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務正業的莊稼漢

    俺沒有親眼見過,聽長輩人說先用鐵釺在石碾上打好眼,然後再用生鐵粉加白礬把帶凹槽鐵塊沾上去,這樣就會很堅固耐用並且永遠不會脫落。

  • 2 # 老艾葉

    象我這個年紀的人就使用過這些石工具,我們南方的石磨,水碾,榨油廠裡的石碾,這些都經手使用過的,不過南方這芝麻白花岡巖做成的工具,沒有圖片上這麼厚實,南方的要薄許多,一般用人工推,或者水推,以前油榨廠裡用水牛拖,這些都薄些,多在石上打圓,或方孔,那麼是直接將薄石孔打穿的,選好木材,直接敲緊過孔的,這樣兩邊就可再做各種樣式,因為木材好做,久後木質腐了,可敲退回去,再重新做一個就可以了,這可能與南方水溼重,有直接用水推的,水牛拖的,人工推的有關係,好換用。

    北方見到的比較厚實,沒有水推的,那裡沒有用水牛的,多是驢,騾,馬什麼的推拖,或許因為這些肩部要高些,或許是麥類與稻穀碾脫粒不同,那相當厚石料的孔洞是不能夠直接打穿的,就用了一半鐵製在封面上,比較牢固,也可能因為沒有南方的水溼,暫時不用也不會鏽跡斑斑。

    我家裡的石磨,中間那芯柱也是由鐵製的,曾經鬆動過,我換過幾次,見裡面方孔並不深才8,9釐米,拔上鐵製柱芯,原來也不是整個一全鐵的,只有那中間一根鐵柱芯,和一塊與孔洞相符的鐵擋板,整個鐵擋板下就是一木尖,挖出這塊腐木後,做一個硬木同樣木尖,敲下後,再將這鐵擋板放上,用那鐵芯柱敲下去就是了。後來見那榨油廠裡他們換取那鐵柱芯,也是同樣,不過是孔洞深些,這孔洞兩頭沒有穿,中間依然是用木尖敲實,然而放鐵擋板,再敲鐵芯柱,只不過是兩面對的很準,後來問了問榨油廠師傅們,那孔洞穿了反而是不好弄,兩邊著力中間那木頭的很易壞,一換兩個,而且無論是方孔,圓孔兩面穿了,上那鐵擋板和鐵芯柱還相當麻煩。需兩邊同時敲打均勻,得兩個人同時工作。原來並不一定是那石碾孔洞全通了的好。

    北方那大石碾,本身就無法在以前(那時缺少工具)將石碾孔洞打穿,同時不打穿還利用換芯柱,也不易壞些,安裝應該與南方一樣。

  • 3 # 農村壯的

    石碾子,兩端中間凹槽裡的鐵,應該是鐵匠師傅鑄造進去的,應該是鑄鋼鐵,沒給裡鑄鐵之前,石碾子,兩端中間形狀,眼子是裡邊大,外口小,這樣鐵,鑄到裡面,才比較堅固,在推拉使用中,不容易脫落,

    以前,對於老農民來說,可是寶貝,還有那些磨盤,現在這些東西,有的放在家院子裡,還有點礙事,佔地方,有的都丟棄了,有的都收藏起來了,

  • 4 # 雲中子56

    石碾有木框的也有鐵框的,鐵框全是鐵匠打造出來的,碾子是分兩部分,上面那個圓形的叫碾砣子,下那個大圓扁形的叫碾盤。碾砣子兩邊中心有個方形的洞,把方形的鐵鑲進去,鑲時裡面放上熔化的白礬為了牢固,鐵碾框是可以分開的把兩邊中心放好一個鐵軸我們當地叫碾齊子,鐵軸放在碾砣中心把鐵框掰開,兩人抬著放碾砣外面把鐵軸在傳進鐵框外兩邊的中心,然合再合上鐵框加上鐵楔用錘砸緊,大工就算完成

  • 5 # 西山逸隱

    看了半天說準確的不多。

    那時候的石碾,與打麥場用的石䅙不一樣,面紋較細,較短。但鐵碶兒是一樣的。方形三四釐米厚,一面中間圓坑,為白口鑄鐵鑄造。先於石磙兩頭居中打出略深於鐵碶的方孔,而後將白帆熬化注入方坑,趁熱把鐵碶按入調正,待完全凝固涼透即可使用。

    早期碾框都是木質,套入石磙於相應位置開孔,鑲入鐵鑽,組裝於碾盤(中間豎嵌木柱)上,就成了碾子了。

    老家門前就是碾棚,安裝及中間維修都曾親見參與過,故詳知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者榮耀玩家被封號十年,客服稱是未成年人誤操作導致,你認為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