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聰明的小龍女

    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中最厲害的帝王排名前三的分別是:蒙古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鐵木真、清聖祖康熙大帝玄燁、北魏獻文帝拓跋宏。

  • 2 # 小熊餅乾的生活日記

    第一肯定是忽必烈,成吉思汗沒有稱帝,算不算皇帝。第二就是北魏孝文帝,第三嘛玄燁算一個。隋唐皇帝多半都是有外族血統的,算不算漢人皇帝。

  • 3 # 荊惟

    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影響較深的有以下三位帝王:第一位康熙大帝玄燁。第二位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第三位元世祖忽必烈。

  • 4 # 星靈願

    漢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 漢武帝創造了六個“第一”;第一:第一個用儒家學說統一思想的皇帝。第二:第一個創立太學培養人才的皇帝。第三:第一個大力拓展中國疆土的皇帝。第四:第一個開通西域的皇帝.第五:第一個用皇帝年號來紀元的皇帝。第六:第一個用罪己詔形式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西域成為幾大文明交匯之地,漢武帝被稱為“冠於百王”。

    唐太宗:1.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對人材的使用及領導達到了極高的境遇;

    2 .他獨具慧眼,看到了個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認識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問世,對大臣的各項進步之言豁達地予以採納;

    3 .不獨斷專行、初步確立了三權分立、互相監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規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響國家政策的那一部分)旨意需門下省審查副署後方可生效釋出,保證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時發現並糾正。杜絕了不良政策對國家及人民的違害與影響;

    4 .認識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殺的法政政策,規定死刑需三複奏(外地五復奏)複審批准後方可行刑,這就不難認人們想起貞觀四年(630年)全國判死刑才29人、貞觀六年(632年)全國死刑犯290人,太宗審查時令全部290人回家團年、待來年秋收後回來復刑,結果290人均準時到來、無一人逃亡。

    5 .太宗朝武功之盛,除高麗戰爭上沒有取得戰略勝利外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突厥、吐谷渾、高昌、安西四鎮、漠北薛延陀等),這與當時的國力、軍隊戰鬥力、整體戰略、用人選將與配合默契、過程協調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開的,因此在中華歷史上的名將名相中,貞觀朝佔有相當的比例,在中華軍事史上,貞觀朝的戰例也多被引用;

    6 . 氣吞天下的“天可汗”氣質,李世民多次以少嚇多,經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單騎嚇退突厥10萬精騎,就對比宋真宗在寇準一再堅持和請求下才勉強在大軍護衛下到達澶州南城,而又要戰戰兢兢的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別啊!

    7 .胸懷大局、四海一統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四海之內只要知道中國的均努力內附,以唐為榮,樂不思蜀,他們不但同唐人一樣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還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思摩、執思失力、契芯何力、黑齒常之、乃至後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為唐朝做出了傑出貢獻,在他們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輝,現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時那時繁榮富強、威甲四海、文禮之邦的生動寫照;

    8 .完善科舉制度、大力興辦學校、重視教育活動、普及官吏選聘、當時的國子學、太學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學校,如此才不難想起當時的教化呢,同時當時的科舉也規範化、考選公平,以進士科最為傑出,如此才有太宗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舉為政治上提供優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詩及經濟發展做出傑出貢獻;

    9 .工書法、富文詞,太宗皇帝個人修養及天賦極高,在書法同文詞上也頗有名氣,在他大力宏揚和鼓勵支援下,才有唐代書法、文學、藝術之盛;

    10 .倡導廉政、節儉、樸素、重視農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設方面是相當成功的,他並沒有像朱元璋一樣嚴懲貪官汙吏,而是建立一個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中央領導班子、重視地方長官選舉,當時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貧困,溫彥博、戴胄、于志寧、魏徵、張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風氣的宣傳和行政監督,及時預防了官員犯錯,因此當時的官員相當奉公守法、廉潔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較注意節儉,不濫用民力、注意與民休息,當時社會形成了一種樸素求實的作風;太宗皇帝也相當重視農業,京官外巡迴京太宗先問及此事,因太子冠禮與農時違背而更改;

