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柒號思維
-
2 # 劉三解
中國古代太長了,這個問題要分階段來說。
在上古時代,商朝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神話,商朝分屬東夷,鳥,可能就是它的圖騰。
以疑古著稱的顧頡剛先生,曾依據《大戴禮記·五帝德》、《史記·五帝本紀》、《漢書·地理志》、《說苑·修文》、《後漢書·杜尚傳》等文獻資料,駁斥了唐朝人將《尚書·禹貢》“冀州……鳥夷皮服;揚州……鳥夷卉服”中的“鳥夷”改為“島夷”的錯誤,明確提出上古的文化族群實應分別為黃帝、炎帝和鳥夷共三個譜系。
經顧先生研究,鳥夷民族族大人多,佔有中國沿海一帶,以淮水流域為其大本營,實跨《禹貢》之揚、豫、徐、青諸州,延及於冀者則為夫餘。
殷人、秦人、徐人的祖先各有一套卵生的傳說,他們都分屬於鳥夷這個大部族。
歷史上的郯、任、宿、須句、顓頊等國都是風姓,風即鳳,都是以鳳鳥為圖騰的部族,凡商、奄、淮夷、徐戎、群舒、秦、趙、梁、郯、任、宿、須句、顓頊、鳴條,全都出於該鳥夷部族的擴充套件和分化。而太皞、少皞、皋陶、益、嚳、契、摯,皆均為鳥夷的宗神。甚至疑及並有卵生傳說的北韓、高麗、夫餘,是即《禹貢》的冀州鳥夷之所遷變。
當然,這是族屬的圖騰,就像突厥、鐵勒的部族聯盟,突厥即以狼為標記圖騰,鐵勒則以牛為標記圖騰,這是作為部族,或者說部落核心家族的標記(稱為圖騰可能並不確切),另外就是古羅馬人的狼標誌。
之所以會有這些,往往起自文字時代之前的傳統,因為沒有文字,才需要“物化”的表意,比如古羅馬王政時代的後期,開始有了金屬鑄幣,上面的圖案就是某種動物,藉以表示貨幣價值,比如牛羊之類。
西方的貴族血統,理論上溯的頂點是查理曼大帝時代,而其血緣的傳遞則是在羅馬帝國末期日耳曼蠻族湧入西歐開始的,日耳曼人早期是沒有部族貴族的,他們有非常深刻的平等意識,且沒有奴隸,但是有選舉出的軍事統帥,這些部族的軍事統帥,逐步形成了早期的王族、貴族。
而這些王族、貴族與基督教結合之後,經過基督教的教義加持,才具有了血統的神聖性。而必須指出的是,西歐的貴族們,很大一部分是文盲……這和中國周朝之後的分封血統貴族完全不同。
周的貴族既是軍事領袖,也是文化傳承者,並沒有西歐和早期文明那樣獨立的、強大的祭司、教士階層。所以他們的血統關係,並不需要用“文字時代”前的物化表現。在周天子有宗廟,諸侯也有宗廟,貴族有家廟,然後有文字記錄的譜系。
歐洲的貴族家徽,其實可以看得出來,是對於家族歷史傳承和聯姻關係的記錄,這些是要配合譜牒學家的研究,之所以會有這玩意兒,在於中世紀歐洲的繼承權法律比較複雜,絕嗣的封建主,存在漫長的順位血緣繼承人,所以社會很有需要。
周的分封貴族,到春秋末期、戰國前期,已經把摔倒在地,到了秦漢之交,這些貴族在新的軍功授爵國家體系的壓迫下,已經不再具有貴族地位,最終消亡。
之後的貴族時代,是南北朝到隋唐,區分士族和寒庶的手段是“士族志”、“姓氏錄”,乃至於官方的戶籍,當時的戶籍登記和今天不一樣,要寫明高祖父到本人在歷代當過什麼官,以及和誰家透過婚的情況。
其中,妻子身份分三種:嫡妻、繼室、妾;子女的身份分兩種:嫡子、庶子。
還要標註是否有犯法的情況,是否有士庶雜婚的情況,如果有則要免除士族身份和待遇。
這種嚴格的官方文書制度,就封建時代的歐洲和日本的小樣,根本造不出來,所以只能靠各個貴族家族自行儲存相關譜系、檔案,等到有糾紛的時候,請出專門的譜系學家進行考證鑑定。
對了,日本的家紋的情況也與歐洲類似,這是由天皇—貴族(公卿)構成的世襲貴族制體系,種類繁多的武士家門,其實是在這個體系之中存在的一個腫瘤,或者說異變體。
這套家門等級標誌體系,是日本進入文字時代前的老傳統,他們把新社會力量也納入傳統之中,才有了後來的變化。
簡言之,就是歐洲和日本的貴族社會保留了更多文明時代前的傳統,並進行了制度化的重新解釋和完善,所以有這個東西。而中國則早早進入了文明時代,採取了更多的文明時代的方式來確認血統和譜牒,直到貴族時代結束。
