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城老魔
-
2 # 村官阿麗
阿麗從小在農村長大,小學一直是在村裡的學校上的,那時候每個村裡都有學校,整個學校怎麼也有個100多個學生。等到阿麗上高中時,因為沒有生源,村裡的學校就關閉了。直至現在整個鄉鎮12個行政村,沒有一個有開辦學校的,甚至整個縣城,18個鄉鎮裡的村莊,沒有幾個有學校的。
所以,農村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鄉鎮縣城上學,而不在村裡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農村適齡上學的孩子減少,學校關閉。在農村,擱以前,一個家庭3-4個孩子是很普遍的。但現在,3個孩子的很少,最多兩個,有的如果一胎是兒子,乾脆就不生了。這個現象致使適齡上學的孩子驟減,學生越來越少,再加上學校的資金來源有限,久而久之,學校也辦不下去了,只能關閉。
二、農村人口大量外出,孩子跟隨父母外出。現在的農村,放眼望去,人煙稀少,阿麗在農村呆了4年,平時村裡只有住一些老人。遇到暑假寒假,外出的父母才會帶著在鄉鎮或縣城上學的孩子,回農村。
再者,農村是有留守兒童,但大部分兒童到了上學年齡,父母都會帶出去,讓孩子跟隨外出上學。
三、鄉鎮縣城的教育質量更好農村的教育資源和鄉鎮與縣城相處,還是有差距的,不管是從師資力量上,還是教學裝置上。再加上,現在農村的生活水平整體提高了,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還是非常重視的。所以只要有條件,家長都會讓孩子去鄉鎮或縣城接受更好的教育。
四、存在跟風現象阿麗記得,以前在村裡上學的時候,村裡的孩子學習也不比鄉鎮縣城的差。每個學期,全鎮所有學校的學生都要進行一次統考,阿麗所在村的學生每次都名列前茅。
但隨著社會的變化,農村人的觀念也發生了改變,見有些人家的孩子去鄉鎮縣城上學,那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後,不管條件允不允許,都跑去鄉鎮縣城上學了。
總結:農村家長送孩子到鄉鎮縣城上學,而不在村裡上學,和農村人口大量外出有關,也和農村整個生活環境變化有關。學生大量外出上學,導致農村生源減少,生源減少加快了農村學校的關閉,久而久之,農村家長也只能送孩子去鄉鎮或者縣城上學。
-
3 # 月夜秋涼857
農村家長們只所以把孩子送到鄉鎮縣城中小學讀書,與以下幾點有關:
一,伴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人們的生育觀念發生了根本變化。普遍認為,無論是男孩女孩只要兩個孩子,很少有要第三個孩子的。人口出生率下降,適齡兒童自然就少了。隨著適齡兒童的減少,國家為了合理利用教育資源,在2000年前後又開展撤點並校,三,五個村莊的學校合併在一起。這樣一來村莊裡面的學校越來越少。儘管國家提倡就近入學原則,但是相比沒有合併學校以前孩子們上學還是遠了很多。家長們接送也不太方便了。既然這樣,家長們覺得還不如讓孩子到縣城中小學讀書,選擇寄宿制學校也好,選擇公立學校也好,孩子上學方便,還省去了家長每天操心操勞的接送,並且在農村留守的除了小學生就是老年人,老年人既要照顧農田,又要負責接送孫子孫女上下學,實在是有些力不從心,更重要的是縣城中小學教學質量比農村學校的好,教育設施齊全,家長們即使花點錢也樂得這樣做。
二,農村青壯年人大多都在外打工,在城市裡買房定居,把孩子接到身邊,這些孩子隨著父母到城市裡讀書,水到渠成。
部分學校接送學生的場面
三,中國教育資源不均衡,也是農村家長把孩子送到鄉鎮縣城學校讀書的又一個因素。一線城市的教育設施以及老師比三四線城市教育設施以及老師要好很多,三四線城市又比縣城學校的教育資源強,縣城學校教育資源不言而喻比鄉村學校要好的多。人們為了分享好的教育資源,紛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縣城去讀書。給縣城中小校造成了很大壓力,出現了超級大班額的問題,一個班往往100多名學生,三四個人和用一張桌子,學生們不得不側身而坐。招生時校長處理稍有不慎,被家長指責的有,窗玻璃被砸的有。開課後,班主任老師可不是那麼好當的,日理萬機處理不完的班級事務,科任老師工作量也不少,備課上課還好些,堆積如山的作業批改完發給學生講解糾錯,日復一日,直到學期結束。
