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史官人

    在戰爭中能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者,我總結如下,聽君細細道來。

    縱觀中國歷史,每次戰爭前,幾乎雙方武將都會先去切磋武力,然後才會開戰,當然了也有直接開戰的,如果說在雙方開戰前,斬殺敵將首級,那是很多的,但是如果是軍中混戰,而斬殺敵將首級的確實太少了。

    在這裡我首推趙雲,我們都知道他七進七出的事蹟。

    第一,趙雲,趙雲武功高強,有勇有謀,是一員不可多得的悍將。長坂坡一戰,趙雲在百萬曹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無人可擋,並且懷裡還揣著個累贅阿斗,殺紅眼的趙雲,更是在重重圍困中,殺出一條血路,沒有武力值是不可能如此強悍的,所以我這裡首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首推常山趙子龍。

    第二,張遼,張遼帶著八百敢死隊在合肥,大破東吳十萬大軍,殺的孫權落荒而逃,差點丟了性命,可以說讓張遼達到了人生巔峰啊,而孫權也在此戰役嚴重受辱,十萬大軍被打的落花流水,不得不說這是張遼的巔峰之作。

    第三,馬超,馬超也是悍勇之徒,在渭水之戰打的曹軍眾多將領不敢應戰,然而只有許褚(虎痴)才能抗的住馬超之勇,前面應戰的兩位曹軍將領,兩三回合就被馬超斬落馬下,而曹操也被馬超追殺到割須斷袍,不得不說也是百萬軍中橫著走的狠角色。

    第四,黃忠,黃忠也是劉備五虎上將之一,一大把年紀還在衝鋒陷陣。其中定軍山一戰,黃忠一馬當先殺入曹軍,一刀斬殺三國名將夏侯淵,曹軍無不凜然。

    第五,關羽,關羽擅長突襲和秒殺,赤兔馬在關羽突襲中起了關鍵作用。官渡之戰,關羽衝入河北數十萬兵馬中突襲河北第一大將顏良,顏良還沒反應就掛了,雖然過五關斬六將是虛構的,但這也側面反應關羽有這個實力。

  • 2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關羽,關羽既有東漢三國時期少有的斬將記錄,還要吊打曹仁(曹魏南方最高負責人)和于禁(五子良將中軍銜最高)的戰績。

    七月劉備稱漢中王,關羽北伐,圍樊城、襄陽,曹魏境內孫狼等民變呼應;孫權進攻合肥;八月水淹七軍,曹操先遣徐晃進軍、又派12營(一個營2000)增員徐晃,自己盤踞洛陽以南,徐晃攻擊關羽時約3萬人;九月魏諷鄴城叛亂,徐晃擊敗關羽、關羽從樊城撤圍,【然舟船猶據沔水,襄陽隔絕不通】,仍圍襄陽;十月,呂蒙偷襲荊州;十二月關羽身死。

    需要注意的是關羽死後一個月,曹操也死了,可以說沒有孫吳偷襲荊州,關羽有很大可能堅持到曹操身死,給曹丕接班造成了極大的麻煩。曹丕接班時不但兄弟曹彰不服,還有青州軍作亂,這時候關羽還在南線會給曹丕造成很大壓力。

  • 3 # 喜怒無償

    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出自《三國演義》。曹操目睹關羽一刀斬殺了顏良之後,誇關羽勇猛,“將軍真乃神人也”。關羽順勢誇張飛的一句話。說張飛能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形容非常容易,如探囊取物一般無二。

    如果聯絡到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古代將領。我覺得白起能稱得上。在指揮大兵團作戰仍像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一樣自如,充分說明對戰場形勢的判斷,對戰局的走向,對前方後方各種錯綜複雜關係的敏銳感覺。和兩個國家整體國力的判斷。也只有這場長平之戰可以比擬了。

