒童統計工作,班主任協助瞭解留守兒童家庭具體情況,父母外出時間、地點、回家次數、工作方式等等並記錄在案,做到有的放矢。

    2、班級“手拉手”活動

    班主任老師會在班級為每個留守兒童找一位朋友,一般是品學兼優,自律性強的同學組成“幫扶對子”,幫扶的同學之間會快速瞭解信任,建立友誼,在以後的學習、生活等諸多方面,使留守兒童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

    3、主題班會活動

    以各班級為單位,召開“關愛留守兒童”主題班會,讓留守兒童大膽講出自己家庭情況,坦誠吐露自己心聲,做到Sunny、勇敢、自信。使整體學生互相瞭解,互相幫助,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讓留守兒童儘快找到家的感覺。

    4、成立“留守兒童之家”

    學校德育處會成立“留守兒童之家”,德育處主任負總責,學校學生會成員全體參與,不定期組織各種講座、活動等,對留守兒童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

    總之,留守兒童工作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當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頑固堡壘,我們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團結家長,依靠社會,努力做好這項工作,在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相信留守兒童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 7 # 星辰燦爛

    父母打工,孩子隔代人教育看管。

    家長們憂心的不是孩子成留守兒童,而是學校不開學上網課,隔代人照看起來吃力。在鄉村三、四十歲的家長多數外出務工,這是常見現象。沒有疫情的時候,學校正常開學。留守兒童,老師費心管理學習,隔代家長只是給孩子做飯洗衣服,偶爾督促一下孩子完成作業。看起來似乎也和諧,沒有太多的矛盾。

    現在是疫情解除,學校沒有復課。

    隔代家長管理孩子上網課有實際困難,才心急如焚。他們特別盼望開學。春天清明過後農活多了,管理孩子網課學習沒有時間,也就是孩子自己上網課沒有大人陪伴。

  • 8 # 紫蓼

    城市的快速發展,使農村剩餘勞動力大規模的向城市轉移,許多父母外出務工,將自己年幼的孩子留在農村,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看,或者寄養在親戚家。由此衍生出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

    截止目前為止,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六千多萬,這些孩子由於長期缺少親情的陪伴,在學習、心理、安全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多問題。

    1、學習成績差,學習興趣不足

    從教8年,所帶的第一批學生中,有50%的學生,父母外出務工,孩子由爺爺奶奶照顧。一方面,爺爺奶奶年齡大,身體狀況不好,精力有限,只能在物質上能給予孩子,照顧他們衣食住行。另一方面,爺爺奶奶由於文化水平有限,不能夠輔導孩子的學習。甚至出現嚴重的逃學、遲到、不寫作業、上課頂撞老師。

    2、社會支援差較弱,心理健康問題較為突出

    這些孩子由於長期與父母分開,缺少親情的呵護,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所提供的安全感與指導缺失。處在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成熟期,如果缺少父母的關愛與引導,很容易出現價值觀與心理的扭曲。很多孩子表現得情感冷漠、性格內向,脾氣暴躁。班裡有一個男孩,大大的眼睛,長得白白淨淨,由於從小父母離異,母親長年在外地打工,寄養在姥姥家。起初,在班級裡學習成績還可以。慢慢的,出現了調皮、搗蛋、不寫作業、上課不讓他回答問題,就亂髮脾氣。後來,透過和家長多次的溝通和孩子的談心,慢慢的他也像我敞開了心扉。在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我主動與孩子結為親戚,在與他的互動中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後來五年級時,他轉學到母親所在的地方,經常給我發微信告訴我的成績。年前,孩子高興的給我說,老師,我考了班級第一,年級18名。那一刻,我真心的為這個帥小夥感到高興。有時候,你無聲的關懷與愛,卻能給孩子帶來溫暖,給予他心理慰籍。

    3、人身安全存在隱患

    在家庭和學校雙重監護下和互相配合下,才能讓孩子獲得良好的成長環境。這些孩子年齡小,膽子小,自我保護能力差

    4、身體健康狀況欠佳

    去年,學校全民健康體檢結果顯示,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孩子營養不良。很多父母起早貪黑外出務工,孩子的飲食單一,中午喝點開水、吃點饢,這就是一餐。小學階段正是孩子身體打基礎的時候,營養的缺失,讓很多孩子面色和頭髮發黃,個頭矮小。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該如何面對??