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讓一個老師都兼顧到100多名學生是不現實的。很容易出現老師只能關注學習成績特別優秀的學生,成績一般的與少差的學生全憑自己的努力奮力直追吧,要不然甩你個幾條街你都不知道。
四,家長的盲目跟風,一是顧面子。曾經有家長對我說,人家都選擇到縣城讀書,咱如果不讓孩子去,難免叫別人看不起。二是,腰裡有了錢,為孩子上學不惜花錢。這些都無可厚非。關鍵是縣城學校的大班額,真的適合自己的孩子嗎?我認為自學能力差的學生到縣城學校讀書不合適,年齡小的,比如一二年級的學生到縣城學校讀書也不合適。前者自控能力差,老師鞭長莫及,學生學習成績有可能不進則退,後者生活自理能力差,離開家庭如驚弓之鳥,怎麼有心思讀書。
五,這樣做帶來的不利後果。都選擇到縣城學校讀書,不但增加了學校的承載負擔,增加了教師的工作負擔,也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九年義務教育,國家對農村學生施行的兩免一補政策是為了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的,家長們寧可多掏錢也要把孩子送到縣城學校去讀書。使縣城學校擠破牆,農村學校空蕩蕩。農村漸漸失去生機,後繼乏人。以後的歲月裡,農村會更加荒涼。教育見效慢,無論效果好壞都需要週期。
結束語:任何事都是一分為二的。孩子們到教育資源相對豐富的學校去讀書,但是家人需要忍受骨肉分離的煎熬;希望孩子接受到好的教育,求得學問,但是孩子的心理是否能健康成長是家長們應該掛心的。這些隱性的東西同樣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缺失哪個方面孩子都不能說是健全的。家長需想法彌補。不要認為,把學生交給學校家長就船到碼頭車到站,家長的任務還任重而道遠呢!
-
4 # 教壇雜談
這是許多人的共性,總認為高一級地方的什麼東西都是好的。農村孩子到鄉鎮縣城上學,小城市孩子去大城市上學,這也成了中國小學生上學的特色。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現在許多年輕父母都不在農村,在鎮上或縣城打工,孩子隨父母在縣城上學。
我堂弟家的三個孩子,前兩年一塊從農村小學轉入縣城小學。主要是因為他媽媽在縣城打工,白天雖然無法照顧孩子,但至少晚上能看見。她奶奶也隨同去了縣城,邊打工邊照顧他們。一家人租房住在一起,既能掙錢,又能接受城裡的教育,孩子進步也很快,她們都覺著很合適,很好。
二、農村小學教學環境差,師資力量薄弱。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富足,家家都裝有空調或取暖裝置,孩子已經習慣了冬天不受凍,夏天不受熱的生活。但在農村學校,這些條件都不具備。許多農村學校雖然都建起了教學樓,但教室裡既沒電扇又沒空調,孩子冬天受凍夏天受熱,教學條件較差。
農村小學教師年齡大的,主要是以前的民辦教師,或代課教師轉正來的,學歷層次低,一般是初中或高中畢業。年輕的特崗教師,一般是二本或三本院校畢業,有的是大專畢業,有些學校還甚至有十幾個代課教師。縣城小學的教師,年齡大的一般是老師範畢業生,年輕教師一般是農村小學或初中教師,透過筆試、面試選調進城的農村骨幹教師。
另外,農村學校的課程設定不完善。許多農村小學由於缺少教師,只按排了語數英三科,體音美等科目由於缺教師,都沒有設定,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很枯燥乏味。城市學校的課程設定則相對完善,能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因此,有些農村家長,帶孩子租房在城裡上學;有些直接把孩子送進學校周圍的託服中心。
農村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到縣城上學,其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農村學校和城鎮學校間存在差異,差異只要存在,這種情況就會一隻存在。
-
5 # 惠農圈
現在農村家長,都把孩子送到鄉鎮縣城去上學,不在自己村裡上,這是什麼原因?