    長平之戰的起因是趙國接受了上黨郡,當時秦國正在攻打南韓,佔領了野王隔斷了上黨和南韓本土的聯絡。 南韓君上就讓上黨郡守把上黨獻給趙國。趙國當時分兩派,平陽君趙豹主張不接受上黨郡,擔心接受了上黨郡帶來的災難太大。平原君趙勝主張接受上黨郡。坐享其成就得到17城,享漁翁之利。別失去這個機會。趙孝成王問平原君如何應對秦國的征討時,問其如果秦國派武安侯白起來戰如何是好,平原君推薦了廉頗,稱廉頗可以抵擋白起的進攻。守城沒問題。於是,趙國接受了上黨郡。

    秦王不滿,出兵伐趙。前260年初,秦昭王派王齕攻打上黨。上黨居民逃到趙國。趙國軍隊在長平接應。王齕於四月攻打長平趙孝成王命廉頗出戰迎敵。長平之戰拉開了帷幕。同年六月廉頗兵敗,秦國攻佔了都尉城和故谷城。廉頗轉為防守。準備以逸待勞對付秦軍。想的是秦軍勞師已遠,沒有充足的糧草難以為繼。但秦國招來百萬勞力疏通了渠道水路運糧。圍城越來越有信心了。反之趙國自己的糧草開始不濟。

    這個時候,趙國選擇向秦國求和。秦國利用趙國的心理,麻痺趙國。同時秦國丞相范雎用反間計在趙國散佈訊息稱秦國最怕紙上談兵的趙括。趙孝成王中計了用趙括代替了廉頗為主將。

    趙括一上來一改廉頗的防守戰轉為進攻戰,秦昭王馬上命武安侯白起為上將軍。趙括來攻打,白起命令部隊洋裝潰敗,誘敵深入。同時白起派出一隻二萬五千人的小部隊突襲趙軍攻擊部隊的後側,切斷趙軍的歸路。又派出一支五千人的小部隊插到趙軍和營地之間,切斷趙軍首尾不能相顧。 同時派出部隊切斷趙軍的糧道。白起又派出輕裝精兵多次發起對趙軍的攻擊。趙軍戰局急轉直下,轉為防守。

    在趙軍斷糧四十六天後,士兵互相殘殺為食。趙括組織了幾次突圍都宣告失敗。後趙括自己親自突圍被亂箭射死。主將戰死,士兵們紛紛投降。白起疑趙華人反覆無常恐生事端。統統殺掉一個不留。

    秦國出兵100萬人,十五歲以上男子統統出戰,長平一役殺了趙國45萬人。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白起指揮百萬之眾擊敗了趙括。趙括註定只會紙上談兵。殺趙括也算如百萬之中去上將首級如探囊嗚嗚一般無二。

  • 4 # 小怪軟體管家

    大家好,這裡是小青春,一個熱愛文史的小青年!

    在中國古代歷史當中,王朝更迭重複,每一個時期,每一個王朝,都有屬於自己的優秀將領!比如春秋時期的孫武,戰國時期的白起,秦朝時期的王翦,漢朝的韓信,三國時期的曹操,唐朝的李靖等等,這些人都是當時名震天下的優秀統帥,而不是將軍!

    我們首先要知道統帥和將軍的不同!我們都知道“將軍易得,帥才難求”的道理,統帥和將軍不僅僅是職權上的差異,更重要的是,格局上的不同,統帥重要的是善於用人,重視大戰略上計劃,而將軍就是統率一軍,專注於自己的戰爭!

    在我的認知當中,最優秀的統帥無疑是孫武,即使在世界上,他也是最偉大的軍事理論家,我曾說過,只要《孫子兵法》存在,世界上一切偉大的兵書都只能是第二流的。《孫子兵法》是無與倫比的。孫武同樣也擅長指揮,柏舉之戰就是中國戰爭史上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典型戰役。雖然我很敬佩孫武,但是他留史的戰役實在不多,沒有辦法給大傢俱體分析!

