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股痞

    肯定衣食無憂。

    衣食無憂是最基本的前提,其次是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最後還要有聰明的頭腦。這三者缺一不可。

    縱觀近現代偉人名人,只要是思想上頗有造詣的,基本都出身富庶,家族不是書香門第,亦或是是名門望族,再不濟也要小康以上吧。

    比如文豪出身的魯迅,郭沫若,徐志摩等等,出身都十分優秀。可以自行百度。

    有個非常經典的故事,孟母三遷,這就話換到現在顯然不成立,能三遷就要搬家三次,擇校三次,試問換到現在誰能有精力和金錢給孩子這麼安排,不是有人就是有錢。

    所以說這麼多,想表達的就是首先環境才是成就狀元的前提,只有極少數的人能違背這個規律。窮人家的孩子讀書就是為了吃飽飯,娶妻生子。富人家的孩子讀書是為了改造世界,什麼沃倫巴菲特,比爾蓋茨。基本也是這個道理。

    目前看也是這裡道理,狀元家庭出身的從小應該家風家規都比較優秀,父母學歷應該也不低,基因擺在那裡呢。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也不用刻意追逐狀元家庭的教育模式,要因材施教。鐵匠的兒子,天生皮實,生意人家的孩子天生會打算盤,牧人的孩子從小會騎馬,廚子的孩子從小嘴刁。環境影響人。仔細想想狀元沒有什麼羨慕的,更多的是一種尊敬。

  • 2 # Stark論道

    英雄不問出處,狀元不比出身!

    自古以來,高考狀元既有寒門子弟,也有出自小康之家,當然也有富貴人家,不能簡單說出自什麼樣的家庭!但是,總體而言,小康人家的孩子比例更高,原因如下:

    1.寒門子弟:家庭條件限制了其能獲取更多的教育資源。出身寒門的學子,確實知道自己的學習機會來之不易,也倍加珍惜,學習努力程度肯定最高。但是客觀上會受到很大限制,家庭可能不能給予很多的幫助,這是事實。除非天賦異稟加個人努力,才能成功,成為萬眾羨慕的高考狀元。京東劉強東就是其中一例,但是鳳毛麟角。

    2.富貴人家:家庭條件優越,從小吃喝不愁。只要需要,各方面的需求甚至都可以滿足,但是也造就了自身的優越感。很多富家子弟或早早出國留學,或早早繼承家族產業。除非家教嚴格,個人聰明自律加努力,否則很難造就高考狀元。但是不可否認,如果上述兩個條件滿足,客觀上最容易成為高考狀元,但這只是假設。

    3.小康之家:或者說現在流行的中產階層。父母均有一定知識,比如書香門第、高知家庭、公務員和企業中層等等。與寒門子弟和富貴人家相比,這種家庭的孩子既有努力學習的條件,也無優越物資條件導致的虛浮,家庭+自身成功機率最高。