    1、作為父母,要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把孩子接到身邊上學,如果條件不好,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多保持聯絡,比如:影片或者電話聯絡,隨時關注孩子成長,經常抽時間回家看望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2、學校和老師要多關心。利用教師大走訪和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真正深入到孩子的家庭,瞭解孩子。還可以以學校心理諮詢室為依託,開設關於心理活動和個輔和團輔活動,緩解孩子的心理問題。上課時,多去關注孩子,鼓勵他們多回答問題,從而建立起自信心。

  • 9 # 家長俱樂部

    隨著國內疫情形勢向好,許多家長朋友離開家鄉,離開孩子,到外地務工。而他們的孩子只能留在家中,和爺爺奶奶生活,成了留守兒童。對這些留守兒童的關心幫助,需要各方努力,及時跟進。

    首先,家長在出門前,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一定要聯絡社群報備,把孩子和家中老人託付給社群,請社群工作人員幫助照顧孩子老人。

    (二)要聯絡孩子所在學校、班主任,把詳細的家庭地址、工作單位、聯絡方式留給班主任,以便聯絡暢通。還要把孩子當前上網課情況向老師彙報,對老師有什麼要求也要說明白。

    (三)要叮囑孩子注意自我保護,聽爺爺奶奶的話,按時上課,及時完成作業,遇到難以面對的困難,教會孩子如何向社群或學校尋求幫助。

    作為社群,對本社群留守兒童負有幫扶的責任。特別現在雖然疫情形勢已經變好,但對留守兒童還需特別關注,多多瞭解他們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幫助孩子擺脫困境。也可以透過社群義工,"給予孩子及家庭愛心援助。

    作為學校、班主任,對學生在校期間負有代為監管的責任。雖然現在是非常時期,學生不在學校,但也可以透過各種方式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鼓勵學生自立、自強,上好網課,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有條件的話,可以建立幫扶小分隊,定時登門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總之,透過社群和學校、班主任,及各級政府的關懷,愛心人士的幫扶,一定會讓出門在外的家長放心,留在家裡的孩子安心!因為我們是一個有愛的社會,人人都獻出一份愛,可以撐起留守兒童的一片藍天。

  • 10 # 稞學記錄

    生活就是這樣,你永遠沒有辦法把每一點都照顧到,這就是生活的無奈吧。

    說到這個留守兒童,其實說穿了就是你留守的形式,有沒有留守的心。做父母的儘管在外面工作,不能夠照顧到孩子,但是你還是可以透過各種形式多跟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多關心一下他。你只要有一份時時關愛孩子的心,哪怕天涯海角,你的心始終能和孩子在一起的。

    說到這裡肯定有很多人會反駁了,你都沒有跟孩子住在一起,你怎麼去關心他?那我就想問你了,你的孩子在學校裡讀書,你是24小時時時刻刻跟他在一起嗎?那是不是中間也有很多時間與他是分開的?所以你不能絕對的說與孩子分開就造成了心就會被隔離。

    比如你可以經常打電話,用網路聊天的形式跟孩子進行交流溝通。多跟老師接觸,瞭解這個孩子在學校裡的狀況。經常給孩子添置一些生活學習上的用品,可以寄過來。…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心裡覺得你跟他只是空間上的隔離,但並沒有把你們倆分開。在生活和學習上遇到了困難,作為父母的能夠想盡辦法給他解決,這對孩子來說也是非常好的。

    孩子最怕的是當遇到困難遇到無助的時候,看不到希望。就像有的家長儘管天天跟孩子在一起,但是對於他的學習上也不經常去了解啊,他的心理狀況,他的發展都沒有認真的去跟他溝通,那你作為這樣的家長,你對這個孩子什麼都不瞭解。孩子在學校裡跟誰有什麼矛盾呢?生活上要遇到什麼困難呢?在學習上有不懂的不理解的地方,你作為家長你什麼都不知道,儘管你也是天天跟他在一起,但是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我覺得不管家長跟孩子是不是在一起,你的孩子是不是成了留守兒童,只要你作為家長,多去關心,多去愛護他,多跟他進行溝通,讓他感覺父母每天就在身邊一樣。他有什麼困惑能夠及時得到解答,他有什麼顧慮能夠及時得到疏解。那這個孩子他留守不留守都不是很重要的問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農村老人去世,他睡過的房間,小孩可以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