    在孫武之後,我認為最優秀的統帥便是韓信了!韓信統兵有著非常鮮明的統帥特點:就是靈活用兵,以少勝多。他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兵法上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打仗最重要的是靈活用兵。以多打少,誰都會打,以少勝多,才是最難打的,這也是林彪不如粟裕的地方,話題扯遠了!

    此外,韓信還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軍事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孫武長於理論、白起長於野戰、韓信則長於靈活用兵。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作為統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軍出陳倉、定三秦、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韓信的缺點不是在軍事上,而是在政治上,韓信在政治上犯有嚴重的失誤,幾次關鍵時刻都優柔寡斷,最終死於婦人之手,後人評價韓信“成敗一蕭何,生死兩婦人”,實無虛言!

    至於題目當中所說的,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那是關羽的典故,有的人說關羽符合題目的要求,其實是錯誤的,關羽只能算是良將,還稱不上是優秀的統帥!

  • 5 # 呂小汪

    “百萬軍人取上將首級”這句話出自三國演義原文: 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耳,指的是單槍匹馬直闖敵陣,還能執行斬首行動的狼人

    這個與大兵團作戰貌似是相沖突的,因為指揮者特別是大規模戰爭的指揮官是不可能跑出去衝鋒陷陣的吧,

    那麼我們先把問題轉化一下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且能在亂軍中保持冷靜態勢,作到快,準,狠,準確打擊敵方上將(主力部分)的古代統帥。

    這個要求就很高了,我們根據這個標準一層層篩選下去

    首先古代的大規模作戰(二十萬級別)就不多,能在其中表現亮眼的恐怕更少,這樣我們就可以淘汰掉諸如李廣,岳飛,關羽,魏延,戚繼光這類名將

    其次還要擅長斬首行動,(率先砍掉對方主力),這種跳躍式,想想都很刺激的打法,類似於剛一開局,直接王對王

    那麼符合這個標準的有

    ①封狼居胥,匈奴膽寒的霍去病

    理由:公元前123年,年僅17歲隨舅父衛青遠征匈奴,兩次棄大軍輕率八百騎深入匈奴數百里,斬殺敵軍兩千多,公元前119年,21歲的去病奉命率軍5萬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殲敵7萬,俘虜匈奴貴族,從此“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保障了西漢北方安寧。

    ②羽之神勇,千古無雙的項羽

    理由:公元前205年,漢王劉邦率領五路諸侯兵馬有五十六萬,向東攻打楚國,攻下了楚國的都城彭城,然而,項羽率軍從早晨開始,由蕭縣從西打到東,全軍疾行,至中午時便出現彭城,大破劉邦軍,殺死漢兵十餘萬。完成了這場以弱勝強的彭城之戰。

    ③戰國名將之首,殺神白起

    理由:白起一生戰役太多,指揮過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重視殲敵,擅長野戰進攻,精於料算,能未戰就知勝負。打法風格很符合“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
  • 6 # 獨愛炸醬麵

    這個問題出的有點不倫不類啊,我看了半天也才大概弄明白到底想問的是什麼意思。首先題目要求是中國而不是外國,其次時間要求時古代,那麼久排出瞭解放戰爭期間的戰事和統帥,最後也是知主要的一項,是善於指揮百萬級別得大軍團作戰。最起碼兩邊加在一起人數要達到百萬級別。

    這樣一來可選擇得餘地也就非常少了,完全符合上面三個要求的也就白起和韓信二人了。

    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的長平之戰,趙國投入45萬人左右,秦國投入60萬人左右,最終以秦國勝利結束,此戰趙軍戰場上傷亡加上投降後被白起坑殺的一共45萬人,可以說全軍覆沒,而秦軍也死傷30萬人左右。