  • 3 # 海水釀酒

    又到一年高考放榜時。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那些學霸,那些狀元,那些別人家的優秀孩子,是怎麼培養出來的。不少父母想要“贏在起跑線上”而為孩子精心規劃的學習之路真的科學嗎?他們不那樣愛干預孩子學習,更注重言傳身教你們的父母是否會干預學習?一份2015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顯示:86%的高考狀元選擇父母不會干預自己的學習, 14%選擇偶爾會,選擇經常會干預的為零。如果父母不干預孩子的學習,那他們是透過什麼方式讓孩子養成學習的主動性的呢?安徽狀元董吉洋說:“偶爾我也會厭學,不想看書,爸媽注意到了,也不說什麼,就把電視關掉,坐下來看書,看到他們在看書,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書了。”廣東狀元張恆說:“我爸是個比我更愛學習的人,從記事起,半夜裡就經常有人叫爸爸回單位處理電氣故障,他總是‘手到病除’,我讀大學時,爸爸作為培訓班裡年齡最大的同學,頂著頸椎病還每天學習,通過了中級繪圖員的考試。爸爸用他的實際行動教給我:知識無盡頭,活到老,學到老。”看到上面的例子,我們知道了答案:父母的言傳身教比“死盯”著孩子效果更好。如果父母是個酷愛學習的人,孩子經常看到父母在伏案苦讀,那孩子自然會主動向父母學習、以父母為榜樣。其實,以身作則是一種習慣,一種日常的行為,一種能讓人看到但又不刻意的東西。為了孩子捨棄自己的一些無關緊要娛樂,這也是一種責任感和自覺性的體現。父母不要總是口頭上叮囑孩子認真學習,自己卻在看電視、玩手機,而是要同他一起看書,教他看書,然後給出一點時間讓他獨立看書。當父母的有強大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孩子自然也就學會了為自己的事情負責任。他們更尊重孩子,營造一種平等的關係在對高考狀元的一組調查中,有這樣一個問題:你與父母溝通順暢嗎?平時與父母溝通順暢的高考狀元超過50%,父母的教育方式偏向於鼓勵讚美的達到了93.1%,嚴厲鞭策的佔比僅為6.9%。“在選擇學校和專業時,與父母發生過沖突嗎?”在對高考狀元關於這個問題的調查中,從下圖中的結果可以看出:高考狀元的家庭大多相對民主,在選擇志願這樣“天大”的事情上,他們還是能和孩子一起協商,並尊重孩子的想法。2016年高考北京理科狀元周展平的媽媽在分享教育經驗時說了這麼一段話:“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把自己跟孩子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我們從來不強迫他做什麼,或以家長的語言、身份跟他進行一些說教什麼的。從小我就不會對他提一些過高的要求。我跟他說只要自己努力了,就可以了。透過自己的努力,能夠達到什麼樣的一個成績,這就很好。”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覺是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孩子雖然年幼,但他們有獨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識,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父母不能因孩子的弱小、對成人的依賴,而無視他們獨立人格和自我意識的存在。記住,只有平等的關係才會使孩子發展起獨立健全的人格,才會使孩子願意同父母交流,並能聽得進父母的說教,也為他日後學習中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廣泛的興趣、愛好才是他們所注重的。

    在對13個高考狀元的調查中顯示,他們除了學習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看電視劇、看動漫、聽音樂,甚至還有人愛玩電子遊戲。

    去年北京市理科狀元劉智昕(721分,人大附中)評價自己是“普通班的小菜鳥”,而在同學的眼中,她既是學霸又是溫暖的好班長。不過,當得知這位理科狀元會寫詞的時候,是不是眾多文科生已然哭暈在廁所?這個妹子真是走自己的路,順便也讓別人無路可走了呢。而除了寫詞,劉智昕還愛彈鋼琴、看美劇,也是謝耳朵的死忠粉。貴州理科狀元周煒迪的愛好是聽音樂、彈鋼琴,對他來說,這也是很好的減壓方式,學校的鋼琴沒事兒就會去彈一彈。看來真學霸玩物不喪志。真的學霸,會在興趣和學業間找到平衡。作為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找到他的興趣和愛好所在,因為在平凡的生活裡,用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來取悅自己,讓內心獲得平靜、安寧,獲得讓自己擁有小確幸,這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這種能力能讓孩子在緊張的學業之餘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不急不躁,對學習來說也是一種促進作用。2016年北京理科狀元周展平,每天都要去圖書館,對他而言,看書也是一種放鬆自己的方法。石海藍是2014年內蒙古包頭市文科狀元,從小,父母很注重培養她的閱讀興趣,在幼兒園時就經常買一些兒童繪本讀給她聽。剛上小學時,父親就經常買一些名著讓她閱讀,年幼的海藍雖然字認不全,但可以很快地讀下來,並且複述出書中的內容。上小學前,父親就帶著海藍到圖書館,海藍能從早上9點一直看書看到下午2點,大量的閱讀不僅培養了海藍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她的學習意志。總結了這麼多,作為父母的目標,絕對不是努力培養高考狀元,因為分數具有偶然性。但是,狀元們優秀的成長軌跡卻是我們應該關注和思考的。