-
3 # 隱語
答 | 獬執事
世界範圍內紋章最為興盛的主要有兩個地區,一個是歐洲,一個是日本,其中日本的紋章被稱為家徽或家紋。
其實,紋章的誕生並非源於貴族的自我標識,而產生於戰爭中的剛需。西方的紋章大約濫觴於12世紀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之後,因當時的重騎士全身都包裹在重灌盔甲中難以識別,故需要透過在盾牌、旗幟上畫出帶有鮮明個人印記的符號以區分敵我。這裡面最方便的是盾牌——盾牌相對平整、面積也較大,而且相對於旗幟更具實用性因此也不容易被丟棄。紋章在最初又被稱為盾章,正源於此。
隨著紋章的發展以及紋章學的漸漸系統化,各種貴族、團體、組織漸漸引入了這種極具標誌且能夠激發成員榮譽感的符號。因為有能力統一製做紋章的大多是貴族、騎士階層,這才讓人們產生了紋章是貴族專用的誤區。《冰與火之歌》中的小指頭自己也創造了自己家族的紋章:一隻知更鳥,當時色後對此的評價是“很適合你,畢竟像你這樣白手起家的人有太多值得傳唱的故事”——這一態度很能說明紋章在本質上是不分階層的。
日本家紋的源頭也是如此,它發源於“平治之亂”。當時,參戰的源義朝與平清盛雙方分別以紅色戰旗與白色戰旗以區分軍隊,而後在貴族的牛車上也漸漸出現了簡單的圖案以區分不同的家族,最終發展出了獨樹一幟的日本家紋文化。
那中國為什麼沒有發展出紋章呢?中國古代戰爭頻繁,當然也有對敵我標誌的剛需。但是有兩個原因導致紋章學並沒有在中華大地上發展出來。一是漢字本身具有較清晰的識別性,尤其在“同姓同族”的時代背景下,一個姓氏足以當紋章之用;二是中國古代相對發達,不同勢力大多有足夠的經濟基礎打造統一的盔甲兵器,從這些方面可以很容易地區別敵我。當然,對於農民軍,就只能用黃巾、紅巾、黑旗之類的用具了。
關於以姓氏區別家族的情形,如果同姓並非同族,也不乏其中一族改姓的例子。比如諸葛亮的諸先其實姓葛,籍山東諸城,後來遷居,當地已經有了一個姓葛的大戶,於是改為諸葛。劉禪報怨諸葛亮曾用過“政由葛氏”之語,這裡的葛氏就是諸葛亮。
-
4 # AJAX0529
我個人感覺,有四點原因: 一、中國是大一統國家,皇權至上,貴族無法形成和皇權分庭抗禮的地步,貴族不可能太過突出自己,所以以國家圖騰為圖騰,以國家徽章為徽章,不能也不敢發展出自己的族徽或家徽,否則可能召開殺身之禍!所以中國有國家徽章沒有貴族家庭徽章;而西方不同,不是大一統社會,中央權力和影響力很小,所以有貴族的家族徽章來彰顯自己,就像春秋戰國時期一樣,天子影響力有限,各國都有自己的圖騰,來彰顯自己! 二、家徽是為了彰顯自己,同時也是一面旗幟來區別彼此,要知道中國是文明社會,有發達的文字系統,不需要圖畫,張家李家不同的勢力,豎起一杆大旗上面寫著張、李,就能完全區別開彼此;而西方不同,西方文字掌握在教會手裡,基本上貴族都是目不識丁的白痴,你指望他寫出自己的姓氏,湯姆遜或者詹姆斯?別太欺負白痴了! 三、拉丁文衍生的各國文字都是表音文字,幾個字母組合在一起,不拿著放大鏡看還真分不清誰是誰,對於不識字的人來說,ABCD洋字碼都是一樣的,所以如果不用圖畫用拼音真不好區分誰是誰!而漢字是表意文字,說白了一個文字就是一個圖畫,即使不認字的也能分清大旗上寫的張和李趙是不一樣的! 四、貴族從中世紀到現在基本在西方還保留著,權利繼承著,一個家族傳承著財富和權力,又要表示自己和別人的區別,一代一代的,族徽也繼承下來了。但是中國從科舉制度以後,逐步就打斷了貴族對權力的傳承,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今天平民明天可能就是貴族,今天貴族明天可能就被別人代替變成平民,加之黃巢起義屠盡士族,加快了科舉制對貴族壟斷權力的改造,也就消除了貴族階層更不可能發展族徽了! 從總體來說西方之所以有貴族族徽不是進步的表現,是國家不統一,王權傍落,社會落後、文字不發達,社會不公正性教強所致!族徽應該是落後、社會不公平、戰亂頻道的具體表現。我們不要吹捧族徽,因為他代表著以前你發現的孬而已!