    11 . 由於社會安定,商業經濟得到發展,全國新興了許多商業城市,城市業有相當的發展,廣州、杭州、揚州、成都、江陵、涼州等城市經濟發展相當迅猛,長安同洛陽作為世界經濟大都會就不言而喻了,這為封建經濟登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 .對玄奘佛學的支援同西遊的肯定,打通並維護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及東聯新羅、日本,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與經濟發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從奴隸制社會邁入封建社會,開發並促進了西藏的發展;

    綜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不愧為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書法家、卓越的領袖、影響中華乃至世界程序的傑出人物,他為中華民族同人民做出了傑出貢獻,留下了輝耀千古的豐功偉業及精神財富,因此受到人們的崇敬;築東陽先生所說“他是繼孔子之後中國數一數二的偉人”。

    武則天:

    1黃仁宇【當代被稱為光芒萬丈的史學家】:在名義和實質上,成為當時世界上最有名望而擁有人口最多國家的統治者達21年之久,為不同背景的人所共同稱讚,如8世紀末唐朝正規謹慎的首相陸贄,明朝離經叛道的思想家李贄,和清朝札記方式亂世的趙翼都異口同聲的稱讚她。武則天並未放棄中國傳統國家作為。但她經行的實質性改革其成果鑑於以後之數代。她清算唐朝皇子王孫以及重要朝臣,是貴族影響絕跡,要不然那他們將以把持朝廷。她總為改革行政機構,這機構之新生力量因她而湧出。她以新代舊,讓一群年輕而有能力的官僚入仕,不少經他提拔的新人,日後成熟升遷,還要在下面幾位君主在位期間顯露鋒芒,迄及她逝世,帝國沒有面臨任何真實的危機。

    2董子竹:武則天上表《建言十二事》,說明她有極深的東方文化造詣。自她之後,近千年來還沒有任何一個當權者能有如此深刻而高明的政見。從軍事到外交,從政治到經濟,從文化到教育,絲絲入扣,每一點都既有利於眼前鞏固政權,又有長遠的文化建設打算,難怪唐代能成為中華民族最興盛的一個朝代,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全盛期。以前的太宗高宗以及以後雄圖大略的玄宗,與武則天相比都不免相形見絀。她的政策可以說是吃透了中國文化的精神及中國的國情,具有體系性的宏圖大略。自此之後,無論男人當權女人為政還是文人武士治國,都不能像她既有精透的政治眼光又有豐厚的東方文化底蘊的君主。後代史學家普遍認為武則天崇佛是政治手腕,其實是是文化偏見。武則天一生,塔廟建設淫祀濫忌有之,但在行政及個人人格上,絕無常人理解之佛教徒的迂腐。當斷必斷,絕不手軟,實事求是,絕不拘泥。頭腦中沒有固定框子,一切從事實出發,從國家大政出發。絕非先算計處罰是否該遵守佛教道德還是儒教道德?遵守什麼理論?而是根據當下環境物件說話,不姑息不猶豫不吝嗇。。。從今天看來,她的行政大半都恰到好處,不姑息不殘暴,該集思廣益的集思廣益,狄仁傑,褚遂良,姚崇。。。鎮邪中國史上傑出的宰相都是她挖掘出來的,並且都對他五體投地,實在是個奇蹟。

    不要以陳腐文化教條論人,看她給玄宗留下的堅實的政治遺產,可說明他的政績。在她手中,中國政治經濟軍事達到了高峰,東方文化也到達了高峰。玄奘慧能善導神秀。。。都是在她當政時產生的大師。就是這個女人,能當尼姑也敢還俗,丈夫死了,還敢和和尚搞婚外戀。奇哉,則天!

    我以為武則天時真懂了《金剛經》,她的生存行為,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實事求是,也就是後人所說的“良知”(王陽明致良知)。

  • 5 # 學史修睿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是各個民族互相交融,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結果。在中國歷史上,對推動社會進步做出最大貢獻的少數民族皇帝,我認為排在前三位的是北魏孝文帝、康熙帝、忽必烈。

    第一位:北魏孝文帝

    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國的文化沒有出現斷層。古人的智慧沒有消失,儒家思想文化等依然滲透到華人的品質修養之中。古代文明的延續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像秦始皇統一文字等,北魏孝文帝更是功不可沒,他遷都洛陽,要求官員學說漢語,穿漢服,改漢姓,主張鮮卑貴族與漢族通婚等。這一系列措施促進了民族交融,對漢文化的傳承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位:康熙帝