我鄰居就是如此,孩子剛上1年級,他去年年初買的房子,正值房價最高的時候,隨後國家的調控檔案才下來。他首付了30萬元,現在每個月還房貸4000多元,生活的壓力非常大,經常抱怨著後悔了,但為了孩子他還是要繼續堅持,他說等房子“滿五”之後就將房子轉賣出去,反正孩子已經取得學籍了。
其實像我鄰居這樣的人很多,他們都是為了孩子的教育著想,大家不想自己的孩子會落後別人一步,畢竟鄉村的教育資源並不是太好,老師的年齡也都偏大,雖說也有年輕教師,但教學的裝置也跟不上。記得我上學那時候,鄉村學校有800多人,但如今學校裡就200多人。
我們這是人口大縣,一個縣一二百萬人,不可能學生會減少那麼多,原因就是都去縣城的學校讀書了。鄰居說他兒子的班級裡有七八十個人,讓我十分的吃驚。不過想想也是,那些年輕人對孩子的教育比較重視,希望子女都能夠領先一步,這樣才能考上好大學。而在農村學校的學習風氣不高,大家只能選擇將其送到縣城裡,你咋看?
-
6 # 新華融媒新消費
大學畢業之後,我做了一名鄉村教師,我所在的小學只有六個班級,在校學生也只有二三十名,相比縣城小學每班近乎百人的班額,天壤之別。雖然近幾年國家從人力物力財力各方面加大了對農村教育的投入,農村學校的面貌也漸漸煥然一新,但農村學校的在校人數依舊在急劇減少。
那為什麼現在的農村家長,捨近求遠,依然要把孩子送到鄉鎮縣城上學呢?我以親身經歷總結了這麼幾點:
⑴農村教育的現實"骨感"
農村學校生源少,教師的競爭壓力小,且教師資源也不足,這就導致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得過且過的態度拉低了教學質量,如此惡性迴圈勢必影響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加之農村教學裝置不完善,相比縣城各種新媒體教學裝置的運用,差距很大。
⑵農民"有錢了"
近年來國家加大對"三農"的投入,積極改善農民群眾的生活,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再加上很多農民選擇去城市發展,經濟收入增多,生活漸漸穩定下來就考慮將子女接到各方面都更加完善的縣城學校來了。
⑶跟風的心理
在農村,鄰里之間誰家做了什麼事情,大家也會跟著去做,生怕落後了被人恥笑,誰家的孩子去縣城上學了,其他人家就會絞盡腦汁,想方設法也把自己的孩子送進縣城的學校。
無論是教學水平、師資力量還是教學裝置,縣城的學校的確要優於農村學校。為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學習場所、為孩子的未來負責是每一個農村父母的心願,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農村父母要把孩子送到縣城上學了。
-
7 # 十里八村眾鄉親
為什麼現在的農村家長都把孩子送到鄉鎮縣城去上學,而不在自己村裡?這是因為如下原因造成的。
一,現在村裡根本就沒有學校,只有幾個主要社群還保留一所小學,也是沒幾個學生的。鄉鎮駐地有一所初中,高中全部集中到了縣城。這就是為什麼不在自己村裡上學的原因之一。
二,鄉鎮或縣城裡的學校條件更好,這是明擺著的事實。不論是學校設施還是師資力量,還是教學效果,都比農村學校高出一大截。尤其是那些重點學校更是人滿為患,沒有關係就得多花錢,才能進校。現在的家長為了孩子上學也是拼了,有的貸款在城裡買房,才能讓孩子有學籍,有的買不起房,就花錢託關係,總之為了孩子,可謂不惜代價。
三,望子成龍心切。農村家庭,要背景沒背景,要地位沒地位,要錢也沒多少錢。唯一能給孩子的就是愛,幾乎把家庭的全部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孩子有出息,父母臉上有光,家庭有盼頭。孩子沒出息,家庭的未來一片渺茫。正是因為這些,所以農村家長們才全力以赴的供應孩子上學,就是借錢拉債也在所不辭。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
8 # 鄉村申哥
我覺得這個現象所在的原因不難找到。現在的農村家長很多都把自己得孩子送到縣城或者鎮上上學,我認為既存在客觀因素,也有主觀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影響,讓我一一寫給你看。
就拿我們那邊的情況來說吧,我們那邊擱一二十年前,幾乎每個村子都有一個學校,但後來逐漸的很多小學的生員越來越少,學校沒人了,就沒有辦下去的必要了,於是到後來只在我們村保留了個較大的學校,其他學校僅剩的學生都集合到了這個學校。