-
5 # 歷史研習社
根據美國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改編的美劇《權力的遊戲》在國內受到了很多美劇愛好者的追捧。《權力的遊戲》中各個家族的家徽給很多人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不僅是美劇,日本動漫《火影忍者》中也有各個家族的家徽存在。世界各國尤其是歐洲有深遠的家徽傳統,那麼中國歷史上有家徽嗎?
《權利的遊戲》中史塔克家族的家徽
從宋代開始,就有很多學者們發現上古流傳下來的青銅器上存在一種既不同於普通文字,又不同於繪畫紋飾的圖形文字,宋代學者只是在著作中將之解釋為“某某形”。近代以來有學者將之稱為“圖形文字”或“繪畫字”。大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髮現有一些陶器和青銅器上的圖形文字非常相似,提出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釋,稱之為“族徽”。
郭沫若認為,族徽是上古史表示一個家族、部族或氏族的徽號,既有別於文字,又有別於裝飾性的刻畫。首先西周青銅器上的這種族徽不可能是較為古老的文字畫,因為文字畫是比較原始的民族使用的,商代已經出現了完整的漢字文字系統——甲骨文。族徽又不是像饕餮紋一樣的紋飾,因為其有某種實際意義。郭沫若判斷,這些圖形文字是作為某一家族的名號來使用的。
專家推測可能與職業有關的族徽
現在專家認為,族徽的特點是象形性和標識性特別強,美化裝飾色彩明顯,而且在章法佈局上不合文字排列的常規。族徽有的類似於蟲、鳥、獸、魚的,反映了古代民族的“圖騰”或者是“圖騰”的某種簡化。而脫去這種形態顯得較為抽象的,則反映了其文明程度較高,族徽已經進一步抽象化了。
殷墟婦好墓出土青銅器上的族徽
歷史學家推測,族徽主要流行於商朝,是氏族的象徵。但是西周推翻商朝之後,西周人並未接受“族徽”的傳統,而是重新進行了分封,確立了新的分封體制,於是這些族徽就逐漸被個人、家庭、官職、國家和祭禮等專有名詞取代了,大約在春秋早期之後,族徽基本消失。
參考文獻
楊曉能:《另一種古史》
-
6 # 青龍牙
中國的家族族輝是郡望堂號,明顯的如,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天水趙氏、四知堂、愛蓮堂等,家族榮耀底蘊要比西方深厚久遠,容易辯識。
-
7 # 談古論金
竊以為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一方面,劉三解老師指出的“士族志”、“姓氏錄”乃至於官方的戶籍會被來確認血統和譜牒;另一方面,寫有主帥或者核心軍事集團名號的旌旗等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歐洲的紋章、日本的家紋的某一層面的功能。
殷商時期的族徽可能更多的是一種便於理解的表述,嚴格來說和西方以及後世的紋章等並不完全相同。而華夏民族的龍和熊,突厥之狼,契丹之白馬青牛,女真之海東青(這只是一說),更多的具有圖騰的色彩——當然,實際上和人類學的圖騰概念也不完全一致。這些都不展開了。