    長平之戰是秦、趙兩國之間的戰略決戰。因秦國由於連年戰爭,國內糧草消耗嚴重,戰場上的相持對峙局面對其不利,加上趙國軍隊再和秦軍初期試探性攻擊中接連小負,廉頗固守不出,準備以以逸待勞的方式挫殺秦軍的銳勢,然後等待有利時機再出擊,而秦軍急於開啟局面,但是面對廉頗無懈可擊的防守,一籌莫展。

    秦國使用反間計誘使年輕氣盛的趙王棄用名將廉頗,起用趙括代替廉頗,紙上談兵的趙括變更了廉頗的防禦部署及軍規,更換將吏,組織進攻。秦國見有機可乘,暗中換帥名將白起,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

    可以說秦國的勝利,反間計功不可沒,而白起也不負名將之名,潤疇帷幄,示敵以弱,可以說是用兵如神,比起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不知道要強出多少,說兩人不是一個水平線上的也不為過。白起透過長平之戰一舉奠定了秦國第一名將的地位。

    韓信是漢朝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被公認為是古代戰爭謀戰派的巔峰人物。韓信在楚漢之初就被蕭何讚譽為“國士無雙”,一人兼任王侯將相,在後世更是被譽為“兵仙”。他達到如此之高的成就其實只用了四場大戰,戰戰經典,堪稱戰爭教科書。

    第一戰:安邑之戰

    已經投奔劉邦的魏王豹改投項羽,起兵叛漢。魏豹陳兵蒲坂(今山西蒲州),封鎖黃河臨晉關(今陝西大荔東),阻止漢軍渡河作戰。韓信採取聲東擊西、避實就虛的策略,在臨晉關集結船隻,吸引了魏國主力。同時派曹參伏兵在夏陽(今陝西韓城),偷偷渡河,奇襲魏軍重鎮安邑(今山西運城)。魏豹倉促回救安邑,韓信趁機渡河,在安邑擊敗魏軍主力,俘虜魏豹,平定了魏國叛亂。

    第二戰:井陘之戰

    韓信平定魏國和代國後,繼續北上和東伐,消滅楚漢之爭中的牆頭草:燕國、趙國和齊國。

    趙王歇和大將陳餘帶兵20萬在井陘口(今河北石家莊獲鹿鎮西)防守,井陘口是太行山有名的八大隘口之一,道路狹隘,易守難攻,趙軍以逸待勞,優勢極其明顯。

    韓信率領3萬兵馬,長途奔襲,以少勝多,一日破趙。

    韓信先是才用引蛇出洞之計。夜間,韓信選2000騎兵,每人帶一面漢軍紅旗,從小道埋伏在趙軍城池附近山上。另外派1萬人背水列陣,韓信兵馬與趙軍主力激戰很久,假裝不敵,放棄旗幟和戰鼓,撤軍奔向水邊的1萬軍隊,趙軍於是全軍出動,追殺漢軍,搶奪戰利品。