  • 4 # 風吹不倒的秋草

    都說知識能改變命運,那些出生在高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們,也許是受長輩的影響,也有不少考上高等學府的,我總認為知識不紮實,這麼說吧,死記硬背的,和自學成才的,總是兩個概念。最後說幾句,不管是高知識分子家庭的,還是普普通通家庭的孩子們,考上高等學府的狀元們,還應倍加努力更進一步,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 5 # 48年老農民

    謝邀,高考狀元都出在什麼家庭不清楚,個人認為,一個考生考的分數高,是由各方面促成的。做為農村人,只借這裡跟農村窮人說幾句話。我兒子上高中的時候跟家裡說:俺們學校的學生都有手機,就俺沒有。當時我跟她媽媽這樣跟他說的:上高中這三年你別玩手機,到時候大學考上考不上,信譽樓裡的電腦手機任你挑,到時家裡就是砸鍋賣鐵也給你買。最後我補充說:記住,這三年任何人請吃飯都不要去,包括老師。再努力三年,咱考不上大學,怨咱腦孑不行,到時侯不後悔了,因為咱努力過了。孩子點頭答應了。前年兒子考上了公務員。一個公務員雖然算不了什麼,但對我這樣的窮家庭來說,感覺也挺自豪的。

  • 6 # 高考專家梁挺福

    一年一度的高考,一批又一批的狀元,一波又一波讓無數家庭羨慕不已的“狀元類家庭”。雖然現在的爸媽們都已經比以前的父母們冷靜多了,國家也不讓大肆宣揚“狀元”,但課外補課產業的火爆,說明家長們還是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從傳統的視角看,高考“狀元”就是傳說中的龍、鳳。暫且不管多年後,這一茬又一茬的狀元在社會上將成就如何,但是,他們現在是閃耀的、耀眼的、惹人注目的、備受傳頌和學習的。

    ①他們(她們)熱衷的不是學習,而是思維方式。理科喜邏輯與推理,文科喜閱讀、善表達。安徽狀元說“享受學習才是最高境界”。精於思考、渴望學識的良好習慣源自爸媽在小時候的啟發。

    ②就算學霸也需要愛的滋養。與大家的預期相反,學霸們的背後並不是一群虎媽狼爸,而是“像朋友一樣”給孩子安全感的“寬鬆、信任”的新時代爸媽。

    ④“學會獨立”是養成好習慣的前提條件。幾所幾乎所有的狀元爸媽們都提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一名清華學霸在採訪中說,是爸媽的尊重與放手讓我學會了遇事不逃,主動思考。

    ⑤須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孩子的閃光點。“批評式教育”未必會遭到孩子們的反感,竅門在於一定要用對人。廣東狀元張恆說自己從小就是個好強又自信的孩子,有時難免還會有點自滿。“每當我取得一點成績的時候,爸爸雖然偶爾給予肯定和鼓勵,但更多的還是‘潑冷水’,及時提醒我的新漏洞,我把爸爸的這種教育方式戲稱為‘批評式教育’,我覺得很適合我。”

    ⑥熱愛運動,且作息有規律。作息規律、愛運動對正處在快速發育時期的中學生非常重要,據採訪,98%的狀元都表示自己從不熬夜,甚至備考時也是十一點就睡,保證充分睡眠,作息規律,平時也經常運動。晚睡勢必會影響學習和身體發育,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實踐還是需要時時刻刻都堅持的,中學時代就像一場“以考試為主題的馬拉松比賽”,所以,懂得道理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路堅持到底。

    ⑦要有一本錯題集,進而循序漸漸地不斷修正錯誤。有九成多狀元並不贊成“題海戰術”,但幾乎每個狀元都會有一本自己整理的錯題集。北京狀元梁思齊說平常自己用來放鬆的時間很多,但學習起來效率就很高,學習的時候若自己都有一定的計劃和安排,就不會漫無目的地什麼都做。這證明了一點,只有精準把握自己的錯誤,才能比大多數學霸少丟更多分。