而因為中國較早的進入吏治國家,氏族、貴族在大一統的的行政體系中把打散重組,因而實際上的所謂某家軍,或者私人的部曲,在很多情況下必須納入帝國的體制,從這個角度,前述寫有主帥或者核心軍事集團名號的旌旗和紋章或家紋在部分功能上有相似性甚至一致性,但終究還是不同的。
舉一個例子,《四海鯨騎》中的青龍船和玄武船,其本質是明帝國海軍的一個軍事編制或作戰單位,並不代表某個貴族集團哪怕是皇族甚至是太子。
因此,中國古代的貴族氏族沒有也根本無從擁有設立家徽的傳統。
-
8 # 妙齡山人
這個很有趣。
無論是《火影忍者》的大家族,
還是歐洲各國的古老貴族都有設定家徽的傳統,
但是我們國家沒有這個傳統。
舉兩個例子說明,
《火影忍者》的宇智波一族族徽:
是這個樣子,看起來像一個棒棒糖是吧。
這個圖案有兩種解釋,第一種,宇智波這個詞日語的發音,接近“團扇”,因此被譽為“團扇宇智波”。
第二種:宇智波一族的能力,擅長火遁,這個圖案象徵一個人吞吐火焰,。
沙皇俄國的徽章:
這個都知道吧,北極熊的國徽,覬覦全球。
這個圖案源於拜占庭帝國,屋大維建立了羅馬帝國,是第一羅馬帝國,
後來羅馬,“四帝共治”,實際上分成了兩個國家,
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東羅馬帝國又稱“第二羅馬帝國”,
後來“第二羅馬帝國”滅亡在奧斯曼土耳其手中,
莫斯科大公迎娶了拜占庭帝國的末代公主,
因為這層關係,沙俄稱帝,自詡為“第三羅馬帝國”,
把拜占庭帝國的雙頭鷹也借用了過來,
雙頭鷹,環視全球,非常符合俄羅斯民族的霸道與貪婪。
就這我們可以看出來,這是一種意志的外化,
具有非常強烈的精神韻味。
這一點其實我們國家也有,你想到了嗎?
沒錯,家訓!
其實是一樣的,我們的更具體更詳細,
把籠統的精神用文字表達出來,形象但不生動。
著名的有《顏氏家訓》《朱子家書》等,
都是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
沒必要說誰誰好。
古代華人是排斥這種個人搞的“圖騰徽章”的,
實際上我們有兩千多年的建國史,國旗,卻一直缺席,
直到晚清才出現現代意義上的國旗,
這些圖案代表什麼寓意,一目瞭然。
在此之前,即便是雄霸天下的大唐,旗幟也只有一個字,“唐”。
歷史傳統不一樣罷了,
我們現在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用更形象的方式傳播價值觀,
從標語,到海報,再到抖音。
回頭看,其實有很明顯的邏輯在內。
如果說中國的貴族真的有徽章的話,
上面的圖案一定不是皇帝,不是神仙,而是孔子,
古往今來沒人能比他更合適了。
-
9 # 古今歷史拾遺
全世界貴族用家徽的傳統最盛行的是哪兩個地方呢?西歐和日本。
這兩個地方有一個特點:中央集團都不夠。而中國不一樣,中國自古就是中央集團很強的國家,而且改朝換代,風雲變幻頻繁。
這造成兩個特點:第一,中國的貴族避嫌非常重要,千萬不能讓君主生疑,你家裡怎麼裝飾,穿什麼衣服,交哪些朋友都要格外注意,你還敢有家徽?什麼個意思?家族大還是皇上大。
第二,中國的貴族變幻非常頻繁,王謝兩家當年可是把持著東晉朝政的啊,隋唐你見過他們家族勢力的影子嗎?這種情況下搞家徽有什麼意義?
