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養了一個娃

    1、告訴孩子,全程佩戴口罩!不能和小朋友更換口罩!口罩裡溼了要及時更換!

    2、告訴孩子,手不要摳鼻子、摸嘴!

    3、給孩子帶好一包紙巾、消毒溼巾、兩個獨立包裝的備用口罩!

    4、小朋友之間說話不要太近!

    5、感覺熱時不要脫衣服,可以解開釦子!

    6、聽從老師的安排!

    7、做到兩點一線(家到學校)

    8、暫時不去校外培訓班!

    9、家裡吃飯清淡為主,避免孩子上火!多喝水!!

    10、暫時不去小區裡和別的小朋友玩耍!

    11、在家適當活動!

    12、根據蘭州情況,可自行製作避瘟香囊(我不是賣藥的)。

  • 2 # 話匣子聊天

    除非不上學,不與其他人接觸,否則這件事情就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

    現在已經是所有學生都必須接種疫苗才能上學!因此,可以肯定地說,這19名被感染的學生都是接種了疫苗的學生!

    除了最關鍵的接種疫苗外,現在所有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已經人人戴口罩了,已經是人人勤洗手了!也就是說,普通人能做的防疫措施,大概所有學生都已經在一絲不苟地做了,但學生依舊是感染新冠肺炎了,這到哪說理去?

    至此,正常的防疫措施已經一點不打折扣的全做了,所以也就沒有更好的辦法來預防孩子上學的安全了!再想提高孩子的防疫安全,那就是成本超高的手段了,但這肯定是無法全社會推廣的辦法,因為這花錢就實在太多了。所以,現在我想是無計可施了。

  • 3 # 情繫萬川

    常識:

    首先必須全程戴口罩,錯峰錯時入校出校,兩點一線,每日檢測體溫,三日一次核酸檢測。每日勤洗手,回家後洗澡,衣服換掉消毒,鞋底消毒!如有必要直接進行居家網路授課!

    11月10日0—24時,河南確診13例,其中鄭州市8例、周口市5例。截至11月10日18時,本輪疫情累計發現鄭州市本土病例50例,其中確診病例45例(輕型35例、普通型10例、重症0例、危重症0例),無症狀感染者5例。

    個人建議學生家長叮囑子女做到以下幾點:

    一、勤洗手、常通風、戴口罩、減少人員接觸範圍,養成健康文明意識。不扎堆、不聚集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二、冬春季節,氣溫偏低,病毒在外界存活的時間更長,加上人們待在室內的時間長、室內通風不良等因素,新冠肺炎流行傳播的風險會進一步增大:

    因此要注意合理增加衣物,儘量避免室外劇烈活動,預防感冒,保持呼吸道正常的防禦疾病能力;還要注意家庭衛生和開窗通風,每天開窗通風2到3次,每次至少30分鐘,並增加室內消毒次數。非必要儘量不到人多密閉的公共場所。

    三、要注意接種流感、肺炎等疫苗,避免與新冠疫情形成疊加的風險。出現發熱、咳嗽、咽部不適等症狀時,要及時到醫院發熱門診就醫。

    四、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必須全程佩戴口罩,儘量以刷卡、掃碼等無接觸方式充值、購票;擦鼻子、打噴嚏後的紙巾要包好棄置於垃圾箱內;乘坐計程車或網約車要後排落座、開窗通風、不拼車等。

    對自己負責,也就是對別人負責。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扼制病毒傳播!鄭州同胞加油!

  • 4 # 葉之雄鷹

    對於學生的預防,從內和外兩方面進行。內,就是提高免疫力。外,就是注意衛生。

    一、如何提高免疫力呢?

    1、打新冠疫苗。

    2、增加營養,吃好睡好,每天保證不少於9小時睡眠,例如多煲些靈芝湯喝。

    二、如何在注意衛生方面防疫呢?

    1、常常洗手

    傳遞物品前後、咳嗽或打噴嚏後、吃飯及東西前後、飲用牛奶及水等、上廁所、運動後、特別是接觸他人後。外出回來首先要洗手。

    如不能使用肥皂、沒有流水洗手的情況下,可以使用75%濃度醫用酒精消毒產品等(如免洗洗手液、消毒紙巾、酒精棉球等消毒產品)進行清潔。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行水中洗,洗好擦乾手。正確洗手七步法:內、外、夾、弓、大、立、腕。第一步(內):雙手手心相互搓洗;第二步(外):手心對手背,左右交叉搓洗;第三步(夾):手心相對十指交叉搓洗;第四步(弓):手指併攏,彎曲各手指關節,雙手相扣進行搓擦;第五步(大):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大拇指,旋轉揉搓,交換進行;第六步(立):一手指尖在另一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第七步(腕):一手握另一隻手腕部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2、保持個人衛生

    咳嗽或打噴嚏時(無論自己,還是別人)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馬上洗手,避免用手觸控眼睛、鼻子或嘴巴。