    康熙帝是清軍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雖然幼年登基,卻不像歷史上的小皇帝,他沒有淪為權臣的傀儡,智鬥鰲拜就顯出了他非凡的膽量與智慧。長大後的康熙帝更是功績非凡:兩次組織雅克薩之戰,捍衛了國家的疆土;修建避暑山莊與外八廟,聯絡與少數民族之間的感情,維護了民族團結;統一臺灣,在臺灣設立臺灣府,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平定三藩叛亂,阻止了國家的分裂割據等。康熙帝的雄才大略令人讚歎!

    第三位:忽必烈

    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他入主中原以後,並沒有把中原大地變成牧場,而是遵循漢族的生產方式,發展農業生產,組織編定《農桑輯要》,引導百姓進行耕作。他還制定了行省制度,使省一級行政區劃沿用至今。忽必烈也是一位彪炳史冊的皇帝。

    這是我的一些想法,希望大家多多點評。

  • 6 # 笑看東籬

    依照歷史發展順序,寫出下列三位少數民族最優秀的帝王。

    拓跋宏:著名的少數民族政治改革家!

    北魏鮮卑族皇家拓跋氏,從小受馮太后的薰陶感染,鍾愛漢人文化。登基稱帝為——孝文帝。

    為接受漢族文化,把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南遷至中原的洛陽。

    在政治和經濟改革的同時,又進行了文化方面的改革:使用漢語說漢話、改為漢族姓氏、與漢人通婚、穿漢服、學漢文化、尊崇孔子、循漢族禮法等,這些措施促進了民族大融合。拓跋宏——中國古代著名的少數民族政治改革家。(見圖①④)

    成吉思汗:蒙古族政權——元朝的奠基人,被尊為元太祖,一代天驕。

    1206年,鐵木真建立蒙古國,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為“擁有四海強大的王”——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發動了大規模的擴張戰爭。他和他的子孫先後滅亡了西夏、金,還一直打到歐洲的多瑙河流域。

    1271年,成吉思汗的兒子忽必烈即位,建立了元朝。接著南下,於1276年滅亡了南宋,元朝開始統治中國。(見圖片②⑤)

    努爾哈赤: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清朝奠基人,被尊為清太祖。

    努爾哈赤,明朝時期東北女真人。1616年,努爾哈赤成為女真的傑出首領,統一了東北女真各部,自立為汗,定都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國號金,史稱後金。

    後金建立後,起兵攻打明朝,奪取了明朝遼東七十餘城,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後改稱盛京。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汗位。1636年,皇太極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在盛京稱皇帝,改國號為——清。1644年,清軍入關,遷都北京,逐漸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 7 # 關東俠客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由中華五十六個民族共同創造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後,積極吸以漢民族的先進文化,提升了本民族的文化水平,有的少數民族逐漸融入漢民族中。在眾多少數民族帝王之中,能排列前三甲的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世祖忽必烈和清聖祖康熙皇帝。

    北魏孝文帝(476一499)鮮卑族,北魏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改革家。他在祖母文明太后的扶佐下,進行了一糸列改革。為了便於吸收漢族的先進文化,把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讓鮮卑人穿漢服,說漢話,行漢俗,同漢人通婚等。

    孝文帝的改革對於鮮卑人來說,或許是不幸的,這導至了鮮卑民族的消失,同時也是幸運的,鮮卑人融入漢民族之中,避免了各民族之間的仇殺,有利於北方社會的安定和發展,鮮卑人以分子形式存在漢民族之中。

    忽必烈(1215一1294)蒙古族,蒙古族政治家,軍事家。1251年,蒙哥汗任命忽必烈為總理漠南漢地庶事,南駐爪忽都之地。忽必烈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親征大理,完整對南宋的戰略包圍。蒙哥汗死後,忽必烈繼任汗位,並依靠漢地豐富的資源打敗弟弟哈里不哥,於1271年建立大元,發兵變了南宋。

    忽必烈任用漢人制定合項規章制度管理漢地,又引入行省制度,分片治理,有利於社會的的安定和經濟發展。元朝的時候,西藏首次併入中華的版圖,四大汗國也都臣服於大元,今日遼闊的版圖是元朝奠定的。元朝的疆域廣闊,用魯迅的話說是"中國歷史上最闊綽時期”。

