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說話結巴,首先肯定的是孩子希望交流,只是語言表達沒跟上思維或語言表達技能不足,對此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孩子說話時,首先讓孩子不要著急,慢慢說;再有家長總結孩子要說的內容,重複給孩子,得到孩子的認同並重復說一遍;若家長認為自己不能很好解決,應諮詢醫生得到專業指導。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如何正確看待大家常說的“貴人語遲”,“孩子說話結巴,嚇一嚇就好”等說法。
寶寶說話結巴,嚇一嚇就好,靠譜嗎?關於結巴,我們的觀念或許要更新啦!
口吃的現象並不少見
“結巴”的書面語是“口吃”,一種言語流暢性障礙,說話者知道想要說什麼,但是因為不自主的重複、延長和停頓而說不出來。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彭聃齡教授說,“差不多每100人裡就有一位口吃者。在兒童中,這個比例更大,差不多是成年人的5倍。在中國有超過1300萬的口吃者。”的確,這個資料說明,口吃(結巴)還是一個不小的群體。
口吃的原因
遺傳因素:據資料統計,口吃患者家族發病率可達36%~55%,故有人認為與遺傳因素有關。
心理精神方面的原因:常見的有過度緊張焦慮,精神創傷,因為很多口吃不是每時每刻都會出現,專家研究顯示,心理精神因素是引發口吃的主要原因。
生理疾病:口吃還可能是患百日咳、流感、麻疹、猩紅熱或大腦創傷後,大腦皮質功能活動性減低,容易緊張過度導致。
模仿與暗示:模仿別人口吃形成習慣。
正常的生理現象
口吃很多都是正常的生理發育現象
原因:孩子在2-4歲時語言發展迅速,對周圍事物產生濃厚興趣,但由於語言功能發展不完善,不成熟,語言的豐富程度趕不上思維的速度,容易發生口吃現象。
還有一種是孩子小腦袋裡面是儲存了很多的詞彙,也有自己的一套邏輯,他希望尋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陳述,但是想法大多跑在了嘴巴前面。
護理:
✿不要採取太多的刺激方法,應該鼓勵孩子慢慢說。
✿安撫孩子的情緒,讓他不要太緊張。
✿置之不理比嚇唬孩子說出來更重要,此時你越著急,孩子越說不流利。
病理現象
哪些口吃現象需要額外注意
孩子說話晚,不喜歡開口說話,經常出現中斷、阻滯、不流利,講話時帶有一定的自卑情緒,眨眼、擺頭、避開與他人眼神接觸。如果這樣的狀態維持了六個月以上,還沒有得到任何的改進,需要注意。
不少寶寶長時間口吃後,還會伴有跺腳、拍腿、擠眼、歪嘴、口唇顫抖、軀幹搖晃等動作,並因而導致了孤僻、情緒不穩定、睡眠障礙的時候,要去醫院進行相關診治。
注意,如果孩子患有病理性口吃,還要注意排除是否有抽動症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預防治療方案:
✿不要給孩子壓力,讓孩子輕鬆自如的開口說話。先不要管孩子說的是否流利,讓孩子開口說話不緊張最重要。
✿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口吃很多都與心理、精神狀態有關,讓孩子每天的吃喝玩樂睡都在正常的節奏下進行,對於口吃的矯正至關重要。
✿記錄孩子的說話情況,找到規律,慢慢的幫助孩子緩解說話壓力。
✿不要強迫孩子練習朗誦,讓說話變成快樂有趣的小遊戲。可以跟孩子做遊戲,讓孩子看著你的眼睛說話,集中注意力。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快樂說話。
✿周圍環境友好配合,不要嚇唬、嘲笑、模仿口吃的孩子。
✿在孩子說話這件事上,耐心點,不要急於求成。口吃本身就是因為著急,越想說越說不出,此時家長要耐心傾聽孩子慢慢說出自己的想法,並給予鼓勵。
✿如果孩子的口吃程度比較嚴重,可以找相關的醫生或者言語治療師輔助糾正。
✿注意,孩子口吃只要及早發現,科學引導是可以糾正過來的,寶爸媽們不要太焦慮,讓原本敏感的孩子變得不安。
說話晚:寶寶聽得懂就是不說,“貴人語遲”不靠譜,語言與社交能力培養要靠家長來啟發
孩子語言發育的歷程
孩子說話晚的原因及解答方案