人家的天皇是萬世一系,可咱們說的是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要啥家徽。
-
10 # 蔣蘇君
首先,相對於西方封建領主貴族集團而言,中國只有周朝時期比較類似,而自秦朝起,即便是鼎盛一時的門閥士族充其量也只是一種不完整的貴族——行政權,軍權,徵稅權不可能同時集中。
我想,對於門閥士家時代消亡之後的宋朝時代,這個問題很好理解——此時基本已經沒有了貴族,只有官僚,所以出於維護皇權和大一統的需要,任何帶有個人或狹隘家族主義色彩的東西都需要抨擊。
那麼,關鍵問題是,魏晉南北朝乃至隋唐的門閥士家為什麼沒有發展出家徽或者紋章這種東西,我可以做出一些分析和推測。
第一,傳統儒家學術忠君愛國,建立了帶有中國特色的道德體系和價值觀。以及漢朝民族共同體概念的成功構建。
自西漢以來就施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策略,即便是很多宗教也需要吸收本土儒學而妥協。而儒學的理念也因此構成了很多人,包括所謂的門閥士家內心的價值觀和信仰。因此,古代華人的理想抱負是非常遠大的,往往是為了全民族,整個國家,為了天下,為了千千萬萬的蒼生黎民而謀求福利,而修身治學,因此,將榮耀和存在感寄託在格局更小的家族血脈上的動力就不會那麼強。(殺豬的,編草鞋的,打短工的逃犯都有這種思想覺悟)
而同時代或者說12世紀時紋章已經發展成熟的歐洲日本則不同,他們沒有一個成熟鮮明的民族共同體歸屬感,沒有儒學賦予他們的強烈社會責任感,所以歐洲人會喊——為了家族的榮耀!為了騎士的榮耀!為了上帝的榮耀!但幾乎不會有人喊為了法蘭西(所以聖女貞德的品質在同時代才格外難能可貴)。
所以我也很少在中世紀以及之前的歐洲和日本歷史中發現像霍去病將軍發出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樣擲地有聲的英雄,更多的就是為了部落或者家族利益而拼殺的梟雄。愛國英雄民族英雄的概念,中國要比歐洲和日本早很多。
因此我認為,是儒學薰陶和漢王朝以來民族共同體概念的建設,使得古代中國貴族有更高的社會責任感,有更高尚的信仰和格局,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取代了狹隘的家族式忠誠。當然,也有一些西晉時那些崇尚所謂玄學和清談的世家,但畢竟成不了氣候,西晉也短,真正面臨外敵時,比如北方遊牧政權,也是需要挑選有才能以天下為己任的世家子弟。
同樣,我可以舉例,中國古代貴族相對於家徽,他們更注重家風的建設,比如東吳時期吳郡的四大家族——顧,陸,朱,張,《世說新語·賞譽》載吳四姓舊目說——“張文,朱武,陸忠,顧厚。可見,他們當時就已經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家風。
第二,門閥士族的貴族性質和權力遠遠比不上歐洲封建貴族和日本大名。他們往往沒有一個最重要的權力——獨立軍隊募集和指揮權,就算是西魏八柱國之類的也沒有,畢竟這是皇權制社會,不是遊牧部落制,而家徽和紋章最明顯的作用——強調私兵化,所以統治者不可能允許其打著對非皇室家族效忠的東西大行其道,因此古代有個很著名的成語——“陰養死士”,強調“陰”!
第三,古代中國生產資料的先進和物質基礎的充裕,所以不同勢力的甲冑制式,旌旗,武器都有很明顯的區別,而且相對文化程度較高,彼此間交流更便捷。紋章的發展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這是區分敵我的低廉方式,因為中世紀歐洲的農民徵召兵甚至騎士都是自己負責裝備和武器,這無疑會使得無法形成統一制式的軍隊,各種武器和盔甲的大雜糅,而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戰利品。很早歐洲人就開始用盾牌上的紋章來標註身份。
或者騎士的鎧甲看上去都差不多,都是桶裝盔,鎖子甲,鍊甲衫,所以在外面套一層罩袍無疑更加方便,更容易區分敵我,同時彰顯自己的貴族身份,告訴對方——
“別打死我,我可是貴族,俘虜了可以換贖金的……”
-
11 # 阿文180185813
因為中國早早就把封建制推倒了(秦),王權強,怎容得你下面結黨營私。家紋只在歐日出現,因為他們封建制行得太遠太長,到了14世紀仍然是封建制。
-