我以為之所以出現這個變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農村人口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的年輕人,已經很少有人在家務農了,他們基本都在外工作賺錢,然後在縣城、鎮上安家了,這樣很自然,他們的子女也會隨之到縣城的學校讀書。這個原因其實挺現實的。
為了孩子更美好的未來,不輸在起跑線上,很多農村的父母更願意想辦法將孩子送到縣上、鎮上去上學。這些年輕的父母們在外面見慣了了比較好的教育方式,認為縣城肯定比農村的教育好了很多,在如今競爭那麼激烈的社會環境中,必須讓其有個好的開始。
在農村很多人都有個不服輸的心裡存在。如果看到誰家的孩子能在很好的地方上學,自己總也想辦法給孩子辦到,不然會很沒面子。這也不能說是攀比的心理吧,為了下一代的將來好總是沒錯的。
以上就是我對農村很多家長把孩子都送進縣城、鎮上上學的幾點分析。我覺得這幾點就是原因所在。
-
9 #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現在農村家長都把孩子送到鄉鎮縣城去上學,而不在自己的村子裡上,這是什麼原因呢?
一是村裡小學規模小。
一些小的村莊,一年的適齡兒童只有十來個人甚至十來個人都不到。由於人少,教師資源和教學裝置資源相對不足,是造成學生流失,去鄉鎮和縣城上學的主要原因。
二是教學質量比較差。由於老師配備,教學裝置落後,學生少,競爭力不強等因素影響,這些學校的教學質量普遍較差,為了不耽誤孩子前途,只得到鄉鎮和縣城去就學。
三是年輕人在外地打工,為了照顧孩子方便,也為了孩子能受到較好的教育,所以就去自己的工作地點求學去了。
四是從動心理。有的孩子到好的地方上學了,別的家長也不會示弱,也會把孩子送到好的學校。你走我也走,所以就都到鄉鎮,縣城,甚至更大的城市就學去了。
-
10 # 城市發展經緯
孩子去越大的地方讀書越有前途,最好不要回來了。在城裡安個家,找個工作,買個房,自己苦一點無所謂,不希望把這種苦再延續。農村就學基數下滑,義務制教育在完善,我們這裡中午還免費吃一餐,大家都往鎮裡縣裡送。我們的中考也是掐尖,好的生源提前進名校備戰高考。這是給農村的家長孩子引導啟發作用,當然,能在城裡安個家那是多麼榮耀故里的事。
-
11 # 教數學的林老師
我的姐姐在縣城一所有名的私立學校教書,我的未婚妻在一線城市的公辦學校任教,唯獨我在鄉鎮下的農村小學任教。在我們日常的交流,尤其是疫情期間的交流中,我的感觸很深。農村學校和縣城或者大城市的學校確實存在較大差距。
身在農村的教師,家長和學生,只要看過外面的學校,都會知道,自己所在的農村學校和外面的差距。作為一名農村教師,我很能理解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家長想把孩子送到鄉鎮縣城甚至是大城市上學。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並給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原因一:家長們在縣城或者其他地方置業發展。隨著城市化發展,留在農村的人越來越少。就拿我老家來說,在我小時候,村裡還有很多小孩和大人,而現在每次回去,都是“路上只我一人也”的感覺,留在村裡的多數都是老年人。而學校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記得我還在老家讀一年級的時候,一個班還有40人左右,而到我上了高中,再回老家學校看的時候,每個課室的座椅已不足10套。
家長們為了生計,外出打工,很多都在外面買了房,自然就把孩子老人接過去了,怎麼說孩子還是留在身邊比較好,否則家庭教育會出現很多問題。
原因二:城裡的學校環境,軟、硬體配套,師資比農村要好。先拿一個最簡單的東西來說吧,學生的桌椅。現在很多學校已經使用一些“多功能座椅”了,比如低年級的座椅可以端正學生的寫字姿勢,比如桌子下面有個小書架,還有桌面的筆槽等。而農村學校很多還用著十幾年前的桌椅,搖搖晃晃,千蒼百孔。在這裡不是看不起農村學校,只是希望這個問題能被重視。
還有教學平臺,多媒體,電教室,圖書室,器材室,保健室,環境等,上述說的這些,很多是農村學校所沒有的,這面臨了一個問題,很多本該開設的課程,就算開設了也無法正常進行。例如上資訊與技術,在我所任教的學校,一個班的人數是可正常使用的電腦數的3倍以上,也就是說,3到4個人用一臺電腦。
又比如師資問題,很多優秀的老師不會選擇到農村任教。在農村任教的老師能夠得到的培訓機會和鍛鍊機會也會比較少,這是不利於農村學校師資力量的整體提升的。
考慮到以上幾點,只要是重視孩子教育問題的家長,都會想方設法讓孩子到更好的學校讀書學習,每位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大家說是不是?