    ⑨閱讀經典,擴寬思維。閱讀很重要,這也是眾所周知。許多狀元在採訪中這樣描述自己的閱讀之路,小時候看世界名著,大了讀大家經典。北京語文高考取得148分的孫婧妍在文中說道:讀書多了,就會培養出語感。閱讀的培育也絕對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婧妍說父母從小就愛給她讀故事。(聖達信梁挺福)

  • 7 # 優學優考策略

    一定程度上說,誰能成為高考狀元還是有偶然性的,畢竟大多數時候狀元比榜眼高個幾分。但是全省前十名、前五十名考生絕對是超高分,是真正的最高水平者。一個學生的優秀,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完美結合的產物。那麼,是什麼樣的家庭培養出了高考狀元?比較集中的主要有兩種家庭,佔比最高。

    第一種是公務員家庭,有條件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教育資源。 根據這幾年對各省市高考狀元的分析,公務員家庭走出去的狀元最多,其實中考狀元也是如此。公務員家庭整體教育水平高,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可以說是從幼兒園精心培養到高中,特別是一旦形成良好的習慣,保持下去,對學習的促進作用是極大的。 公務員家庭具備的教育資源也可以說是非常豐富的,家長可以多種方式、渠道讓孩子更加優秀。比如補課,一方面他們有經濟條件,能為孩子投入更多財力;另一方面也能為孩子找到更好的老師,提供高水平的輔導。

    當然了,本身這樣的孩子從小就優秀,那麼進入一流高中是自然而然的事。客觀與主觀條件均具備,加上孩子自身的稟賦和努力,成為優秀中的優秀者的可能性極大。

    第二種是教師家庭,得天獨厚的職業優勢會充分體現在孩子身上。

    教師子女的學習成績,從來都是兩極分化,可以說最優的和最差的都來自這兩個家庭,至於差的原因,在此暫且不做分析,要說教師子女的優秀,主要是因為有這些有利條件——

    一是教師家庭對孩子幼兒期的教育非常重視,往往也方法得當,效果良好。

    我2013年帶畢業的一個女生,父母均為教師,孩子在幼小階段的學習能力明顯超出了一般孩子;後來英語水平非同一般,高考達到147分,最終被清華大學錄取。 能把自身職業優勢轉化在教育自己孩子上,這是教師獨有的,也能帶給孩子獨有的進步。這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良好的學習習慣,水平能到狀元的程度,都不是死學出來的,而靠的是習慣和能力。

    強大的學習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培養的,而是長時間的堅持和完善,這個過程中,家長的作用不可小視。

    二是教師家庭能給予孩子其他家庭給不了的幫助。

    比如父母分別是英語和數學老師,從小對孩子進行特別培養,這兩門學科水平自然遠高於其他學生。曾經有個教師家庭,孩子考得是全省理科第二,家裡的牆上貼滿了數理化知識點和解題技巧,因為父母均是理科老師。

    而近幾年高中教師家庭走出來的高考狀元更多,而且幾乎都是在父母所在高中就讀,這些家長憑藉和各科任教師的良好關係,隨時隨地瞭解孩子的學情,對孩子是從家庭到學校的全方位關注關心。如果孩子也是非常刻苦認真的,雙方形成的合力必然促進孩子學習的快速進步。2016年甘肅理科狀元就出自教師家庭母親是高中生物教師。

    除了這兩類家庭最容易走出高考狀元,狀元也來自其他家庭,但明顯沒有很集中,其中可以肯定的是農民家庭是相對較少的。

    總之,一個高考狀元的培養,離不開家庭的靜心栽培,也不能缺少長期的良好教育,一朝一夕的功夫是不可能的。

  • 8 # 朗格里哥

    最近最熱門的事情,莫過於高考分數公佈。各地的高考狀元都慢慢露出真容了,菜鳥不得不感慨一句,高考狀元出自寒門的並不是很多,但也沒有到一個都沒有的地步。很多人也整理了一些最近幾年各省市高考狀元的家庭情況,菜鳥也藉此來談談吧。