    愛新覺羅-玄燁(1654一1722),滿族,清朝第四任皇帝。聖祖康熙皇帝8歲登基,14歲親政,17歲滅三藩,在位61年,是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平定了內亂,有利於社會穩定,親征噶爾丹,率軍抗擊沙俄,劃分中俄東部邊界走向,並首次把"中國"作為國名推向世界舞臺。

    清朝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由於康熙皇帝出臺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得到各民族的認同。清朝是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由於晚清的腐敗,把中華民族引向災難的深淵,飽受詬病,這是諸多歷史原因造成的,並不是哪個王朝,哪個民族,哪個皇帝的錯誤。

    清朝對中華民族最大的貢獻是在領土方面,歷史上,中央王朝對邊疆地區用羈縻政策,時叛時附,沒有有效的政策,清朝是邊疆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封建王朝。,很好的解決了也疆問題。清朝首次把東北,外蒙,內蒙,新疆,西藏,中原,臺灣等七大板塊融合成一個整體,並得到國際法的確任,雖然,清末丟失了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清朝交給中華民國的國土仍有一千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漢民族對中華民族的貢獻主要是在文化,經濟,手工業和科學技術方面,少數民族給漢民族注入新鮮血液,在版圖擴張方面貢獻尤巨。原創不易,引經據典,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一氣呵成,不足之處,望批評指正。

  • 8 # 有時聊人文歷史

    承上啟下 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上位靠得是身體,他已經得過天花,未來不會有生命危險,所以他當了皇帝。這可能也是中國王朝中第一個由西方傳教士出謀劃策上位成功的皇帝。實際上康熙皇帝身體的確不錯,光兒子就有35個,一晚上見好幾個妃子也是常有的事。每次打獵都能抓到一大堆猛獸(有可能是部下放水)。其精力旺盛之程度,恐怕是中國皇帝裡最好的,就算放到普通人裡也是萬里挑一的,就衝這個也得給他排第一——身子骨兒第一。

    康熙有多少個孫子?按照歷史記載,康熙皇帝很可能沒見全過,因為他的孫子太多了。

    對於作為封建征服王朝統治者的滿清皇帝來說,子孫眾多無疑是一件必須的事。說到這兒可和清宮愛情戲不一樣,滿清皇帝你不能說他沒有愛情,但他的江山、他的繼承,在他心裡肯定是第一位的。滿清和漢人王朝不同,不是四平八穩的嫡長子繼承製度。所以滿清需要從兒子裡選擇一個最合適的皇子繼承皇位,從這一點看,自然是人選越多越好。

    康熙皇帝之所以那麼厲害,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爺爺皇太極其實才是大清王朝真正整章建制的人。但之所以沒選皇太極,是因為大清當時還沒有入關,還沒建立全國政權,所以只能選康熙。

    皇太極完善了大清各項制度,建立了滿蒙血親同盟,從此清朝一大嘟嚕皇子皇孫們都有了蒙古成吉思汗家族的血統。比如康熙,比如著名的鬼子六兒恭親王,都有蒙古血統。同時清朝打仗時也有了蒙古生力軍頂在前頭衝鋒陷陣,八旗少爺兵不靈了?沒關係,去蒙古徵兵去。

    很難確定康熙的族屬,他肯定有滿洲、蒙古血統,他的生母出身於清初佟氏家族,那麼康熙八成也有漢軍血統。所以說康熙是個混血大帥哥,妥妥民族融合的產物。也許這正是康熙皇帝精力旺盛的原因。

    而到了晚清,因為二百多年的貴族內部通婚,滿蒙貴族的血統已經同質化,所以晚清那幾個皇帝沒有身體好的,全都是近親結婚的產物。當皇帝的身體不行,帝國當然好不了哪兒去。

    康熙皇帝辦的三件事大家都知道——定臺灣、平三藩、雅克薩之役。其實還有第四件事,抗擊準噶爾。或者說抗擊準噶爾與雅克薩之役其實是同一件事。因為當時,準噶爾的首領噶爾丹實際上和沙俄是互相串通的。而噶爾丹與佔領西藏的蒙古和碩特汗國也有聯絡。