    之後韓信巧用背水之戰之策。趙軍把漢軍追到河邊,漢軍回頭殊死力戰,趙軍發覺打不贏,於是準備退回城池。

    與此同時,韓信提前埋伏的2000起騎兵衝入城池,把趙國旗幟全部拔掉,換成了漢軍紅旗,封鎖城門。

    趙軍回到城下卻發現城上全是漢軍旗幟,士兵們都猜想漢軍已經大勝,打下城池。趙軍士兵驚恐萬分,亂了陣腳,紛紛四處逃散。者正式韓信的無中生有之策。

    漢軍趁機兩面夾擊,大破趙軍,殺陳餘,俘虜趙王歇。一日之內擊破強趙(鉅鹿之戰,秦國10萬長城軍圍攻趙軍2月都沒能擊敗趙軍)。

    井陘一戰,韓信揚名天下,燕國也望風而降。漢軍在北方的威脅徹底解除,而河北之地也成為楚漢爭霸中漢軍的重要兵源,漢軍實力進一步增強,燕趙之地更成為韓信伐齊的跳板。

    第三戰:濰水之戰

    漢三年(公元前 204)九月,韓信率軍東擊齊王田廣,以完成對楚軍的翼側迂 回,支援成皋戰場。

    次月,漢軍破齊軍,進佔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

    田廣敗走高密(今山東高密西南),向楚求救。

    龍且領兵,號稱二十萬大軍,前來援救齊國,十一月在高密與齊王的軍隊會師與漢軍對峙於濰水兩岸。

    韓信命人連夜趕做了一萬多個袋子,裝滿沙土,投堵濰水的上游,然後率領一半部隊渡河去襲擊龍且,假裝戰敗,往回奔逃,龍且帶兵渡濰水追擊韓信。韓信即派人挖開堵塞在濰水上游的沙袋,大水立刻奔瀉而下,龍且的軍隊因此大部分沒能渡過河去。韓信迅速組織反擊,殺了龍且,阻留在濰水東岸的楚軍四散奔逃,齊王田廣也逃走了。韓信隨即追逐敗兵到了城陽,俘獲了田廣,平定了齊地。

    濰水之戰是楚漢時期重要的一場轉折性戰役,此戰漢韓信不但消滅了齊楚僅餘的一隻有生力量,斬斷西楚之右臂,並且佔領三齊之地,實現迂迴到西楚後方並對其戰略包圍的有利局勢。

    第四戰:垓下之戰

    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韓信親率39玩大軍為主力會合、彭越、英布、劉邦後,五路大軍在垓下將項羽的十萬楚軍層層包圍。

    楚軍兵少食盡,屢戰不勝,夜聞四面楚歌,軍心瓦解。當夜項羽率800餘騎兵趁夜突圍南逃,天明後劉邦方才發覺,遂派灌嬰率數千騎兵追擊。項羽帶領僅存的28人逃至烏江邊,項羽不願過江,在力殺漢軍數百人後,自刎而死。

    垓下一戰,劉邦全殲楚軍,獲得最後勝利。之後衡山王吳芮、九江王英布先後歸附漢王劉邦,漢五年(公元前203年)十二月,漢軍又攻破臨江國都江陵(今湖北荊州),俘虜項羽所立的臨江王共尉。至此,天下統一,劉邦建立“漢朝”。

    韓信、白起二人都可謂是當世名將,不過要是一定要評出一個最來,本人認為還是韓信更勝一籌,畢竟長平之戰中反間計得實施和白起沒太大關係,白起只是指揮大軍打贏了戰場上的戰爭;而韓信是完全依靠個人指揮、能力四戰幫助劉邦鼎定天下。

  • 7 # 老王講事情

    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善於指揮“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大兵團作戰的統帥是誰?

    這個人應該就是處在三國時期,劉備的兄弟張飛,很多人說是關羽,對於關羽的能力,我們不能否認,也可能做得到,但是,我們要清楚,“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這句話並不是我們所猜想,這句話確確實實的出現在三國演義之中,是關羽對曹操說的話。

    這段話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原文:河北兵將大驚,不戰自亂。曹軍乘勢攻擊,死者不可勝數;馬匹器械,搶奪極多。關公縱馬上山,眾將盡皆稱賀。公獻首級於操前。操曰:“將軍真神人也!”關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操大驚,回顧左右曰:“今後如遇張翼德,不可輕敵。”令寫於衣袍襟底以記之。

    要說張飛比關羽還要厲害,也許有很多人質疑,但這句話對曹操來說卻是很受用,還對此話深信不疑,因為曹操也明白,關羽都已經如此 英勇無敵,那麼他的結拜兄弟要是真的沒有兩下在,曹操也不會相信。

    不過以上只是從小說中得到的證據,信不得真,如果真能這樣,那項羽直接殺到漢軍陣中把劉邦殺了不就贏了麼?關羽張飛直接衝到曹營把曹操手下大將都幹掉,天下豈不是早就一統了?