    這是從2007年開始的一項高考狀元的家庭情況的一個分佈圖。從圖中大家也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父母是教師的家庭,出高考狀元的機會是很大的。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父母是教師,就容易出現高考狀元呢?菜鳥也思考了一下,書香門第這句話並不是隨便說說而已。確實是有底蘊的,尤其是父母是高階知識分子,那麼對孩子的教育就看的比較重,而且父母也知道怎麼教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培育,或者是薰陶孩子有自主學習,或者是愛上學習的意識。或者是無意識的行為,就會自覺的,或者是不自覺地影響到下一代。這樣,孩子從小接受到的教育方式,或者是接受的教育資源就不一樣,那麼變得很優秀那也是很正常的。

    大家再看看,教師、公務員、工程師這三者的佔比都超過60%了。我們也可以看出來,這三個職業的收入並不低。大家都說教師的工資可能低一些,但在大城市,教師的工資還是比較可以的。有穩定的收入,對孩子的教育投入和扶持就比較多,因此孩子可能從小就接受的是精英式的教育。那麼,從這個時候,可能站的起跑線就不一樣了。已經慢慢的拉開差距了,所以在後期追的時候,可能就會比較累了。

    菜鳥也總結出出高考狀元的幾個要素: 一是詩書傳家。家庭本身就有很深厚的底蘊,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就很大,所以成才的機率就高。二是收入穩定。讀書還是得要一定的經濟基礎支撐,大家看看那些佔比比較高的,基本上都是有一個穩定的工作,或者是收入比較高的職業,這樣對孩子的教育資金投入的就比較多。所以,成才的可能性就會很大了。

  • 9 # 小貝智友

    當大多數人還在為輔導孩子寫作業生氣無奈時,別人家的孩子已經榮登各省榜首。

    可世界並沒有無緣無故的狀元,如果細心看會發現:

    那些光芒四射的別人家孩子背後,都站著辛苦鋪路的別人家的父母。

    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起點

    有人說: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憑空出世,背後都有父母在默默努力著。

    數學和英語雙滿分的楊晨煜,以730分成為廣西省高考理科狀元。

    這個長相帥氣的鄰家大男孩,不僅是學霸,而且是全能型的學霸,羽毛球、書法樣樣精通,足球也踢得很好。

    楊晨煜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他媽媽表示:“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監督養成習慣。監督的過程很痛苦,你得時時刻刻監督著他,留意著他,但定型以後,後面的路就好走了。”

    同樣,曾經在《中國詩詞大會》舞臺上驚豔四座的武亦姝,被譽為“國民才女”。

    今年參加高考的武亦姝,上海市660的總分,她考了613分。

    她不僅是詩詞才女,對於演講、文學、音樂等都有廣泛的興趣。畢業時,她還給母校寫了一首歌《紅牆邊》。

    武亦姝出生在上海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爸爸在科研機構工作,媽媽是美術教師。

    從幼兒園開始,父母就為她制定“家教方針”:每天放學回家,會讓她識字、背詩詞、學繪畫。

    談到教育心得,武亦姝媽媽說:“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人就出生在羅馬。

    父母的思想高度、培養方式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在優秀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自然也不會差到哪去。

    比仇視拼爹更可怕的,是當爹的從來不拼

    不管是書香世家,還是來自工人之家,都無法迴避的真相是:

    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成年後的起點和開局。

    在《出路》這部記錄片裡,導演鄭瓊持續數年,跟拍了三個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

    來自甘肅大山的馬百娟,家庭貧困,母親智障。她的父親認為,女孩子讀書沒用,早晚要嫁人。

    原本夢想到北京上大學的馬百娟,無力抵抗命運,早早輟學回家。16歲她就嫁了人,很大機率上這輩子也就只能掙扎在底層生活。

    來自湖北農村的徐佳,家庭貧寒。父親在患病去世前,交代妻子“爬也要供孩子上學。”