    也就是說,抗擊沙俄、保衛黑龍江、外蒙、控制大西北、控制西藏…這是一件事,牽一髮而動全身。這涉及到清準之間、清俄之間長達百年的戰爭與博弈,也涉及到清朝入關以後在西北方向的持續擴張。清朝在乾隆時代領土到達頂峰,約一千二百萬平方公里,藩屬國有十幾個,這個巨大體量一直保持到鴉片戰爭之前。

    如果沒有這麼大的體量,沒有對全國的資源與社會的整合,鴉片戰爭爆發直到清朝滅亡的七十年裡,面對列強的輪番上陣,清朝很可能扛不住。正是因為清朝太大,恨不得比任何一個列強本身都大,所以任何一個列強都沒法獨吞清朝。這種巨大的體量優勢放在現在依然有效。

    而這場百年大博弈、大擴張的發端,可以說源自康熙皇帝。也就是說,康熙皇帝利用他爺爺皇太極定下的滿蒙血盟的大框架,同時也利用自己蒙古貴族血統的號召力,在外蒙搞多倫會盟,強化滿蒙同盟。然後開始一場接一場的戰爭……清朝指揮,蒙古人開路,利用內地的資源與人力儲備,在看似荒涼廣袤,實際蘊含巨大戰略利益的大西北,進行了波瀾壯闊的征服行動,這場征服行動直到他的孫子——乾隆皇帝時期才截止。

    強悍善戰如準噶爾蒙古,極盛時期兵鋒遠達裡海地區,也經受不住與清朝長達百年的消耗戰,衛拉特聯盟終於身死國滅。從此開始,成吉思汗時代開創的蒙古勢力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如同一個巨人忽然消失在廣袤的土地上。從此蒙古只作為清朝的附庸存在。

    說到康熙的孫子乾隆,不得不說一點。根據歷史學者的推斷,乾隆其實也是康熙親自選擇的接班人。康熙曾把幼年乾隆親自帶在身邊養育,對於一個連孫子都認不全的爺爺來說,對乾隆的器重可見一斑。

    而乾隆之後,大清朝的福氣終於用完了。

    各位歷史老鐵,少數民族皇帝裡康熙皇帝排第一,應該不會有太多反對吧?更何況人家一人能代表好幾個民族……

    忽必烈

    忽必烈其實沒有康熙那麼強大。不過,他和康熙一樣,也是入主中原,一統天下的皇帝。不過蒙古帝國到了忽必烈的時代,大規模的擴張已經接近尾聲。而康熙皇帝即位後,清朝的大規模擴張剛剛開始。

    忽必烈的確征服了南宋。其實南宋只要再扛幾年,等到忽必烈遠征日本失敗以後,說不定也就再沒有力量再征服南宋。南宋當時採取了躲避元軍於海上的策略,這和當初趙構坐在船中躲避金兵的策略一樣。但是蒙古採用大迂迴戰術,先行攻克了雲南,對南宋形成從西向東、順江而下的大攻勢,這一點金朝沒做到,南宋也沒有考慮到這一點。結果是長江上游被元軍(南宋未滅亡的時候元朝已經成立)攻克,元軍順江而下,南宋防禦應勢瓦解。

    滅亡南宋似乎是忽必烈最後的好運了,在此之後,元軍兩次征服日本遭到失敗,在東南亞熱帶海島上的征伐也徒勞無功。如果硬要說忽必烈偉大,似乎他也偉大不到哪裡去,所有的功績似乎也只不過是征服了南宋、交好了西藏而已。

    順便說一句,忽必烈的壽數在蒙古可汗裡也算長的。皇帝長壽對於封建王朝來說絕對是好事。

    第三個選項

    至於第三個偉大的少數民族皇帝,似乎可以有許多並列選項。比如前秦的符堅、清朝的乾隆,都可以算是排得上號兒的。乾隆這幾年被奚落的比較狠,但再怎麼說,人家也是個集大成者,老冤家準噶爾就是被乾隆滅掉的,新疆就是乾隆收復的。

    至於國際視角,那實在是對乾隆要求太高了,乾隆自負的性格決定了他不可能對英國訪問團有多感冒。至於對外通商,那更是犯了滿州人防止漢人百姓對外聯絡的大忌,是不可能被同意的。關於這一點,源於清朝的部族政權體制,與皇帝的眼界無關。