    事實上,歷史上的戰爭大部分時候還是靠將領的運籌帷幄,然後靠士兵在戰場上決勝負。

    但要說深入敵營的險戰,也不是沒有,只不過很少。

    歷史上記載,還真有這麼一樁事,一個人,曾經很牛逼的只帶了五十個人衝進敵軍大營,把己方的一個叛徒擒了就跑,安然脫困。

    此人是誰呢?就是大詞人辛棄疾。很多人認為辛棄疾只會填詞,其實你錯了,他還是一員將領。他在戰場的實戰能力也許遠不如關羽張飛,但其氣魄卻不小。有詞為證:“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這是辛棄疾的氣魄。

    辛棄疾年輕時,本是生在金國,也就是宋朝的淪陷區。但金朝滅北宋後佔領的地方,人心並不向金,仍然心念宋朝。這時候,南宋在南邊立國,很多人就想著偷渡潛逃到南方。辛棄疾就有此意。

    早在此前,辛棄疾就參加了一支反抗金統治的義軍。義軍首領叫耿京。耿京在山東起事,得到老百姓廣泛響應,隊伍很快擴充到幾十萬人呢。不幸的是,正在此時,其手下一人張安國卻暗算了耿京,將其殺掉然後投降了金朝。

    辛棄疾得知後義憤填膺,當即率領50名勇士勇闖金營。見到張安國,二話不說,老鷹抓小雞一樣把他丟到馬上,縱馬而奔。等金兵反應過來,辛棄疾一行人已經不見蹤影。

    辛棄疾以張安國為禮物投靠南宋,將張安國帶到建康斬首示眾。

    對於辛棄疾的壯行,很多人表示難以置信。當時金軍大營有五萬人,而辛棄疾只帶了五十人。可見其的確有膽量。

    具體抓張安國的細節,史書上語焉不詳,我估計,多半是用了一招:出其不意。因為張安國畢竟和辛棄疾認識,辛棄疾可能多半托名拜訪,然後出其不意抓起就跑。

  • 8 # 攀登的岩羊

    應是西楚霸王項羽,鉅鹿之戰,戰前殺不敢出戰上將軍宋義,命英布蒲將軍率二萬先過漳河,後親率主力三萬渡河,過河後鑿船毀炊具,自斷後路,擺出一幅死戰的決心,這就是破釜沉舟的來例。然後與四十多萬圍困鉅鹿的秦軍激戰,九戰九捷,斬蘇角,擒王離,迫涉間自殺,章邯投降,給秦朝暴政致命一擊,在就是率三萬飛騎突襲劉邦數十萬兵馬的彭城之戰。打得劉幫僅率幾騎逃亡。項羽是真正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真英雄。

  • 9 # 歪史

    恕我愚笨,對於這個題目,我認為是兩回事。

    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人和能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統帥幾乎不可能是同一個人。

    前者更加類似於執行前端任務的刺客,這樣的人是不大可能成為大兵團的統帥的。因為後者角色需要統籌全域性,負責整個軍團的運作指揮,一旦兩軍開戰,要隨時的佈局戰爭的各個環節,怎麼會有時間和精力帶把刺刀衝入敵軍百萬中刺殺對方的上將?

    即使拋開個人安危,就難度以及風險而言,如果成功,假設全身而退,那麼一切順利,對方因為失去指揮中樞而臨陣大亂被己方殲滅,戰爭取得壓倒性勝利。這個很簡單,也很好處理。

    但是,一旦失敗,己方的統帥臨陣脫逃,沒有了指揮中樞,一盤散沙,而對方則完全相反,最後就是對方乘著己方主帥死亡大獲全勝。

    這樣的話,無論是誰一旦成了大兵團統帥,都不可能前去對方陣營取上將首級。小說中的例外,這個無關大局。

    真實的歷史上也不會有這麼愚蠢傲慢的人存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里文娛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或將離職創業,這對於阿里大文娛事業來說意味著什麼?