12 # 藤樹先生
在法國文學名著《三個火槍手》裡面,存在這樣的一個細節:達達尼昂的三個朋友中,有一個叫阿託斯的火槍手。阿託斯是化名,其真正的名字叫“拉斐爾勳爵”(按:不同的譯本在名字上或許翻譯不同)。阿託斯擁有這樣一大優勢,那就是法國乃至Continental各個貴族的家徽,阿託斯都瞭如指掌。
對於歐洲和日本來說,設立家徽是一種傳統,但是在中國,似乎不存在家徽這樣的傳統,這其中原因何在?個人認為:
割據因素在歷史上,中國、日本和歐洲,存在著截然不同的發展之路。
在中國,隨著秦始皇滅亡六國,分封制度基本上退出中國的歷史舞臺。雖然後世的西漢、西晉一度恢復過分封制,但是這種制度只針對皇室分封,皇帝和諸侯王都是一個家族,也自然沒有家徽出現的土壤。
而古代歐洲,是由大大小小無數個領主統治下的世界。中文世界裡,時常將中世紀時代歐洲各國的君主翻譯成國王,但是實際上,這個國王的含義,更貼近於“大領主”。領主制度下,歐洲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無數個單元,而領主之間互相火併,為了防止在戰場上出現誤傷情況,於是需要設計出專門的標誌來予以區分,這些標誌,逐漸演變成領主貴族們的家徽,這便是歐洲家徽文化的淵源所在。
古代日本也長期維持分封制度。諸侯之間的火併也時常發生,因此,這種社會環境下,家徽的產生,和歐洲貴族家徽的產生,頗有相似之處。
即:大一統環境下的中華帝國,沒有徽章出現的環境。即便是朝廷派遣大將出徵邊關,為了區分軍隊,可以用統兵邊將的姓氏,執行區分的職能。
貴族因素前幾年,曾有國內新聞提到這樣一件事:英國有的家族,已經連續六百年居於貴族地位。這種情況在中國,只有曲阜孔家能與之相比,但是這種情況在歐洲很尋常。
因為在中世紀的歐洲,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很小,貴族家族的穩定性很強,貴族之間為了互相區別,於是有了孕育家徽的文化環境。古代日本的情況大致相同。
隋朝之後的中國,君主千方百計打破貴族世襲的局面,到了宋朝,這種貴族世襲的局面基本上終結:從這個角度來說,科舉制是一個偉大的制度。這種環境下,很多家族很難保證下一代是否發達,因此,家徽文化沒有市場。
-
13 # 撒姆黑林
首先是制度不同。其實西方的制度和戰國的分封制很相似。而秦始皇統一各國後,進入封建社會。實行的是中央集權制,這個制度在以後的幾千年裡,即使朝代更迭,但制度仍舊延續。而朝代更迭更是大地主階級的一種洗牌。新的取代舊的,而舊的可能徹底消亡或消滅。有國破家亡的說法。一個家族往往會隨著國家消亡而消亡。很少有幸存。無法傳承自然也就不可能會有什麼家族標誌和徽章。更何況在中國古代,徽章,印信往往都是統治者的專屬。除非你要造反。否則你怎麼會有哪些犯忌的東西。
-
14 # 滾滾流
有,漢字“姓氏”。比如:
三國“曹”魏旗;宋朝“嶽”家軍軍旗;明朝“戚”家軍軍旗。漢字是象形字,與西方的字母不同,如影象般直觀易辨識。
-
15 # 狂言無忌心自清
主要是中國古代太集權。
弄個家徽,無異於結黨營私,拉幫結派的明顯標準。簡直就是立旗讓皇帝殺。
西方不一樣,不足中國一省之地,就有大大小小几十個公國。實力上沒有太明顯,能吊打其他所有的勢力。有家徽,不但不會被人砍,還有助於鮮明的招攬人才。
回覆列表
其實是有的,只是不是很明顯。中國古代是有家徽的,中國的家徽圖案中,除了一些鳥獸圖騰外,隱約也可以看出象形文字的特徵。在發展上,因為文字本身便足以表達訊息,不需要另創圖騰做為標示,所以中國的家徽發展比較緩慢。中國只有周朝為真正的封建制度,秦滅六國後廢封建設郡縣,漢代恢復封建,但七國之亂後就開始削藩,此後一直是中央集權統治。沒有領主和騎士,只有中央統一訓練和指揮的軍隊,因此不需要代表家族和個人的紋章。再加上秦朝時期出現了郡縣制這種極力反對藩王出現的制度,擁有家徽,強調門閥是極度危險的!雖然秦滅亡很快,但是影響確實非常之大,再到漢武獨尊儒術,實行推恩令後,極度強調中央集權,藩王逐漸被架空,徹底形成以天子為核心的統治系統。隋創科舉之後,尤其在宋之後,士大夫階級多是以師門一系傳承,這一文人階級,主要的傳承的是是學術和政見,不再依託血緣,因此家徽這樣代表血統的東西,已經完全不是上層主流文化需要的了。
個人認為象形字要比家徽帥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