✿只要孩子能夠說出個別字,就說明孩子能說話。為何孩子不說?可能與養育環境有關。
如大人非常理解孩子的肢體語言,準確迴應,造成孩子沒有必要和沒有慾望用說話表達。這是現今養育中特別常見問題!再有,就是孩子的交流能力是否得到培養。經常與同齡小朋友玩,可刺激孩子用語言表達。
✿孩子不會說話,千萬不要嘲笑他
當孩子不會說話時候,不要嘲笑他,否則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
要做到與人多交流,首先父母要儘可能多陪孩子玩,包括遊戲、讀書等。還可以讓孩子大聲朗讀故事,可以培養孩子開朗的性格,敞開心胸的好情緒。可以先從家裡開始讓孩子多說話,之後在公開場合多參加活動來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
✿不要認為寶寶不懂,多跟孩子交流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生理功能。孩子的語言發育需家長不厭其煩地示範。從出生開始,就要有語言的刺激,比如:給寶寶洗澡或換尿布時,不停的跟寶寶說,“寶寶洗乾淨好漂亮,香香的,寶寶的面板好光滑”之類的話,家長要面對孩子微笑的說,多跟孩子互動,讓孩子能看到父母的眼睛,有交流,有溝通,不要覺得他不懂而保持沉默。
但吃飯的時候不要跟孩子說話,讓孩子養成吃飯不說話的好習慣。
反覆語言和動作的結合,使孩子逐漸產生語言和實物或動作的聯絡。從小引導孩子動作和語言不可分割。父母嘴勤,孩子今後說話能力就強。
✿爸媽多示範,讓孩子學會表達感情
要想孩子的語言能力發育得好,爸爸媽媽要多示範、多說。
慢慢地,孩子也會學著用他的語言來表達感情。有的爸爸媽媽讓孩子看電視學說話,其實那樣做不僅不能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反而會影響到他的語言表達。
✿看電視學說話不可取
因為語言是要互相交流的,電視無法做到這些。你和孩子交流時,他實際上接收到的並不僅是你說出的那些話,還有你的表情、你聲音的高低、你的語言,以及你說話的場合等,這些方面綜合在一起,慢慢地就能讓孩子對語言以及語言環境、說話的表情等有一個立體的理解。
✿讓孩子多說話,不要用手勢表達
現在家長替嬰幼兒說話的機會太多。因為家長能完全理解孩子的表情、手勢,孩子一個表情、一個手勢,家長立刻滿足所有需求,造成嬰幼兒說話機會減少,甚至不用說話即可滿足需求。
孩子的說話能力必須在兩歲半之前完全建立,這時候的孩子語言功能發展迅速,讓孩子多練習學說話,見到陌生人也可以帶著孩子打招呼,首先在孩子面前學會做一個喜歡社交的家長。
社交能力從小培養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可以從寶寶很小的時候開始。比如,別人來看他時,要告訴他:“叔叔阿姨來看你了,摸一摸叔叔阿姨。”
✿家裡來了客人,爸爸媽媽除了熱情接待,別忘了把孩子也介紹給客人,抱著寶寶和客人聊天。
不要認為孩子還小,不用接觸這些,家裡來人了就把他帶到別的屋子裡,這樣他就無法學會與人交往。爸爸媽媽還要告訴寶寶哪些行為是好的,哪些行為是不好的,以及怎樣和別人分享、合作,怎樣向別人道歉,幫助別人等。
✿孩子願意與大人玩,不願意與同齡孩子玩。孩子不但需要與大人交流,更應學會與同齡孩子交流。
孩子不願與同齡孩子玩,很多時候與大人有關。可能因為和同齡孩子玩時受過小挫折——玩具被別的孩子搶過,被推倒過等。
✿遇到孩子受“欺負”時,家長雖心疼,也應帶著孩子來到“欺負者”面前,教孩子們如何交朋友——如何拉手,如何擁抱等。這樣既解除了自己孩子的恐懼,也教會“欺負者”如何與別人交往。
對說話結巴,首先肯定的是孩子希望交流,只是語言表達沒跟上思維或語言表達技能不足,對此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孩子說話時,首先讓孩子不要著急,慢慢說;再有家長總結孩子要說的內容,重複給孩子,得到孩子的認同並重復說一遍;若家長認為自己不能很好解決,應諮詢醫生得到專業指導。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如何正確看待大家常說的“貴人語遲”,“孩子說話結巴,嚇一嚇就好”等說法。
寶寶說話結巴,嚇一嚇就好,靠譜嗎?關於結巴,我們的觀念或許要更新啦!