    為了能完成父親的遺願,在二次落榜後,徐佳選擇了第三次復讀,順利考上大學。畢業後他找到工作,咬牙拼搏,買車買房,逐漸在城市站穩了腳跟。

    相比之下,家境優渥的北京女孩袁晗寒,就是出生在羅馬的人。從小,父母覺得她有藝術天分,各種培訓班上了一個遍。

    當她從優秀的藝術學校留級,休學在家時,父母隨後給了她兩萬,讓她開了一家小酒吧。

    後來,袁晗寒去德國攻讀藝術方向的碩士,還註冊了自己的藝術品投資公司。

    這部紀錄片很殘酷,卻也無情揭露一個真相:你的不努力,會帶給孩子一生卑微。

    想培養優秀的孩子,自己先成為優秀的父母

    原生家庭到底對孩子未來成長的影響有多大?

    有媒體採訪了全國68個高考狀元,發現狀元多集中在省會或次省會的名校,來自於家教極好,家境殷實,有素質修養的家庭。

    “我衣食無憂,而且父母也都是知識分子,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

    優秀的“貴子”和優越的家境、優質的家教息息相關。

    而底層出身的父母,生活艱辛,很少有時間會陪伴和教育孩子。為了滿足孩子的請求,習慣讓手機代替自己陪伴孩子,導致不少孩子沉迷手機,荒廢學業。

    近日,中國青年報聯合問卷網對1974名受訪家長進行了一項調查。資料調查顯示:

    92.1%的受訪家長覺得青少年沉迷短影片的現象普遍,70.6%的受訪家長擔心孩子沉迷短影片會對學習生活提不起興趣,66.3%的受訪家長擔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影片內容。

    我們總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何不反思一下自己為何不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呢?

    當別人家的父母,週末帶著孩子去博物館科技館時,有的父母帶孩子玩王者和吃雞;

    當別人家的父母,以身作則陪著孩子看書畫畫培養興趣愛好時,有的父母玩手機看電視,卻要求孩子去學習。

    作家鮑德溫說:“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每個家長都應該以身作則,帶著孩子發展個人愛好,共同探索奇妙的世界。

    寫在最後

    莫言說,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無知的父母會奴役孩子學習,並且毫不自知;開明的父母則擅於引導孩子,給予充分的尊重與自由。

    當別人家孩子拼命考清華北大時,我們還在天天迷迷糊糊地葛優躺,抱怨世道不公,忘記了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

    與其抱怨這是個拼爹的年代,不如自己先拼命成為令孩子驕傲的爹。

  • 10 # 鴻福教育

    高考狀元都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

    這是一個2017年的問題,之所以選擇它在作答,一是要為即將高考的學子們加油鼓勁,二是這個問答本身回答雖只有70個,但收藏量達近300(說眀大家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度還是相當高的)。

    鴻福以為從總體上講,高考狀元多出生在衣食無憂、家境優雅、父母聰惠等的中等、高知家庭,而教師、公務員、律師、工程師等家庭就最具有這些典型特徵。相反,貧寒和富足等家庭環境基本上就培養不出學霸的苗子。

    1、從經濟條件上講,衣食無憂是基本的生活品質。

    一個孩子生活在什麼樣的家庭,就具有什麼樣的生活習慣。衣食無憂的家庭,讓孩子不必為生活而擔憂,不必為學習所需要的各種條件而擔憂。

    孩子生活在經濟條件寬裕的家庭,完全可以放開自己的思想,去學習想要學習的內容,去準備想要學習的物質條件。這種經濟條件的優越性,讓孩子先天形成了一種優越的生活品質,從而也形成了一種優越的學習品質。

    2、從家庭環境上講,精彩優雅是最佳的學習氛圍。

    優越的家庭物質條件,加之高知家庭環境的優越性,進而就展現出家庭的精神優雅上。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精彩優雅的家庭環境中,那麼他的思想將更加開放、意志會更加堅強。

    一個精神優雅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他會繼續在這種環境中放開。在學習中,不但對知識的理解更加全面,而且對知識的運用也會更加的靈活。這樣,孩子在學習中也就出現不一樣的境界、達到不一樣的效果。