    3、正確佩戴口罩

    首先要選擇合格的口罩,在正規地方購買。

    正確的戴口罩。醫用口顏色深的是正面,正面朝外,顏色淺的一面正對臉部;醫用口罩上有鼻夾金屬條,金屬條在口罩的上方;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後,先將手洗乾淨,確定口罩是否正確之後,將兩端的繩子掛在耳朵上;將口罩佩戴完畢後,用雙手壓緊鼻樑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樑,然後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皺,最好覆蓋住鼻子和嘴巴。

    4、回家路上注意事項。

    如果有條件,最好家長直接接送。如果要自己坐公共交通工具,就上車前戴好口罩,在車上別到處亂摸,更不要摸眼睛,看見人咳嗽,儘量遠離。下車後,把口罩放在垃圾桶,並換上衣服,馬上洗手,最好馬上衝涼。

    5、及時就醫

    發現發燒或不舒服,儘量及時就醫。

  • 5 # 北大高才子

    勤洗手,避免用手接觸口、眼、鼻

    1.返校後,學生需每日監測體溫和健康狀況,儘量減少外出,儘量避免接觸其他人員。

    2.如需與其他師生髮生近距離接觸,應正確佩戴口罩,儘量縮小活動範圍。安全起見,上課期間也應佩戴口罩。

    3.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如無紙巾,可用手肘或衣服遮擋。

    4.儘量避免接觸公共設施或物品等,觸控後不要用手觸控口、眼、鼻等部位。

    5.勤洗手,咳嗽打噴嚏手捂,飯前便後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

    6.如果發現周圍人出現可疑症狀,應及時報告給老師或監護人。

    發現疑似或確診病例應及時防控

    1.學校應避免組織大型集體活動。對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食堂、學生宿舍、衛生間、禮堂、浴室等公共場所,要加強通風換氣,配備洗手液,引導學生正確洗手。

    2.學校一旦發現疑似或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例,要嚴格按照當地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落實相關防控措施。同時加強消毒工作,按相關要求部分班級或全校暫停集中上課。

    3.與學生家長配合,對與疑似或確診病例有過密切接觸的教師和學生,採取隔離觀察措施

  • 6 # 悟世居士

    其實就鄭州的這種情況肯定是上網課為宜。那麼除了鄭州這種已經出現疫情的地方,其他地方的學生上學如何防護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第一,上學必須戴口罩,除了臉上帶的,還要預備一個新口罩,裝進衛生袋子內,不使用不要接觸學校空氣。

    第二,勤洗手且課室窗戶儘量保持一定的通風程度,對於北方學生來說可能比較困難,天氣寒冷讓通風變得不容易。

    第三,學校課室改造,學生上課的課室必須要大,讓學生儘量隔開就坐。

    第四,有小孩上學的家長儘量不要出省出差或者旅遊,少接觸從外省入境的,尤其是從國外入境的人群。

    第五,學生符合打疫苗條件的,一定要立刻去打疫苗

    在這裡碼字的諸位都不是富二代,希望大家互相幫助,看完以上內容。

  • 7 # 五栁讀書堂品讀歷史

    1.如果19名學生被感染了估計當地教育局會停課了。

    2.如果不停課,那麼孩子應該注意如下

    1)做好防護措施(帶口罩要求隔離效果好的)

    2)不與他人近距離接觸保持距離

    3)測體溫,保持體溫正常

    4)吃東西時也要與別人保持距離

    5)在學校時保管好自己的東西,不借別人的,也不讓別人借你的,與別人保持距離

    6)放學就回家,不在外面逗留。口罩一天一換。

    7)勤洗手常通風,講究衛生,不要用手去揉眼睛,摳鼻子

  • 8 # 李二說三

    作為老師,我告訴你該做什麼?

    1.現在孩子3-18歲都可以打疫苗,這個要打。

    2.上學放學路上要戴口罩,如果你接也要。坐公共交通工具,必須戴口罩。

    3.勤洗手。

    4.身體鍛鍊。增強免疫力。

    5.不去人員聚集地方,現在更不要出去旅遊了。

  • 9 # 萌男211

    1.按照國家要求,切實落到實處!

    2.少出門,養成宅家裡習慣,暫時要這樣

    3.少吃外賣,減少傳染風險!

  • 10 # 龍掛么

    1.預防孩子上學傳染或被傳染新冠疫情,打疫苗仍然是當前最有效的手段。

    2.有條件的學校,最好進行封閒管理教學,嚴防外人進入學校,教職工不出校門,即使學生家長探視或接送孩子也須憑健康綠碼透過檢測。

    3.學校必須以班級為單位嚴格管理,嚴謹學生間無序交往交流,錯開課間休息、上自習時間。

    4.對在校學生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傳授,讓每個學生帶口罩,常洗手,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5.定期熬製疫情防控中藥湯劑,增強學生抗疫體質,預防傳播。

  • 11 # 熱愛學習小紅帽

    預防為主種,

    口罩一定用,

    遠離近距說,

    疫情好轉應,

    比較急放假,

    安排好了行,

    家長校園共,

    早些有準備,

    壯實要到位,

    生命最珍貴。

    搜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古代有哪些重要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