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行機器

    小地方,終歸拍不出大場景,隨著內地經濟,文化,政治的強勢崛起,香港必然被這種大的浪潮所淹沒,沒落的結局不可避免。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前後,國內思潮還比較封閉,無論電影的思想還是拍攝技術都比較落後,香港作為世界貿易的中轉站,和世界接觸的更近,所以它能夠獲取最先進的拍攝技術和捕捉到電影的趨勢。能拍出華人喜歡的作品就不足為怪。

    那個年代李小龍能風靡世界,作為大陸的華人是不可想象的!等到國內演員李連杰演了少林寺之後,國內演員和香港電影圈聯絡逐漸密切。因為國內的巨大市場,香港的導演和演員不斷的進入內地,內地電影無論是選材還是拍攝技術和思想都突飛猛進的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髮展和深入,人民的眼界逐漸開闊,國內經濟實力直接飛躍攀升。電影的大製作,大投入都是香港電影所不敢想的。最終,在短短的十幾年間,香港電影的話語權幾乎淹沒在大中國電影百花齊放的大潮之中……

  • 2 # 經常犯錯

    香港電影的沒落是有跡可尋的,並非突然,既有外部因素的打壓,也有其自身成長過程中的發育不良。

    輝煌和沒落是一個事物發展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想要知道它是怎樣沒落的,就得從它輝煌的時候說起。

    因為正是它的輝煌,才導致逐利的資本盲目跟風推動它的發展,最終迷失了方向。

    香港的電影在六七十年代初,已頗具影響力。後得到李小龍功夫片的加持,逐利的資本加大在這方向的輸出,影響力逐步覆蓋東南亞及日韓。

    至八十年代初,大陸改開。彼時內陸民眾,剛從樣本戲的世界裡走出來,對外界知之甚少卻又按捺不住求知的心,目光清純。

    《第一滴血》作為第一部被引進的美帝當時的代表作。我們當時觀眾的觀影體驗可謂驚心動魄,目炫神迷,走出影院時,恍如隔世。這也是我小時候看的最有印象的譯製片,後來還有一部《老槍》,也有點印象。

    那時也不可能不加節制地引入譯製片。而可以比較容易接觸得到的香港電影,有硬橋硬馬狂毆洋人的熱血橋段,有警匪槍戰飛車奪路的刺激,有義薄雲天的江潮,有插渾打科的搞笑,有驚悚恐怖的奇幻,有身臨其境的3D觀影體驗(我記得第一次看3D電影還是九十年代港片中的殭屍類奇幻片)。這對當時的民眾來說,無疑是休閒娛樂的最佳方式。

    內陸的影視工作人員受此影響,拍了《少林寺》,爆紅。隨後推出《峨眉飛盜》,還因影片中揖盜工作人員被打而觀眾喝釆的事,間接推動揖盜工作人員作風轉變。

    港片從業者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加大力度在武打、警匪、鬼怪、搞笑、賭博等型別片的投入,並在之後的十幾年間達到了頂峰。

    這時候,短、平、快成了港片流水線生產的標配。一部電影,慢則三五個月,快則七天。

    香港一千多平方公里,每天都有不同的電影在開拍。有導演在拍的時候還要兼顧其它電影的顧問,演員也是如此,每天都在趕場子。比如有名的鄭九組,一天趕九個不同的拍攝現場去演。

    像這種情況,導演還會有時間去審劇本嗎?演員還會沉下心來琢磨演技嗎?後期的製作還會用心去打磨嗎?

    我第一次覺得港片將會沒落,是在九九年看到的《與龍共舞》(其實這部片九一年就拍好了)。整部電影就是為劉勞模量身訂做的。應該是劉勞模當時正當紅,故而資本肯為他投資,反正是穩賺不賠的事,資本沒理由不幹,但這樣格局就顯得小了,很容易把路走死。

    隨著改開的步伐逐步變大,譯製片不斷引進。後來直接是原片進口,稍加剪輯後加字幕播放。

    觀眾們經過對比,逐漸就發現了港片與外國片的問題:音響效果差了一點,畫質效果差了一點,特效差了一點,場景差了一點。

    本來,差了一點真不算什麼,但音響、畫質、特效、場景等這裡差一點,那裡差一點,差來差去就差出了一個時代的感覺。港片的觀影體驗就此逐步不被看好。

    而和港片相比,外國片種類型上還有更多的選擇,如科幻、動畫、戰爭、魔法等。在型別上港片又被人拉開了距離,尤其是在科、動、戰、魔這種型別的電影,港片先天就存在不足。

    更要命的是,港片導演很多都是片場出身,並非受過專業的、系統的理論學習。這不是說沒學過就不能導,但學過後,肯定會更出色。比如打仗,為什麼這麼多軍閥都打不過黃埔北伐軍?軍閥有實戰經驗,軍校生也有,而且軍校生還有理論加持,所以總是軍校生贏,對吧?私底下我一直認為,周星星更適合當演員。

    而好來汙為了一統江湖,用高薪也挖了港片不少優質的導演、演員。

    港片一直以來,都是熟得不能再熟的幾張臉孔,其中還有些時不時整些妖娥子出來,自斷前程。

    隨著老一代導、演從業者不斷消退,港片的沒落似乎已不可挽回。其實也不盡然,看他們如何轉變思路。畢竟香港還在那裡。

  • 3 # 想知道名字最長能多長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不僅僅是港片,連文化的繁榮都離不開經濟的支撐!在唐朝,經濟發展獨冠全球,唐朝文化也成為世界各地人們追逐學習借鑑的標杆。80,90年代日本經濟成就傲人,日本電視劇也風靡中國,日本演員成為很多華人的偶像。港片的風靡也離不開這個原因。90年代,香港經濟繁榮,無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都跟著欣欣向榮。看港劇,看香港電影成為當時人們消遣的最好方式,我仍然記得村裡晚上放電影時候,對香港電影的驚歎!

    隨著內地經濟發展的不斷提高,無論是美國電影,還是香港電影,它們的觀念和水平已經沒有那麼容易吊起我們的胃口了,那些高樓大廈,光怪陸離的燈光,斑駁絢麗的夜生活也不足以吸引我們了,為什麼?我們身邊就有。

    所以可以預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香港電影,會繼續隨著內地經濟發展的提高,而繼續被邊緣化,小眾化,這種趨勢,難以扭轉!

    好像,現在,香港的GDP在全國,也排不到前五了!

    最後,生產力水平決定一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上說的都是印度的缺點,有沒有印度的優點科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