    地方上則有創立西夏的李元昊,那是個狠人兒,只不過疆域面積太小。

    西遼建立者耶律大石是個狠人兒,幾乎憑藉一己之力,把契丹續命近一百年。功績其實和李元昊差不多。

    南詔的首領皮邏閣也是一位狠人兒,他在歷史上的作為和李元昊、耶律阿保機差不多。

    耶律阿保機的回鶻皇后述律平也是一個少數民族傑出人才。沒有她,耶律阿保機不會狠下心帳殺契丹的其他部落首領。沒有述律平,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契丹帝國,只不過她不是皇帝而已。

    此外還有完顏阿骨打,一個不喜歡給別人獻舞的男人,最終滅亡了強迫他跳廣場舞的那個帝國。也創造了女真滿萬不可敵的神話。看來KTV裡藏龍臥虎,打起架也不是開玩笑的。

  • 9 # 雞腳鴨123

    最優秀的前三位我不太好說,但是我心裡最推崇的一位倒是可以介紹一下,他就是遼國的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

    作為開國皇帝,阿保機也有個神奇的出生經歷,他母親夢見太陽入懷然後生下了他,生下來就像三歲小孩那麼大,然後屋子裡面有神光和異香。對此,我只想說,這麼大的孩子不可能順產出來的,傳說請編得像樣點兒。

    好了,這個離譜的出生故事並不能磨滅阿保機的功業。契丹部落是阿保機統一的,也是他發展壯大的,他的戰功其實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我這裡並不是要說他戰功如何,我覺得值得敬佩的是兩點。

    第一個是對其他民族的政策。阿保機實行“一國兩制”的政策,“(北面)以國制治契丹,(南面)以漢制待漢人。”就連他營建的上京城都是分開的,一面是契丹人的帳篷,一面是漢人和渤海人的房子,契丹人遊牧,漢人和渤海人種田,雙方的交流很平等,並沒有出現元朝時歧視欺壓“南人”的情況。阿保機還任用了很多非契丹族的官員,比如韓知古,

    韓延徽等等。阿保機的這種民族政策其實非常好,既保留了契丹遊牧民族能征善戰的特點,又讓境內的其他民族人可以安心居住。

    第二,是他對待自己兄弟的態度。阿保機的部落以前並不是世襲制,而是家族世選制的,就是隻要姓耶律都有可能可汗,可是他改成了世襲制,他的兄弟們當然是非常不滿意,所以發動了叛亂,第一次叛亂後,阿保機平定後寬恕了他的兄弟們,只是讓他們登山殺牲對天盟誓,然後就赦免了他們。第二次又叛亂,阿保機又一次寬恕了他們,第三次還是叛亂,阿保機有一次平叛,阿保機只是殺了兄弟們的手下,把他們又放了。

    阿保機說““致人於死,豈朕所欲。若止負朕躬,尚可容貸。此曹恣行不道,殘害忠良,塗炭生民,剽掠財產。民間昔有萬馬,今皆徒步,有國以來所未嘗有。實不得已而誅之。”可以看到,作為一個遊牧民族擅長作戰的可汗,阿保機真的非常仁慈了,這在歷代的權利鬥爭中都不多見。

    這麼仁慈一般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可是阿保機其實在部落非常有威望,阿保機也並不是死於叛亂,而是在征戰途中生病去世的。

    所以阿保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的少數民族帝王,他具有當個明君的所有能力,是我心目中非常值得敬佩的一位。

  • 10 # 歷史畫中人

    除卻上古時期三皇五帝,自夏商以後至滿清,長達近5000年的原始奴隸制和封建制的中華歷史中,曾經一共出現83個王朝,總計559個帝王。如此眾多的帝王當中,有的在位長達60多年之久,如康熙、乾隆;有的如曇花一現、流星劃過夜空,比如五代十國曆54年,出現13個皇帝。

    辛棄疾的詞中說“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559個帝王中各有不同,又各有共同點。沒有兩把刷子,又豈能坐上龍椅寶座。建功立業的帝王身上有著令後人學習的魅力,驕淫奢侈的昏君也不失為後世的反面教材。