口吃的現象並不少見
“結巴”的書面語是“口吃”,一種言語流暢性障礙,說話者知道想要說什麼,但是因為不自主的重複、延長和停頓而說不出來。
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彭聃齡教授說,“差不多每100人裡就有一位口吃者。在兒童中,這個比例更大,差不多是成年人的5倍。在中國有超過1300萬的口吃者。”的確,這個資料說明,口吃(結巴)還是一個不小的群體。
口吃的原因
遺傳因素:據資料統計,口吃患者家族發病率可達36%~55%,故有人認為與遺傳因素有關。
心理精神方面的原因:常見的有過度緊張焦慮,精神創傷,因為很多口吃不是每時每刻都會出現,專家研究顯示,心理精神因素是引發口吃的主要原因。
生理疾病:口吃還可能是患百日咳、流感、麻疹、猩紅熱或大腦創傷後,大腦皮質功能活動性減低,容易緊張過度導致。
模仿與暗示:模仿別人口吃形成習慣。
正常的生理現象
口吃很多都是正常的生理發育現象
原因:孩子在2-4歲時語言發展迅速,對周圍事物產生濃厚興趣,但由於語言功能發展不完善,不成熟,語言的豐富程度趕不上思維的速度,容易發生口吃現象。
還有一種是孩子小腦袋裡面是儲存了很多的詞彙,也有自己的一套邏輯,他希望尋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陳述,但是想法大多跑在了嘴巴前面。
護理:
✿不要採取太多的刺激方法,應該鼓勵孩子慢慢說。
✿安撫孩子的情緒,讓他不要太緊張。
✿置之不理比嚇唬孩子說出來更重要,此時你越著急,孩子越說不流利。
病理現象
哪些口吃現象需要額外注意
孩子說話晚,不喜歡開口說話,經常出現中斷、阻滯、不流利,講話時帶有一定的自卑情緒,眨眼、擺頭、避開與他人眼神接觸。如果這樣的狀態維持了六個月以上,還沒有得到任何的改進,需要注意。
不少寶寶長時間口吃後,還會伴有跺腳、拍腿、擠眼、歪嘴、口唇顫抖、軀幹搖晃等動作,並因而導致了孤僻、情緒不穩定、睡眠障礙的時候,要去醫院進行相關診治。
注意,如果孩子患有病理性口吃,還要注意排除是否有抽動症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預防治療方案:
✿不要給孩子壓力,讓孩子輕鬆自如的開口說話。先不要管孩子說的是否流利,讓孩子開口說話不緊張最重要。
✿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口吃很多都與心理、精神狀態有關,讓孩子每天的吃喝玩樂睡都在正常的節奏下進行,對於口吃的矯正至關重要。
✿記錄孩子的說話情況,找到規律,慢慢的幫助孩子緩解說話壓力。
✿不要強迫孩子練習朗誦,讓說話變成快樂有趣的小遊戲。可以跟孩子做遊戲,讓孩子看著你的眼睛說話,集中注意力。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快樂說話。
✿周圍環境友好配合,不要嚇唬、嘲笑、模仿口吃的孩子。
✿在孩子說話這件事上,耐心點,不要急於求成。口吃本身就是因為著急,越想說越說不出,此時家長要耐心傾聽孩子慢慢說出自己的想法,並給予鼓勵。
✿如果孩子的口吃程度比較嚴重,可以找相關的醫生或者言語治療師輔助糾正。
✿注意,孩子口吃只要及早發現,科學引導是可以糾正過來的,寶爸媽們不要太焦慮,讓原本敏感的孩子變得不安。
說話晚:寶寶聽得懂就是不說,“貴人語遲”不靠譜,語言與社交能力培養要靠家長來啟發
孩子語言發育的歷程
孩子說話晚的原因及解答方案
✿只要孩子能夠說出個別字,就說明孩子能說話。為何孩子不說?可能與養育環境有關。