原因三:世界那麼大,讓孩子出去看看。我常常“打壓”學生過分的自信心,有些學生在學校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容易變得驕傲自負,以為自己“天下無敵”。我會教育他們“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在一所小學校裡一直拿第一的難度明顯比在大學校裡一直拿第一要小得多。
家長也明白這個道理,把孩子送到縣城更好的學校學習,能讓學生有一個更大的發展平臺,能有更好的學習環境,接觸更多優秀的同學和老師。不得不承認一個問題,教育是很難做到完全公平的。因此家長想方設法讓孩子出去讀也就不難理解了。
建議:雖然農村之外有很多更好的學校,但這不意味著家長就應該擠破頭的把孩子”送出去“。我認為在教育這個事情上,最重要的還是家庭教育,其次才是學校和社會的教育。所以,孩子最應該在父母能夠管的到的地方學習,尤其是小學生,更需要父母的家庭教育。如果在農村或者到縣城裡,父母都能監督教育得了自己的孩子,那就選擇到縣城讀書吧。記住,一味地追求所謂的名校,而忽略了父母對孩子的陪伴,照顧和教育,反而得不償失。
-
12 # 大別講壇
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必然結果
現在農村家長大都把孩子送到縣城(或城市)去上學,這是不爭的事實。原因是多方面的:
1.城裡買了房子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到城裡買了房子。按照現行的劃片招生政策,只要有房產證,就可以在附近就讀。
2.鄉村教育相對滯後
城裡的教師力量雄厚,各項硬體建設完備,教育教學理念更先進,接受外界的資訊渠道更多,機會更多,這都是婦孺皆知的現實,必須承認城鄉教育的差距。不少的城裡教師都是從鄉村教師中擇優錄取的,儘管也有“挖路子”調到城裡去的。我所在的鄉鎮一所小學,最近8年每年都有幾個考入或調入城裡學校工作。就算是在鄉村工作的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人心思定,不想考走的恐怕沒有。在這種情況下,稍微有點條件的家長,就會把孩子送進城市讀書。
3.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
現在的家長文化程度越來越高,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除了學校教育資源城鄉之間有差距,還有一點不可忽視,那就是城裡有各種培訓班,而農村沒有。不要說培訓班沒有作用,都是為了賺錢,年輕的家長不是傻子。比如,城裡的孩子節假日可以學彈鋼琴、跳舞、打籃球、游泳,學英語、補奧數等等,農村裡的孩子恐怕就沒有這個機會。
不必盲目跟風有的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到城裡讀書,也硬把孩子送到城裡就讀,結果,孩子在新的環境裡無法適應,感到自卑、孤獨等,結果又轉回鄉村學校……轉來轉去,學習成績越來越糟糕,結果適得其反。因此,在為孩子轉學前,一定要深思熟慮。
理性看待及相關對策◎怎麼看待這種現象?這種現象比較普遍,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必然結果,我們應該理性看待。要理解各位家長的心。
◎怎麼應對呢?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投入,進一步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提高教師待遇,留住教師。
我們相信,未來的鄉村教育一定是美好的。
回覆列表
這個基本上家長心態都是一樣的,自己小的時候都是在村裡上學,等升級到鄉鎮縣城學校的時候,感覺和在村裡面相差很大,什麼都比村裡好
所以到自己孩子上你學的時候就想著直接到好的教學環境中去,讓孩子有個良好的教育、學習環境
歸根到底還是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個好成績,好環境。別像自己當年一樣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