    帝王

    帝王,歷史學家對封建君主的泛稱。“帝”與“王”級別不同,夏商周三朝的最高統治者稱王、死後在被祭祀時、其後世才稱其為帝,那時期的最高統治者稱神靈為皇。並且,各朝君主都在神主上寫有上古帝王之名,以示正統,或乞求得到庇佑。而自秦始皇開始,才有皇帝這一稱謂,秦時藩國或附屬國的首領稱某王,理論上天下只能有一個君主,而有多個諸侯。

    夏朝17位,商朝34位,周朝59位。

    秦朝3位,漢朝30位,新朝1位(王莽),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胡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4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9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西周、東周和春秋戰國時期的王、公、侯都加進去,那就更多了,這些君王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王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30位。

    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帝王中,最優秀的前三位,你認為都是誰?

    在中國封建歷史上,自秦始皇登基稱帝起,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共先後出現了493位皇帝,這些皇帝各具特色。但論文治武功,綜合評價,排名前列的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幾位帝王,如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明太祖等。若要必須三位,那麼就是始皇、李世民、朱元璋這三位。

    第一位肯定是我們的“始皇帝”嬴政,他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君王。

    瞭解歷史朋友都知道,周武王得了天下大肆封賞,就是在這時天下出現許多小國,每一國家都有知道的王,它們每年只要給周王進貢就可以。如果周強還可以鎮得主這些藩王,如果周弱可能就沒有人把你當回事。

    等到了後來,周弱,天下群雄並起,形成了幾十個小國,它們經過長時間拼殺殲滅,最後有七個國家脫穎而出,歷史把它們私戰國七雄,實力最強的分別為秦國,齊國,楚國。

    但後來秦國出了個秦王嬴政,在他的努力下完成秦國祖先未能完成的使命,一統天下,殲滅六國,創造大秦帝國,並且廢除原來的封王制度,改為縣制(而這制度一直延遲至今),使中國從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並且統一了文字,量度,貨幣等等,反正就是天下所有的都是統一的。

    在領土擴充方面,秦始皇將嶺南(就是現在的兩廣之地)納入中國版圖,北擊匈奴。開拓西南,將大秦的勢力直接抵達且蘭、夜郎、邛都、昆明等地,修建萬里長城,成為後來歷國,抗擊北方遊牧民族,最堅實的屏障,憑藉以上戰功,功勞,他有資格成為史上偉大皇帝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唐高祖李淵次子。聰明果斷,擅長騎射。太宗在位期間,首先是對於人才上,算得上求賢若渴。即帝位不久,就設弘文館,用來儲備天下文才。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包括房玄齡、長孫無忌、李靖等,皆是一等一的人才。

    同時完善制度,將隋朝的一系列制度進行改善,加以改進,延續了三省六部制,特設政事堂,以利合議問政,並收三省互相牽制之效。

    在朝堂上,從諫如流,盡力求言,他把諫官的權力擴大,又鼓勵群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如在位期間,著名的諫官魏徵就曾上疏200多次,還有幾次導致皇帝下不了臺。正是這些作風,最終形成了河清海晏的貞觀之治。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眾多封建王朝皇帝中,唯一的一個農民出身皇帝。因為自身出身農民家庭,所以非常的T恤百姓的疾苦,而且他一生最痛恨的便是貪官汙吏。

    朱元璋在位期間,對於那些貪官汙吏,一經發現絕不留情;也因此斬殺了不少的貪官汙吏,獲得了百姓的一片讚譽。

    總結:寥寥數語,不足以說明這三位千古一帝的功績,也正是在他們的努力下,中國封建社會,在屬於他們的時代,翻開了新的篇章,當然,每一個帝王在位期間都有各自的不如人意之處,如始皇帝焚書坑儒、太宗晚年昏庸,明太祖濫殺,但是都不妨礙他們在各自的時空裡,是當時時代的改變者和引導者。

  • 11 # 知行合一4950

    一、冒頓,匈奴在他手裡走向了巔峰,號稱有控弦之士二十萬,白登之圍差點活捉了劉邦,說實話,匈奴的實力遠比後來的建州女真強,和巔峰時期遠征歐洲的蒙古比也不遜色,只是沒趕上他們那樣的時機罷了。二、成吉思汗,這個就不用我多說了吧,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三、康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作為父母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