    3、從家庭教育上講,父母聰惠是最好的人生導師。

    在家庭教育層面,高知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往往更科學、更靈活、更有效。通常,對比一個孩子的綜合表現,考察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孩子背後的家庭教育上。

    高知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單單是知識的教授,而是性格涵養的沉澱、思維方式的引導、自律習慣的形成、興趣特長的培養、思想意志的鍛鍊、三觀境界的磨勵等。所以,高知家庭走出來的孩子,總體格局上往往就高於普遍的孩子,學習上自然而然地就優越於普遍孩子了。

    【結束語】

    高考狀元本是孩子自己努力學習的結果,但總結而言高知家庭可能是更適合培養出這樣的孩子。

    每年高考狀元的產生雖具有偶然性,但其實也具有必然性。其實,只要父母努力改變家庭經濟條件、為孩子創造適宜的家庭環境、採用有效果的家庭教育方式,那一個高考狀元可能就會出現在你的家中。

  • 11 # 愛藝術的芝們

    上週,伴隨著2017年高考分數的出爐,一系列相關新聞、話題被媒體接踵搬上的首次頁版面,也成為這段時間,中國老百姓茶餘飯後,樂議的話題。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體現了中國幾千年教育文化中對讀書的重視。在中國文化革命後,“跳出農門”曾一時成為農村孩子,唯一改變自己人生的最好途徑。

    今年的浙江狀元來自諸暨中學,身為諸暨人,我父親也很是驕傲,父親說:諸暨人會讀書,很早就被人所共認。週末閒暇,與我聊起今年的狀元,聊起他兒時,在老家諸暨的一點事。他說:在我祖輩,那時還是農耕時代,但當地有很濃的讀書風氣,村裡辦有學堂,各家各戶,不論貧富,都會讓小孩去學堂唸書,在北京大學(初名京師大學堂)建校初期,一個村就考進六人。諸暨人自小到老,樂於讀書,並重視兒孫的學業。

    狀元出生的家庭應該形形色色,經濟上的貧富不是絕對因素,但在狀元成長中,家庭給予的良好學習薰陶和指引是不可獲缺的。怎樣的家庭,就會有怎樣的孩子,環境決定因素,我想是最致關的。

  • 12 # 九鬥學生心理

    高考狀元,歷年來都在被人們關注著,分析狀元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如今演變成分析狀元的爹媽的職業、崗位、收入、家庭的固定資產等內容,我覺得這對於大部分的普通家庭來說,毫無參考的價值。

    其實從事教育多年,不僅僅是高考的狀元,在學校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他們的父母的素描基本都很類似。

    1.重視孩子的教育,雖然不同的家庭重視的方法不一樣,但是對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改變孩子的知識結構、眼界這些的認識基本趨同。

    2.參與孩子的學習,有能力的父母自己參與陪伴,知識層次不高的父母用信任、愛心、包容來陪伴,總之這樣的父母都在陪伴自己的孩子。

    3.努力做好自己,身居高位者、有體面工作的父母在職場絕不孬,都在認真的做好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父母同樣在努力,不管在農村、在工地、還是外出打工,他們也在為自己的孩子努力拼搏。

    4.鼓勵和信任。不管父母是什麼樣,重視孩子教育的父母會鼓勵和信任自己的孩子,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愛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他們力所能及的物質和精神世界,讓孩子內心不因為富有而浮誇,更不會因為貧窮而自卑。

    寒門出貴子難,但是並不是沒有希望,我們在關注一線城市的那些狀元時,其實很多的狀元都來自普通的家庭,很多的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也是來自於普通家庭,但是他們的父母也在為孩子拼搏。

    別想著自己偷懶,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天下沒這等好事!

  • 13 # 大亞灣快訊員

    以前說寒門出貴子,這可能只能是以前了,現在這種社會,好的教育,好的學校,高質量的教育都需要花錢,家裡條件差,上不起好學校,就算有些考到了好學校,有可能被人來有錢有勢的給剝奪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鄉很小,小得只能裝下兩個字”,此詩到底好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