如大人非常理解孩子的肢體語言,準確迴應,造成孩子沒有必要和沒有慾望用說話表達。這是現今養育中特別常見問題!再有,就是孩子的交流能力是否得到培養。經常與同齡小朋友玩,可刺激孩子用語言表達。
✿孩子不會說話,千萬不要嘲笑他
當孩子不會說話時候,不要嘲笑他,否則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
要做到與人多交流,首先父母要儘可能多陪孩子玩,包括遊戲、讀書等。還可以讓孩子大聲朗讀故事,可以培養孩子開朗的性格,敞開心胸的好情緒。可以先從家裡開始讓孩子多說話,之後在公開場合多參加活動來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
✿不要認為寶寶不懂,多跟孩子交流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生理功能。孩子的語言發育需家長不厭其煩地示範。從出生開始,就要有語言的刺激,比如:給寶寶洗澡或換尿布時,不停的跟寶寶說,“寶寶洗乾淨好漂亮,香香的,寶寶的面板好光滑”之類的話,家長要面對孩子微笑的說,多跟孩子互動,讓孩子能看到父母的眼睛,有交流,有溝通,不要覺得他不懂而保持沉默。
但吃飯的時候不要跟孩子說話,讓孩子養成吃飯不說話的好習慣。
反覆語言和動作的結合,使孩子逐漸產生語言和實物或動作的聯絡。從小引導孩子動作和語言不可分割。父母嘴勤,孩子今後說話能力就強。
✿爸媽多示範,讓孩子學會表達感情
要想孩子的語言能力發育得好,爸爸媽媽要多示範、多說。
慢慢地,孩子也會學著用他的語言來表達感情。有的爸爸媽媽讓孩子看電視學說話,其實那樣做不僅不能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反而會影響到他的語言表達。
✿看電視學說話不可取
因為語言是要互相交流的,電視無法做到這些。你和孩子交流時,他實際上接收到的並不僅是你說出的那些話,還有你的表情、你聲音的高低、你的語言,以及你說話的場合等,這些方面綜合在一起,慢慢地就能讓孩子對語言以及語言環境、說話的表情等有一個立體的理解。
✿讓孩子多說話,不要用手勢表達
現在家長替嬰幼兒說話的機會太多。因為家長能完全理解孩子的表情、手勢,孩子一個表情、一個手勢,家長立刻滿足所有需求,造成嬰幼兒說話機會減少,甚至不用說話即可滿足需求。
孩子的說話能力必須在兩歲半之前完全建立,這時候的孩子語言功能發展迅速,讓孩子多練習學說話,見到陌生人也可以帶著孩子打招呼,首先在孩子面前學會做一個喜歡社交的家長。
社交能力從小培養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可以從寶寶很小的時候開始。比如,別人來看他時,要告訴他:“叔叔阿姨來看你了,摸一摸叔叔阿姨。”
✿家裡來了客人,爸爸媽媽除了熱情接待,別忘了把孩子也介紹給客人,抱著寶寶和客人聊天。
不要認為孩子還小,不用接觸這些,家裡來人了就把他帶到別的屋子裡,這樣他就無法學會與人交往。爸爸媽媽還要告訴寶寶哪些行為是好的,哪些行為是不好的,以及怎樣和別人分享、合作,怎樣向別人道歉,幫助別人等。
✿孩子願意與大人玩,不願意與同齡孩子玩。孩子不但需要與大人交流,更應學會與同齡孩子交流。
孩子不願與同齡孩子玩,很多時候與大人有關。可能因為和同齡孩子玩時受過小挫折——玩具被別的孩子搶過,被推倒過等。
✿遇到孩子受“欺負”時,家長雖心疼,也應帶著孩子來到“欺負者”面前,教孩子們如何交朋友——如何拉手,如何擁抱等。這樣既解除了自己孩子的恐懼,也教會“欺負者”如何與別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